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工程测量读本
定价:69.00元
作者:周建郑 等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122311153
页码:5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1.工程测量读本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体系安排上,介绍了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和GPS系统等的工作原理、功能、操作方法、维护和检验校正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n
2.工程测量读本基本概念准确,各部分内容紧扣培养目标,文字简练、相互协调、通顺易懂。 n
3.工程测量读本在内容上力求结合各种工程测量的生产实际,同时也力求将现代测量领域的新科技成果、技术方法反映出来。 n
4.工程测量读本力求满足技术应用的要求,内容和相关企业深度融合,突出应用、加强实践。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安排。 n
5.工程测量读本主要作为测绘人员的培训教材与自修读本.
全书共分17章。内容主要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全站仪测量,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介,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建筑施工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公路工程测量曲线测设,桥梁隧道施工测量等。 n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体系安排上,介绍了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和GPS系统等的工作原理、功能、操作方法、维护和检验校正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概念准确,各部分内容紧扣培养目标,文字简练、相互协调、通顺易懂。全书在内容上力求结合各种工程测量的生产实际,同时也力求将现代测量领域的科技成果、技术方法反映出来。本书力求满足技术应用的要求,突出应用、加强实践。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安排。 n
本书主要作为测绘和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与自修读本,也可作为相关院校水利类、土建类、道路与桥梁、资源勘查、地质类等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供有关部门测绘人员在工作中参考和使用。
周建郑,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测绘专业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历任教研组组长、系办主任、测绘工程系副主任、测绘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精品课程主持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和督导员、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资源开发测绘安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评标专家、菏泽市规划局技术顾问。 n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测绘教材二等奖1项;2007年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教材二等奖1项;河南省优质测绘工程(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测绘行业测绘成果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 2009年河南省“优 秀教师”;2011年河南省教学名师;2010年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02年河南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2009年开封市“优 秀教师”;多次获黄河水院“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三育人”先进个人。2011年9月全国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第一章绪论1
导读1
第一节测量学的任务及内容1
一、测量学概述1
二、工程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3
三、工程测量在道路与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中的应用3
第二节地面点位的确定4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
二、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8
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5
一、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水平距离的影响15
二、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水平角的影响16
三、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的影响17
第四节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18
总结提高19
思考题与习题23
第二章水准测量24
导读24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24
一、水准测量原理24
二、转点、测站26
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27
一、DS3型微倾式水准仪28
二、水准尺及附件32
第三节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操作程序33
一、使用微倾式水准仪的方法33
二、注意事项35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方法36
一、水准点和水准路线36
二、水准测量的方法、记录计算及注意事项38
三、水准测量的成果处理与计算40
第五节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44
一、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44
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45
第六节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其影响50
一、仪器误差50
二、水准标尺的误差50
三、整平误差51
四、读数误差的影响51
五、仪器和标尺升沉误差51
六、大气折光的影响52
第七节自动安平水准仪53
一、自动安平原理53
二、DZS3-1型自动安平水准仪54
第八节精密水准仪及电子水准仪简介56
一、精密水准仪56
二、电子水准仪的基本原理60
三、电子水准仪的特点62
四、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的简介63
总结提高65
思考题与习题66
第三章角度测量70
导读70
第一节角度测量的基本概念70
一、水平角的测量原理70
二、竖直角的测量原理71
第二节DJ6型光学经纬仪72
一、测微尺读数装置的光学经纬仪72
二、单平板玻璃测微器读数装置的光学经纬仪76
第三节经纬仪的使用78
一、安置经纬仪79
二、照准目标81
三、读数或置数82
第四节水平角观测82
一、测回法82
二、方向观测法85
第五节竖直角观测87
一、竖直度盘结构87
