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Pro/E Wildfire 5.0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从入门到精通 proe书籍

包邮 Pro/E Wildfire 5.0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从入门到精通 proe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志刚,乔现玲,钟日铭 等 著
图书标签:
  • Pro/E
  • ProE Wildfire 5
  • 0
  • 机械设计
  • CAD
  • 软件教程
  • 自学教程
  • 入门
  • 完全自学
  • ProE书籍
  • 中文版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旷氏文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
ISBN:9787121338779
商品编码:28101015512

具体描述

YL19877  9787121338779 9787111305767

Pro/E Wildfire 5.0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

Pro/E 是PTC 公司的标志性软件,该软件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为流行的CAD/CAM/CAE 软件之一,被广泛用于电子、通信、机械、模具、汽车、自行车、航天、家电、玩具等各制造行业的产品设计。本书基于Pro/Engineer Wildfire 5.0 软件的全功能模块,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本书配合大量的制作实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Pro/E 的基本操作及命令的使用。本书共分为24 章,从Pro/E 的安装和启动开始,详细介绍了Pro/E 的基本操作与设置、草图功能、基本实体特征设计、构造特征设计、特征编辑与操作、参数化设计、曲面功能、曲面编辑与操作、渲染设计、工程图设计、装配设计、钣金设计、塑料顾问分析、注塑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内容,并将6 个行业的应案例详细讲解给读者。

