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9586
系统分析师教程+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系统分析师历年真题解析共3本
9787302219743 9787302204084 9787121337611
基本信息
书名:系统分析师历年真题解析
定价:49.80元
ISBN:9787121337611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内容简介
系统分析师考试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一个高级专业考试项目。本书以对历年真题考试进行分析和解答的方式,针对系统分析师2014年—2017年的真题进行解析,以帮助考生备考系统分析师。本书配套有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用微信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进入“软考”冲刺互动学习平台,可以进行在线题库答题自测,在线音频、视频、直播课程学习等。本书适合备考软考“系统分析师”的学员学习
目录
2017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1
2017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
2017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27
2017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36
2016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41
2016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42
2016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66
2016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77
2015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81
2015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82
2015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113
2015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123
2014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129
2014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30
2014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154
2014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164
9787302219743.A 9787302204084
系统分析师教程+考试全程指导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计算机软考图书籍
书名:系统分析师教程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点击网络资源可网上购买
作者:张友生、陈志风、邓子云、王勇等
定价:9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19743
出版日期:2010.02.01
印刷日期:2016.04.22
本书由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编写,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教材。本书围绕系统分析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而展开,对系统分析师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重在培养系统分析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本书内容既符合系统分析师考试总体纲领性的要求,也是系统分析师职业生涯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本书可作为系统分析师的工作手册,也可作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培训和辅导教材,还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信息与信息系统 1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1.1.2 系统及相关理论 3
1.1.3 系统工程方法论 6
1.1.4 信息系统工程 9
1.2 系统分析师 10
1.2.1 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定位 11
1.2.2 系统分析师的任务 13
1.2.3 系统分析师的知识体系 15
第2章 经济管理与应用数学 19
2.1 会计常识 19
2.2 会计报表 21
2.2.1 资产负债表 21
2.2.2 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 22
2.3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23
2.3.1 企业组织结构模式 23
2.3.2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26
2.4 业绩评价 27
2.4.1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 27
2.4.2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 28
2.4.3 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29
2.5 企业文化管理 30
2.5.1 企业文化的内容 31
2.5.2 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 32
2.6 IT审计相关常识 33
2.6.1 IT审计概述 33
2.6.2 IT审计程序 35
2.6.3 IT审计的方法与工具 37
2.6.4 IT审计的重点环节 38
2.7 概率统计应用 39
2.7.1 古典概率应用 39
2.7.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3
2.7.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4
2.7.4 常用分布 46
2.7.5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49
2.8 图论应用 53
2.8.1 小生成树 53
2.8.2 短路径 55
2.8.3 网络与大流量 57
2.9 组合分析 60
2.9.1 排列和组合 61
2.9.2 抽屉原理和容斥原理 63
