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基础刀工入门
作 者:犀文图书 编著
I S B N :978750647793*
出 版 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01*年1月版
印刷时间:*01*年1月1日次印刷
字 数:1*0000字
页 数:160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定 价:58.00元
编辑推荐
《基础刀工入门》以图解的方式,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刀工的概念、刀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刀*的种类及保养、持刀的基本姿势、刀工的基本技法及应用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细致,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实用性。既可以作为烹饪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供厨艺爱好者阅读学习。
内容介绍
本书以图解的方式,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刀工的概念、刀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刀*的种类及保养、持刀的基本姿势、刀工的基本技法及应用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细致,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实用性。既可以作为烹饪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供厨艺爱好者阅读学习。
目录
章 刀工的基础知识
一、刀工的概念与作用
*、刀工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刀工的加工对象
四、刀*的种类及其保养
1.刀*的种类和用途
*.刀*的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3.磨刀的工具和方法
五、持刀的基本姿势
1.站案姿势
*.持料姿势
3.握刀姿势
4.操作姿势
第*章 刀法
刀法入门
一、直刀法
1.切
*.剁
3.砍
*、平刀法
1.平刀直片
*.平刀推片
3.平刀拉片
4.平刀推拉片
5.平刀滚料片
6.平刀抖片
三、斜刀法
1.正斜刀片
*.反斜刀片
四、剞刀法
1.直刀剞
*.直刀推剞
3.斜刀推剞
4.斜刀拉剞
五、**九法
1.削
*.剔
3.刮
4.捶
5.剜
6.背
7.剖
8.拍
第三章 刀法成形
一、整料出骨
1.整料出骨的作用
*.整料出骨的要求
3.整料出骨实例示范
*、基本工艺型
1.块
*.片
3.段
4.丁
5.粒
6.末
7.蓉泥
8.丝
9.条
10.球
三、花刀工艺
1.斜一字花刀
*.柳叶花刀
3.十字花刀
4.葡萄花刀
5.牡丹花刀
6.松鼠鱼花刀
7.菊花花刀
8.麦穗花刀
9.荔枝花刀
10.蓑衣花刀
11.兰花花刀
1*.玉翅花刀
13.麻花花刀
14.凤尾花刀
15.梳子花刀
16.灯笼花刀
17.如意花刀
18.剪刀花刀
19.花枝花刀
*0.梭子花刀
*1.各种平面花边形
第四章 刀工与配菜
一、配菜的意义及作用
*、配菜的要求
三、配菜的常用料头
四、热菜配制的方法
1.单一料的配菜
*.主辅料的配菜
3.昆合料的配菜
五、冷菜拼配方法及实例
1.冷盘成形常用的刀法
*.冷盘拼摆的基本方法
3.冷菜的装盘手法
4.冷盘装盘的类型和样式
第五章 蔬菜刀工的应用
一、蔬菜的初步加工
*、蔬菜类加工实例
1.小白菜
*.油菜
3.菜心
4.芹菜
5.土豆
6.芋头
7.莲藕
8.姜
9.合
10.芦笋
第六章 水产刀工的应用
一、水产品的初步加工
*、水产品的加工原则
三、水产类加工实例
1.草鱼
*.鲤鱼
3.鲫鱼
4.三文鱼
5.马面鱼
6.龙虾
7.象拔蚌
文摘
(1)巧切黏性食物。先用刀切几片萝卜,再切黏性食物。萝卜汁能防止黏性食物黏在刀上,切出来也很好看。
(*)巧切鱼肉。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因此切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下刀的方向顺着鱼刺。另外,切鱼时要干净利落,这样炒熟后形状才完整。
(3)巧切羊肉。羊肉中有很多黏膜,炒熟后肉烂而膜硬,口感不好。所以,切羊肉前应先将黏膜剔除。
(4)巧切猪肝。先沿着大血管切一刀,把大血管剔除。然后从横截面分段切。
(5)巧切蛋糕。生日蛋糕很容易黏在刀上,切前将刀在温水中蘸一下,这样,热刀会融化一些脂肪,起到润滑作用,可防止蛋糕黏刀。此外,用黄油擦刀口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6)巧切大面。可先将刀烧热再切,不会使面黏在一起,也不会松散掉渣。
在了解了这些切菜的小窍门后,您是不是觉得刀工很神奇?那么下面,本书就为您讲解专业的刀工知识。
为了完善原料的性质形状及满足各种烹饪方法的要求,厨师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了运刀的各种加工手法。一个厨师刀工的精湛,在于他能熟练地、敏捷地、巧妙地、正确地运用各种刀法。刀法的种类很多,各地的名称也有差异,但基本刀法大致可分为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及**刀法等五大类。
......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远不止于刀工本身,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整个烹饪行业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作为一名在厨房工作的从业人员,我深知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它关于食材的分类、处理方法以及不同刀工的标准化应用,都为我们的日常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书中对不同食材的“标准化切法”的讲解,比如如何统一切出特定大小的薯条,如何处理牛肉以方便后续的摆盘,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这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确保出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刀工与烹饪效果的关联”的分析。它详细阐述了为什么某些刀工能够更好地锁住食材的水分,为什么某些刀工能够让食材更容易吸收酱汁,为什么某些刀工能够使食材在加热过程中受热更均匀。这些深入的分析让我明白,刀工不仅仅是一个基础技能,更是影响菜肴最终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刀具选择和保养的专业建议,这对于我们厨房的管理和维护也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烹饪的理解更加系统和深刻,也更有信心去指导新入行的厨师,将标准化、高质量的刀工培训落到实处。
