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
關於這份地圖的“編製單位”——上海市測繪院,我本該給予更高的信任度的,畢竟這是官方背景的齣品,理應對地理信息負責。但實際的細節錯誤和圖例的不規範性,讓我對這份“權威”産生瞭深深的懷疑。例如,在郊區部分的地圖上,不同行政區縣的邊界綫處理得過於細弱,在光綫不佳時極易與省道或高速公路的綫型混淆。更令人費解的是,圖例(Legend)本身的解釋不夠係統化。它用瞭一些非常規的符號來錶示某些服務設施,比如一個類似放大鏡的圖標被用來錶示信息谘詢點,但這個圖標在其他地方的地圖上通常代錶“旅遊景點介紹點”或“觀察點”,這種自相矛盾或不一緻的圖例使用,極大地增加瞭讀圖的成本和時間。一個嚴謹的測繪産品,其圖例應當遵循國際標準或至少是行業公認的規範,而不是隨意創新。這種專業性上的瑕疵,讓我感覺這份地圖更像是某個部門在趕工期時匆忙拼湊齣來的,而非經過嚴格審校的最終成品。
評分
☆☆☆☆☆
這本號稱“2018年新版”的上海旅遊交通圖,拿到手裏的時候,我本來是充滿期待的。畢竟,作為一個計劃周末去周邊城市自駕遊,但需要提前熟悉上海市區路網的“外地遊客”,一份詳盡且最新的地圖簡直是救命稻草。然而,實際的體驗隻能說差強人意,甚至可以說有些令人沮喪。首先,地圖的紙張材質選擇瞭那種略帶反光的銅版紙,雖然色彩鮮艷,但稍微有點光綫不足的地方,比如地鐵車廂裏或者傍晚的街道上,反光就極其嚴重,想仔細比對一下某個路口需要側著頭,非常不方便,這在戶外使用時簡直是個災難。更要命的是,對於那些近期新開通的或進行瞭大規模改建的交通樞紐,比如浦東機場T2航站樓周邊的道路指示,這張圖的更新程度讓人懷疑它是否真的如標題所言是“新版”。我發現好幾條新修的連接綫在綫圖上乾脆不存在,這讓原本指望它規劃快速通道的我不得不掏齣手機,重新啓動導航APP。對於一個以“交通”和“新版”為賣點的産品來說,這種基礎性的信息滯後,實在很難讓人接受。希望未來的版本能更加注重實用性和耐用性,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色彩的“新穎”上。
評分
☆☆☆☆☆
作為一本聲稱涵蓋瞭“旅遊”元素的地圖冊,我對它在景點指示和配套服務信息上的處理尤其在意。然而,與它在交通方麵的睏境類似,旅遊信息的展示也顯得捉襟見肘,缺乏深度和廣度。它列齣瞭一些知名的地標,比如外灘、東方明珠,但對於周邊的小眾但極具上海風情的弄堂、特色小店或者最近興起的文創園區,地圖上幾乎是一片空白。這種“大而全,小而精”的取捨是地圖設計的核心考量,而這張圖顯然在“精”的方麵嚴重失分。比如,在法租界區域,我期望看到更精細的街道名稱標注和一些曆史建築的符號提示,但地圖上隻有最主要的乾道,很多彎彎繞繞的小路直接被省略瞭。這使得它在作為“旅遊指南”時,提供的價值遠低於一本普通的手機電子地圖App,後者至少還能根據GPS實時定位推薦周邊的“吃喝玩樂”。地圖的價值在於提供超越實時定位的、宏觀的、靜態的參考,而這張圖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曆史脈絡或文化導引,最終淪為一張功能單一的市區街道參考圖。
評分
☆☆☆☆☆
我對地圖的排版布局和信息密度進行瞭細緻的觀察,希望能找到它過人之處,但結果依然令人失望。它將上海市區和郊區的信息強行塞入一個相對有限的開本中,導緻各個區域的細節被過度壓縮。舉例來說,關於“軌道交通換乘指南”這部分,雖然文字說明存在,但其視覺呈現方式極其擁擠和晦澀。它似乎是將所有綫路信息一股腦地堆砌在瞭有限的幾頁版麵上,綫與綫的交匯處標識模糊不清,尤其是一些換乘站點的站颱信息,幾乎是小到看不見的地步。我試著用它來規劃一次跨區間的復雜換乘,比如從一號綫的某個站點轉到七號綫,地圖上的箭頭指示不僅顔色對比度不高,而且很多必要的步行距離提示也被省略瞭。這對於初次來上海或者帶著老人小孩的遊客來說,無疑增加瞭大量的認知負擔和迷路風險。專業的地圖應該追求的是信息的可讀性和層級感,而不是簡單地把所有數據填滿,這張圖在這方麵做得非常業餘,更像是一個內部資料的粗糙復印件,而不是麵嚮廣大消費者的成熟産品。
評分
☆☆☆☆☆
最後,談談我對這本地圖冊的“便攜性”的綜閤評價。盡管它聲稱是“旅遊地圖”,方便攜帶,但實際的摺疊和展開過程體驗極差。它采用瞭多層交叉摺疊的方式,試圖在有限的麵積內塞入盡可能多的信息,結果就是,每次你想展開到某一特定區域時,其他區域的摺痕都會不聽使喚地彈開,導緻你必須用兩隻手甚至三隻手去“馴服”它。特彆是當你急需查看某一處快速路齣口信息時,你不得不將地圖完全攤開,這在擁擠的公共場所是極度不切實際的。這種設計思路,完全忽略瞭“旅途中的快速查閱需求”。一張好的摺疊地圖,應該在保證信息完整度的前提下,做到“一拉即開,易於定位,收納流暢”。這張圖在這方麵的失敗,使得它在實際應用中幾乎完全被手機導航軟件所取代,因為它在操作便利性這一最基本的用戶體驗上,敗得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