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2) 專題一 教育的産生與發展(2) 專題二 教育學的産生與發展(9)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規律(17) 專題一 教育與社會發展(17) 專題二 教育與人的發展(23) 第三章 教育目的與教育製度(31) 專題一 教育目的概述(31) 專題二 我國的教育目的(34) 專題三 教育製度概述(39) 專題四 我國的學製(41) 專題五 義務教育和終身教育(42) 第四章 學生與教師(45) 專題一 學生(45) 專題二 教師(47) 專題三 師生關係(52) 第五章 課程(56) 專題一 課程概述(56) 專題二 課程目標與課程設計(60) 專題三 課程設置(64) 第六章 教學(66) 專題一 教學概述(66) 專題二 教學過程(68) 專題三 教學原則(69) 專題四 教學方法(73) 專題五 教學組織形式(78) 專題六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82) 專題七 教學評價(85) 第七章 德育(89) 專題一 德育概述(89) 專題二 德育過程(90) 專題三 德育原則(92) 專題四 德育的途徑與方法(95) 第八章 班主任與班級(101) 專題一 班主任工作(101) 專題二 班級與班級管理(105) 專題三 良好班集體的培養(107) 第九章 課外、校外教育(110) 專題一 課外、校外教育概述(110) 專題二 課外、校外教育的內容與形式(112) 第十章 教育科學研究(114) 專題一 教育科學研究概述(114) 專題二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116) 第一章 心理學概述(120) 專題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意義(120) 專題二 心理學的産生與發展(121) 第二章 認知(123) 專題一 感覺(123) 專題二 知覺(125) 專題三 意識與注意(127) 專題四 記憶(129) 專題五 想象(134) 專題六 言語與思維(135) 第三章 情緒、情感與意誌(139) 專題一 情緒與情感(139) 專題二 意誌(141) 第四章 個性心理(143) 專題一 需要(143) | 專題二 能力(144) 專題三 人格(147)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152) 專題一 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152) 專題二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153) 第二章 心理發展與教育(154) 專題一 心理發展概述(154) 專題二 個彆差異與因材施教(159) 第三章 學習與學習理論(162) 專題一 學習概述(162) 專題二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64) 專題三 認知學習理論(170) 專題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74) 專題五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176) 第四章 學習心理(178) 專題一 學習動機(178) 專題二 學習策略(182) 專題三 學習遷移(184) 專題四 知識的學習(189) 專題五 技能的學習(192) 專題六 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思維(195) 專題七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199) 第五章 心理健康與教師心理(203) 專題一 心理健康概論(203) 專題二 學生心理輔導(205) 專題三 教師心理(208) 第一章 新課程改革概述(212) 專題一 我國課程改革的迴顧與理論(212) 專題二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理念(213) 第二章 新課程帶來的變革(214) 專題一 教育觀念的變革(214) 專題二 學習方式的變革(217) 專題三 課程組織的變革(219) 第一章 教師職業道德概述(224) 專題一 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224) 專題二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26) 第二章 教師職業道德養成(231) 專題一 教師職業道德養成概述(231) 專題二 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養成(231)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礎(236) 專題一 教育法律基礎(236) 專題二 教育法律責任(237) 專題三 教育法律救濟(238) 專題四 依法執教(240)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規匯編(242) 專題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42) 專題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48) 專題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250) 專題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56) 專題五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259) 專題六 《教師資格條例》(260) 專題七 《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 劃綱要(2010—2020年)》(263) 專題八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66) 專題九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67) 全國教師招聘筆試課程體係(269) 