第1章 Pro/E Wildfire 5.0 自学入门 1
1.1 浅谈Pro/E Wildfire 5.0的
 学习误区 2
1.1.1 要针对性地学习Pro/E
 软件的功能 2
1.1.2 学习Pro/E的方法 3
1.1.3 Pro/E的基础建模方式 3
1.2 安装Pro/ENGINEER  Wildfire 5.0 5
1.3 Pro/E 5.0工作界面 7
1.3.1 启动Pro/E 5.0 7
1.3.2 菜单栏 8
1.3.3 工具栏 14
1.3.4 特征工具栏 16
1.3.5 命令提示栏 16
1.4 环境设置与选项配置 16
1.4.1 环境设置 16
1.4.2 配置设置 18
1.5 设置工作目录的重要性 20
1.6 Pro/E文件管理 20
1.7 课后习题 22
第2章 对象操作与基准创建 23
2.1 视图操控——键鼠设置 24
2.2 模型对象的选取 24
2.2.1 设置选取首选项 24
2.2.2 选取方式 25
2.2.3 对象的选取 25
2.3 创建Pro/E基准 26
2.3.1 创建基准点 26
2.3.2 创建基准轴 26
2.3.3 创建基准曲线 27
2.3.4 创建基准坐标系 29
2.3.5 创建基准平面 31
2.4 综合案例:羽毛球设计 34
2.5 课后习题 40
第3章 草图绘制与编辑 41
3.1 草图概述 42
3.1.1 Pro/E 草绘环境中的术语 42
3.1.2 草图环境的进入 42
3.1.3 草绘环境中的工具栏图标 42
3.1.4 草绘前的必要设置和
草图区的调整 43
3.2 基本图元的绘制 45
3.2.1 绘制点和坐标系 45
3.2.2 绘制直线 45
3.2.3 绘制圆 46
3.2.4 圆弧的绘制 47
3.2.5 绘制矩形 47
3.2.6 绘制圆角 48
3.2.7 绘制样条曲线 48
3.2.8 创建文本 49
3.3 草图图形编辑 53
3.3.1 选取操作对象图元 53
3.3.2 图元的复制与镜像 54
3.3.3 图元的缩放与旋转 55
3.3.4 图元的修剪 55
3.4 尺寸标注 61
3.4.1 标注长度尺寸 61
3.4.2 标注半径和直径尺寸 62
3.4.3 标注角度尺寸 62
3.4.4 其他尺寸的标注 63
3.4.5 修改标注 64
3.5 图元的约束 66
3.5.1 建立竖直约束 66
3.5.2 建立水平约束 67
3.5.3 建立垂直约束 67
3.5.4 建立相切约束 67
3.5.5 对齐线的中点 67
3.5.6 建立重合约束 67
3.5.7 建立对称约束 68
3.5.8 建立相等约束 68
3.5.9 建立平行约束 68
3.6 综合实例——草图绘制 70
3.6.1 实例一:绘制变速箱
 截面草图 71
3.6.2 实例二:绘制摇柄零
 件草图 74
3.7 课后习题 77
第4章 创建基础特征 79
4.1 特征建模 80
4.1.1 三维建模的一般过程 80
4.1.2 特征建模技术分享 81
4.2 拉伸特征 84
4.2.1 拉伸操控板 84
4.2.2 拉伸深度类型 85
4.2.3 创建减材料实体特征 87
4.2.4 拉伸薄壁特征 89
4.2.5 【暂停】与【特征预览】
 功能 89
4.3 旋转特征 92
4.3.1 旋转操控板 92
4.3.2 旋转截面的绘制 92
4.3.3 旋转类型 93
4.3.4 其他设置 94
4.4 扫描特征 94
4.5 可变截面扫描 97
4.5.1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
 操控板 97
4.5.2 定义扫描轨迹 98
4.5.3 扫描截面 98
4.6 螺旋扫描 101
4.6.1 【螺旋扫描】操控板 101
4.6.2 截面方向 101
4.6.3 螺旋扫描轨迹 102
4.6.4 旋转轴 102
4.6.5 螺旋扫描截面 102
4.7 混合特征 103
4.7.1 混合概述 104
4.7.2 创建混合特征需要
 注意的事项 105
4.8 扫描混合 107
4.8.1 【扫描混合】操控板 108
4.8.2 【参照】选项卡 108
4.8.3 【截面】选项卡 109
4.8.4 【相切】选项卡 110
4.8.5 【选项】选项卡 110
4.9 综合实例——座椅设计 111
4.10 课后习题 113
第5章 创建工程特征 115
5.1 工程特征 116
5.1.1 孔特征 116
5.1.2 壳特征 118
5.1.3 筋特征 119
5.1.4 拔模特征 121
5.1.5 倒圆角 124
5.1.6 倒角 126
5.2 折弯特征 131
5.2.1 环形折弯 131
5.2.2 骨架折弯 134
5.3 综合案例——汽车轮胎设计 137
5.4 课后习题 139
第6章 特征操作与编辑 141
6.1 常用编辑特征 142
6.1.1 镜像 142
6.1.2 阵列 142
6.1.3 填充 143
6.1.4 合并 144
6.1.5 相交 144
6.1.6 反向法向 145
6.2 复杂编辑特征 145
