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西班牙战场初试锋芒,波兰及西欧战场一举成名,地中海和北非战场再现“辉煌”,苏联战场黯然落幕。
内容简介
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是二战时德国的著名轰炸机,于1935年首次试飞。在入侵波兰的战役中,表现出色。而在1940年侵略法国和低地国家的行动中,“斯图卡”的表现则让世界为之震惊。“斯图卡”在俯冲轰炸目标时发出的怪异啸叫给被攻击者造成极强的心理恐惧。在东线,“斯图卡”就像一门会飞的火炮,具有大范围的作战能力和灵活的攻击性,充分地展现了其优良的进攻性能。不过到了1943年中期,“斯图卡”战机开始面对回复元气的苏联空军的强力反击,遂逐渐淡出了战场。
《经典战史回眸·兵器系列·尖叫死神:二战德国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战史》基于充实的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而系统地讲述了“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设计、试验、生产、改进及其投入战场后典型的作战过程。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d一章 俯冲轰炸机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
一、俯冲轰炸机的历史
二、德国俯冲轰炸机研制历史
第二章 Ju87“斯图卡”飞机的研制过程
第三章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战史
序篇:西班牙战场初试锋芒
一、“斯图卡”作战单位形成
二、“秃鹰军团
d一篇 波兰及西欧战场一举成名
一、波兰战场(1939年9月1日至9月27日)
二、挪威战场(1940年4月9日至6月9日)
三、低地国家和法国战场(1940年5月10日至6月22日)
四、英国战场(1940年7月4日至12月14日)
第二篇 地中海和北非战场再现“辉煌
一、地中海战场(1941年1月10日至1月26日)
二、意大利空军的“打击者”(1940年9月4日-1941年4月4日)
三、巴尔干半岛(1941年4月6日至4月27日)
四、希腊(1941年4月6日至4月27日)
五、克里特岛(1941年5月20日至6月1日)
六、北非战场行动(1941年1月-1943年5月)
七、南部欧洲的战斗(1943年7月-1945年2月)
第三篇 苏联战场黯然落幕
一、最后的闪电战
二、1942年的大决战
三、1943年无奈的谢幕:角色转换
四、1943-1945年反装甲部队的简要介绍
第四章 德国盟国使用“斯图卡”飞机情况
附录1 东部战线获勋(“骑士十字勋章”(KC)和“橡树叶勋章”(OL))名单
附录2 “斯图卡”战机各个型号线图
附录3 “斯图卡”战机各单位标识及其机徽实物图
参考书目
收起全部↑精彩书摘
d一阶段的试验型俯冲轰炸机对日后“斯图卡”的诞生和战术使用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第二阶段具体的项目规范书直到1935年才颁布。
戈林原本对俯冲轰炸的态度十分消极,然而,到1933年夏天,不知道什么原因戈林又成了俯冲轰炸的坚定支持者,他很爽快地答应乌德特购买2架美国俯冲轰炸飞机,不是先前乌德特要求的1架。戈林还以个人名义用政府的资金购买寇蒂斯公司“鹰”Ⅱ双翼飞机,其出口型的编号为FllC-2“苍鹰”(Goshawk)俯冲轰炸机。1933年9月27日,乌德特在纽约州的巴夫罗(Buffalo)寇蒂斯公司工厂试飞了“鹰”Ⅱ双翼飞机,随后这架飞机用德国的“欧罗巴”(Europa)号船运回德国。10月19日飞机运抵德国不来梅港,随后在德国航空部官员的协助下运到柏林。
“鹰”Ⅱ双翼飞机的动力装置为怀特公司研制的SR-1820-F2星形发动机,功率为712马力,飞机在1005米高度的z大速度为325公里/小时,“鹰”Ⅱ飞机的重量和航程都跟容克公司的K47飞机相当,但它的体积更小,机动性也更好,z主要的是它的俯冲性能非常优秀。亨克尔公司的He50跟“鹰”Ⅱ飞机相比显得十分笨拙,速度也慢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德国航空部的官员对俯冲轰炸飞机在军事用途上表示怀疑的原因之一,但是购买了“鹰”Ⅱ飞机并没有完全改变德国人对俯冲轰炸机的认识。
同样在1933年10月,德国航空部下令组建德国空军的d一个俯冲轰炸机大队,但直到17个月后,这个俯冲轰炸机大队才正式成立。1933年12月,2架“鹰”Ⅱ飞机被冠以民用编号D-3165和D-3166(后又改为D-IRIS和D-ISIS)后被送到柏林北部新成立的测试中心,在那里,乌德特向航空局的官员表演了模拟俯冲轰炸机动。表演打动了一些官员的心,但并不是全部,主要的反对意见来自发展部主任沃尔福拉姆·冯-里希特霍芬(WolframVonRichthofen)少校和空军部长厄哈德·米尔切(ErhardMilch),里希特霍芬纯粹受了He50低劣性能的影响,他认为俯冲轰炸这个概念没有多大的军事意义,因为在地面防空火力面前俯冲轰炸机很难生存,俯冲恢复过程飞机非常容易遭到攻击,而厄哈德·米尔切的反对意见是一般的飞行员无法承受俯冲造成的过大的过载。真正支持乌德特想法的是德国空军参谋长沃斯尔·威瓦尔(WaltherWever)将军,双方的观点争持不下,最后同意进一步试验,用事实来判断。
德国空军d一个单位于1934年4月1日正式成立,指挥官是里特尔·冯·格里姆(RitterVonGreim)少校,他是著名的一战飞行员。
……
铁翼上的死亡宣告:Ju87“斯图卡”的咆哮与二战战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钢铁洪流中,无数致命的武器在天空中划过,它们是胜利的使者,也是死亡的先驱。而在这些令人胆寒的空中死神中,有一款飞机,它的尖啸声至今仍回荡在历史的记忆中,它的身影在无数战场照片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就是德国空军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Ju87,一个在当时被誉为“闪电战”的代名词的飞机,不仅仅是一架简单的攻击机。它是一种战术概念的具象化,是精准打击、心理威慑与战场撕裂的完美融合。它的诞生,源于对一种全新作战方式的深刻理解:俯冲轰炸。这种战术要求飞机以极高的角度俯冲,将炸弹精确投送到地面目标,然后通过特殊的减速板(“杰里科号角”)发出的刺耳尖叫,在敌军心中播撒恐慌,瓦解其抵抗意志。 “斯图卡”的机身设计极具辨识度:倒海鸥式机翼,粗壮的起落架,以及机头那两门向前发射的机枪。