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骨伤科流派名家丛书:双桥正骨老太罗有明
:22元
作者:罗有明 等编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
出版日期:2008-7-1
ISBN:9787117100281
字数:126000
页码:1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目录
章 罗氏正骨渊源与特色
一、罗氏正骨渊源
(一)罗有明
(二)治学特点
(三)学术思想与成就
(四)罗氏正骨传承脉络
二、罗氏正骨特色
(一)罗氏正骨秘诀
(二)罗氏正骨秘方、验方
第二章 正骨经验
一、罗有明正骨手法特点
(一)诊疗要诀
(二)五言三十七字令
(三)手法三要素
(四)正骨法则五要素
(五)三兼治
(六)两轻一重法
(七)三定点诊疗法
(八)线
(九)手法作用四则
(十)正骨用
二、罗有明正骨手法要领及功用
(一)触诊手法要领及功用
(二)诊断方法要领及功用
(三)基本手法要领及功用
第三章 经验
一、寰枢关节脱位
二、颈椎软组织损伤
(一)颈椎间盘脱出症
(二)胸锁乳突肌损伤
(三)项韧带损伤
三、颈椎半脱位与慢性
(一)颈椎半脱位
(二)慢性
第四章 软组织损伤经验
一、软组织损伤基本手法
二、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一)冈上肌损伤
(二)菱形肌损伤
(三)漏肩风()
(四)胸壁软组织损伤的
三、腰痛病
(一)腰椎间盘脱出症
(二)
(三)臀部软组织损伤
四、下肢肌肉损伤
(一)大腿内收肌的损伤
(二)缝匠肌、股直肌损伤
(三)小腿后肌群损伤
(四)膝关节半月板软骨损伤
……
第五章 骨关节脱位性疾病经验
第六章 外伤性经验
第七章 伤科专题研究及学术见解
附:罗氏正骨传人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为《现代骨伤流派名家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罗有明中医正骨法的渊源与特色、手法特点、手法要领及功用,总结了罗有明对、软组织损伤、骨关节脱位性疾病、外伤性等近60种骨伤科疾病的经验,反映了其伤科专题研究和学术见解等,图文并茂。书末附有罗氏正骨传人简介。
本书主要供骨伤科医生参考。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罗有明,清光绪三十年(1904一)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罗楼村。罗家是个中医正骨世家,算起来已有300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而远近闻名。 罗有明从小跟在三世单传的祖母罗门陈氏身边长大。她心地善良,聪明伶俐,刻苦好学,成为已有200多
........我对手中医正骨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听说“双桥正骨”的大名,更是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购买此书,我最看重的就是它能提供关于“整脊正骨法”的详细指导。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其精美的装帧所吸引,厚重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都显得十分专业。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却发现它与我最初的设想有所偏差。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罗有明老先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它详细介绍了罗老先生对中医正骨学的贡献,以及他对各种骨伤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理念。书中有很多关于辨证论治、病因病机分析的内容,这些固然是中医的精髓,但对于我这样主要想学习具体操作手法的人来说,显得有些“理论化”了。我希望看到的是详细的解剖图,清晰的手法演示步骤,以及不同病症对应的具体手法运用。但书中对于手法动作的描述,往往比较概括,缺乏足够细节化的指导。例如,在介绍某个手法时,可能只提到“拿”、“按”、“扳”等字眼,但具体的发力点、用力方向、速度以及配合患者呼吸的要领,都语焉不详。我感觉,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中医基础,并且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的人来阅读,他们可以从书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论启迪和学术认识。而我这样的初学者,想要从中找到一本能直接“照猫画虎”的学习教材,则略显困难。
评分收到这本书,我原本是抱着极大的期望,希望能从中一窥中医正骨的神奇奥秘。我的老腰近些年时不时会发出警报,尝试了不少方法,但总觉得效果不够彻底。看到“双桥正骨”这几个字,就觉得找到了希望的曙光,毕竟这是传承已久的名家手法, supposed to be very effective. 拆开快递的那一刻,书的装帧倒是挺大气,纸质也还可以,初步印象不错。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立刻找到那些传说中的“点穴”、“拿捏”、“扳法”等具体操作。然而,越往后看,越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理论合集,或者说是对罗有明老先生学术思想的梳理和介绍,而不是一本操作指南。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术语、病理分析、辨证论治的思路,还有一些关于正骨学发展历史的论述。这些内容固然有其学术价值,对于想要学习具体手法、照着书就能操作的人来说,未免有些“隔靴搔痒”。我不是中医科班出身,对很多基础理论的理解尚有欠缺,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虽然宏大,但缺乏足够详尽的图解和步骤分解,很多关键的手法细节,比如“如何找到准确的触诊点”、“施力的大小和角度如何把握”、“手法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何应对”,都只是寥寥数语带过,或者以一种比较概括性的描述呈现。我感觉,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已经具备一定中医基础,并且有专业老师指导的同仁,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精髓。对于我这样的自学爱好者,想要直接上手实践,恐怕还需要大量的补充学习和实践摸索。
