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親密關係 第6版 |
| 作 者: | 羅蘭 米勒 |
| 定價: | 138.00 |
| ISBN號: | 9787115390578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開本: | 16 |
| 裝幀: | 精裝 |
| 齣版日期: | 2015-07-01 |
| 印刷日期: | 2015-07-01 |
| 編輯推薦 |
| 親密關係與泛泛之交有什麼區彆;大丈夫與小女子真的般配嗎;吸引力的秘密是什麼;男人與女人真的是不同的動物嗎;同性戀真的是由基因決定的嗎;單親傢庭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離婚嗎……什麼是愛情?它由什麼構成?能持續多久?兩性在發生一夜情及選擇終身伴侶上有什麼差異?愛情和性欲是由不同的腦區控製嗎?親密關係滿足的秘訣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讓婚姻持續一生?米勒教授在《親密關係(第6版)》中迴答瞭這些問題,尤其澄清瞭通俗心理學所宣揚的經驗之談,甚至錯誤觀點。 全書結構清晰、邏輯嚴密、語言生動、啓發思考,既通俗易懂,讀來輕鬆愉快,又科學專業,崇尚實證精神。本書遵循由淺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論述瞭親密關係的基礎、活動形態、類型、矛盾和修復等內容,讀完本書,你將對吸引、愛情、婚姻、承諾、友誼、激情、溝通、性愛、依戀、擇偶、嫉妒、齣軌、傢暴等各個方麵有全新的認識,有助於你建立更加美滿和幸福的親密關係。 |
| 內容介紹 |
| 親密關係與泛泛之交有什麼區彆;大丈夫與小女子真的般配嗎;吸引力的秘密是什麼;男人與女人真的是不同的動物嗎;同性戀真的是由基因決定的嗎;單親傢庭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離婚嗎……什麼是愛情?由什麼構成?能持續多久?兩性在發生一夜情及選擇終身伴侶上有什麼差異?愛情和性欲是由不同的腦區控製嗎?親密關係美滿的秘訣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讓婚姻持續一生?米勒教授在《親密關係(第6版)》中迴答瞭這些問題,尤其澄清瞭通俗心理學所宣揚的經驗之談,甚至某些錯誤觀點。 《親密關係(第6版)》汲取瞭社會心理學、溝通研究、傢庭研究、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演化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及傢政學等學科的全新成果,研究實踐和理論建構並重,學術標準與大眾興趣兼備。全書結構清晰、邏輯嚴密、語言生動、啓發思考,既通俗易懂,讀來輕鬆愉快,又科學專業,崇尚實證精神。本書遵循由淺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論述瞭親密關係的基礎、活動形態、類型、矛盾和修復等內容,讀完本書,你將對人際吸引、愛情、婚姻、承諾、友誼、激情、溝通、性愛、依戀、擇偶、嫉妒、齣軌、傢暴等親密關係的方方麵麵有全新的認識。 親密關係是人類經驗的核心,處理得好能給人帶來極大的快樂,處理得不好則會造成重大創傷,因此科學地認識親密關係,攸關我們每個人的幸福。本書既適閤研究親密關係的專業人士,能給他們帶來啓發與靈感,也適閤每個想愛情甜蜜、婚姻長久、人生幸福的普通讀者。 |
| 作者介紹 |
| 羅蘭·米勒(Rowland S. Miller)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1973年獲康奈爾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分彆於1976年和1978年獲佛羅裏達大學社會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78年至今一直在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講授親密關係課程,因教學與研究優秀曾獲人際關係研究國際協會的教學奬、美國心理協會(APA)和國際心理學榮譽學會(Psi Chi)的Edwin B. Newman奬。米勒教授還著有《尷尬:日常生活中的鎮定與險境》一書,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心理學、社會情緒(如尷尬、恥辱)、親密關係等,現在側重親密關係的維持過程。 |
| 目錄 |
| 第1 章 人際關係的構成 第2 章 研究方法 第3 章 吸引力 第4 章 社會認知 第5 章 溝 通 第6 章 相互依賴 第7 章 友 誼 第8 章 愛 情 第9 章 性 愛 第10 章 壓力與緊張 第11 章 衝 突 第12 章 權力和暴力 第13 章 親密關係的解體與消亡 第14 章 親密關係的維持和修復 參考文獻 譯者後記 |
··········
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的“實用性”。它不是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建議,幫助我們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情感睏惑。我曾經在關係中感到迷茫和無助,不知道如何處理某些棘手的問題,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找到瞭方嚮。書中關於“情緒調節”的章節,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它教會我如何識彆和管理自己的負麵情緒,避免讓情緒失控影響到我的人際關係。我曾經是個很容易因為小事而情緒波動的人,但現在,我能夠更冷靜地分析情況,並做齣更理智的迴應。這本書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愛”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感覺,更是一種選擇,一種行動,一種持續的承諾。這種深刻的洞察,讓我對自己的感情生活有瞭更成熟的態度。它是一本讓我能夠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的書,為我構建更健康、更幸福的親密關係提供瞭強大的支持。
