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執筆?怎樣用筆?結字有何規律?為什麼要臨帖?怎樣臨帖?真草隸篆各體又當如何臨習?……
聽啓功、秦永龍給你講述學書常識!
啓功、秦永龍兩位先生編著的這本《書法常識》囊括瞭書法學習方方麵麵的基礎知識,從執筆、用筆、結字、臨帖,到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的筆法和特點,以及各種書體的演變發展等都有翔實的介紹,對於廣大書法愛好者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書法入門書。
啓功(1912-2005),字元白,滿族,北京人。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傢、教育傢、古典文獻學傢、書畫鑒定傢。曾任中國書法傢協會名譽主席、西泠印社社長。
秦永龍,字長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緻力於古代漢語、漢語言文字學及書法的教學研究。書法師承啓功先生,精於楷、行、草,兼通篆、隸。
序言
一、執筆
1.執筆方法
2.運腕
3.書寫的姿勢
二、用筆
1.中鋒和偏鋒
2.露鋒和藏鋒
3.方筆和圓筆
4.懸針和垂露
5.遲速、肥瘦、濃淡
三、結字
1.結字是書法藝術的首要問題
2.漢字藝術結構的規律
四、臨帖
1.為什麼要臨帖
2.怎樣選帖
3.臨摹方法
4.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五、楷書、行書、草書和隸書練習法
(一)楷書
1.楷書的結體特點
2.楷書的基本點畫及寫法
3.永字八法
(二)行書
1.行書的結體
2.行書的用筆
3.學習行書宜注意的問題
(三)草書
1.草書及其藝術價值
2.草書的結體
3.草書的用筆
4.學習草書宜注意的問題
(四)隸書
1.隸書的結體
2.隸書的用筆
3.學習隸書宜注意的問題
六、章法
(一)字群的排列應有條理
(二)通篇格調一緻
(三)行氣貫通
(四)起伏得當,嚮背適宜
(五)不同幅式的不同要求
(六)署款與鈐印
七、漢字形體的演變和古文字書法
(一)漢字形體的演變
(二)古文字書法的特點和風格
(三)學習古文字書法宜注意的問題
八、名傢名作選介
(一)曆代名傢名碑帖選介
(二)曆代書學名著選介
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學習書法的“啓濛寶典”。在此之前,我對書法的理解非常淺薄,隻停留在“寫字好看”的層麵。看瞭《書法常識》之後,我纔真正認識到,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啓功先生的講解,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和我聊天,絲毫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感覺。他用自己的人生閱曆和對漢字的熱愛,來闡述書法的奧秘。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節奏”的討論。他將筆畫的提按、轉摺、快慢、疾徐,比作音樂的鏇律,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好的書法作品,是能夠“聽”齣節奏的。我開始嘗試著去感受筆畫之間的連貫性,去體會字的行氣,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個字。當我寫齣一個整體協調,筆畫之間有呼應的字時,那種滿足感是前所未有的。這本書讓我明白,書法不僅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發。當你寫的時候,你的心情、你的思考,都會通過筆墨傳遞齣來。它讓我開始注重自己的書寫狀態,不再是機械地模仿,而是嘗試著去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秦永龍先生在書中加入的一些案例分析,也讓我的理解更加深入。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讓我能夠更好地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練習中。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書法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所能帶給人的精神享受,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更是心靈上的。
評分拿到《書法常識》這本書,我原本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但越看越覺得引人入勝。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書法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充滿智慧的隨筆集。啓功先生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他總是能在看似閑散的敘述中,點齣書法中最核心的要點。我尤其喜歡他對“筆勢”的講解。他沒有枯燥地講解提按頓挫,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起筆如山嶽之始,行筆如江河之奔,收筆如萬馬之歸槽”。這些比喻,讓我瞬間就能感受到筆畫的動態和力量感。它讓我明白瞭,每一個筆畫的完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前後的聯係,有著方嚮和勢頭。這種對“勢”的理解,讓我不再拘泥於筆畫的“形”,而是開始關注筆畫的“神”。它讓我體會到,書法作品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這些“筆勢”之中。我開始嘗試著去觀察,去模仿那些筆勢的變化,去感受那種流動的力量。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書法,就像是學習一種優雅的舞蹈,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停頓,都有著其內在的韻律和美感。
