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乎(上下册)一中国文库.文学类
:40.00元
作者:姜德明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108022249
字数:460000
页码:全2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目录
上册
编者的话
李大钊
新华门前的血泪
北京贫民生活的一瞥
黄昏时候的哭声
陈独秀
北京十大特色
六月三日的北京
周作人
前门遇马队记
北京的茶食
北平的春天
北平的好坏
冯沅君
明陵八达岭游记
冰心
旱灾纪念日募捐记事
……
下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够让不同时代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这套“北京乎”无疑达到了这个标准。它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对某一特定地域的记录上,而是指向了更深层次的人类境遇。作者对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坚守与妥协的刻画,是如此精准而富有诗意。我欣赏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激烈的冲突爆发,但字里行间却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感暗流。每读完一个章节,我总会感到心灵被洗涤了一番,对生活中的某些困惑也有了新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多面,读完后,我觉得自己对“生活”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旁的消遣品,而是值得被珍藏并时常翻阅的案头经典。
评分这套“北京乎”的上下册,真是一部能让人沉浸其中的佳作。从翻开第一页起,我就被作者那细腻入微的笔触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地理概念上的北京,更像是在构建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烟火气的城市精神。我尤其欣赏它在叙事上的那种从容不迫,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主题,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一桩桩看似寻常却又暗含深意的事件,慢慢地将北京的肌理、人情世故层层剥开。那种老北京特有的韵味,那种胡同深处的智慧与无奈,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完合上书本,仿佛自己也曾在那些晨雾弥漫的街巷里穿行过,听过那些带着京腔的对话,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市井气息。这种体验,远非一般的城市志或旅游指南所能比拟,它更像是一部扎根于土地的“生命史诗”,让人读完后对这座城市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和亲近感。这本书的厚重感和内涵的丰富性,绝对值得细细品味,是那种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能有新发现的宝藏。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能碰到这样能让我产生强烈代入感的作品。每次翻开这两册书,都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精神漫游。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片段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张巨大而精密的网。我特别喜欢它对于细节的执着——比如某处光线的角度、某种食物的味道、某个特定方言的语气词,这些微小的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无比坚实、可信的世界。这种对“真实感”的追求,使得人物的喜怒哀乐都变得扑面而来,让人不忍释卷。更难得的是,它在处理沉重话题时所保持的克制与优雅,使得阅读体验既有冲击力,又不至于令人感到压抑。这套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极好,张弛有度,读来酣畅淋漓,却又回味悠长,无疑是近年来文学创作中的一股清流。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虽然是“文库”系列,但拿在手里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或许也是作者文字分量的一种隐喻吧。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叙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对“时间”的哲学思考。它不是简单的线性时间推进,而是将过去、现在、甚至是对未来的某种隐晦的预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氛围,尽管它骨子里依然写的是最写实的世间百态。作者的语言富有韵律感,即便是描述最平淡的场景,也能提炼出一种诗意的光芒。这种语言的驾驭能力,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它迫使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安排,从而真正进入到作者所构建的那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中去。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日常所见的平凡生活,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学张力。
评分初拿到这套书时,坦白说,我对“中国文库·文学类”这个定位有些保留,总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或矫揉造作。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但更让人惊喜的是其叙事的灵活性和对人性复杂性的精准捕捉。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评论,而是充满了同理心和洞察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那些宏大的历史背景,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琐碎的叙事结构中,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数字,而是渗透在人物命运里的温热或寒凉。书中对时间流逝的描摹尤为精妙,那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没有用煽情的辞藻堆砌,而是通过景物的更迭、人物心态的变化自然流露出来,显得格外真实和有力。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文学的叙事魅力。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