2.10 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65
2.10.1 非数值算法 65
2.10.2 数值算法 68
2.11 运筹方法 73
2.11.1 网络计划技术 73
2.11.2 线性规划 79
2.11.3 决策论 82
2.11.4 对策论 87
2.11.5 排队论 90
2.11.6 存贮论 93
2.12 数学建模 95
第3章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97
3.1 操作系统概述 97
3.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98
3.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99
3.2 进程管理 101
3.2.1 进程的状态 101
3.2.2 信号量与PV操作 103
3.2.3 死锁问题 105
3.2.4 线程管理 108
3.3 内存管理 111
3.3.1 地址变换 111
3.3.2 分区存储管理 112
3.3.3 段页式存储管理 114
3.3.4 虚拟存储管理 116
3.4 文件系统 119
3.4.1 文件的组织结构 119
3.4.2 存储空间管理 121
3.4.3 分布式文件系统 122
第4章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24
4.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24
4.1.1 信道特性 124
4.1.2 数据传输技术 127
4.1.3 数据编码与调制 128
4.2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31
4.2.1 网络互联模型 131
4.2.2 常见的网络协议 133
4.2.3 网络地址与分配 135
4.3 局域网与广域网 138
4.3.1 局域网基础知识 138
4.3.2 以太网技术 139
4.3.3 无线局域网 141
4.3.4 广域网技术 143
4.3.5 网络接入技术 145
4.4 网络互连与常用设备 147
4.5 网络工程 149
4.5.1 网络规划 149
4.5.2 网络设计 151
4.5.3 网络实施 153
第5章 数据库系统 154
5.1 数据库模式 154
5.2 数据模型 156
5.2.1 数据模型的分类 156
5.2.2 关系模型 157
5.2.3 规范化理论 160
5.3 数据库访问接口 164
5.4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 165
5.4.1 并发控制 165
5.4.2 数据库性能优化 168
5.4.3 数据库的完整性 170
5.4.4 数据库的安全性 172
5.4.5 备份与恢复技术 174
5.4.6 数据中心的建设 177
5.5 数据库设计与建模 178
5.5.1 数据库设计阶段 179
5.5.2 实体联系模型 180
5.6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83
5.6.1 分布式数据库概述 183
5.6.2 数据分片 185
5.6.3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 186
5.7 数据仓库技术 190
5.7.1 联机分析处理 190
5.7.2 数据仓库概述 192
5.7.3 数据仓库的设计方法 194
5.8 数据挖掘技术 195
5.8.1 数据挖掘概述 195
5.8.2 常用技术与方法 197
5.8.3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200
第6章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202
6.1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202
6.1.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202
6.1.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04
6.1.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205
6.2 存储器系统 207
6.2.1 主存储器 208
6.2.2 辅助存储器 209
6.2.3 Cache存储器 213
6.2.4 网络存储技术 217
6.2.5 虚拟存储技术 220
6.3 输入输出系统 222
6.3.1 输入输出方式 222
6.3.2 总线 225
6.3.3 接口 227
6.4 指令系统 230
6.4.1 基本指令系统 230
6.4.2 复杂指令系统 232
6.4.3 精简指令系统 233
6.5 流水线技术 236
6.5.1 流水线工作原理 236
6.5.2 流水线的性能分析 238
6.5.3 局部相关与全局相关 241
6.6 多处理机系统 244
6.6.1 多处理机系统概述 244
6.6.2 海量并行处理结构 246
6.6.3 对称多处理机结构 247
6.6.4 互连网络 248
6.7 系统性能设计 250
6.7.1 系统性能指标 251
6.7.2 系统性能调整 253
6.8 系统性能评估 256
6.8.1 评估方法体系 256
6.8.2 经典评估方法 257
6.8.3 基准程序法 259
第7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 262
7.1 企业信息化概述 262
7.2 企业信息化规划 264
7.2.1 信息化规划的内容 264
7.2.2 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 266
7.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268
7.3.1 结构化方法 268
7.3.2 面向对象方法 270
7.3.3 面向服务方法 274
7.3.4 原型化方法 277
7.4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 279
7.4.1 企业系统规划法 279
7.4.2 关键成功因素法 285
7.4.3 战略集合转化法 286
7.4.4 战略数据规划法 287
7.4.5 信息工程方法 290
7.4.6 战略栅格法 292
7.4.7 价值链分析法 293
7.4.8 战略一致性模型 294
7.5 企业资源规划和实施 296
7.5.1 ERP概述 296
7.5.2 ERP的开发方法 298
7.5.3 ERP的实施 300
7.6 信息资源管理 302
7.6.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302
7.6.2 规范与标准 304
7.6.3 信息资源规划 306
7.6.4 信息资源网建设 307
7.7 企业信息系统 309
7.7.1 客户关系管理 309
7.7.2 供应链管理 311
7.7.3 产品数据管理 313
7.7.4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315
7.7.5 知识管理 316
7.7.6 商业智能 318
7.7.7 企业门户 319
7.7.8 电子商务 321
7.7.9 决策支持系统 323
7.8 电子政务 325
7.8.1 政府职能 325
7.8.2 电子政务的模式 327
7.8.3 电子政务的实施 328
7.9 业务流程重组 331
7.9.1 BPR概述 331
7.9.2 BPR的实施 332
7.9.3 基于BPR的信息系统规划 334
