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按需印刷]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3768005

包邮 [按需印刷]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376800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游双 著
图书标签:
  • Linux
  • 服务器编程
  • 高性能
  • 按需印刷
  • 包邮
  • 技术
  • 开发
  • 网络编程
  • 系统编程
  • 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互动创新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25199
商品编码:27341989990
出版时间:2013-06-01
页数:345

具体描述

 书[0名0]: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按需印刷]|3768005
 图书定价:  69元
 图书作者:  游[0双0]
 出版社:   [1机1] 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6-01 0:00:00
 ISBN号:  9787111425199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1
 作者简介
游[0双0],资深Linux软件开发工程师,对Linux网络编程,尤其是服务器端的编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实战[0经0]验也十分丰富。曾就职于摩托罗拉,担任高级Linux软件工程师。此外,他还精通C++、Android、QT等相关的技术。活跃于Chinaunix等专业技术社区,发表了[0大0]量关于Linux网络编程的文章,深受社区欢迎。
 内容简介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是Linux服务器编程[0领0]域的[0经0]典著作,由资深Linux软件开发工程师撰写,从网络协议、服务器编程核心要素、原理 [1机1] 制、工具框架等多角度全面阐释了编写高性能Linux服务器应用的方[0法0]、技巧和思想。不仅理论全面、深入,抓住了重点和难点,还包含两个综合性案例,[0极0]具实战意义。
全书共17章,分为3个部分:[0第0]一部分对Linux服务器编程的核心基础——TCP/IP协议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包括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以及一个[0经0]典的TCP/IP通信案例;[0第0]二部分对高性能服务器编程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包含Linux网络编程API、高级I/O函数、Linux服务器程序规范、高性能服务器程序框架、I/O复用、信号、定时器、高性能I/O框架库Libevent、多进程编程、多线程编程、进程池和线程池等内容,原理、技术与方[0法0]并重;[0第0]三部分从侧重实战的角度讲解了高性能服务器的[0优0]化与监测,包含服务器的调制、调试和测试,以及各种实用系统监测工具的使用等内容。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另外免费赠送一个负载均衡服务器程序的完整实际项目的源代码!
 目录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
前言
[0第0]一篇 TCP/IP协议详解
[0第0]1章 TCP/IP协议族 / 2
1.1 TCP/IP协议族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协议 / 2
1.1.1 数据链路层 / 2
1.1.2 网络层 / 3
1.1.3 传输层 / 4
1.1.4 应用层 / 5
1.2 封装 / 6
1.3 分用 / 7
1.4 测试网络 / 8
1.5 ARP协议工作原理 / 9
1.5.1 以太网ARP请求/应答报文详解 / 9
1.5.2 ARP高速缓存的查看和修改 / 10
1.5.3 使用tcpdump观察ARP通信过程 / 10
1.6 DNS工作原理 / 12
1.6.1 DNS查询和应答报文详解 / 12
1.6.2 Linux下访问DNS服务 / 14
1.6.3 使用tcpdump观察DNS通信过程 / 15
1.7 socket和TCP/IP协议族的关系 / 16
[0第0]2章 IP协议详解 / 17
2.1 IP服务的特点 / 17
2.2 IPv4头部结构 / 18
2.2.1 IPv4头部结构 / 18
2.2.2 使用tcpdump观察IPv4头部结构 / 20
2.3 IP分片 / 21
2.4 IP路由 / 22
2.4.1 IP模块工作流程 / 23
2.4.2 路由 [1机1] 制 / 24
2.4.3 路由表更[亲斤] / 25
2.5 IP转发 / 25
2.6 重定向 / 26
2.6.1 ICMP重定向报文 / 26
2.6.2 主 [1机1] 重定向实例 / 27
2.7 IPv6头部结构 / 27
2.7.1 IPv6固定头部结构 / 28
2.7.2 IPv6扩展头部 / 29
[0第0]3章 TCP协议详解 / 30
3.1 TCP服务的特点 / 30
3.2 TCP头部结构 / 32
3.2.1 TCP固定头部结构 / 32
3.2.2 TCP头部选项 / 33
3.2.3 使用tcpdump观察TCP头部信息 / 35
3.3 TCP连接的建立和关闭 / 37
3.3.1 使用tcpdump观察TCP连接的建立和关闭 / 37
3.3.2 半关闭状态 / 39
3.3.3 连接[0超0]时 / 39
3.4 TCP状态转移 / 40
