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詩詞格律》所講的詩詞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見。由於它是一部基本知識的書,所以書中不詳細說明哪些部分是某書上敘述過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話。《詩詞格律》著重在講格律,不是詩詞選本,所以對於舉例的詩詞,不加注釋。所引詩詞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對於版本是經過選擇的,但是為瞭節省篇幅並避免煩瑣,也不打算在每一個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說明瞭。
這一本小書有一個總的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的格律,作為一種基本知識來告訴讀者。
關於詩,著重在談律詩,因為從律詩興起以後,詩纔有瞭嚴密的格律。唐代以前的古詩是自由體或半自由體,還沒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談。至於唐代以後的古體詩,雖然錶麵上也是不受格律的限製的,實際上還是有很多講究,所以不能不談,隻不過可以少談罷瞭。
詞和律詩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所以先講詩,後講詞。有時候,詩和詞結閤起來講述。
引言
第一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節 韻
第二節 四聲
第三節 平仄
第四節 對仗
第二章 詩律
第一節 詩的種類
(一)古體和近體
(二)五言和七言
第二節 律詩的韻
第三節 律詩的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二)七律的平仄
(三)粘對
(四)孤平的避忌
(五)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
(六)拗救
(七)所謂“一三五不論”
(八)古風式的律詩
第四節 律詩的對仗
(一)對仗的種類
(二)對仗的常規——中兩聯對仗
(三)首聯對仗
(四)尾聯對仗
(五)少於兩聯的對仗
(六)長律的對仗
(七)對仗的講究
第五節 絕句
(一)律絕
(二)古絕
第六節 古體詩
(一)古體詩的韻
(二)柏梁體
(三)換韻
(四)古體詩的平仄
(五)古體詩的對仗
(六)長短句(雜言詩)
(七)入律的古風
第三章 詞律
第一節 詞的種類
(一)詞牌
(二)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第二節 詞譜
第三節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
(一)詞韻
(二)詞的平仄
(三)詞的對仗
第四章 詩詞的節奏及其語法特點
第一節 詩詞的節奏
(一)詩詞的一般節奏
(二)詞的特殊節奏
第二節 詩詞的語法特點
(一)不完全句
(二)語序的變換
(三)對仗上的語法問題
(四)煉句
結語
附錄一 詩律馀論
附錄二 詩韻舉要
附錄三 詞譜舉要
第二節 詩詞的語法特點
由於文體的不同,詩詞的語法和散文的語法不是完全一樣的。律詩為字數及平仄規則所製約,要求在語法上比較自由;詞既以律句為主,它的語法也和律詩差不多。這種語法上的自由,不但不妨礙讀者的瞭解,而且有時候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藝術效果。
關於詩詞的語法特點,這裏也不必詳細討論,隻揀重要的幾點談一談。
(一)不完全句
本來,散文中也有一些不完全的句子,但那是個彆情況。在詩詞中,不完全句則是經常齣現的。詩詞是精煉的語言,要在短短的幾十個字中,錶現齣尺幅韆裏的畫麵,所以有許多句子的結構就非壓縮不可。所謂不完全句,一般指沒有謂語,或謂語不全的句子。明顯的不完全句是所謂名同句。一個名詞性的詞組,就算一句話。例如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中兩聯: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若依散文的語法看,這四句話是不完整的,但是詩人的意思已經完全錶達齣來瞭。李白的詩,清新得像庾信的詩一樣。俊逸得像鮑照的詩一樣。當時杜甫在渭北(長安),李白在江東,杜甫看見瞭暮雲春樹,觸景生情,就引起瞭甜蜜的友誼的迴憶來。這個意思不是很清楚嗎?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餘的瞭。
崔顥《黃鶴樓》:“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裏有四層意思:“晴川曆曆”是一個句子,“芳草萋萋”是一個句子,“漢陽樹”與“鸚鵡洲”則不成為句子。但是。漢陽樹和晴川的關係,芳草和鸚鵡洲的關係,卻是錶達齣來瞭。因為晴川曆曆,所以漢陽樹更看得清楚瞭;因為芳草萋萋,所以鸚鵡洲更加美麗瞭。
杜甫《月夜》:“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這裏也有四層意思:“雲鬟濕”是一個句子形式,“玉臂寒”是一個句子形式,“香霧”和“清輝”則不成為句子形式。但是,香霧和雲鬟的關係,清輝和玉臂的關係,卻是很清楚瞭。杜甫懷念妻子,想象她在鄢州獨自一個人觀看中鞦的明月,在亂離中懷念丈夫,深夜還不睡覺,雲鬟為露水所侵,已經濕瞭,有似香霧;玉臂為明月的清輝所照,越來越感到寒冷瞭。
有時候,錶麵上好像有主語,有動詞,有賓語,其實仍是不完全句。如蘇軾《新城道中》:“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這不是兩個意思,而是四個意思。“雲”並不是“披”的主語,“日”也不是“掛”的主語。嶺上積聚瞭晴雲,好像披上瞭絮帽;樹頭初升起瞭太陽,好像掛上瞭銅鉦。毛主席所寫的《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月”並不是“叫”的賓語。西風、雁、霜晨月,這是三層意思,這三件事形成瞭濃重的氣氛。長空雁叫,是在霜晨月的景況下叫的。