7.10 企业应用集成 335
7.10.1 传统企业应用集成 335
7.10.2 事件驱动的企业应用集成 338
7.11 首席信息官 340
第8章 软件工程 342
8.1 软件生命周期 342
8.2 软件开发方法 345
8.2.1 形式化方法 345
8.2.2 逆向工程 347
8.3 软件开发模型 348
8.3.1 软件开发模型概述 348
8.3.2 快速应用开发 351
8.3.3 统一过程 352
8.3.4 敏捷方法 355
8.4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357
8.4.1 软件开发环境 357
8.4.2 软件开发工具 359
8.5 软件过程管理 360
8.5.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60
8.5.2 软件过程评估 363
第9章 系统规划 366
9.1 系统规划概述 366
9.2 项目的提出与选择 368
9.2.1 项目的立项目标和动机 368
9.2.2 项目立项的价值判断 369
9.2.3 项目的选择和确定 370
9.3 初步调查 372
9.4 可行性研究 373
9.4.1 可行性评价准则 374
9.4.2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376
9.4.3 可行性研究报告 377
9.5 成本效益分析技术 379
9.5.1 成本和收益 379
9.5.2 净现值分析 382
9.5.3 投资回收期与投资回报率 385
9.6 系统方案 386
9.6.1 候选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386
9.6.2 系统建议方案报告 388
第10章 系统分析 389
10.1 系统分析概述 389
10.2 详细调查 390
10.2.1 详细调查的原则 391
10.2.2 详细调查的内容 392
10.2.3 详细调查的方法 393
10.3 现有系统分析 395
10.4 组织结构分析 396
10.4.1 组织结构图 396
10.4.2 组织结构调查 397
10.5 系统功能分析 398
10.6 业务流程分析 399
10.6.1 业务流程分析概述 400
10.6.2 业务流程图 401
10.6.3 业务活动图示 403
10.6.4 业务流程建模 405
10.7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 412
2.
书名: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
作者:张友生、王勇
定价:62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04084
出版日期:2009.08.01
印刷日期:2016.04.29
本书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新的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2009年修订版)的所有知识点,分析了近4年的系统分析设计案例考试的试题结构,给出了试题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本书还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论文范文。
阅读本书,就相当于阅读了一本详细的、带有知识注释的考试大纲。准备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内容的分布、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质量。
本书可作为软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学习用书,作为系统分析师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参考书。
第1章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1
1.1 计算机组成与分类 1
1.1.1 计算机的组成 1
1.1.2 计算机的分类 2
1.2 多级存储器体系 3
1.2.1 主存储器 3
1.2.2 辅助存储器 4
1.2.3 Cache 7
1.3 输入输出接口 9
1.3.1 输入输出方式 9
1.3.2 总线和接口 10
1.4 各种体系结构 13
1.4.1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13
1.4.2 流水线技术 14
1.4.3 并行处理 16
1.4.4 互联网络 18
1.5 例题分析 19
第2章 操作系统 23
2.1 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 23
2.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23
2.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24
2.2 处理器管理 25
2.2.1 进程的状态 25
2.2.2 信号量与PV操作 28
2.2.3 死锁问题 32
2.2.4 管程与线程 34
2.3 文件管理 35
2.3.1 文件的逻辑组织 35
2.3.2 文件的物理组织 36
2.3.3 树形目录结构 37
2.3.4 存储空间管理 38
2.4 存储管理 39
2.4.1 地址变换 39
2.4.2 存储组织 39
2.4.3 存储管理 41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特别是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感觉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厚厚的干货。我主要是冲着“系统分析师”这个含金量比较高的职称去的,听说这个考试的知识点覆盖面极广,从项目管理到技术架构,再到数据建模,简直无所不包。所以,我期待这套书能给我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知识框架。翻开目录,感觉内容组织得非常系统化,像是给一个新手量身定做的路线图,把复杂的概念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小模块。特别是关于需求工程的那几章,讲解得相当细致,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如何处理模糊的需求、如何进行有效的利益相关者访谈等等。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就经常在需求阶段“翻车”,所以这部分的深入剖析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排版上大量使用了图表和流程图,这对于理解那些抽象的系统设计原理非常有帮助,比起纯文字的堆砌要直观得多。不过,我也注意到,其中关于新兴技术(比如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的最新发展)的深度探讨似乎还不够前沿,更偏向于传统的大型系统分析方法论,这或许是这类教材的通病吧,毕竟技术的迭代速度太快了。总的来说,作为打基础和建立整体认知框架的入门砖,它的表现是相当扎实的,至少能让我对软考的难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会盲目地去啃那些零散的资料。