它的结构坚固,能够承受高速俯冲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其精确的瞄准系统,使得它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威力。然而,它的速度并不算快,机动性也相对一般,这使得它在面对敌方战斗机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成为猎杀的目标。但正是这种鲜明的特点,使得“斯图卡”在二战初期,成为了德国陆军横扫欧洲的利器,它用精准而毁灭性的打击,为德军的装甲部队铺平了道路。 从设计理念到战场噩梦:Ju87的诞生与辉煌 Ju87“斯图卡”的设计,离不开当时德国航空界巨匠赫尔曼·尤宁(Hermann Junkers)的理念。尤宁对飞机设计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追求的是实用性、可靠性和有效的火力。Ju87的设计初衷,便是要成为一款能够摧毁固定工事、集结的敌军部队以及战车和舰船的专用对地攻击机。其独特的倒海鸥翼设计,不仅是为了优化俯冲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同时也方便了机组人员的上下,并为安装武器提供了便利。 1935年,Ju87的首架原型机完成了首次飞行。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改进,Ju87A型在1937年正式装备德国空军。然而,真正让“斯图卡”名声大噪的,是其后续改进型Ju87B。B型在火力、载弹量以及结构强度上都有显著提升,能够携带一枚500公斤的炸弹,或者在机翼下挂载两枚250公斤的炸弹,使其攻击力倍增。 “斯图卡”的战场首秀,是在西班牙内战的格尔尼卡事件中。虽然这次军事行动并非“斯图卡”的“主场”,但其出色的表现,以及那种以毁灭性打击来震慑敌人的方式,预示了它在未来战场上的巨大潜力。 然而,“斯图卡”真正的辉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后。在波兰战役中,Ju87以其精准的俯冲攻击,摧毁了波兰的军事目标,为德军的地面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空中支援。在法国战役中,“斯图卡”更是成为了“闪电战”的标志。它们蜂拥而至,如同天降神兵,将波兰军民的抵抗意志彻底摧毁。那些尖啸着俯冲而下的身影,在敌人的阵地上炸开一团团火球,也炸碎了他们的勇气。 “斯图卡”的噩梦:英国空战与东线战场 “斯图卡”的战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英格兰上空,面对着英国皇家空军矫健的“喷火”和“飓风”战斗机,“斯图卡”的低速和脆弱的防御暴露无遗。在不列颠空战中,Ju87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英军战斗机往往能在“斯图卡”俯冲后加速逃离之前,就将其击落。即便是在己方战斗机的护航下,“斯图卡”也常常成为敌方战斗机优先攻击的目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德国人对“斯图卡”进行了不断的改进。Ju87D型在航程、载弹量和防御火力上都有所增强,还增加了对地反坦克攻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Ju87G型,也就是著名的“反坦克炮艇”(Panzerknacker),装备了两门Ju37反坦克炮,专门用于摧毁盟军的坦克。在东线战场上,像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这样的王牌飞行员,驾驶着Ju87G,击毁了成百上千辆苏军坦克,成为了德国空军的传奇人物。 在东线战场,“斯图卡”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深入苏军腹地,摧毁桥梁、炮兵阵地、补给线,以及对苏军的坦克部队进行毁灭性打击。尽管苏军也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但在某些战役中,“斯图卡”仍然凭借其战术上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战果。然而,随着战争的进程,盟军空中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苏军防空火力的提升,“斯图卡”的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受到挑战。 “斯图卡”的象征意义:胜利的尖啸与失败的哀歌 Ju87“斯图卡”不仅仅是一架飞机,它更是一种象征。在战争初期,它是德意志第三帝国胜利的宣告,是“闪电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在战场上制造了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使得敌人闻风丧胆。那些在地面上听着“斯图卡”尖啸声逼近的人们,他们的恐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当“斯图卡”在空战中被盟军战斗机轻易击落,当它们在面对日益强大的敌方空中力量时显得力不从心,它的尖啸声也渐渐染上了失败的哀歌。Ju87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德国空军在战争后期所面临的困境:技术上的落后,以及在战略上的被动。 尽管Ju87在战争末期逐渐被更先进的飞机所取代,但它在二战历史上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的。它证明了俯冲轰炸战术的有效性,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飞机设计和空中作战理念。它不仅仅是战争机器,更是那个时代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战争史诗。 “斯图卡”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创新、关于战术、关于勇气,也关于残酷的战争的故事。它的名字,将永远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联系在一起,成为天空中一道永恒的、令人敬畏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