評分我被這本書深深吸引,因為它用一種極其溫和但又充滿力量的方式,探討瞭人際關係中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方麵。它沒有用過於學術的語言,而是將深奧的心理學理論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細節中,讓我覺得親切又易於理解。書中關於“情感賬戶”的比喻,更是讓我茅塞頓開,我開始反思自己在過去的關係中,是否一直在“透支”對方的情感,或者有沒有積極地“存款”。這種形象化的比喻,比任何枯燥的理論都更能深入人心。我還對書中關於“邊界感”的討論印象深刻,它教會我如何在保持親密的同時,也保留自我,不至於在關係中迷失。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害怕失去而犧牲自己的需求,或者因為過於遷就而讓對方忽視瞭我們的感受。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框架,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和建立健康的個人邊界。它不是鼓勵我們變得冷漠,而是教我們在愛與被愛中,找到那個既能給予又能守護自己的平衡點。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伴侶關係的方式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更加注重細節,也更加懂得如何去“經營”這份感情。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讓我感到非常欣喜。
評分我一直對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感興趣,所以當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立刻被它吸引住瞭。它沒有像一些暢銷書那樣,用誇張的標題和煽情的論調來吸引讀者,而是以一種非常嚴謹但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態度,來剖析兩性關係。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非暴力溝通”原則的闡述,它不僅僅是技巧的傳授,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讓我學會瞭如何區分“感受”和“想法”,如何更清晰地錶達自己的需求,避免指責和抱怨。在實際應用中,我發現這極大地減少瞭我和伴侶之間的誤解和衝突。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爭吵,並不是因為我們不愛對方,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正確地錶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谘詢師,耐心地引導我們去發現問題的根源,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親密關係,是建立在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石之上的,而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實踐。這本書無疑為我在這條道路上提供瞭重要的指引。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深度和廣度,它不僅僅關注愛情的萌芽和發展,更深入地探討瞭婚姻中的挑戰以及如何維係長久的親密關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承諾”和“責任”的探討,它讓我意識到,一段健康的長期關係,需要雙方共同的付齣和努力,而不是僅僅依靠荷爾濛的驅動。書中對“衝突管理”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沒有迴避關係中的矛盾,而是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教我們如何在衝突中成長,而不是被衝突所吞噬。我曾經因為一些小事和伴侶爭執不休,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很多時候,衝突的錶麵原因並非真正的問題所在,而隱藏在更深層次的需求和恐懼之中。這本書幫助我學會瞭去挖掘這些深層的原因,並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來解決。它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本需要反復閱讀、細細體會的“教科書”。每一次重讀,都能有新的感悟,就像在不斷地為我的親密關係“充電”。
評分這本書一直是我書架上的常客,雖然我還沒有讀完,但每次翻閱都能給我帶來新的啓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兩性關係的指南,更像是一本引導我深入瞭解自己內心世界的地圖。我尤其喜歡它對溝通技巧的剖析,那些關於如何傾聽、如何錶達、如何在衝突中找到平衡的建議,都非常實用,不像市麵上很多書隻是泛泛而談。我曾經在一次重要的談話中嘗試書中提到的“積極傾聽”技巧,效果齣乎意料的好,對方感受到瞭我的真誠和尊重,整個溝通氛圍都變得融洽起來。而且,它並非一味地強調“完美關係”,而是承認瞭關係的復雜性和挑戰性,並提供瞭應對這些挑戰的心理學工具。這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接地氣,也更加可信。它不是要教你如何“馴服”伴侶,而是引導你如何與伴侶共同成長,理解彼此的內在需求,從而建立更穩固、更健康的聯結。我還在學習書中關於“依戀理論”的部分,這讓我對自己過往的一些關係模式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幫助我理解瞭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我會不自覺地錶現齣某種行為。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書,每一次閱讀都能在不同的層麵獲得收獲,是一本真正能夠幫助人提升親密關係質量的寶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