全國教師招聘麵試課程體係(270)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271) |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2)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2) 高頻考題集萃(2) 曆年真題訓練(4) 曆年真題詳解(14)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規律(22)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22) 高頻考題集萃(22) 曆年真題訓練(23) 曆年真題詳解(33) 第三章 教育目的(41)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41) 高頻考題集萃(41) 曆年真題訓練(43) 曆年真題詳解(49) 第四章 教育製度(53)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53) 高頻考題集萃(53) 曆年真題訓練(54) 曆年真題詳解(57) 第五章 學生與教師(60)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60) 高頻考題集萃(60) 曆年真題訓練(62) 曆年真題詳解(68) 第六章 課程(74)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74) 高頻考題集萃(74) 曆年真題訓練(75) 曆年真題詳解(85) 第七章 教學(92)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92) 高頻考題集萃(92) 曆年真題訓練(95) 曆年真題詳解(103) 第八章 德育(110)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110) 高頻考題集萃(110) 曆年真題訓練(112) 曆年真題詳解(122) 第九章 班主任與班級(129)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129) 高頻考題集萃(129) 曆年真題訓練(130) 曆年真題詳解(136) 第十章 課外、校外教育(142)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142) 高頻考題集萃(142) 曆年真題訓練(142) 曆年真題詳解(144) 第十一章 教育科學研究(145)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145) 高頻考題集萃(145) 曆年真題訓練(145) 曆年真題詳解(148) 第一章 心理學概述(152)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152) 高頻考題集萃(152) 曆年真題訓練(152) 曆年真題詳解(153) 第二章 認知(155)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155) 高頻考題集萃(155) 曆年真題訓練(157) 曆年真題詳解(168) 第三章 情緒、情感和意誌(176)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176) 高頻考題集萃(176) 曆年真題訓練(176)a | 曆年真題詳解(180) 第四章 個性心理(183)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183) 高頻考題集萃(183) 曆年真題訓練(184) 曆年真題詳解(191)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198)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198) 高頻考題集萃(198) 曆年真題訓練(198) 曆年真題詳解(200) 第二章 心理發展與教育(203)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203) 高頻考題集萃(203) 曆年真題訓練(205) 曆年真題詳解(209) 第三章 學習與學習理論(213)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213) 高頻考題集萃(213) 曆年真題訓練(215) 曆年真題詳解(230) 第四章 學習心理(241)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241) 高頻考題集萃(241) 曆年真題訓練(245) 曆年真題詳解(271) 第五章 教學心理(293)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293) 高頻考題集萃(293) 曆年真題訓練(293) 曆年真題詳解(297) 第六章 心理健康與教師職業心理(300)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300) 高頻考題集萃(300) 曆年真題訓練(301) 曆年真題詳解(307) 第一章 我國課程改革概述(314)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314) 高頻考題集萃(314) 曆年真題訓練(314) 曆年真題詳解(316) 第二章 新課程帶來的變革(318)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318) 高頻考題集萃(318) 曆年真題訓練(319) 曆年真題詳解(323) 第一章 教師職業道德概述(328)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328) 高頻考題集萃(328) 曆年真題訓練(328) 曆年真題詳解(334) 第二章 教師職業道德的養成(338)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338) 高頻考題集萃(338) 曆年真題訓練(338) 曆年真題詳解(339)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礎(342)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342) 高頻考題集萃(342) 曆年真題訓練(343) 曆年真題詳解(345)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規匯編(347) 本章常考易錯知識梳理(347) 高頻考題集萃(347) 曆年真題訓練(349) 曆年真題詳解(357) 全國教師招聘筆試課程體係(366) 全國教師招聘麵試課程體係(367)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68) |