評分剛剛翻完《書法常識》,雖然書名叫“常識”,但裏麵蘊含的學問卻一點也不“常識”。啓功先生和秦永龍先生閤著的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將我從一個對書法一知半解的門外漢,漸漸引嚮對漢字書寫藝術的深層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用筆”的論述,它不再是枯燥的技術講解,而是將筆毫的起行收、墨色的濃淡乾濕,與人的情感、意境巧妙地聯係起來。讀到“落筆如有神助”時,我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筆尖在紙上遊走時那種力量與技巧的完美結閤。書中對不同書體的特點分析也十分到位,比如楷書的端莊嚴謹,行書的流暢灑脫,草書的奔放不羈,草書更是讓我見識到瞭漢字在極度簡化和變形中依然能保持其生命力。啓功先生那平易近人的語言,時常穿插著他獨特的幽默感,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時常會心一笑,原本枯燥的理論瞬間變得生動有趣。書中反復強調的“意在筆先”,更是讓我明白瞭書法並非簡單的模仿,而是要將內心的感受、對漢字的理解,通過筆墨淋灕盡緻地錶達齣來。我嘗試著去臨摹一些碑帖,以前隻是機械地照搬,現在迴過頭來看,纔發現自己錯失瞭多少內涵。這本書讓我明白,學書不僅僅是技藝的磨練,更是一場與漢字對話、與古人對話、與自己對話的修行。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漢字書寫,不僅僅是求其形似,更要追求其神似。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難以用言語形容。它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寫一個最簡單的“人”字,裏麵也蘊含著無數的學問和哲學。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漢字書法藝術殿堂的大門,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天地,也激發瞭我深入探索的動力。
評分《書法常識》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多驚喜。我一直認為學習書法需要極高的天賦,所以一直不敢嘗試。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發現,原來天賦固然重要,但正確的方法和紮實的常識,同樣不可或缺。啓功先生對“學書的誤區”進行瞭詳細的剖析,讓我避免瞭很多可能走彎路的地方。他指齣,很多初學者急於求成,一開始就模仿那些難度很大的碑帖,結果適得其反。這本書強調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筆畫、結構開始,一步一步地打牢基礎。我記得書中反復強調“臨帖”的重要性,但不僅僅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要有“讀帖”的意識,要去理解碑帖的特點,去體會書傢的用意。這種“讀帖”與“臨帖”相結閤的學習方法,讓我覺得非常受用。它讓我明白瞭,學習書法,不僅僅是“形似”,更要追求“神似”。它讓我看到瞭,學習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耐心和堅持,都需要有正確的方法指導。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是普通人,隻要方法得當,持之以恒,也一定能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常識”。《書法常識》是一本真正能夠引導人進入書法殿堂的入門之作。啓功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獨到的見解,將漢字書法的魅力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黑白關係”的討論。它讓我認識到,書法作品中的留白,與筆畫的墨色一樣重要。字的疏密、字的排列,都構成瞭作品的“黑白空間”,這種空間的分布,直接影響著作品的整體美感和視覺衝擊力。他用生動的例子,講解瞭如何通過調整字的疏密關係,來達到視覺上的平衡和和諧。這讓我明白瞭,書法作品的構圖,也是一門藝術。我開始嘗試著在寫字的時候,去關注字與字之間的空間,字與紙之間的空間,去體會那種“計白當黑”的妙處。這種對“空間”的理解,讓我覺得,書法不僅僅是在紙上“畫”字,更是在紙上“創造”空間。它讓我的書寫,從二維的平麵,拓展到瞭三維的想象。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書法作品的整體性,不僅僅是單個字的組閤,而是由無數個元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藝術整體。
評分對於一個對書法“零基礎”的讀者來說,《書法常識》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寶藏。我總是被那些精美的書法作品所吸引,但又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去學習。啓功先生的講解,恰恰滿足瞭我這種需求。他沒有一開始就講復雜的筆法,而是從最根本的“認識漢字”開始。他詳細分析瞭漢字作為錶意文字的特點,以及它在書寫過程中所體現齣的結構美、綫條美。我特彆喜歡他對“橫平竪直”的辯證理解。以前我以為橫一定要平,竪一定要直,但啓功先生指齣,這並非絕對,而是要在整體的協調中求得變化。一個字,如果所有的筆畫都僵硬地平直,反而會顯得呆闆。這種 nuanced 的講解,讓我看到瞭書法在“規範”與“自由”之間的微妙平衡。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漢字演變的小故事,讓我覺得,每一個漢字背後都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文化積澱,這讓我對漢字産生瞭更深的敬意。這本書讓我明白,學書法,首先要“懂”漢字,要理解漢字的結構、筆畫的含義,然後纔能更好地去錶現它。這種從“理解”到“錶現”的過程,讓我覺得學習書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體驗。
評分我一直覺得,書法是那些“大人物”玩的藝術,自己這樣的普通人,恐怕是永遠也學不會的。但《書法常識》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觀念。啓功先生用極其親切、幽默的語言,將書法中那些看似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明瞭。他強調“提筆前你應知的學書常識”,這正是很多初學者容易忽略的地方。我記得書中講到“執筆”的部分,以前我總是隨意地握筆,但看瞭書之後,纔知道原來正確的執筆方式,對筆力的運用、筆畫的控製,有著多麼重要的影響。他詳細描述瞭各種執筆方法的優缺點,以及如何在書寫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筆畫和字體進行調整。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以前寫不好,很多原因都齣在最基礎的執筆上。書中對“書寫姿勢”的講解也同樣重要,他告訴我們,正確的站姿或坐姿,能讓身體的重心穩定,從而更好地發揮手臂的力量,讓筆畫更加雄健。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常識”,卻是構建良好書法基礎的關鍵。我開始嘗試著去調整自己的執筆和姿勢,雖然還需要時間來適應,但已經能感受到一些積極的變化。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書法,並不是要一步登天,而是要從最基本、最紮實的地方做起,打好地基,纔能建造齣高樓。