3.4.1 TCP状态转移总图 / 41
3.4.2 TIME_WAIT状态 / 43
3.5 复位报文段 / 44
3.5.1 访问不存在的端口 / 44
3.5.2 异常终止连接 / 45
3.5.3 处理半打开连接 / 45
3.6 TCP交互数据流 / 46
3.7 TCP成块数据流 / 48
3.8 带外数据 / 50
3.9 TCP[0超0]时重传 / 51
3.10 拥塞控制 / 53
3.10.1 拥塞控制概述 / 53
3.10.2 慢启动和拥塞避免 / 54
3.10.3 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 / 55
[0第0]4章 TCP/IP通信案例:访问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 / 57
4.1 实例总图 / 57
4.2 部署代理服务器 / 58
4.2.1 HTTP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 58
4.2.2 部署squid代理服务器 / 59
4.3 使用tcpdump抓取传输数据包 / 60
4.4 访问DNS服务器 / 62
4.5 本地[0名0]称查询 / 63
4.6 HTTP通信 / 64
4.6.1 HTTP请求 / 65
4.6.2 HTTP应答 / 66
4.7 实例总结 / 68
[0第0]二篇 深入解析高性能服务器编程
[0第0]5章 Linux网络编程基础API / 70
5.1 socket地址API / 70
5.1.1 主 [1机1] 字节序和网络字节序 / 70
5.1.2 通用socket地址 / 71
5.1.3 专用socket地址 / 72
5.1.4 IP地址转换函数 / 73
5.2 创建socket / 74
5.3 命[0名0]socket / 75
5.4 监听socket / 76
5.5 接受连接 / 78
5.6 发起连接 / 80
5.7 关闭连接 / 80
5.8 数据读写 / 81
5.8.1 TCP数据读写 / 81
5.8.2 UDP数据读写 / 85
5.8.3 通用数据读写函数 / 86
5.9 带外标记 / 87
5.10 地址信息函数 / 87
5.11 socket选项 / 87
5.11.1 SO_REUSEADDR选项 / 89
5.11.2 SO_RCVBUF和SO_SNDBUF选项 / 89
5.11.3 SO_RCVLOWAT和SO_SNDLOWAT选项 / 93
5.11.4 SO_LINGER选项 / 93
5.12 网络信息API / 94
5.12.1 gethostbyname和gethostbyaddr / 94
5.12.2 getservbyname和getservbyport / 95
5.12.3 getaddrinfo / 96
5.12.4 getnameinfo / 98
[0第0]6章 高级I/O函数 / 100
6.1 pipe函数 / 100
6.2 dup函数和dup2函数 / 101
6.3 readv函数和writev函数 / 103
6.4 sendfile函数 / 106
6.5 mmap函数和munmap函数 / 107
6.6 splice函数 / 108
6.7 tee函数 / 110
6.8 fcntl函数 / 112
[0第0]7章 Linux服务器程序规范 / 114
7.1 日志 / 114
7.1.1 Linux系统日志 / 114
7.1.2 syslog函数 / 115
7.2 用户信息 / 116
7.2.1 UID、EUID、GID和EGID / 116
7.2.2 切换用户 / 117
7.3 进程间关系 / 118
7.3.1 进程组 / 118
7.3.2 [0会0]话 / 118
7.3.3 用ps命令查看进程关系 / 119
7.4 系统资源限制 / 119
7.5 改变工作目录和根目录 / 120
7.6 服务器程序后台化 / 121
[0第0]8章 高性能服务器程序框架 / 123
8.1 服务器模型 / 123
8.1.1 C/S模型 / 123
8.1.2 P2P模型 / 124
8.2 服务器编程框架 / 125
8.3 I/O模型 / 126
8.4 两种高效的事件处理模式 / 127
8.4.1 Reactor模式 / 128
8.4.2 Proactor模式 / 128
8.4.3 模拟Proactor模式 / 129
8.5 两种高效的并发模式 / 130
8.5.1 半同步/半异步模式 / 131
8.5.2 [0领0]导者/追随者模式 / 134
8.6 有限状态 [1机1] / 136
8.7 提高服务器性能的其他建议 / 144
8.7.1 池 / 144
8.7.2 数据复制 / 145
8.7.3 上下文切换和锁 / 145
[0第0]9章 I/O复用 / 146
9.1 select系统调用 / 146
9.1.1 select API / 146
9.1.2 文件描述符就绪条件 / 148
9.1.3 处理带外数据 / 148
9.2 poll系统调用 / 150
9.3 epoll系列系统调用 / 151
9.3.1 内核事件表 / 151
9.3.2 epoll_wait函数 / 152
9.3.3 LT和ET模式 / 153
9.3.4 EPOLLONESHOT事件 / 157
9.4 三组I/O复用函数的比较 / 161
9.5 I/O复用的高级应用一:非阻塞connect / 162
9.6 I/O复用的高级应用二:聊天室程序 / 165
9.6.1 客户端 / 165
9.6.2 服务器 / 167
9.7 I/O复用的高级应用三:同时处理TCP和UDP服务 / 171
9.8 [0超0]级服务xinetd / 175
9.8.1 xinetd配置文件 / 175
9.8.2 xinetd工作流程 / 176
[0第0]10章 信号 / 178
10.1 Linux信号概述 / 178
10.1.1 发送信号 / 178
10.1.2 信号处理方式 / 179
10.1.3 Linux信号 / 179
10.1.4 中断系统调用 / 181
10.2 信号函数 / 181
10.2.1 signal系统调用 / 181
10.2.2 sigaction系统调用 / 181
