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西班牙戰場初試鋒芒,波蘭及西歐戰場一舉成名,地中海和北非戰場再現“輝煌”,蘇聯戰場黯然落幕。
內容簡介
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是二戰時德國的著名轟炸機,於1935年首次試飛。在入侵波蘭的戰役中,錶現齣色。而在1940年侵略法國和低地國傢的行動中,“斯圖卡”的錶現則讓世界為之震驚。“斯圖卡”在俯衝轟炸目標時發齣的怪異嘯叫給被攻擊者造成極強的心理恐懼。在東綫,“斯圖卡”就像一門會飛的火炮,具有大範圍的作戰能力和靈活的攻擊性,充分地展現瞭其優良的進攻性能。不過到瞭1943年中期,“斯圖卡”戰機開始麵對迴復元氣的蘇聯空軍的強力反擊,遂逐漸淡齣瞭戰場。
《經典戰史迴眸·兵器係列·尖叫死神:二戰德國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戰史》基於充實的史料,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客觀而係統地講述瞭“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設計、試驗、生産、改進及其投入戰場後典型的作戰過程。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d一章 俯衝轟炸機的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究
一、俯衝轟炸機的曆史
二、德國俯衝轟炸機研製曆史
第二章 Ju87“斯圖卡”飛機的研製過程
第三章 “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戰史
序篇:西班牙戰場初試鋒芒
一、“斯圖卡”作戰單位形成
二、“禿鷹軍團
d一篇 波蘭及西歐戰場一舉成名
一、波蘭戰場(1939年9月1日至9月27日)
二、挪威戰場(1940年4月9日至6月9日)
三、低地國傢和法國戰場(1940年5月10日至6月22日)
四、英國戰場(1940年7月4日至12月14日)
第二篇 地中海和北非戰場再現“輝煌
一、地中海戰場(1941年1月10日至1月26日)
二、意大利空軍的“打擊者”(1940年9月4日-1941年4月4日)
三、巴爾乾半島(1941年4月6日至4月27日)
四、希臘(1941年4月6日至4月27日)
五、剋裏特島(1941年5月20日至6月1日)
六、北非戰場行動(1941年1月-1943年5月)
七、南部歐洲的戰鬥(1943年7月-1945年2月)
第三篇 蘇聯戰場黯然落幕
一、最後的閃電戰
二、1942年的大決戰
三、1943年無奈的謝幕:角色轉換
四、1943-1945年反裝甲部隊的簡要介紹
第四章 德國盟國使用“斯圖卡”飛機情況
附錄1 東部戰綫獲勛(“騎士十字勛章”(KC)和“橡樹葉勛章”(OL))名單
附錄2 “斯圖卡”戰機各個型號綫圖
附錄3 “斯圖卡”戰機各單位標識及其機徽實物圖
參考書目
收起全部↑精彩書摘
d一階段的試驗型俯衝轟炸機對日後“斯圖卡”的誕生和戰術使用起到瞭十分積極的作用。第二階段具體的項目規範書直到1935年纔頒布。
戈林原本對俯衝轟炸的態度十分消極,然而,到1933年夏天,不知道什麼原因戈林又成瞭俯衝轟炸的堅定支持者,他很爽快地答應烏德特購買2架美國俯衝轟炸飛機,不是先前烏德特要求的1架。戈林還以個人名義用政府的資金購買寇蒂斯公司“鷹”Ⅱ雙翼飛機,其齣口型的編號為FllC-2“蒼鷹”(Goshawk)俯衝轟炸機。1933年9月27日,烏德特在紐約州的巴夫羅(Buffalo)寇蒂斯公司工廠試飛瞭“鷹”Ⅱ雙翼飛機,隨後這架飛機用德國的“歐羅巴”(Europa)號船運迴德國。10月19日飛機運抵德國不來梅港,隨後在德國航空部官員的協助下運到柏林。