评分作为一个对烹饪充满热情但技巧尚浅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指导我入门刀工的书籍。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并且在很多方面都给了我惊喜。它从最基础的握刀姿势讲起,纠正了我之前一些错误且容易导致受伤的握刀习惯。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握刀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处理不同食材时应该如何调整握刀力度和角度,让我感觉自己在每一次切菜时都更加自信和安全。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切”的层面,而是深入讲解了“为什么这样切”的道理。例如,关于如何切出“断刀”和“顺刀”的区别,书中解释了这会如何影响食材的烹饪时间和最终的口感。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些切法会让食材散开,而有些切法则能保持形状,现在终于明白了。书中还用大量的案例和图解来演示各种刀法的精髓,比如如何通过反复练习切出大小均匀的萝卜丝,如何快速地将洋葱切成均匀的丁。这些都让我觉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模仿,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还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菜肴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刀工处理方式,比如炒菜需要快速而均匀的切块,炖菜则可能需要稍微大块一些的食材,以便在长时间炖煮中保持形状。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刀工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食材的风味,让烹饪效果达到最佳。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看似平凡的“切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让我看到了其中的学问和艺术。我一直觉得,很多经验丰富的厨师身上都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气质,他们的刀法精准而优雅,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这本书就试图揭开这份神秘的面纱,让我理解到这份气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系统学习和刻苦练习才能获得的。书中对“刀法境界”的划分,从“形”到“意”,再到“神”,让我对刀工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技巧,而是开始思考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强调了“用心”去切,去感受食材的质地,去预测食材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这种“用心”的理念,让我觉得烹饪不仅仅是一项体力劳动,更是一种精神的投入。书中还列举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刀工大师的故事和他们的绝技,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刀工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我尝试着将书中介绍的一些“慢切”和“感悟式”的练习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练习中,发现自己对食材的感知能力真的有所提升。即使是切一些普通的蔬菜,我也开始注意观察它的纹理和弹性,并尝试着用不同的力度去感受。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好的刀工,是能够将技巧内化于心,与食材融为一体,最终为创造出美味的菜肴服务。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书,更是一本能够陪伴我不断精进的“武功秘籍”。
评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给了我一种非常沉浸式的体验,仿佛我真的置身于一个繁忙的厨房,身旁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手把手地指导。它不像很多教程那样枯燥地列出一些操作步骤,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场景化的描述,将刀工的技巧融入到实际的应用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刀的语言”这一部分,书中将不同的下刀力度、速度、角度比作不同的“语言”,来与食材进行交流。例如,处理坚硬的根茎类蔬菜需要“刚劲有力”的切法,而处理嫩叶类蔬菜则需要“轻柔灵巧”的刀法。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些抽象的刀工概念,而且更容易记住。此外,书中对各种基本刀法的讲解也十分细致,比如切丝、切片、切丁、切末等,每个刀法都有详细的图示和文字说明,并且会讲解不同刀法在不同菜肴中的具体应用。例如,为什么切丝要均匀才能保证口感,为什么切丁要大小一致才能让食材受热均匀。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书中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让我对刀工有了更深的认识。它还强调了“刀人合一”的境界,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更是要培养一种对食材的敬畏之心和对烹饪的热爱。这种理念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烹饪哲学的启蒙读物。
评分最近读了本关于刀工的书,虽然书名听起来很基础,但我发现它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比如,书中对食材的处理方式就非常有讲究,不像我之前以为的只是简单地切一切。它详细介绍了不同食材的质地、纤维方向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刀具和下刀角度,这点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厨师能够将普通的食材变成艺术品,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们对食材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这本书就从最根本的刀工入手,让我明白“庖丁解牛”并非夸张,而是真正掌握了食材的“脉络”。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比较难处理的食材,比如筋膜多的肉类或者比较脆的蔬菜时,书里提供的技巧非常实用。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抽刀法”和“顺势而为”的原则,感觉处理起来顺手多了,而且切出来的块头大小也更均匀,这对于后续的烹饪至关重要。它还提到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如何握刀才能减少疲劳,如何保持刀具的锋利度,以及刀具的日常保养方法。这些细节往往是我们业余爱好者容易忽略的,但恰恰是专业厨师能够长时间高效工作的保障。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切,更是让你学会“思考”如何切,如何与食材“对话”,这一点我认为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