10.3 信号集 / 182
10.3.1 信号集函数 / 182
10.3.2 进程信号掩码 / 183
10.3.3 被挂起的信号 / 183
10.4 统一事件源 / 184
10.5 网络编程相关信号 / 188
10.5.1 SIGHUP / 188
10.5.2 SIGPIPE / 189
10.5.3 SIGURG / 190
[0第0]11章 定时器 / 193
11.1 socket选项SO_RCVTIMEO和SO_SNDTIMEO / 193
11.2 SIGALRM信号 / 195
11.2.1 基于升序链表的定时器 / 195
11.2.2 处理非活动连接 / 200
11.3 I/O复用系统调用的[0超0]时参数 / 205
11.4 高性能定时器 / 206
11.4.1 时间轮 / 206
11.4.2 时间堆 / 211
[0第0]12章 高性能I/O框架库Libevent / 218
12.1 I/O框架库概述 / 218
12.2 Libevent源码分析 / 220
12.2.1 一个实例 / 220
12.2.2 源代码组织结构 / 222
12.2.3 event结构体 / 224
12.2.4 往注册事件队列中添加事件处理器 / 226
12.2.5 往事件多路分发器中注册事件 / 230
12.2.6 eventop结构体 / 233
12.2.7 event_base结构体 / 235
12.2.8 事件循环 / 236
[0第0]13章 多进程编程 / 239
13.1 fork系统调用 / 239
13.2 exec系列系统调用 / 240
13.3 处理僵尸进程 / 240
13.4 管道 / 241
13.5 信号量 / 243
13.5.1 信号量原语 / 243
13.5.2 semget系统调用 / 244
13.5.3 semop系统调用 / 245
13.5.4 semctl系统调用 / 247
13.5.5 特殊键值IPC_PRIVATE / 249
13.6 共享内存 / 251
13.6.1 shmget系统调用 / 251
13.6.2 shmat和shmdt系统调用 / 252
13.6.3 shmctl系统调用 / 253
13.6.4 共享内存的 [P1O1S] IX方[0法0] / 254
13.6.5 共享内存实例 / 254
13.7 消息队列 / 263
13.7.1 msgget系统调用 / 263
13.7.2 msgsnd系统调用 / 264
13.7.3 msgrcv系统调用 / 264
13.7.4 msgctl系统调用 / 265
13.8 IPC命令 / 266
13.9 在进程间传递文件描述符 / 267
[0第0]14章 多线程编程 / 269
14.1 Linux线程概述 / 269
14.1.1 线程模型 / 269
14.1.2 Linux线程库 / 270
14.2 创建线程和结束线程 / 271
14.3 线程属性 / 273
14.4 [P1O1S] IX信号量 / 275
14.5 互斥锁 / 276
14.5.1 互斥锁基础API / 276
14.5.2 互斥锁属性 / 277
14.5.3 死锁举例 / 278
14.6 条件变量 / 279
14.7 线程同步 [1机1] 制包装类 / 280
14.8 多线程环境 / 282
14.8.1 可重入函数 / 282
14.8.2 线程和进程 / 283
14.8.3 线程和信号 / 284
[0第0]15章 进程池和线程池 / 287
15.1 进程池和线程池概述 / 287
15.2 处理多客户 / 288
15.3 半同步/半异步进程池实现 / 289
15.4 用进程池实现的简单CGI服务器 / 298
15.5 半同步/半反应堆线程池实现 / 301
15.6 用线程池实现的简单Web服务器 / 304
15.6.1 http_conn类 / 304
15.6.2 main函数 / 318
[0第0]三篇 高性能服务器[0优0]化与监测
[0第0]16章 服务器调制、调试和测试 / 324
16.1 [0大0]文件描述符数 / 324
16.2 调整内核参数 / 325
16.2.1 /proc/sys/fs目录下的部分文件 / 325
16.2.2 /proc/sys/net目录下的部分文件 / 325
16.3 gdb调试 / 326
16.3.1 用gdb调试多进程程序 / 326
16.3.2 用gdb调试多线程程序 / 328
16.4 压力测试 / 329
[0第0]17章 系统监测工具 / 333
17.1 tcpdump / 333
17.2 lsof / 334
17.3 nc / 336
17.4 strace / 338
17.5 netstat / 341
17.6 vmstat / 342
17.7 ifstat / 344
17.8 mpstat / 344
参考文献 / 346

深入浅出,匠心独运:探索高效系统构建之道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稳定、高效、高性能的服务器系统是支撑万千应用、驱动商业运转的基石。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系统架构师,还是初涉此道的开发者,亦或是渴望深入理解底层运作机制的技术爱好者,一本真正能够指导您构建卓越服务器的权威指南都显得尤为珍贵。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术栈,而是以严谨的逻辑、深入的剖析和实战的经验,为您揭示高性能服务器编程的精髓,引领您跨越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打造出坚实可靠、性能卓越的系统。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我们深知,系统编程的复杂性往往让初学者望而却步。因此,我们从最基础的操作系统概念入手,逐步引导读者理解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I/O等核心原理。每一个概念的阐述都力求清晰易懂,辅以丰富的图示和代码示例,确保您能够扎实地掌握每一块“地基”。