評分《書法常識》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進入瞭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殿堂。啓功先生和秦永龍先生以一種非常溫和而有條理的方式,為我揭開瞭書法神秘的麵紗。我一直對書法作品中的“氣韻”感到著迷,但又不知道如何去體會。書中關於“神韻”的論述,讓我豁然開朗。它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可以通過筆墨的起伏、墨色的濃淡、結構的疏密等多種因素來體現的。啓功先生用生動的語言,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我能夠通過觀察和練習,去感受和捕捉那種“氣韻”。我嘗試著去體會寫字時的“意境”,想象我在寫這個字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想要錶達怎樣的情感。當我帶著這樣的心境去寫時,我發現,我的筆下真的産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字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有瞭“生命”。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書法是一種“寫意”的藝術,它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個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錶達。它讓我開始反思,我在寫字的時候,是否真正投入瞭我的情感,是否真正用心去感受瞭漢字的美。
評分我一直以為書法就是寫得好看一點,但讀瞭《書法常識》之後,我纔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片麵。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書法的認知。啓功先生那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明白瞭漢字本身所蘊含的美學價值。他沒有直接講筆法,而是先從漢字的結構、筆畫的形態入手,分析瞭不同字體在結構上的差異和演變。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結構”的章節,它詳細闡述瞭字的重心、比例、疏密關係,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這些因素來達到視覺上的和諧。以前我寫字總是覺得東倒西歪,現在纔明白,原來這都是因為我對漢字的結構理解不夠。書裏舉瞭很多例子,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比如將字的結構比作建築物的骨架,或者人體骨骼的分布。這讓我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在自己的書寫中實踐。秦永龍先生的補充和梳理也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全書的邏輯更加嚴謹,內容更加豐富。這本書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寫”,更是教你“為什麼這麼寫”。它引導我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去理解每一個筆畫、每一個結構在整個字中所起的作用。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被引導著走進瞭一個巨大的迷宮,但啓功先生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一步一步地帶領我走齣迷茫,找到通往藝術的齣口。我開始嘗試著去分析我喜歡的書法傢的作品,以前隻是覺得好看,現在能看到他們是如何運用結構來錶達情緒的,如何通過筆畫的變化來製造節奏感的。這種“看懂”的感覺,比單純的“喜歡”更加令人激動。
評分不得不說,《書法常識》這本書的標題雖然樸實,但內容卻非常驚艷。我一直對書法懷有敬畏之心,但總覺得無從下手,感覺它太過高深莫測。直到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藝術的源頭,可以如此平易近人。啓功先生的講解,就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他沒有使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大傢都能理解的語言,講述瞭書法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道理。特彆是關於“墨色”的論述,讓我受益匪淺。以前我隻知道墨有濃淡,但並不知道濃淡墨色在書法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書中詳細講解瞭如何通過控製墨的乾濕來達到不同的筆觸效果,以及濃墨、淡墨、枯墨、潤墨分彆能帶來怎樣的視覺感受。我嘗試著在練習時去體會不同墨色的變化,發現同一個筆畫,用不同的墨色書寫,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濃墨蒼勁有力,淡墨溫潤秀雅,枯墨古樸老辣,潤墨流暢生動。這種對“墨”的細緻體察,讓我的書寫不再是乾巴巴的綫條,而是有瞭生命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提筆”的常識,更是關於“用心”的常識。它告訴我,書法不僅僅是手腕的運動,更是心緒的錶達。當你的內心平靜、專注時,你的筆下自然會流淌齣動人的綫條。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書法背後的人文情懷和哲學思考,讓我覺得,學習書法,也是在學習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美的追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