基本信息
书名:WRF-CMAQ气象化学耦合模型运用及分析:以武汉地区黑碳气溶胶分布特征为例
定价:68.00元
作者:赵锦慧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030556998
字数:237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的研究工作者、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内容提要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化学过程,对气候、环境及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WRF-CMAQ气象化学耦合模式的运用过程分析》基于WRF-CMAQ模型的运算结果,分析黑碳气溶胶的分布规律。首先介绍CMAQ模型、WRF模型,确定排放源清单的概况,然后介绍基于WRF-CMAQ气象化学耦合模型的参数设置,运行此模型得到武汉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后以武汉市一年期的黑碳气溶胶实测数据作为实例进行验证,确定耦合模型的精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字体,立刻让人感受到它在科研领域的严肃与专业。我当时在书店里随意翻阅,目光很快就被“WRF-CMAQ”几个字母吸引了,虽然我不是气象化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对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结构看起来非常系统,从模型的基础理论介绍,到具体参数的设置与优化,再到案例分析的详细数据呈现,似乎为初学者和资深研究者都铺设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特别是它聚焦于武汉这样一个复杂城市群的气候背景,让人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将宏大的耦合模型应用于一个如此具体的、充满挑战性的地域案例中去。如果内容真如其包装所示,它无疑会成为工具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实操指南,提供的不仅是理论框架,更是宝贵的实战经验分享。我希望它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偏微分方程和复杂的化学反应机制阐释得透彻一些,毕竟,模型的成功运行往往取决于对细节的精确把握。
评分我个人对这类跨学科的工程应用型书籍,其“可操作性”看得非常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可复现的研究框架。对于正在搭建自己第一个WRF-CMAQ模拟平台的学生来说,面对数以百计的输入文件和复杂的编译过程,一本详尽的实战手册是多么重要。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预处理软件(如前处理工具的脚本使用)的介绍,以及在高性能计算集群上并行计算时可能遇到的常见错误及其解决方案。如果能分享一些作者团队在处理特定模型模块(比如云微物理方案或化学机制选择)时的心得体会,那简直是无价之宝。这种来自一线操作者的“窍门”和“避坑指南”,往往比教科书上的标准流程更有价值。
评分最近读了几本关于大气污染建模的书籍,坦白说,很多都陷入了枯燥的公式堆砌和生硬的软件操作流程罗列之中,读起来如同嚼蜡。我尤其关注那些在方法论上有创新突破的作品,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融合WRF的气象驱动能力和CMAQ的化学传输能力,实现更精准的模拟。这本书的书名暗示了它不仅仅是介绍如何运行软件,更强调“运用及分析”,这让我对它的数据解读部分抱有极高的期望。一个成功的模型应用,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对结果的深度挖掘和对污染源的科学归因上。我希望看到作者能展示出独到的见解,比如针对武汉特有的“城中村”效应或者江汉平原的地理气候特征,模型是如何被“驯服”并展现出其预测能力的。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模型不确定性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的案例,那就更完美了,那才是一个成熟研究的标志。
评分从内容排版和章节逻辑来看,这本书似乎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我注意到“黑碳气溶胶分布特征”这一具体的应用点,这表明作者试图通过一个高影响力的污染物来检验模型的综合性能。黑碳作为重要的辐射强迫因子和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空分布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区域气候变化和健康风险评估。我关注的是,作者是如何处理黑碳源清单的构建和排放的垂直廓线的输入的,这往往是影响低层大气模拟准确性的关键瓶颈。一本优秀的参考书应该能够坦诚地指出在特定区域应用通用模型时遇到的局限性,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正策略。如果书中能配有大量的对比图表,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细致的对比,并对偏差进行合理的科学解释,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可以作为后续研究者避免“踩坑”的宝贵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和厚度都显示出其内容的专业性和信息密度。对于我这种希望从宏观的政策制定角度理解污染物输送机制的研究者而言,我更看重的是模型结果如何转化为政策建议的桥梁。模型的预测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些预测结果能够有效地揭示武汉地区黑碳污染的驱动因素——是本地排放为主,还是区域传输贡献更大?这种归因分析是政策制定者最关心的“落地”部分。我期望书中能包含一些敏感性实验,比如虚拟地减少某个重点污染源(如交通或工业区)的排放,看看对城市整体黑碳浓度的影响衰减曲线如何变化。如果作者能结合一些气象异常年份(例如特定静稳天气时段)的模拟结果,来解释黑碳污染的极端事件,那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值得所有关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专业人士仔细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