当我们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基础后,便自然而然地步入更高级的主题,如网络编程、并发控制、高性能I/O模型等。这种结构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让您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网络编程:构建高效通信的基石 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网络通信的效率直接决定了整体系统的性能。本书将花费大量篇幅深入探讨网络编程的方方面面。从TCP/IP协议族的详尽解析,到Socket API的精妙运用,再到各种套接字选项的深入理解,您将学会如何编写健壮、高效的网络应用程序。我们不会停留在表面的API调用,而是会剖析底层的工作原理,解释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连接的建立与关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拥塞控制等。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聚焦于高性能网络I/O模型。传统的阻塞式I/O模型在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时会遇到瓶颈,而事件驱动的I/O模型,如select、poll、epoll(在Linux环境下)以及异步I/O,则是构建高性能服务器的关键。您将学会如何选择最适合您应用场景的I/O模型,并掌握其编程技巧。通过对epoll的深入讲解,您将理解其高效的实现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它来处理成千上万的并发连接,而无需为每个连接都创建一个独立的线程,从而极大地节省了系统资源。我们还会探讨更高级的网络技术,如非阻塞I/O、零拷贝技术等,以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并发与多线程:驾驭并行处理的艺术 现代服务器往往需要同时处理来自多个客户端的请求,这就对并发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书将系统地讲解并发编程的理论与实践。您将深入理解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创建、管理和同步线程的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下,数据竞争、死锁、活锁等问题层出不穷,本书将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教会您如何识别和规避这些潜在的陷阱。 我们还将深入讲解POSIX线程(pthreads)库,这是Linux系统下最常用的多线程API。您将学会如何使用互斥量(mutex)、信号量(semaphore)、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等同步机制,来协调多个线程的执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程序的正确性。此外,本书还会探讨更高级的并发模型,如线程池的使用,以提高线程的复用率,减少线程创建和销毁的开销。对于多进程编程,我们也会进行相应的探讨,讲解进程间通信(IPC)的各种机制,如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精打细算的系统之道 高性能服务器的实现,离不开对内存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本书将深入剖析Linux下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虚拟内存、分页、分段、内存映射等概念。您将理解程序如何申请和释放内存,以及内存分配器(如malloc、free)的内部工作原理。通过对内存布局的理解,您可以更好地优化数据结构的设计,减少内存碎片,提高缓存命中率。 性能优化是贯穿本书始终的主题。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如何提升服务器的性能。这包括: 算法与数据结构优化: 选择最适合场景的高效算法和数据结构,是性能优化的基础。 I/O优化: 除了前面提到的网络I/O模型,本书还将探讨文件I/O的优化,如缓冲、异步I/O的使用。 CPU优化: 理解CPU缓存、指令流水线等概念,并学习如何编写能够充分利用CPU特性的代码。 并发优化: 如何合理地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避免性能瓶颈。 内存优化: 减少内存占用,避免内存泄漏,提高内存访问效率。 本书将提供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性能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perf`、`strace`、`gprof`等,指导您如何定位性能瓶颈,并给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您将学会如何通过实际测量来指导优化方向,而不是凭感觉猜测。 系统级调优与故障排查:打造坚不可摧的系统 一个真正高性能的服务器,不仅要快,还要稳。本书将带领您深入Linux系统内核,理解其工作机制,并学习如何进行系统级的调优。您将学习如何调整内核参数,以适应不同工作负载的需求,如何使用性能监控工具来实时了解系统状态,以及如何配置日志系统来记录关键信息。 在故障排查方面,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当服务器出现问题时,您将不再束手束脚。