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玲Lee Wei Ling(1955- )出生于新加坡,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之女。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和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接受小儿神经科培训,2004至2014年间担任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目前是该医学院的小儿神经科*顾问医生。
关于此书
*部:自我
个人
大熊猫的女儿 1
拥有堂吉诃德的傻劲 6
让人受不了的精英主义 9
“卧薪尝胆” 13
一个遵循佛法的无神论者 17
友情与孤独 21
外在美与内在美 25
我是运动狂 29
我为什么选择单身 33
家庭
欧思礼路的简朴生活 37
温馨而快乐的生日 40
举家出游 44
父母的爱情故事 48
心疼母亲所受的苦 52
当逻辑在爱面前崩溃 56
我的娘惹祖母 60
关于显龙的家书 64
学业和工作
父母从未给我压力 69
虎妈式教育 73
我心目中*的补习老师 77
所谓医者仁心 81
医疗体系助长的歪风陋习 85
“人类*伟大的医院”没能教会我的事 89
医生不该走昂贵的捷径 93
与父亲同行
与父亲同行 97
新加坡人到中国 101
蓦然想起沦陷岁月 105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古老国度 108
华府寄简 111
di二部:国家
领导力
建国功臣 116
钱所买不到的 120
无名英雄 124
愿Y世代在逆境中成长 128
莱佛士生为何给人这般印象? 132
无私奉献——我的故友巴拉吉 136
与众不同并非选择 141
国家认同感
我为什么要留在新加坡 144
国庆日庆典 148
为什么怀念北京和伦敦? 152
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西化的华人 156
先是新加坡人,后是华人 160
种族与文化
Y世代和新自恋主义 164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取名偏好 168
勿落入过度政治正确的陷阱 172
真正抛开种族偏见 176
事业
选一条更有人情味的艰难道路 180
令人费解的判决 184
有尊严地离去 186
谁来关心看护者? 188
医疗护理不是商品 192
加强管制医生的贪婪行为 196
美颜与医学丑陋的一面 199
我为何反对举办奥运会 203
性别歧视与新航空姐 207
教育
要有优质非精英式学前教育 211
改进小六会考制度 215
毫不奏效的双语政策 219
别执意让孩子补习 223
把品格教育做好 226
外事
新加坡需要外来人才 230
吸引人才的错误方式 234
来自沙巴的卡达山清洁工 239
善良的新西兰人 243
澳大利亚人比从前开明 247
迈克菲助我躲过牢狱之灾 250
自由的另一面 254
后记
怀念母亲…… 258
怀念父亲…… 262
新加坡人的关怀感动了我 267
为全国各界的悲痛而感动 271
延续父亲的精神 276
到托格汉诺克瀑布公园散心 280
在这特别的日子说声谢谢 284
没有爸爸的国庆日庆典 288
鸣谢 293
词汇表 294
索引 298
这本书的标题,“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我仿佛看到,在南洋的烈日下,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客家女子,眼神中带着一丝对故土的眷恋,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正迈出她踏上新加坡的第一步。她的故事,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记录,更应该是一次心灵的旅程。我想象着,她会如何去适应新加坡的语言、风俗和生活节奏?她的客家传统,又会在怎样的碰撞中得以保留和发展?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客家人的身份认同是如何被塑造和维系的?我特别期待能够读到书中关于她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描写,以及她在事业上的奋斗历程。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总是对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默默奉献、却又书写出非凡人生的个体故事感到着迷。这本书,似乎就拥有这样的潜力,能够让我走进一位客家女性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在那片异国土地上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她最终所寻找到的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归属。
评分“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它不仅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身份——一个客家女子,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新加坡。这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客家人,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民系,他们的迁移史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而新加坡,又是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我设想,这位客家女子,在新加坡的经历,一定充满了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细节。她是否会保留客家的传统习俗,又会如何去融入新加坡多元的社会环境?她的故事,是否会折射出新一代华人移民在海外的奋斗与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文化传承、身份认同以及女性在社会变迁中角色的思考。李玮玲这个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它或许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史诗,但却可能是一曲细腻而深刻的女性生命赞歌,讲述着一个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精彩的人生。
评分“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立刻联想到,这会是一个关于迁徙、关于适应、关于文化传承的动人故事。客家人的身份,自带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家族的坚守,而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度,则为故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位客家女子,如何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她的生活中,是否会有浓浓的乡音,是否会有传统的节庆,又是否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战和机遇?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通过她的视角,展现出客家文化在海外的生命力,以及女性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想象着,她的故事里,或许有艰辛的创业,有温暖的家庭,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新生活的拥抱。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出版,也让我对其内容的质量充满信心,相信这会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让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期待。一个“客家女子”,一个“新加坡故事”,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联系的元素,勾勒出一个充满地域风情和个人命运交织的宏大叙事。“客家”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华人迁徙史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分支,他们的语言、习俗、精神,都蕴含着故事。而“新加坡”,这个东南亚的璀璨明珠,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熔炉,无数华人在此落地生根,书写着自己的奋斗史。将这两者结合,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客家女性,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坚韧和对家乡的思念,克服种种困难,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是她为了生计漂洋过海,还是为了梦想扬帆起航?她的故事里,会是怎样的故乡情结?是怎样的异乡闯荡?是怎样的文化碰撞?是怎样的时代变迁?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其翻译质量和出版水准充满了信心。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她眼中闪烁着的故事光芒,听到了她心中回荡着的回乡的旋律,闻到了她身上散发出的、属于客家女子独有的、坚韧而温暖的气息。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时代、关于迁徙、关于文化传承的缩影。
评分“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光是这个书名,就立刻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于“女性视角”和“移民史”的兴趣。我总觉得,由女性讲述的故事,往往能触及到那些最细腻、最柔软,也最深刻的情感角落。她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或许不如男性那般直接地参与到宏大的叙事中,但她们承受的、感受到的、默默付出的,却是构建社会肌理不可或缺的基石。一个客家女子,在异乡的土地上,她的身份自带了双重维度:既有“客家”这个标签所代表的文化认同、家族传承,又有“新加坡”这个背景所带来的陌生环境、时代挑战。我迫切地想知道,她是如何在两种文化之间找到平衡?她的家庭、她的情感、她的事业,又是如何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曲关于女性独立、关于家族纽带、关于文化融合的悠扬的歌谣?我期待着,在作者李玮玲的笔下,能够看到一个鲜活、立体、有血有肉的客家女性形象,她或许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经历了生活的跌宕起伏,但她始终保持着那份属于客家女子的坚韧与温情,用自己的方式,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一段独一无二的人生传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