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国地方软法治理的规制研究:基于“”现象的考察和论证
定价:39.00元
作者:段海风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5482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着重从法理学的视域,结合部门法理论,以地方“”为例,考虑软法治理的规制问题。首先通过比较中外各种定义,分析了软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期望从法律现实主义的角度认识软法,评价软法治理。同时,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对软法治理进行规制的必要,并具体论述如何规制。
本书采用了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视角和理念上均有创新之处,丰富和深化了学界对于软法问题的研究,于地方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启发意义。
内容提要
本书主体部分由6章构成。章提出问题,论析选题的研究价值;第2章比较中外有关定义,提倡中性意义上的软法界定;3、4两章,主要论述“为何规制”的问题;5、6两章在前两章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软法治理的总体规制目标。
目录
目?录
摘要
第 1 章?绪?论?…………………………………………………… 001
1.1?研究背景?……………………………………………………… 001
1.2?研究价值?……………………………………………………… 002
1.2.1?软法有关问题的研究价值?…………………………… 002
1.2.2?地方“”及其规制问题的研究价值?……… 005
1.3?有关研究综述?………………………………………………… 007
1.3.1?国外的软法研究?……………………………………… 007
1.3.2?的软法研究?……………………………………… 013
1.3.3?对于“”问题的研究?………………… 019
1.4?基本研究方法?………………………………………………… 023
1.4.1?实证分析方法?………………………………………… 023
1.4.2?规范分析方法?………………………………………… 023
1.4.3?比较分析方法?………………………………………… 024
1.4.4?文献整理方法?………………………………………… 024
1.5?寻求的创新之处?……………………………………………… 024
第 2 章?软法概说?………………………………………………… 027
2.1?何为软法?……………………………………………………… 027
2.1.1?软法的定义?…………………………………………… 027
2.1.2?软法概念的证成?……………………………………… 033
2.2??软法的性质?…………………………………………………… 036
2.2.1?准法律性??……………………………………………… 036
2.2.2?柔性?…………………………………………………… 038
2.2.3?灵活性?………………………………………………… 039
2.3??软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040
2.3.1?软法与硬法?…………………………………………… 040
2.3.2?软法与“活法”等概念?……………………………… 044
2.3.3?软法与政策?…………………………………………… 046
2.4?软法的表现形式?……………………………………………… 046
2.4.1?国际法上的表现形式?………………………………… 047
2.4.2?的表现形式?……………………………………… 048
2.5?“”:中国特色的软法?…………………………… 050
2.5.1?“”的历史和内涵?………………………… 050
2.5.2?“”和“行政规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
?????关系?…………………………………………………… 051
2.5.3?“”的类型化?……………………………… 053
2.5.4?“”的特征?………………………………… 055
2.5.5?“”属于软法的范畴?……………………… 056
2.6??软法治理的发生机制?…………………………………… 057
2.6.1?软法治理的内涵?……………………………………… 057
2.6.2?软法治理的实现方式?…………………………… 059
第 3 章?软法治理的利弊衡量与规制必要?……………………… 063
3.1?从法律现实主义的视角认识软法及软法治理?………………………063
3.1.1?法律现实主义的有关理论及启发意义?……………… 064
3.1.2?由法律现实主义认识软法?…………………………… 066
3.1.3?立足法律现实主义评价及规范软法治理?…………… 069
3.2?软法治理的优势?……………………………………………… 071
3.2.1?弥补硬法的不足?……………………………………… 072
3.2.2?推动开放性的公共治理和善治的形成?……………… 073
3.2.3?实现对本土资源和法外资源的充分利用?…………… 074
3.2.4?更能满足、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075
3.3?软法治理的不足?……………………………………………… 076
3.3.1?软法和硬法、法治在程度上存在冲突?………… 078
3.3.2?责任制度不规范或不明确?…………………………… 080
3.3.3?可能侵占道德及私人空间?…………………………… 080
3.3.4?不易获得司法救济?…………………………………… 081
3.4?软法治理的总体评价?………………………………………… 082
3.4.1?程度上具备实质合理性,但缺形式合理性?… 082
3.4.2?大体适合社会的需要,具有独特的价值?…………… 085
3.4.3?存在不少现实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加以规制?……… 086
3.4.4?“软硬兼施”的混合治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088
第 4 章?软法治理利弊在地方“”上的体现?……………… 091
4.1?我国地方“”的积极功能?………………………… 091
4.1.1?减少法律及政策的缺失?……………………………… 091
4.1.2?缓解中央、地方利益的固有矛盾?…………………… 096
4.1.3?化解地方无立法权或立法成本较高的困局?………… 097
4.2?地方“”盛行滋生的问题?………………………… 099
4.2.1?消解法律或政策的和效力?……………………… 099
4.2.2?内容和程序不规范、科学?………………………… 102
4.2.3?扭曲市场规则?………………………………………… 103
4.2.4?轻视民众权益的有效保护?…………………………… 104
4.2.5?承诺之后难以兑现?…………………………………… 105
4.2.6?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105
4.2.7?“”产生上述弊端的原因?………………… 107
4.3?地方经济类“”的特殊性?………………………… 109
4.3.1?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立法试验创新色彩?…………… 109
4.3.3?容易造成“良性违宪”或“良性违法”?…………… 112
4.3.4?浙江土地流转改革中的“”例析?………… 114
小?结?……………………………………………………………… 120
第 5 章?对于我国软法治理的总体规制目标?…………………… 121
5.1?保证法制统一?………………………………………………… 121
5.1.1?维护法律尊严?………………………………………… 121
5.1.2?逐步健全和细化法律?………………………………… 124
5.1.3?进行必要的司法审查?………………………………… 125
5.1.4?实现软、硬法的协调互补?…………………………… 127
5.2?促进民主协商?………………………………………………… 128
5.2.1?沟通、协商的模式?…………………………………… 128
5.3?创新社会治理?………………………………………………… 130
5.3.1?增进居民自治是我国社会治理方式改革的目标?…… 130
5.3.2?减少公权力性软法对社会的干预?…………………… 131
5.3.4?公权力机构在社会治理中应多采用柔性手段?……… 132
小?结?……………………………………………………………… 133
第 6 章?对于地方“”类软法的规制方法?…………… 135
6.1?由主管部门审查,保障其合法、合理性?…………………… 135
6.1.1?审查对象?……………………………………………… 136
6.1.2?审查内容?……………………………………………… 139
6.1.3?审查程序的完善和审查主体的拓宽?………………… 141
6.2?引入交流式立法,增进制定过程民主化?…………………… 144
6.2.1?交流式立法的意义?…………………………………… 144
6.2.2?国外代表性的交流式立法实践?……………………… 146
6.2.3?交流式立法对我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要求?………… 147
6.3?凭借司法审查,形成刚性规制?……………………………… 149