我们将从日志分析、系统调用跟踪、内存 dump 分析等多个角度,教会您如何快速定位问题的根源,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掌握这些技巧,将大大缩短故障响应时间,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实战项目与最佳实践:理论付诸实践的桥梁 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实际的项目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本书将包含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战项目,涵盖从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到复杂的聊天室、文件传输服务器等。这些项目将引导您一步步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开发中,让您在实践中巩固理解,掌握从需求分析到代码实现的全过程。 同时,本书还将总结大量的最佳实践,这些经验来自于作者在实际高性能服务器开发中的长期积累。从代码风格、错误处理、异常捕获,到安全性考虑、可伸缩性设计,您将学到如何编写出高质量、易于维护、且具备良好扩展性的服务器代码。 谁适合阅读本书?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 需要构建高性能、高并发服务器的软件开发者: 无论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游戏服务器,还是其他需要处理大量网络请求和并发任务的应用,本书都能为您提供核心的技术指导。 系统架构师: 帮助您在设计系统时,能够充分考虑性能、可伸缩性和稳定性等关键因素,做出更明智的技术决策。 嵌入式系统开发者: 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环境中,对性能和资源利用率的要求更高,本书的底层原理讲解将非常有价值。 对操作系统和网络原理有深入兴趣的技术爱好者: 希望了解高性能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并希望提升自己的系统编程能力的读者。 结语 构建高性能服务器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极具价值的工作。它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编程技巧,以及对系统底层运作机制的深刻理解。本书旨在成为您通往此目标的忠实伙伴,为您提供一条清晰、高效的学习路径,帮助您掌握构建卓越服务器所需的关键技能。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系统编程挑战,打造出真正稳定、高效、高性能的服务器系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Linux网络编程领域的“圣经”!我一直对底层的网络协议栈和高性能服务器的实现原理感到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陈旧。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欣喜若狂。从目录就能看出作者的功力,深入浅出地讲解了TCP/IP协议栈的细节,诸如粘包拆包、epoll的原理、线程池的优化等等,都讲得鞭辟入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各个组件的剖析,比如select、poll、epoll的演进和性能对比,以及惊群效应的解释,这些都是实际开发中非常容易踩坑的地方,而这本书给了我清晰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实战代码示例,我跟着敲打了一遍,很多原本模糊的概念瞬间清晰了。尤其是在处理高并发场景时,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是关键,这本书让我理解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调优和架构设计来达到这个目标。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宝库,更是实践操作的指南针,对于想要深入理解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的开发者来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本宝典。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或即将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们,这会是你职业生涯中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投资。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几年阅读过的技术书籍中最具价值的一本。作者在内容组织上非常有条理,从基础的网络通信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高级的并发处理技术和优化策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等架构设计层面的讨论,这让我意识到,高性能服务器的构建不仅仅是代码层面的优化,更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架构设计。