二、竖直角的计算88
三、竖盘指标差90
四、竖直角观测91
五、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补偿器93
第六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94
一、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94
二、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95
第七节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措施100
一、仪器误差100
二、观测误差101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103
第八节电子经纬仪简介104
一、电子经纬仪的测角系统104
二、电子经纬仪简介106
总结提高109
思考题与习题110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113
导读113
第一节钢尺量距114
一、量距工具114
二、直线定线115
三、一般量距方法117
四、钢尺的检定120
五、钢尺的精密量距122
六、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126
第二节视距测量127
一、视距测量原理127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130
三、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130
第三节直线定向132
一、标准方向线132
二、方位角133
三、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133
四、正、反坐标方位角135
五、象限角135
第四节坐标正、反算136
一、坐标正算136
二、坐标反算137
总结提高138
思考题与习题139
第五章全站仪测量141
导读141
第一节概述141
第二节测距原理143
一、脉冲式光电测距仪测距原理143
二、相位式光电测距仪测距原理144
第三节全站型电子速测仪146
一、电子速测仪分类146
二、全站仪的配件148
三、全站仪的特性及其使用要点151
四、尼康DTM-532C电子全站仪154
五、使用全站仪的注意事项163
总结提高164
思考题与习题165
第六章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介166
导读166
第一节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167
一、GPS卫星星座167
二、GPS地面监控系统169
三、GPS用户设备部分170
四、GPS现代化172
第二节GPS定位的基本原理174
一、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174
二、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175
三、用GPS定位的基本方法178
第三节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180
一、RTK的工作原理181
二、RTK的系统组成182
三、RTK的作业方法182
第四节GPS网络RTK技术187
一、虚拟参考站(VRS)技术188
二、区域改正数法(FKP)技术189
三、Leica的主辅站技术189
四、CORS在各种工程中的应用190
五、如何申请使用CORS系统191
总结提高192
思考题与习题193
第七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194
导读194
第一节测量误差及其分类194
一、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195
二、观测类型196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197
第二节偶然误差的特性198
第三节衡量精度的标准200
一、中误差201
二、极限误差203
三、相对误差203
第四节算术平均值及其观测值的中误差204
一、算术平均值204
二、观测值的中误差206
三、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209
第五节误差传播定律211
一、线性函数211
二、非线性函数213
总结提高214
思考题与习题215
第八章控制测量216
导读216
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216
一、平面控制测量217
二、高程控制测量223
三、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224
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225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226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228
第三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232
一、闭合导线计算232
二、附合导线计算237
三、支导线计算238
第四节全站仪导线测量241
一、外业观测工作241
二、以坐标和高程为观测值的导线近似平差计算241
第五节GPS平面控制测量244
一、GPS控制网的分级244
二、GPS点的密度245
三、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规定246
四、GPS定位网的布设246
五、野外选点248
六、GPS点标志和标石埋设249
七、GPS定位网的测设方案249
八、外业观测254
九、天线安置254
十、观测作业255
十一、外业成果记录256
十二、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及处理257
第六节交会法测量258
一、前方交会259
二、后方交会260
第七节三、四等水准测量261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和记录方法262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263
三、成果计算与校核265
四、等外水准测量265
第八节三角高程测量266
一、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66
二、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266
三、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与计算267
总结提高268
思考题与习题270
第九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272
导读272
第一节地形图和比例尺272
一、地形图、平面图、地图272
二、比例尺的种类273
三、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277
四、比例尺精度277
第二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280
一、梯形分幅和老图号的编号方法280
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的分幅和编号284
三、矩形或正方形分幅和编号286
四、三北方向线287
五、坡度比例尺287
第三节地物、地貌在图上的表示方法289
一、地物符号295
二、地貌符号297
总结提高303
思考题与习题304
第十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306
导读306
第一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306
一、图纸准备306
二、绘制坐标方格网307
三、控制点展绘309
第二节经纬仪测绘法310
一、碎部点的选择311
二、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312
三、测站点的增补314
四、注意事项315
五、地物、地貌的描绘316
第三节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318