有時候,副詞不一定要像在散文中那樣修飾動詞。例如毛主席《沁園春?長沙》裏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恰”字是副詞,後麵沒有緊跟著動詞。又如《菩薩蠻》(大柏地)裏說:“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復”字是副詞,也沒有修飾動詞。
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主要是衝著王力先生在音韻學和詩詞研究領域的泰山北鬥地位去的。畢竟,要學習詩詞格律這門“硬核”的學問,找權威的教材是第一位的,而王力先生的這部作品,在學界的影響力幾乎是毋庸置疑的。我之前嘗試過一些市麵上零散的入門資料,常常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對於格律的整體框架和內在邏輯總是抓不住要領。這部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構建瞭一個係統、完整且邏輯嚴密的知識體係。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平仄和對仗的規則,而是深入到音韻變化的肌理之中,讓你理解“為什麼是這樣”。讀瞭幾頁導言,就能體會到作者的治學態度是何等嚴謹,每一個論斷都有據可查,引用瞭大量的古代詩詞範例進行佐證,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真正掌握格律而非死記硬背的人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音。我期待能通過這本書,徹底理清那些令人睏惑的拗救、平仄相替的復雜情況,真正做到心中有譜,下筆不亂。
評分從拿到書到現在,雖然隻是粗略地翻閱瞭開篇和部分章節的標題,但心中湧起瞭一種踏實的感覺,這是一種對“權威”的信任。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關於詩詞學習的APP、網絡課程層齣不窮,但它們往往為瞭追求速度和流量而犧牲瞭準確性和深度。而中華書局的這本《詩詞格律》,代錶瞭一種慢工齣細活的工匠精神。它不是市麵上那種“快速學會作詩”的速成指南,而是一部嚴謹的學術工具書和教科書的完美結閤體。我相信,它所提供的知識體係是堅實可靠的基石,能夠支撐起未來我對詩詞學習的任何深入探索。我購買它,是抱著一種“一步到位,打好基礎”的心態,希望未來在吟詩作對時,不再需要頻繁查閱資料,而是能依靠這本書沉澱下來的紮實功底,自然而然地把握住音律的美感與規範。這是一種對經典知識的投資,其價值遠超書籍本身的標價。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中華書局的齣品,品質自然沒得說。封麵采用瞭比較經典的米白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顯得古樸又不失莊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考究,略帶一點紋理的紙張,閱讀起來既不刺眼,又能很好地承托墨色,即便是長時間研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書脊的裝訂也十分牢固,一看就是能長久保存的佳作。我特彆欣賞的是,在版式設計上,作者和齣版社似乎下瞭不少功夫,無論是正文的排版,還是引用的例句的標注,都清晰明瞭,層次分明。尤其是那些需要對照音韻的段落,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照顧到瞭初學者對直觀理解的需求。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我對接下來要進行的詩詞格律學習充滿瞭期待,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值得細細品味。翻閱的瞬間,就能感受到那種沉澱下來的文化底蘊,非常對我的胃口。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從目錄的編排上就能窺見一斑。它顯然是為實操者準備的,而不是純粹的理論探討。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具體體裁——律詩、絕句、詞的格律講解部分。通常,不同詩體的限製和要求各有側重,很容易混淆。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對比框架,讓我能清楚地區分五言和七言律詩的細微差彆,以及詞牌中那些看似隨機實則鐵律的句式變化。如果書中對常見格式和禁忌點能有匯總錶格或者清晰的對比圖示,那就更完美瞭。我理解格律學習的難點在於“辨異”,即在基本規則下如何處理特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足夠豐富的案例來支撐其論點,而不是僅僅給齣規則的條文。隻有通過大量的範例浸淫,纔能真正將格律內化為一種“語感”,而不是機械的公式套用。這本書的結構似乎就是為此目的而設計的,讓人忍不住想立刻開始動手嘗試創作。
評分對於一個對古典詩詞心懷敬畏,但又時常感到無從下手的愛好者來說,選擇一本“友善”的入門書至關重要。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是比較碎片化的,很難像學生時代那樣一頭紮進理論的海洋。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欣慰的一點是,它在處理復雜理論時,展現齣瞭一種難得清晰度。雖然理論基礎深厚,但講解的語言並不晦澀難懂,王力先生似乎有一種化繁為簡的魔力,能將那些看似玄奧的音韻規則,用相對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比如,關於“一三五不論,二四分明”的解釋,書中結閤具體的詩句分析,讓抽象的口訣立刻變得生動起來。而且,教材中似乎還穿插瞭一些曆史背景和作者個人的理解感悟,這使得學習過程不那麼枯燥,而是變成瞭一場與古代文人對話的旅程。這種寓教於樂(盡管它本質上是學術著作)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處,讓我即使在通勤的路上也能有所收獲,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音韻符號勸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