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法治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5
定价:18.0元
作者: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4705201
字数:9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怎样理解法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怎样理解党和法治的关系
怎样理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怎样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怎样推进严格执法
怎样提高司法公信力
怎样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怎样理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怎样理解党规党纪严于国法
内容提要
本书作为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系列之一,涉及的10个论题,都是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的与国家发展、民族兴衰、个人前途息息相关的话题。本书深入解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就法治建设的道路、司法公正、党和法治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党规党纪为何严于国法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作出了入情入理的回答。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宣传的力作,是一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理论读本,发挥了科学导向、解疑释惑的重要作用。本书观点准确、文风清新简洁、图文并茂,是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导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法治中国的新航标——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2014年岁末,“汉语盘点2014” 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冶建设的高度关注。这年,必将因中国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镌刻下闪光的历史标注,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面推进进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贯穿全会精神的条主线,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美好前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一 为何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次。以此为里程碑,行进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进入全新的“法治时间”,为什么要把法治建设提到如此突出的位置,如何认识全向推进依祛治国的重大意义呢?
这是历史的深刻启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相反,一些国家陷入这样那样的“陷阱”,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从我们自己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既吃过破坏法治的苦头,也尝到了法治昌明的甜头。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十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冶这个方式。
……
序言
从一个纯粹的知识渴求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所汇集和梳理的资料,其广度和深度令人称奇。我注意到,在论述某个具体观点时,作者会非常谨慎地引用多方位的学术成果和历史文献,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对书中的每一个结论都感到踏实和可靠。它不是某一位学者的孤芳自赏,而是对一个知识领域多年积累的梳理和提炼,像是一部经过时间沉淀的矿石精粹。对于任何希望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思维工具的人来说,这样一本集大成之作,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观点,而是一套可以穿越时间考验的分析工具箱。
评分我对这类严肃主题的解读一直抱有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理论书籍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块未经烹饪的硬骨头,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我的意料。它的语言像是高明的“翻译官”,将那些原本高悬于理论殿堂之上的概念,用一种非常贴近日常经验的口吻娓娓道来。作者似乎深谙如何与读者进行一场平等的对话,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迷茫时轻轻点拨。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复杂逻辑链条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清晰度,每一步推导都像是用一把精密的刻刀雕刻而成,准确无误,且毫不拖泥带水。这种深入浅出的能力,绝对是衡量一本优秀理论读物的重要标准,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理论与大众理解之间的坚固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调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用纸的质感,厚实而有分量,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尤其是封面那几个醒目的标题,虽然内容深奥,但排版却非常清晰,给人一种既权威又易于接近的感觉。我特意翻阅了目录,发现它对知识点的划分逻辑性极强,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具体的实践探讨,层层递进,让人很容易就能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这种编排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希望系统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期待着沉浸在这本书的文字海洋中,去探索那些看似高深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光是初步的浏览,就已经让我对它接下来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构建的知识迷宫,等待着我去解开每一个谜团。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到了字体大小、行间距以及页边距的合理配置。这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考量,更是对长时间阅读体验的深切关怀。很多厚重的理论书籍,因为排版上的疏忽,常常让人读不了多久就感到视觉疲劳,不得不频繁停下来休息。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正文之外的那些注释和交叉引用的设计也做得十分巧妙,它们既不打断主要的阅读流畅性,又能在你需要深入探究时,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这种对阅读“体验工程”的重视,极大地提升了我阅读的效率和持久性,让我能够更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是被阅读载体所干扰。
评分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是带着一份对时下热点议题的强烈好奇心。最近总感觉有些话题在媒体上喧嚣一时,但背后的深层逻辑和历史脉络却常常被忽略。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提供深度剖析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评论的著作。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暗示了它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和深度。我快速浏览了一些章节的引言部分,果然,它没有回避那些敏感和尖锐的切入点,而是选择了正面迎击,试图从更基础的原理层面去解构现象背后的成因。这种“硬碰硬”的学术态度,是当下许多流行读物所缺乏的。它不是在迎合读者的短期兴趣,而是在提供一个可以长期依赖的思考框架,帮助读者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力。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输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