“鷹”Ⅱ雙翼飛機的動力裝置為懷特公司研製的SR-1820-F2星形發動機,功率為712馬力,飛機在1005米高度的z大速度為325公裏/小時,“鷹”Ⅱ飛機的重量和航程都跟容剋公司的K47飛機相當,但它的體積更小,機動性也更好,z主要的是它的俯衝性能非常優秀。亨剋爾公司的He50跟“鷹”Ⅱ飛機相比顯得十分笨拙,速度也慢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德國航空部的官員對俯衝轟炸飛機在軍事用途上錶示懷疑的原因之一,但是購買瞭“鷹”Ⅱ飛機並沒有完全改變德國人對俯衝轟炸機的認識。
同樣在1933年10月,德國航空部下令組建德國空軍的d一個俯衝轟炸機大隊,但直到17個月後,這個俯衝轟炸機大隊纔正式成立。1933年12月,2架“鷹”Ⅱ飛機被冠以民用編號D-3165和D-3166(後又改為D-IRIS和D-ISIS)後被送到柏林北部新成立的測試中心,在那裏,烏德特嚮航空局的官員錶演瞭模擬俯衝轟炸機動。錶演打動瞭一些官員的心,但並不是全部,主要的反對意見來自發展部主任沃爾福拉姆·馮-裏希特霍芬(WolframVonRichthofen)少校和空軍部長厄哈德·米爾切(ErhardMilch),裏希特霍芬純粹受瞭He50低劣性能的影響,他認為俯衝轟炸這個概念沒有多大的軍事意義,因為在地麵防空火力麵前俯衝轟炸機很難生存,俯衝恢復過程飛機非常容易遭到攻擊,而厄哈德·米爾切的反對意見是一般的飛行員無法承受俯衝造成的過大的過載。真正支持烏德特想法的是德國空軍參謀長沃斯爾·威瓦爾(WaltherWever)將軍,雙方的觀點爭持不下,最後同意進一步試驗,用事實來判斷。
德國空軍d一個單位於1934年4月1日正式成立,指揮官是裏特爾·馮·格裏姆(RitterVonGreim)少校,他是著名的一戰飛行員。
……
鐵翼上的死亡宣告:Ju87“斯圖卡”的咆哮與二戰戰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鋼鐵洪流中,無數緻命的武器在天空中劃過,它們是勝利的使者,也是死亡的先驅。而在這些令人膽寒的空中死神中,有一款飛機,它的尖嘯聲至今仍迴蕩在曆史的記憶中,它的身影在無數戰場照片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它就是德國空軍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Ju87,一個在當時被譽為“閃電戰”的代名詞的飛機,不僅僅是一架簡單的攻擊機。它是一種戰術概念的具象化,是精準打擊、心理威懾與戰場撕裂的完美融閤。它的誕生,源於對一種全新作戰方式的深刻理解:俯衝轟炸。這種戰術要求飛機以極高的角度俯衝,將炸彈精確投送到地麵目標,然後通過特殊的減速闆(“傑裏科號角”)發齣的刺耳尖叫,在敵軍心中播撒恐慌,瓦解其抵抗意誌。 “斯圖卡”的機身設計極具辨識度:倒海鷗式機翼,粗壯的起落架,以及機頭那兩門嚮前發射的機槍。它的結構堅固,能夠承受高速俯衝帶來的巨大壓力,而其精確的瞄準係統,使得它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能夠爆發齣驚人的威力。然而,它的速度並不算快,機動性也相對一般,這使得它在麵對敵方戰鬥機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成為獵殺的目標。但正是這種鮮明的特點,使得“斯圖卡”在二戰初期,成為瞭德國陸軍橫掃歐洲的利器,它用精準而毀滅性的打擊,為德軍的裝甲部隊鋪平瞭道路。 從設計理念到戰場噩夢:Ju87的誕生與輝煌 Ju87“斯圖卡”的設計,離不開當時德國航空界巨匠赫爾曼·尤寜(Hermann Junkers)的理念。尤寜對飛機設計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追求的是實用性、可靠性和有效的火力。Ju87的設計初衷,便是要成為一款能夠摧毀固定工事、集結的敵軍部隊以及戰車和艦船的專用對地攻擊機。其獨特的倒海鷗翼設計,不僅是為瞭優化俯衝時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同時也方便瞭機組人員的上下,並為安裝武器提供瞭便利。 1935年,Ju87的首架原型機完成瞭首次飛行。經過一係列的測試和改進,Ju87A型在1937年正式裝備德國空軍。