评分收到这本书,我心中充满了对中医正骨绝技的向往。尤其“双桥正骨”这个响当当的名号,让我觉得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宝。我一直深受颈椎不适的困扰,尝试过各种方法,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学习到一些真正有效的“整脊正骨法”,解决自己的痛苦,甚至能帮助家人朋友。拆开包装,书的封面设计和材质都颇具档次,传递出一种厚重感和专业性。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希望能看到详细的穴位图、手法图,以及一步步的操作指导。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更偏向于罗有明老先生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发展。书中对中医正骨学的历史、理论、辨证论治的阐述非常详尽,对我理解整个学科的宏观框架很有帮助。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直接学习具体操作手法的人来说,很多关于“点、按、揉、扳”等手法细节的描述,都显得比较抽象和概括。缺乏清晰、直观的图示和步骤分解,让我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动作。我尝试着去想象其中的操作过程,但缺乏足够的具体指导,很容易产生困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学术专著,适合已经有一定中医基础、想深入研究罗老先生学术思想的读者。对于想要照着书就能学会正骨手法的人来说,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补充资料和实践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又瞬间跌入思考的漩涡。我本着学习古老智慧、解决自身疼痛的目的购入,期待能找到一些实操性的正骨技巧。开篇部分的“现代骨伤科流派名家丛书”的定位,让我以为会是一部系统性的手法教科书。罗有明先生的名字,更是响当当的招牌,足以引起我对书中内容的无限遐想。然而,当翻阅到具体章节时,我发现它的重点似乎更多地落在“流派”和“名家”的介绍上,以及罗老先生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总结。书中详细阐述了正骨学的历史沿革,不同学派的特点,以及罗老先生在这一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创新。这无疑是对中医正骨学科发展的一份宝贵梳理,也让我对整个学科的宏观认识有了提升。但问题在于,对于我这样希望“学以致用”的读者而言,那些关于“病机”、“辨证”的深入探讨,以及罗老先生的“经验之谈”虽然深刻,却难以直接转化为具象化的手法动作。我渴望的是那种图文并茂、步骤清晰、甚至配有视频演示的“操作手册”,能够详细指导我如何诊断、如何施术。而这本书,更像是一场关于正骨学的深度讲座,听得我受益匪浅,但落到实际操作上,依旧感到迷茫。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理论,希望能从中悟出一些“道”,但毕竟,很多手法上的微妙之处,确实需要更直观的教学方式来传达。
评分这本书的到货,让我在工作之余有了新的精神寄托。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能够直接作用于身体、解决实际疼痛的技艺,更是让我充满好奇。当我看到“双桥正骨”这个字眼,并且得知是出自罗有明老先生之手,便毫不犹豫地下单了。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系统学习中医正骨手法的实用教程。然而,打开书页后,我发现它的内容更多地聚焦于罗老先生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总结以及他对正骨学理论的贡献。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医学术语、病理分析、以及他对整个中医正骨学流派发展的宏观梳理。这无疑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医正骨学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我这个渴望获得具体操作技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就稍显不足了。我希望书中能够有详细的手法图解,清晰的动作分解,以及针对不同病症的手法指导。而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很多关键的手法细节,比如如何准确地找到病灶点、如何调整发力的大小和角度、如何配合患者的呼吸进行操作等等,都只是点到为止,缺乏更具象化的阐述。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对罗老先生学术成就的一次纪念和总结,而并非一本供普通爱好者学习具体手法的“操作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