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
我对地图的排版布局和信息密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希望能找到它过人之处,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它将上海市区和郊区的信息强行塞入一个相对有限的开本中,导致各个区域的细节被过度压缩。举例来说,关于“轨道交通换乘指南”这部分,虽然文字说明存在,但其视觉呈现方式极其拥挤和晦涩。它似乎是将所有线路信息一股脑地堆砌在了有限的几页版面上,线与线的交汇处标识模糊不清,尤其是一些换乘站点的站台信息,几乎是小到看不见的地步。我试着用它来规划一次跨区间的复杂换乘,比如从一号线的某个站点转到七号线,地图上的箭头指示不仅颜色对比度不高,而且很多必要的步行距离提示也被省略了。这对于初次来上海或者带着老人小孩的游客来说,无疑增加了大量的认知负担和迷路风险。专业的地图应该追求的是信息的可读性和层级感,而不是简单地把所有数据填满,这张图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业余,更像是一个内部资料的粗糙复印件,而不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成熟产品。
评分
☆☆☆☆☆
最后,谈谈我对这本地图册的“便携性”的综合评价。尽管它声称是“旅游地图”,方便携带,但实际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体验极差。它采用了多层交叉折叠的方式,试图在有限的面积内塞入尽可能多的信息,结果就是,每次你想展开到某一特定区域时,其他区域的折痕都会不听使唤地弹开,导致你必须用两只手甚至三只手去“驯服”它。特别是当你急需查看某一处快速路出口信息时,你不得不将地图完全摊开,这在拥挤的公共场所是极度不切实际的。这种设计思路,完全忽略了“旅途中的快速查阅需求”。一张好的折叠地图,应该在保证信息完整度的前提下,做到“一拉即开,易于定位,收纳流畅”。这张图在这方面的失败,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几乎完全被手机导航软件所取代,因为它在操作便利性这一最基本的用户体验上,败得一塌糊涂。
评分
☆☆☆☆☆
作为一本声称涵盖了“旅游”元素的地图册,我对它在景点指示和配套服务信息上的处理尤其在意。然而,与它在交通方面的困境类似,旅游信息的展示也显得捉襟见肘,缺乏深度和广度。它列出了一些知名的地标,比如外滩、东方明珠,但对于周边的小众但极具上海风情的弄堂、特色小店或者最近兴起的文创园区,地图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大而全,小而精”的取舍是地图设计的核心考量,而这张图显然在“精”的方面严重失分。比如,在法租界区域,我期望看到更精细的街道名称标注和一些历史建筑的符号提示,但地图上只有最主要的干道,很多弯弯绕绕的小路直接被省略了。这使得它在作为“旅游指南”时,提供的价值远低于一本普通的手机电子地图App,后者至少还能根据GPS实时定位推荐周边的“吃喝玩乐”。地图的价值在于提供超越实时定位的、宏观的、静态的参考,而这张图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历史脉络或文化导引,最终沦为一张功能单一的市区街道参考图。
评分
☆☆☆☆☆
这本号称“2018年新版”的上海旅游交通图,拿到手里的时候,我本来是充满期待的。毕竟,作为一个计划周末去周边城市自驾游,但需要提前熟悉上海市区路网的“外地游客”,一份详尽且最新的地图简直是救命稻草。然而,实际的体验只能说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有些令人沮丧。首先,地图的纸张材质选择了那种略带反光的铜版纸,虽然色彩鲜艳,但稍微有点光线不足的地方,比如地铁车厢里或者傍晚的街道上,反光就极其严重,想仔细比对一下某个路口需要侧着头,非常不方便,这在户外使用时简直是个灾难。更要命的是,对于那些近期新开通的或进行了大规模改建的交通枢纽,比如浦东机场T2航站楼周边的道路指示,这张图的更新程度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如标题所言是“新版”。我发现好几条新修的连接线在线图上干脆不存在,这让原本指望它规划快速通道的我不得不掏出手机,重新启动导航APP。对于一个以“交通”和“新版”为卖点的产品来说,这种基础性的信息滞后,实在很难让人接受。希望未来的版本能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色彩的“新颖”上。
评分
☆☆☆☆☆
关于这份地图的“编制单位”——上海市测绘院,我本该给予更高的信任度的,毕竟这是官方背景的出品,理应对地理信息负责。但实际的细节错误和图例的不规范性,让我对这份“权威”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例如,在郊区部分的地图上,不同行政区县的边界线处理得过于细弱,在光线不佳时极易与省道或高速公路的线型混淆。更令人费解的是,图例(Legend)本身的解释不够系统化。它用了一些非常规的符号来表示某些服务设施,比如一个类似放大镜的图标被用来表示信息咨询点,但这个图标在其他地方的地图上通常代表“旅游景点介绍点”或“观察点”,这种自相矛盾或不一致的图例使用,极大地增加了读图的成本和时间。一个严谨的测绘产品,其图例应当遵循国际标准或至少是行业公认的规范,而不是随意创新。这种专业性上的瑕疵,让我感觉这份地图更像是某个部门在赶工期时匆忙拼凑出来的,而非经过严格审校的最终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