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傳
:39.00元
作者:馬超俊、傅秉常 口述,劉鳳翰等 整理
齣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0097082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百科史學”是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規劃並陸續齣版的一套大型學術書係,是中國齣版集團公司的重點圖書項目。“百科史學”堅持嚴格的學術標準,堅持原創性、性、獨特性的齣版理念,選題多為近現代重要曆史人物的口述史、傳記、迴憶錄及史學著作,絕大部分圖書係在中國大陸齣版,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內容提要
馬超俊生於1886年,是國民黨元老級人物。他的口述情節生動、氣貫如虹,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傅秉常生於1896年,早年隨伍廷芳步入政壇,是民國前期的外交官。他口述瞭有關孫中山、伍廷芳、宋慶齡、廖仲愷、孫哲生、陳炯明、汪精衛、鬍漢民、鮑羅廷、陳友仁等人的大量事跡和逸聞,揭示瞭許多不為人知的曆史內幕,對中國現代史、國民黨史以及民國外交史的研究,提供瞭難得的史料。
目錄
前言
一、傢世與鄉裏
1.傢世
2.童年生活
3.考秀纔
二、革命精神的培育
1.香港兩年
2.橫越太平洋
3.緻公堂概況
4.孫先生來美
5.加入同盟會
三、革命工作的開始
1.重返國門
2.鎮南關之役
3.兩次
4.中興公司
5.黃花崗之役
四、武昌首義
1.刺殺鳳山
2.廣東華僑敢死隊
3.死守漢陽兵工廠
4.戰地軍使
5.滾滾江水嚮東流
五、二次革命
1.晉謁總理
2.鐵血團
3.二次革命
4.惠民織造公司
5.飛機訓練與應用
六、從北京到廣州
1.民間航空公司與學校
2.張勛復闢
3.推動全國工運
4.港埠大罷工
5.驅逐桂係
七、陳炯明叛變
1.陳的齣身及事功
2.恩怨重重
3.叛變的主因
4.叛變前的局勢
5.叛變經過
6.營救孫夫人
7.十萬懸賞
8.霞飛路不歡之宴
八、迴粵與北伐
1.討伐陳逆
2.收復廣州
3.收復後的廣州政局
4.兵工廠的睏難
5.商團之變
6.北伐
九、聯俄與容共
1.初期的聯絡
2.總理聯俄容共的苦衷
3.永安公司談判
4.汪精衛之妙喻
5.工運之鬥爭
十、總理北上與逝世
1.北上
2.天津之停留
3.汪精衛之行為
4.北京就醫
5.馬素同誌問題
6.手術之經過
7.段祺瑞探病
8.中醫診治
9.粱啓超問疾
10.總理逝世
11.身後哀榮
12.陵地覓得與興建
十一、容共與“”
1.孫文主義學會
2.訪馮玉祥
3.鬍漢民被迫齣國
4.西山會議
5.孫哲生返粵
6.廣州之行
十二、海外鬥爭
1.宣慰檀島
2.舊金山之救黨工作
3.赴芝加哥
4.由紐約至波士頓
5.經加拿大返國
十三、迴國參加工作
1.齣掌勞工局
2.龍潭戰役
3.黨起義
4.齣任廣東省農工廳長
5.繼掌建設廳
十四、李濟琛被扣與粵局
1.李氏之被扣
2.起用陳濟棠
3.李氏之用人處事
4.湯山訪晤李氏
5.齣席國際勞工會議
十五、主持華北黨務
1.初抵天津
2.工作之展開
3.閻、馮之追捕
4.勝利與凱鏇
十六、鬍漢民被扣與寜粵分裂
1.接掌訓練部
2.鬍漢民的處境
3.鬍氏對國民會議的看法
4.召開前的態度
5.被扣之當晚
6.蔣主席召見
7.中常會緊急會議
8.營救鬍先生
9.一篇報告
10.探望鬍先生
11.辭去訓練部長
12.上海會談
13.海外遊蹤
14.廣州之活動
15.參加非常會議
16.和衷共濟
17.鬍先生赴粵
十七、孫哲生組閣前後
1.孫哲生組閣
2.孫閣之弱點
3.汪孫更迭
4.上海之行
5.滬戰爆發
6.汪兆銘的私心
7.日本的詭計
十八、抗戰前之準備
1.閩變的發生
2.重任南京市長
3.西安事變
十九、八年抗戰
1.睏守南京
2.流亡與救濟
3.佐理組織部
4.宣慰東南
5.一段插麯
6.十萬青年十萬軍
二十、勝利以後
1.接收南京
2.陳群與溫宗堯
3.遣俘與接收
4.馬歇爾的偏見
5.黨在京辦事處
6.東北局勢
7.魏德邁訪華
8.國民大會
二十一、從大陸到颱灣
1.蔣“總統”暫行引退
2.大陸變局
3.蔣“總統”復行視事
4.颱灣政情
5.孫科二三事
作者介紹
馬超俊(1886—1977)、傅秉常(1896— 1964)是民國時期重要曆史人物。馬超俊,國民黨元老級人物。他早年跟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參加過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和武昌起義,英勇作戰、九死一生。後主持建立民國空軍,創立南洋工會和中國機器總工會,成功領導瞭的香港大罷工。著有《中國勞工運動史》、《比較勞工政策》等。他的這部口述自傳,情節生動,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傅秉常,早年隨伍廷芳步入政壇,是民國前期的外交官,曾參加巴黎和會。傅秉常交遊甚廣,經曆麯摺,見識豐富。他記述瞭有關孫中山、伍廷芳、宋慶齡、廖仲愷、孫哲生、陳炯明、汪精衛、鬍漢民、鮑羅廷、陳友仁等人的事跡和逸聞,揭示瞭許多不為人知的曆史內幕,更具史料價值。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認為,口述自傳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曆史資料,它能補充我們從文獻資料中難以獲得的“人”的維度。《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傳》的齣現,對於我這樣的曆史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驚喜。我期待著,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兩位先生鮮活的個性,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抱負,以及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挑戰和抉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他們的視角,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那個時代,充滿瞭變革與動蕩,也孕育瞭無數的機遇與挑戰。他們如何看待那個時代的機遇?他們又如何應對那個時代的挑戰?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問題。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那個時代的復雜性,去理解那個時代的人物,甚至去思考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
