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美的308个建筑
定价:69.80元
售价:40.48元,便宜29.32元,折扣57
作者:吴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15404374
字数:597
页码:3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美的308个建筑》是一本中国建筑的图鉴宝典,是荟萃建筑精华的珍藏本,是一本展现建筑风采的科普读物。
《中国美的308个建筑》以丰富、详实的资料展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建筑,包括宫殿建筑、古塔建筑、楼阁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分门别类地对这些的建筑形式做了详细介绍。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美的308个建筑》汇集了大量的精美图片,让中国建筑显赫的身份、优雅的风姿、美丽的容颜等展露无遗,让读者能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建筑的形态及其所展现出来的魅力。
此外,《中国美的308个建筑》具有特色之处在于,在介绍每一座建筑之前,都有一个“知识窗”栏目,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建筑的建造时期、位置和结构,以帮助大家对每一座建筑的历史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打开《中国美的308个建筑》,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个神奇与美妙并存的建筑王国!在您尽情阅览的时候,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建筑艺术的博大与精深。
目录
作者介绍
吴晋
长期致力于科普图书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出版,已策划出版多部图书。其编写的《中国美的308个建筑》是本既新又全的中国建筑彩色图鉴,汇集了大量的精美图片,让中国建筑的显赫身份、优雅的风姿、美丽的容颜等展露无遗,让读者能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建筑的形态及其所展现出来的魅力。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其实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毕竟涉及的建筑类型如此繁多,担心自己难以消化。然而,阅读体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结构体系时,似乎总能找到最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类比,将原本晦涩难懂的营造技术,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点。比如,当他讲解榫卯结构时,并没有直接引用枯燥的工程术语,而是将其比作精密的“机械游戏”,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便是对古代建筑一无所知的读者也能轻松跟进。书中对不同地域建筑风格差异的对比分析也做得十分出色,通过对比北方和南方的差异,清晰地展现了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建筑形态的决定性影响,这种地域性的深入剖析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年代感的米黄色纸张,触感温润细腻,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出版物。内页的印刷质量更是没得说,那些黑白照片的层次感和细节捕捉得非常到位,即便是扫描或翻拍的老照片,也能感觉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装订方式采用了锁线胶装,翻阅时不用担心书页松动,而且摊开平视的效果很好,方便读者仔细品味那些复杂的建筑线条和结构图。我尤其欣赏的是字体选择,宋体的运用典雅大气,配上恰到好处的行距和字号,阅读体验极为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不过,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也许是内嵌的插图质量可以再做提升,有些图片的分辨率在放大观察细节时略显吃力,但这或许是受限于原始资料的限制,瑕不掩瑜,整体来看,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或许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对身边环境的另一种观察视角。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快速地通过一座建筑,而这本书强迫你慢下来,去关注那些被时间冲刷、被现代性边缘化的构筑物。它不仅仅是一部建筑史的概述,更像是一份情感的地图,记录了匠人们对材料的敬畏和对居住者的关怀。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合上书本,望向窗外,试图在日常的楼宇间寻找书中描绘的那种“韵味”和“秩序感”,这种由书本激发出的主动探索欲,才是好书的价值所在。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提问,去思考,去重新发现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之美。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巧妙,它并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编年史叙述方式,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穿梭。开篇并没有急于展示宏大的宫殿或精美的园林,而是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的建筑元素入手,比如一处精巧的门楣或是一段斑驳的石阶,这种由微观到宏观的引导,让读者更容易建立起与中国传统建筑的亲密感和好奇心。作者的文笔极其富有画面感,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场景的氛围,让人仿佛能闻到古代工匠留下的木料清香,听到工地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书中对建筑背后人文故事的挖掘,比单纯的技术介绍要深刻得多,它探讨了建筑如何承载一个家族的兴衰、一种哲学思想的实践,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理解维度。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对传统建筑“美学”的阐释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这个屋顶多漂亮”“那个斗拱多复杂”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内在逻辑。作者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度,能够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对称、比例和空间布局背后的文化密码。例如,对于“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书中通过对院落进深、采光角度以及植被配置的分析,给出了非常令人信服的解读,让人豁然开朗。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论述时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客观,没有过度拔高或神化,而是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支撑起自己的观点,使得那些抽象的美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可以触摸,这对于希望提升自身审美素养的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