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战争论(汉译名著本全两册) |
| 作者 |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时殷弘 |
| 定价 | 86.00元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ISBN | 9787100120401 |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战争论》共8篇125章,全书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性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要素的作用、武装力量、进攻与防御等许多方面有精辟论述,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作者克劳塞维茨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他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全书70余万字分别论述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对战争进行了深刻全面而系统的审视,德军参谋长认为塑造了整整一代杰出军人的作品。许多年来,直到当代,克劳塞维茨的这本书一直是西方各国军事专家、军官和军事迷们的必读书。在克劳塞维茨去世后,西方军事科学还没有第二部如此完整地阐述一般战争原理和战争哲学的著作。 |
| 作者简介 | |
| 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1815年秋在科布伦次任莱茵军团参谋长(格乃泽瑙为司令),利用空闲时间总结拿破仑战争的经验,从事战争理论的研究工作。1818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升为少将。在任校长的十二年间,致力于《战争论》的著述工作。他先后研究过一百三十多个战例,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并整理了亲身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1830年春调到炮兵部门工作。当时,《战争论》尚未修订完毕,他将手稿三千多页分别包封起来,并在各个包上贴上标签,准备以后修改,但一直没有得到机会。1830年8月去布勒斯劳任第二炮兵监察部总监,同年12月调任格乃泽瑙军团的参谋长。1831年11月16日患霍乱逝世。死后,他的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分十卷,《战争论》是其中的、二、三卷。 译者:时殷弘,博士,中国当代国际政治学者,国际战略家,美国问题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二级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政治和战略、美国和中国的对外政策的等方面研究。学术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中美关系史专业研究委员会理事等。时殷弘教授学术成绩丰硕,已发表个人学术专著十多部。代表作有:《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从拿破仑到越南战争:现代战略十一讲》、《新趋势·新格局·新规范--20世纪国际关系》、《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和中美关系(1949-1950)》、《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和战争(1954-1968)》、《美苏从合作到冷战》、《尼克松主义》。主编《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十一册(1956-1958)》。另发表译著7部(包括独译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参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国际政治评论和台湾问题评论近300篇。已发表的著作中不少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政治影响。 |
| 目录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编辑推荐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文摘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序言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套书的,当时我正在寻找一些关于地缘政治和历史决策的底层逻辑,朋友极力推荐了这套“经典中的经典”。老实说,刚开始阅读时,我感到有些气馁。那些对于“战争的本质”“防御与进攻的辩证关系”的论述,语言风格非常德式,严谨到近乎枯燥。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领悟到这种严谨背后的强大力量。作者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一核心观点的剖析,简直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地切开了历代军事思想的皮囊。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打赢下一场战斗的指南,而是一部关于“理解战争为何发生”的百科全书。我常常把它放在手边,每当看到国际新闻中出现冲突升级的报道时,我都会习惯性地翻到相关的章节,试图用克劳塞维茨的框架去解析那些纷繁复杂的现实。这种将理论与现实进行碰撞的体验,比单纯阅读历史案例要深刻得多,它提供了一种审视世界冲突的独特视角,一种跨越时空的理性框架。
评分这部厚重的《战争论》着实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初次捧起它,光是那精装的封面和那一叠叠的纸张就让人感到分量十足,这可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块需要耐心雕琢的璞玉,需要读者沉下心来,才能逐渐窥见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我尤其欣赏商务印书馆的这个版本,翻译得相当到位,文字的流畅度和专业性都令人信服,让我在面对克劳塞维茨那略显晦涩的原著时,不至于感到过于吃力。当然,即便有好的翻译,这本书的深度依然需要反复咀嚼。它探讨的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排兵布阵,更是关于权力、政治和人类冲突本质的哲学思考。每次读完一章,我都会停下来,在脑海里反复构建那些复杂的逻辑链条,思考战争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多重含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你跳出对战争的浪漫化或纯粹的工具化理解,去正视其背后的复杂性、偶然性和“摩擦力”。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结构中的某种永恒的张力。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带有挑战性的,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后会立刻让你头脑发热、充满“我已经懂了”的虚假满足感的书。相反,它更像是一个导师,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引导你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领域。商务印书馆这个版本在装帧和排版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字体大小适中,页边距合理,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时间、反复查阅的学术著作来说至关重要。我发现自己经常会用到荧光笔和便签纸,因为书中的很多句子都需要标记下来,以便日后回味。它迫使我们重新定义对“胜利”的理解,胜利不再是简单的军事占领,而是政治目的的实现。这种对目标导向的强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冲突解决”的认知边界。它让那些看似热血沸腾的军事行动,在冷静的理论分析面前,显得充满了结构性的必然和政治性的无奈。
评分这套两册本的书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自己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纸张,而是沉淀了近两百年的军事智慧。时殷弘先生的译文功底确实令人称道,它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著的学术严谨性,同时又避免了生硬的直译带来的阅读障碍。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不在于它描述了哪些具体的战役,而在于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例如,他对“战争迷雾”和“摩擦力”的论述,完美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拥有完美计划,现实执行中总是充满变数。这种对“不确定性”的系统化阐述,对于任何从事项目管理或复杂系统决策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启发意义。我特别喜欢它对“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的区分,这让读者意识到,历史上的战争往往是被政治目标所约束的,理论上的极致往往在现实中被稀释。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是这本书超越时代限制的根本原因。
评分我购买这套《战争论》是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想要了解军事思想史的源头活水究竟流向何方。这本书的篇幅和内容的密度,使得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时间投入的工程。它不像现代的军事理论书籍那样提供快速的“可操作步骤”,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运转的宏大框架。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精神因素”和“将帅的才能”的论述印象深刻,这些非量化的要素,在冰冷的数学模型之外,揭示了领导力和士气在决定历史走向中的关键作用。时殷弘先生的翻译精准而富有学术气息,确保了我们能够以最接近原作者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那些关于“间接路线”和“战争摩擦”的精妙论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剥离了战争的浪漫外衣,揭示了其作为一种极端的政治工具所必须遵循的内在逻辑。每一次重读,都能从那些看似古老的文本中,挖掘出与当下国际局势相呼应的深刻洞察,这种持续的价值输出,才是它不朽的真正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