6.3.1?对“”进行司法审查的原因?……………… 149
6.3.2?国外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司法审查的方式?……… 150
6.3.3?我国对“”进行司法审查的依据?………… 151
6.3.4?我国对“”进行司法审查的具体方式?…… 153
6.3.5?我国地方“”可诉性的强化?……………… 154
6.4?健全清理机制,实现及时废止?……………………………… 155
6.4.1?健全清理机制在我国当前的迫切性?………………… 155
6.4.2?我国政策对健全清理机制的要求?…………………… 156
6.4.3?我国“”清理机制的健全之策?…………… 157
小?结?……………………………………………………………… 159
第 7 章?结?语?…………………………………………………… 161
参考文献……………………………………………………………… 165
后?记………………………………………………………………… 179
作者介绍
段海风,男,生于河南信阳。2001 年河北大学经济法专业本科毕业,2005-2008年于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2011-2014 年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攻读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2012 年赴台湾访学。2001-2011 年在广西师大出版社从事编辑、法务工作,2010年获评副高职称。2014 年 7 月转广西师大法学院任教。主要关注领域为地方法治建设与评估、知识产权、企业治理等。先后公开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参编著作四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多项,现任广西地方法制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负责广西法治建设与评估网(含数据库)的创建。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创新性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法律框架日益完善的同时,如何通过非强制性的、更具弹性的方式来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书名中的“软法治理”恰恰触及了这一点,它不同于传统的“硬法”强制,更侧重于通过激励、引导、协商等方式实现社会秩序。而“规制研究”则表明,作者并非只是描绘现状,而是要探讨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和引导这些软法的应用,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随意性或不公平。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软法”在地方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行业协会的自律规范、社区的公约、志愿者的倡议等等,以及这些“软法”是如何在地方层面发挥作用的。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就这些“软法”的产生机制、运行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细致的考察和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制建议,这对于理解和完善我国的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有“现象”这个关键词,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个现象的深入考察和论证,通常意味着作者在现实世界中发现了某种值得关注的趋势或问题,并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去解释它。而“我国地方软法治理的规制研究”这个核心主题,则指向了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法律手段之外,所运用的那些非强制性的、更具柔性、更贴近民情的治理方式。我个人认为,在当下中国,地方治理的活力和创新往往体现在这些“软法”之中。比如,如何通过倡导、示范、榜样力量来引导民众的环保行为,如何通过社区自治来解决邻里纠纷,如何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来规范市场秩序等等。这些“软法”的运用,虽然不像刑法、民法那样具有强制力,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这些“软法”进行“规制研究”,探讨其如何被有效引导和管理,避免其走向失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揭示这些“软法”背后的逻辑,并提出前瞻性的规制思路。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除了发布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之外,还会采取一些“柔性”的措施来引导社会行为,比如一些倡议、公约、甚至是地方特色的文化宣传等。书名中的“软法治理”似乎就涵盖了这些内容,而“规制研究”则表明作者不仅仅是描述这些现象,而是要深入分析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我个人觉得,这种研究方向非常有价值,因为“软法”在地方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地方的实际情况,更贴近民情,也更能激发社会主体的参与性。但与此同时,“软法”也可能存在随意性、缺乏透明度、甚至被滥用的风险。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制”,确保其健康发展,是摆在所有治理者面前的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尤其是在“现象”的考察和论证部分,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分析,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软法治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名《我国地方软法治理的规制研究:基于“”现象的考察和论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虽然我并非法律专业的科班出身,但“软法治理”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再加上“规制研究”和“现象的考察与论证”,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社会肌理的探索。我特别好奇书中提到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与地方软法治理相结合,又将产生怎样的“规制”效果?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理论和实践案例娓娓道来,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窥见我国地方治理的智慧与挑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地方层面的创新治理方式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这些“软实力”的运用,防止其失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应当能够填补学术空白,或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颖的观点。这本书的题目,特别是“软法治理”和“规制研究”这两个核心概念的结合,让我觉得它可能触及到了一个正在兴起且亟待深入探讨的领域。我好奇的是,作者如何界定“软法”?在我国具体的地方治理实践中,有哪些典型的“软法”形式?这些“软法”在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问题?而“规制”又是指什么?是法律上的规范,还是制度上的设计,亦或是政策上的引导?书中是否会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来支撑其理论分析?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对于“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入解读,这个“现象”可能是某种普遍存在的治理模式,也可能是一些地方出现的创新性尝试,抑或是一些潜在的风险点。这本书能否为理解和完善我国地方治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我最关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