一、地形图的拼接318
二、地形图的检查319
三、地形图的整饰319
四、地形图的验收320
第四节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简介320
一、数字测图的原理和特点321
二、数字测图的作业过程322
三、数字测图的软件325
四、数字测图内业325
总结提高338
思考题与习题339
第十一章地形图的应用340
导读340
第一节地形图的阅读340
一、图廓外的有关注记340
二、地貌阅读342
三、地物阅读342
四、植被分布阅读342
第二节地形图的基本应用343
一、在图上确定某点的高程和坐标343
二、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直线距离344
三、在图上确定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345
四、确定图上某直线的坡度346
第三节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346
一、按设计线路绘制纵断面图346
二、在地形图上按限制坡度选择最短路线348
三、图形的面积量算349
四、根据地形图等高线平整场地351
五、在地形图上确定经过某处的汇水面积355
总结提高356
思考题与习题357
第十二章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359
导读359
第一节施工测量概述359
一、概述359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360
第二节测设的基本工作361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离361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364
三、测设已知高程365
第三节测设平面点位的方法368
一、直角坐标法369
二、极坐标法370
三、前方交会法371
第四节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372
总结提高374
思考题与习题375
第十三章建筑施工测量377
导读377
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377
一、施工控制网的特点378
二、施工控制点的坐标换算378
第二节建筑基线379
第三节建筑方格网380
一、建筑方格网的布置380
二、建筑方格网的测设381
第四节高程控制测量384
第五节民用建筑施工测量385
一、测设前的准备工作385
二、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386
三、基础施工测量390
四、墙体施工测量391
第六节工业建筑施工测量394
一、厂房控制网的测设394
二、厂房柱列轴线与柱基测设395
三、厂房预制构件安装测量397
四、烟囱施工放样400
第七节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404
一、竣工测量404
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405
总结提高405
思考题与习题406
第十四章水利工程测量408
导读408
第一节渠道测量408
一、选线测量409
二、中心导线测量410
三、中线测量411
四、纵断面测量415
五、横断面测量419
六、纵、横断面图的绘制421
七、横断面面积与土方计算424
八、渠堤断面的放样427
第二节土坝的施工放样428
一、坝轴线的测设428
二、坝身控制测量429
三、清基开挖线的放样431
四、坡角线的放样432
五、坝体边坡线的放样433
六、修坡桩的测设434
第三节水闸的施工放样435
一、水闸主要轴线的放样436
二、水闸底板的放样437
三、闸墩的放样437
四、下游溢流面的放样438
总结提高440
思考题与习题440
第十五章公路工程测量442
导读442
第一节概述442
第二节新建公路的初测443
一、导线测量443
二、公路水准测量444
三、地形测量445
四、初测后应提交的资料445
第三节公路详细测量446
一、定线测量446
二、中线测量450
三、水准测量453
四、横断面测量454
五、纵横断面图的绘制459
第四节道路施工测量462
一、恢复中线测量462
二、施工控制桩的测设464
三、路基边桩的测设465
四、路基边坡的放样467
五、路面放样468
六、公路竣工测量470
第五节地下管线施工测量471
一、施工前的测量工作471
二、管道施工测量472
三、顶管施工测量474
四、竣工测量475
总结提高475
思考题与习题476
第十六章曲线测设477
导读477
第一节圆曲线的测设477
一、圆曲线测设元素的计算477
二、圆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478
三、圆曲线主点的测设479
四、圆曲线的详细测设480
第二节综合曲线的测设487
一、缓和曲线点的直角坐标487
二、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488
三、综合曲线上圆曲线段细部点的直角坐标490
四、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和主点的测设490
第三节综合曲线详细测设492
一、切线支距法493
二、偏角法495
三、极坐标法498
第四节困难地段的曲线测设501
一、路线交点不能安置仪器501
二、曲线起点或终点不能安置仪器505
三、视线受阻时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506
四、遇障碍物时用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507
五、全站仪任意设站测设曲线509
第五节复曲线的测设514
第六节回头曲线的测设516
一、切基线法516
二、弦基线法517
第七节竖曲线的测设518
一、竖曲线要素计算519
二、竖曲线的测设520
总结提高522
思考题与习题524
第十七章桥梁隧道施工测量525
导读525
第一节桥梁施工测量525
一、桥梁施工控制网的技术要求526
二、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527
三、桥梁施工高程控制533
第二节直线桥梁施工测量535
一、桥轴线测定535
二、直线桥梁的墩、台定位536
三、直线桥梁墩、台纵横轴线测设538
第三节普通桥梁施工测量538
一、普通桥梁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538
二、桥梁下部构造的施工测量539
三、涵洞施工测量541
第四节隧道施工测量542
一、地面控制测量543
二、地下控制测量544
三、竖井联系测量549
总结提高555
思考题与习题558
参考文献559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很长,但它涵盖的内容却似乎直击我们测绘人员的痛点。我最期待的是它在“工作原理”方面的阐述。很多时候,我们使用仪器,只是停留在“会用”的层面,但对于仪器背后的科学原理,了解得并不深入。比如,GPS系统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卫星信号的接收、伪距测量、差分技术等等,如果这本书能把这些复杂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那对于理解测量的精度、识别潜在的误差非常有帮助。同时,我也非常关注“功能操作”这一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够详尽的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级功能,例如全站仪的放样、坐标测量、以及GPS的RTK作业流程。如果书中还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比如道路、桥梁、建筑等)提供一些具体的仪器使用案例和数据处理流程,那就更能贴近我们的实际工作需求了。这本书的定位是“读本”和“培训教程”,这就意味着它应该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指导性。我希望它能够从基础理论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各项技能,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工程测量的任务。