總的來說,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其係統性、深度和實戰性的完美結閤。我用瞭好幾本市麵上流行的教招復習資料,但總覺得要麼是理論講解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枯燥乏味,要麼就是題庫太水,做瞭也白做。這本《中公2018教師招聘考試用書教育理論基礎知識2000題全真題庫糾錯1000題真題天津山東陝西福建湖南》真正做到瞭“以考促學”。它的講解不是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式的復述,而是充滿瞭“應試技巧”和“踩分點”的提示。比如,有些解析會特彆指齣“命題人最可能考察的關鍵詞是XXX”,這種提示對於把握考試的脈絡極其關鍵。而且,它不僅僅是2018年的舊版,我發現它在引入真題的同時,也對一些已經過時的知識點進行瞭標注或更新(雖然是2018年的版本,但其對常青知識點的梳理依然紮實)。對於那些想在競爭激烈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考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工具箱裏不可或缺的一件利器,它幫助我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瞭堅實的知識壁壘,讓我在麵對復雜考題時,能夠從容應對,心中有數。
評分作為一名非師範生齣身的跨界考生,我對教育學的一些深層邏輯和曆史沿革瞭解相對薄弱。這本書在理論體係的構建上給我提供瞭極大的幫助。它不僅僅是題海戰術,它更像是一本“帶著答案學的教材”。做完一套題,我不會急著去做下一套,而是會花大量時間去研讀那些我做錯的題目的解析。很多解析中,都會引用到原版的教材定義或者相關的教育學原理文獻的齣處,這讓我能夠追根溯源,真正理解知識背後的邏輯,而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詞解釋。例如,在處理“建構主義”相關題目時,它不僅解釋瞭維果茨基和社會文化理論的核心,還對比瞭桑代剋的行為主義,這種橫嚮比較,極大地深化瞭我對不同教育思潮的認識。這種深度的剖析,對於應對那些需要分析和論述的題目至關重要。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立地記憶知識點,而是開始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教育理論知識網絡,這纔是備考的王道。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2000題全真題庫+1000題糾錯”這個配置持保留態度的,生怕是注水嚴重,湊數嫌疑。然而,當我真正開始做題時,纔發現題目的設計巧妙之處。它不是那種機械地重復考點,而是巧妙地將多個知識點融閤在一道題裏考察,難度設置梯度非常閤理。前幾百題感覺像是在幫你夯實基礎,題乾相對直接,考察的是對基本概念的記憶和理解。但越往後做,題目的情境化和應用性就越強。比如,一道關於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的題目,它會設置一個非常具體的班級管理場景,讓你判斷老師的處理方式更符閤哪個階段的教育原則。這種“理論聯係實際”的齣題思路,正是現在考試的大趨勢。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值得稱贊,試題和答案解析是分開的,做題時不會輕易被答案乾擾,做完一套題後,對照解析進行迴顧和總結,效率非常高。我特彆喜歡它“糾錯1000題”的部分,那些題目明顯是針對高頻考點和易錯點的集中強化訓練,針對性極強,有效避免瞭我因為粗心或理解偏差而在考場上“栽跟頭”。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它對不同省份考試特點的兼顧上。我目前主要準備湖南和福建的考試,而我身邊的戰友有些是準備山東的。我們對比瞭一下,發現這本書在處理地域差異方麵做得相當到位。比如,山東的考試可能更側重於對《教師法》等宏觀法規的精確記憶和應用,這本書中針對這部分的內容設置瞭大量的細節判斷題,確保瞭對法規條文的掌握度。而湖南和福建的考試,我察覺到它們在心理學和教學論的交叉應用上考察得更細。這本書的後半部分,專門針對這些省份的特點,增加瞭許多案例分析題,要求我們必須用所學的理論去分析實際的教學睏境。這種針對性的設計,省去瞭我大量時間去猜測不同省份的“齣題口味”。如果隻是統一的全國捲題庫,很難做到如此精細的區分度。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本身就能充當一個不錯的考綱解讀工具,通過題目的齣法,就能反嚮推導齣各個省份的重點傾嚮。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沒什麼花哨的元素,一眼看上去就是那種“乾貨滿滿”的風格,深得我心。我主要關注的是它對於教育理論基礎知識的覆蓋麵和深度。翻開目錄,可以看到知識點的劃分非常細緻,從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概念,到各個流派的代錶人物及其核心觀點,再到教育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幾乎是麵麵俱到。尤其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知識點的羅列上,而是加入瞭大量的解析。那些選擇題的四個選項,即便是錯誤的那三個,也都有詳盡的辨析,這對於我這種容易混淆概念的考生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很多市麵上的題庫,對錯誤選項的解釋往往一筆帶過,或者乾脆就是“此項錯誤”,讓人摸不著頭腦。而這本的解析部分,簡直就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旁邊給你一對一講解,不僅告訴你“為什麼選這個”,更重要的是讓你明白“為什麼不選那幾個”。對於天津、山東、陝西、福建、湖南這幾個重點考察地區的真題的收錄,我特地對比瞭一下,發現它確實緊跟瞭近幾年的考綱變化,特彆是對於一些地域性的政策和文件都有所涉及,這讓我感覺準備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