评分我购买这套辅导书时,其实已经对软考高级的知识点有过粗浅的了解,更看重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高效地组织和表达出来。这套书在“应试技巧与答题策略”上的指导,可以说是我接触到的同类书籍中最“狡猾”也最实用的。它非常直白地指出了阅卷老师的偏好,比如在论述题中,分点作答(使用编号或项目符号)比长篇大论更容易获得全部分值,以及如何巧妙地在论述中嵌入考试大纲里的核心术语来“刷存在感”。我专门针对性地练习了它提供的几套模拟题,这些模拟题的难度设置和出题风格,与我之前做过的其他模拟题有明显的区别,更贴近真实的考试现场感,尤其是在时间压力下的思维反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务实到了极致,很少有抒情的文字,每一句话似乎都是为了让你得分而服务的。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专注于应试技巧,对于一些底层原理的推导过程略显简单化,可能需要读者在阅读之前,对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有一定的掌握,否则在遇到深层次的原理性问题时,可能还是会感到吃力。但如果目标是高分通过考试,这套书的实战指导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是考场上的一份“秘籍”,教你如何高效得分。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的主要动机是想在短时间内对软考高级的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彻底的“拉网式排查”。这三本书的组合,从理论指导到真题实战的覆盖,形成了一个闭环学习路径,这点设计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历年真题解析”这部分的处理方式。很多解析都是简单地告诉你正确答案是哪个,然后用一两句话敷衍了事。但这本书的解析,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拆解。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更关键的是,它会详细剖析其他几个错误选项为什么是错的,以及它们分别对应了知识体系中的哪个薄弱环节。这种“正反例”结合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刷题的效率,因为它强迫你思考出题人的意图,而不是单纯地记忆答案。例如,在某年关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题目中,解析部分用了整整半页篇幅来对比“脆弱性扫描”和“渗透测试”在方法论上的根本区别,而不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这种深度挖掘让我在做题时,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虽然书中的文字量相当大,但得益于清晰的章节划分和适度的留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相对较轻。当然,如果能再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在线资源链接,比如提供一些案例分析的视频补充,那就更加完美了,毕竟系统分析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领域。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三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因为市面上同类的辅导材料实在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把历年真题和一些过时的教材内容简单拼凑起来,看了等于没看。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且精炼”。它的叙述语言非常严谨,没有过多花哨的修辞,直击考点,这一点我很欣赏,毕竟时间宝贵,谁也不想在阅读过程中被无关的废话分散注意力。我重点看了它关于软考高级认证的“考试技巧”部分,那部分内容写得非常有针对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时间要控制好”,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题型(比如选择题的陷阱、论述题的评分侧重点)的应对策略。比如,它提到在论述题中,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逻辑的严密性比长篇大论更受青睐,这简直是点醒了我这个考试老手。而且,书中对某些经典的系统设计范式(比如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的SOLID原则)的解释,深入浅出,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义。我发现它在解释复杂算法或模型时,会巧妙地引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商业案例作为对照,让理论知识瞬间“落地”了。唯一的不足可能是,部分技术名词的缩写没有在首次出现时给出完整的解释,对于那些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频繁地查阅其他资料,略微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面试官在耳边指导你如何通过这场“选拔赛”,而不是一个温和的授课老师。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IT项目咨询工作的人士,我对教材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套“系统分析师教程”在“系统规划与项目管理”这块的内容上,展现出了远超一般应试教材的深度。它并没有停留在PMP或PRINCE2的表面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在复杂、非结构化项目中,如何运用迭代和增量方法进行有效的范围控制。书中关于“架构选型”的章节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它详细对比了微服务、单体和事件驱动架构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优劣势及迁移成本,这种宏观的、偏向企业战略层面的分析,正是系统分析师的核心价值所在。我注意到,书中对于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系统分析报告(System Analysis Report)有着非常具体的模板和指导,包括如何构建清晰的上下文图、数据流图,以及如何用业务语言向高层决策者汇报技术风险。这对我后续的工作汇报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唯一的遗憾是,在讨论最新的DevOps实践和自动化测试策略时,内容似乎稍显滞后,这些现代工程方法对系统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能有更深入的探讨就更好了。但总体来说,它确实提供了一个从业务到技术,再到管理的全景视角,让人能够跳出代码层面,站在更高维度思考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