对于我而言,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并切实提升我的专业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虽然有点长,但它确实把我们测绘工作中的核心仪器都点到了。“工程测量读本”和“测绘人员培训教程”这两个标签,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我特别想深入了解的是“工作原理”这块。比如,GPS系统是如何实现全球定位的?它背后的多普勒效应、伪距测量等技术是如何运作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同样,对于全站仪,我希望能明白它的电子测距、角度测量是如何精确实现的,以及它在各种复杂地形下如何保证测量精度。另外,在“功能操作”方面,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进行大面积控制网测量时,如何选择合适的GPS模式?在进行高精度线性工程测量时,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放样?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以及一些解决常见测量难题的技巧。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工程问题的测绘人员来说,一本能够直接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的书籍,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如果它还能在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估方面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那就更完美了,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一些低级错误,提高工作的专业性。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太长了,简直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的标题。我一开始拿到它的时候,就对里面到底能涵盖多少内容充满了好奇。毕竟,工程测量的领域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小,从基础的水准仪、经纬仪,到现代化的全站仪、GPS系统,每一样都得深入研究。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工作原理”这块有没有讲清楚。很多时候,我们操作仪器,知道怎么用就不错了,但如果能把背后的原理剖析到位,那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会更有帮助。比如,为什么GPS能定位?里面涉及到哪些卫星信号、接收机如何处理?这些深层次的知识,如果这本书能有所涉及,那绝对是个加分项。还有就是“功能操作”部分,我希望它不是那种简单地罗列几个按钮怎么按的说明书,而是能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教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置参数,以及如何进行精度控制和数据处理。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测绘人员来说,能够学到实用的操作技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比任何理论都来得重要。当然,它作为一本“读本”和“培训教程”,学习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也是非常关键的。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一步步引导读者掌握更复杂的技能,最终能够独立胜任各种工程测量的任务。
评分读了这本书的目录,我立刻就被它的全面性吸引了。从最基础的“工程测量读本”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它 intend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我尤其对“水准仪、经纬仪”这部分很感兴趣,因为这些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仪器。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介绍仪器的结构和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讲解各种仪器的误差来源、校准方法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技巧。比如,在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时,如何避免大气折光的影响?经纬仪在进行角度测量时,如何有效地进行观测和归零?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决定了测量结果的精度。而“测距仪、全站仪、GPS系统”这部分,更是吸引我目光的焦点。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站仪和GPS系统已经成为工程测量不可或缺的工具。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比如全站仪的电子测距原理、GPS的定位原理(包括GNSS系统的概念),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操作部分,我希望看到针对不同型号仪器的详细操作指南,以及如何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初步处理。如果它还能包含一些关于数据质量控制和误差分析的内容,那就太完美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否真正地提升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在面对各种复杂的工程项目时,能够更加自信和高效。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实在是有点“重量级”,感觉里面一定藏着不少干货。我最想了解的是它如何去讲解“水准仪、经纬仪”这些传统但依旧重要的测量仪器。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而是能深入剖析这些仪器的设计原理、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精确的校准。例如,水准仪的气泡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高程的测量精度,这本书能否指导我们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校准?经纬仪的照准部和基座的稳定性,对角度测量的精度至关重要,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实际的检查方法?更吸引我的是“测距仪、全站仪、GPS系统”这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现代化仪器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希望它能详细解释这些仪器的核心技术,例如全站仪的电子测距技术,GPS系统的定位原理(包括差分GPS的应用),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在操作方面,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步骤和图示,并且能够结合一些常见的工程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毕竟,作为一本“测绘人员培训教程”,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否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的经验分享,那就更好了,这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