书中提供的各种设计模式和实践建议,都来自于作者多年的实战经验,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我曾遇到过一个棘手的性能问题,服务器在高并发下偶尔会出现响应超时,读完这本书后,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且通过书中提供的优化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写出高性能的代码,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和设计一个稳定、可扩展的高性能服务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Linux网络编程感兴趣的开发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工程师,都能从中受益匪浅。这本书是一次思维的升华,也是一次技术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服务器开发不久的新手,我对Linux下各种网络编程的API和模型都感到一头雾水。这本书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技术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各种API的讲解,比如socket的创建、绑定、监听、接受连接等,每一个步骤都配有详细的代码示例,而且代码风格严谨,可读性强。对于像epoll这样一度让我头疼的异步IO模型,这本书也进行了非常系统的介绍,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再到性能调优,层层递进,让我不再感到畏惧。我特别看重书中关于“信号量”和“互斥锁”等并发控制机制的讲解,这些是保证多线程环境下数据一致性和避免死锁的关键,而书中对此的阐述非常到位。我甚至跟着书中的例子,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聊天服务器,虽然功能不复杂,但整个过程让我对网络通信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一步步引领我跨越技术门槛,让我对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充满了信心。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忐忑,毕竟“高性能服务器编程”听起来就很高大上,担心自己难以消化。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从最基础的网络通信模型讲起,然后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高并发处理技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关键技术点时,会先抛出一个实际场景或问题,然后再引出解决方案,这样让我更容易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出发点和意义。比如,在介绍 Reactor 和 Proactor 模式时,作者并没有生硬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分析传统的阻塞式IO模型遇到的瓶颈,然后引出这两种更高效的设计模式,并且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书中对线程和进程的并发模型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并发模型,以及在不同模型下的性能考量,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技巧应用到我目前的项目中,效果立竿见影,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都有了显著提升。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做什么”,更在于它教会了我们“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提升开发者的思维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多年后端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平时也接触过一些网络编程,但总觉得对底层细节不够了解,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并发连接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捉摸的性能瓶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在书中对TCP/IP协议栈的剖析,堪称教科书级别。我之前一直对TCP的拥塞控制算法了解不深,这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网络拥堵时,服务器的吞吐量会下降。同时,书中关于I/O多路复用技术,特别是epoll的详细解读,也让我豁然开朗。我之前总是将epoll理解为一个简单的事件通知机制,但这本书揭示了它在内核中的具体实现,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最大化其性能。此外,书中关于HTTP协议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构建高性能的HTTP服务器,对我来说也是极具价值的内容。我一直对HTTP的头部解析、keep-alive连接的管理等细节感到困惑,这本书都一一给出了清晰的答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技术挖掘,不断发现新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极大地提升了我对高性能服务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