評分拿到這本《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傳》著實讓我有些意外。我一直對曆史人物的口述自傳情有獨鍾,總覺得那是最接近真實、最鮮活的曆史呈現方式。翻開書頁,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兩位先生的形象,他們身上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印記,他們的經曆,無疑是那個風雲變幻年代的一麵鏡子。我好奇,在他們眼中,那些被曆史書本記載的重大事件,究竟有著怎樣的細枝末節?那些被濃墨重彩描繪的人物,在他們眼中又是怎樣的真實麵貌?口述自傳的好處在於,它能跳脫齣官方敘事的框架,展現更私人化、更具情感色彩的視角。我期待著,馬超俊先生和傅秉常先生,這兩位在各自領域都留下深刻足跡的先行者,能夠通過他們的迴憶,為我們揭開一段段塵封的往事,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脈搏,感受那一代人的心路曆程。那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已經撲麵而來。
評分讀一本口述自傳,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那種“親曆感”。《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傳》給我帶來瞭這種強烈的預感。我設想著,當他們迴憶起那些重要的時刻,他們的聲音仿佛會穿越時空,在我的耳邊響起。是怎樣的場景,怎樣的氣氛,怎樣的心情,讓他們做齣瞭那些影響深遠的決定?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簡化或符號化的事件,在他們的敘述中,會不會展現齣意想不到的復雜性和人性化的掙紮?我尤其對書中可能涉及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和情感錶達充滿興趣。曆史固然宏大,但正是那些微小的、個體的細節,纔構成瞭我們理解曆史的基石。《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傳》似乎承諾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記錄事實,更是對生命體驗的分享,是對那個時代的迴望與反思,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感受那份真實的力量。
評分拿到《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傳》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略帶一絲忐忑。期待的是,終於有機會近距離地走進兩位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聽他們親口講述自己的故事。忐忑的是,口述自傳往往充滿瞭個人視角,可能會與我已有的知識産生碰撞。但正是這種碰撞,纔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我希望看到,兩位先生如何在迴憶中,審視自己的過往,他們是否會袒露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或者分享那些讓他們引以為傲的瞬間?他們的敘述,是否會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提供一些前所未有的綫索?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讀到那些超越史料的、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去感受兩位先生的智慧、勇氣和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人生哲學,從而獲得更深刻的啓示。
評分對於《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傳》這本書,我的好奇心幾乎溢於言錶。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兩位先生坐在那裏,娓娓道來,將他們的人生經曆,如同電影片段一般,一幕幕呈現在我們眼前。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事件的陳述,更是那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他們會如何描述當時的社會氛圍?他們會如何評價那個時代的關鍵人物?他們講述的故事,是否會顛覆我以往的認知,帶來全新的解讀?口述自傳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溫度”,它承載著當事人的情感、思考和感悟,是任何官方記錄都無法比擬的。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如何在時代的大潮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命運篇章,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傾聽他們的聲音,感受他們的溫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