然而,真正讓“斯圖卡”名聲大噪的,是其後續改進型Ju87B。B型在火力、載彈量以及結構強度上都有顯著提升,能夠攜帶一枚500公斤的炸彈,或者在機翼下掛載兩枚250公斤的炸彈,使其攻擊力倍增。 “斯圖卡”的戰場首秀,是在西班牙內戰的格爾尼卡事件中。雖然這次軍事行動並非“斯圖卡”的“主場”,但其齣色的錶現,以及那種以毀滅性打擊來震懾敵人的方式,預示瞭它在未來戰場上的巨大潛力。 然而,“斯圖卡”真正的輝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後。在波蘭戰役中,Ju87以其精準的俯衝攻擊,摧毀瞭波蘭的軍事目標,為德軍的地麵部隊提供瞭強大的空中支援。在法國戰役中,“斯圖卡”更是成為瞭“閃電戰”的標誌。它們蜂擁而至,如同天降神兵,將波蘭軍民的抵抗意誌徹底摧毀。那些尖嘯著俯衝而下的身影,在敵人的陣地上炸開一團團火球,也炸碎瞭他們的勇氣。 “斯圖卡”的噩夢:英國空戰與東綫戰場 “斯圖卡”的戰場生涯並非一帆風順。在英格蘭上空,麵對著英國皇傢空軍矯健的“噴火”和“颶風”戰鬥機,“斯圖卡”的低速和脆弱的防禦暴露無遺。在不列顛空戰中,Ju87遭受瞭巨大的損失。英軍戰鬥機往往能在“斯圖卡”俯衝後加速逃離之前,就將其擊落。即便是在己方戰鬥機的護航下,“斯圖卡”也常常成為敵方戰鬥機優先攻擊的目標。 為瞭應對這些挑戰,德國人對“斯圖卡”進行瞭不斷的改進。Ju87D型在航程、載彈量和防禦火力上都有所增強,還增加瞭對地反坦剋攻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Ju87G型,也就是著名的“反坦剋炮艇”(Panzerknacker),裝備瞭兩門Ju37反坦剋炮,專門用於摧毀盟軍的坦剋。在東綫戰場上,像漢斯-烏爾裏希·魯德爾這樣的王牌飛行員,駕駛著Ju87G,擊毀瞭成百上韆輛蘇軍坦剋,成為瞭德國空軍的傳奇人物。 在東綫戰場,“斯圖卡”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深入蘇軍腹地,摧毀橋梁、炮兵陣地、補給綫,以及對蘇軍的坦剋部隊進行毀滅性打擊。盡管蘇軍也擁有強大的空中力量,但在某些戰役中,“斯圖卡”仍然憑藉其戰術上的優勢,取得瞭顯著的戰果。然而,隨著戰爭的進程,盟軍空中力量的日益強大,以及蘇軍防空火力的提升,“斯圖卡”的生存能力也越來越受到挑戰。 “斯圖卡”的象徵意義:勝利的尖嘯與失敗的哀歌 Ju87“斯圖卡”不僅僅是一架飛機,它更是一種象徵。在戰爭初期,它是德意誌第三帝國勝利的宣告,是“閃電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的齣現,在戰場上製造瞭一種心理上的壓迫感,使得敵人聞風喪膽。那些在地麵上聽著“斯圖卡”尖嘯聲逼近的人們,他們的恐懼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隨著戰爭的深入,當“斯圖卡”在空戰中被盟軍戰鬥機輕易擊落,當它們在麵對日益強大的敵方空中力量時顯得力不從心,它的尖嘯聲也漸漸染上瞭失敗的哀歌。Ju87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瞭德國空軍在戰爭後期所麵臨的睏境:技術上的落後,以及在戰略上的被動。 盡管Ju87在戰爭末期逐漸被更先進的飛機所取代,但它在二戰曆史上的地位卻是不可磨滅的。它證明瞭俯衝轟炸戰術的有效性,也深刻地影響瞭後世的飛機設計和空中作戰理念。它不僅僅是戰爭機器,更是那個時代軍事技術發展的一個縮影,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戰爭史詩。 “斯圖卡”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創新、關於戰術、關於勇氣,也關於殘酷的戰爭的故事。它的名字,將永遠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聯係在一起,成為天空中一道永恒的、令人敬畏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