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但就其思想、精神和信仰层面来说,其主要反映在核心价值观里。而这些核心价值观往往是通过诸多美德而体现出来的。作者通过长期研究,从诸种美德中选择出足以能够全面而又精确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及其精神的十种美德,*终提出十德说,即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作者追根溯源,从词义出发对这十德进行了释义,梳理了传统诸经典对这十德的相关论述,进而结合当前的形势,分别阐述了十德的现实意义。
徐小跃,南京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大学道学与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哲学)。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宗教学)**,“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演讲*。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精品课程**。*批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出版有《禅与老庄》《罗教与<五部六册>研究》《禅林宝训释译》《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
这本《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读完后,我真的觉得自己的心胸一下子开阔了许多,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清流。一直以来,我对“传统美德”这个概念总有一种模糊的认识,知道它很重要,但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又该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点抓不住要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点地为我拨开了迷雾。它没有枯燥地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那些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仁”的解读,它不再是冷冰冰的道德标语,而是化作了人与人之间最朴实的情感联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细腻考量,是“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良性循环。读到那些关于孝道的部分,我更是深有感触,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慰藉,是对父母辛勤付出的理解和尊重,是对家族传承的责任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传统美德并非遥不可及的圣人典范,而是植根于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安身立命、和谐共处的根本。每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符合这些美好的品质。
评分读完《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忠”的解读,它不再是狭隘的对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愚忠,而是上升到对事业的投入,对承诺的坚守,对职责的尽责,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种“忠”,是无愧于心,是尽力而为。同时,书中对“信”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不撒谎”,更是指一种内在的诚信,一种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品质,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善于将复杂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通过引经据典,让这些传统美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美德并非古代社会的遗物,而是穿越时空、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普适价值,是我们构建美好社会的重要基石。
评分这本书《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给我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我一直认为,传统美德听起来有些遥远,似乎只存在于古人的故事里。然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些美德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需要被发掘和提炼。书中对“孝”的理解,让我颠覆了以往的一些固有观念。它不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单方面付出,而是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以及子女在父母年迈时给予的关怀和尊重,是一种双向的情感和责任。这种“孝”,是感恩,是回报,更是生命的传承。而对“悌”的解读,更是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美好一面,它强调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亲爱,延伸开来,是对朋友、同事的友善和支持,是一种温情的互助网络。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自然,语言富有感染力,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着这些美德的温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指引,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去践行这些古老而又常新的智慧。
评分拿到《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一定很厚重,毕竟是讲“传统美德”这么大的一个主题。但实际翻阅起来,却发现它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魅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礼”的阐述,它不再是拘泥于繁琐的礼节,而是升华到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尊重他人、关怀社会的体现。书中举的很多例子都非常贴切,比如如何以礼待客,如何用谦逊的态度与人沟通,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常常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读到关于“智”的部分,我更是受益匪浅。它不是简单的聪明才智,而是包含着辨别是非、明辨善恶的智慧,是懂得“己所能为,则为之,则不负己”的自我认知,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理性判断。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是将知识转化为品德,用美德去指导行动,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不足的地方,也给了我前进的方向。
评分最近刚合上《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脑子里还在回响着书中那些掷地有声的论断。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和伦理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觉得古籍晦涩难懂,难以消化。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给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窗。作者徐小跃先生的笔触非常流畅,而且视角也非常独特,他不是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将这些美德置于中国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探讨它们是如何形成、发展,又如何在不同时代焕发生机的。读完关于“诚”的章节,我才真正理解了“言必信,行必果”的深层含义,它不仅仅是对个人信用的要求,更是社会赖以运转的基石。书中对“勇”的阐释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匹夫之勇,而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义举,这种勇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它让我重新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并非陈旧的教条,而是历经千年考验、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去践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