6.2.1 偏移 145
6.2.2 延伸 146
6.2.3 修剪 147
6.2.4 投影 147
6.2.5 加厚 147
6.2.6 实体化 148
6.2.7 移除 150
6.2.8 包络 150
6.3 高级编辑特征 151
6.3.1 扭曲 151
6.3.2 折弯实体 152
6.3.3 实体自由形状 153
6.4 综合案例 154
6.4.1 椅子设计 154
6.4.2 花键轴设计 157
6.4.3 支架零件设计 159
6.4.4 电话设计 162
6.5 习题训练 165
第7章 模型参数化设计 167
7.1 关系 168
7.1.1 【关系】对话框 168
7.1.2 将参数与模型尺寸相关联 168
7.1.3 利用关系进行建模训练 170
7.2 参数 171
7.2.1 参数概述 171
7.2.2 参数的设置 171
7.2.3 编辑属性参数项目 172
7.2.4 向特定对象中添加
 参数 173
7.2.5 删除参数 173
7.3 插入2D基准图形关系 175
7.3.1 什么是2D基准
 图形关系 175
7.3.2 2D基准图形的应用 176
7.4 特征再生失败及其处理 178
7.4.1 特征再生失败的原因 178
7.4.2 【故障排除器】对话框 179
7.5 拓展训练 180
7.5.1 圆柱直齿轮参数化设计 180
7.5.2 锥齿轮参数化设计 190
7.6 课后习题 199
第8章 基本曲面设计 201
8.1 曲面特征综述 202
8.1.1 曲面建模的优势 202
8.1.2 曲面建模的步骤 202
8.2 创建基本曲面特征 203
8.2.1 创建拉伸曲面特征 203
8.2.2 创建旋转曲面特征 203
8.2.3 创建扫描曲面特征 204
8.2.4 创建混合曲面特征 204
8.3 创建填充曲面特征 206
8.4 创建边界混合曲面特征 207
8.4.1 边界混合曲面特征概述 207
8.4.2 创建单一方向上的
 边界混合曲面特征 208
8.4.3 创建双方向上的边
 界混合曲面 209
8.4.4 使用约束创建边界
 混合曲面 210
8.5 创建螺旋扫描曲面特征 212
8.6 创建扫描混合曲面特征 213
8.7 创建可变截面扫描曲面特征 215
8.7.1 可变截面扫描的原理 215
8.7.2 可变截面扫描设计过程 216
8.8 综合案例——香蕉造型 222
8.9 课后习题 225
第9章 曲面编辑与操作 227
9.1 曲面编辑 228
9.1.1 修剪曲面特征 228
9.1.2 延伸曲面特征 230
9.1.3 合并曲面特征 234
9.2 曲面操作 236
9.2.1 曲面的实体化 237
9.2.2 曲面的加厚操作 238
9.3 综合案例 238
9.3.1 案例一:U盘设计 238
9.3.2 案例二:饮料瓶设计 241
9.3.3 案例三:鼠标外壳
 设计 245
9.3.4 案例四:电吹风模型
 设计 249
9.4 课后习题 253
第10章 曲面造型工具 255
10.1 曲面造型工作台 256
10.1.1 进入造型工作台 256
10.1.2 造型环境设置 257
10.1.3 工具栏介绍 257
10.2 设置活动平面和内部平面 258
10.3 创建曲线 259
10.3.1 创建自由曲线 260
10.3.2 创建圆 261
10.3.3 创建圆弧 261
10.3.4 创建下落曲线 262
10.3.5 创建COS曲线 262
10.3.6 创建偏移曲线 263
10.3.7 创建来自基准的曲线 264
10.3.8 创建来自曲面的曲线 264
10.4 编辑造型曲线 265
10.4.1 曲率图 265
10.4.2 编辑曲线点或控制点 265
10.4.3 复制与移动曲线 266
10.5 创建造型曲面 266
10.5.1 边界曲面 266
10.5.2 连接造型曲面 267
10.5.3 修剪造型曲面 268
10.5.4 编辑造型曲面 268
10.6 综合案例 268
10.6.1 案例一:指模设计 268
10.6.2 案例二:瓦砾设计 270
10.7 课后习题 273
第11章 Pro/E 自学入门 275
11.1 渲染概述 276
11.1.1 认识渲染 276
11.1.2 Pro/E外观设置
 与渲染 276
11.1.3 Pro/E渲染术语 277
11.1.4 Pro/E渲染功能命令 278
11.2 关于实时渲染 278
11.3 创建外观 279
11.3.1 外观库 279
11.3.2 外观编辑器 281
11.3.3 模型外观编辑器 282
11.3.4 外观过滤器 283
11.3.5 应用纹理 283
11.4 添加光源 283
11.4.1 光源类型 283
11.4.2 【光源】选项卡 284
11.4.3 光源的修改、删除、
打开和保存 285
11.5 房间 285
11.5.1 创建房间 285
11.5.2 修改房间 286
11.6 应用场景 287
11.7 渲染 288
11.7.1 设置透视图 288
11.7.2 渲染设置 289
11.7.3 渲染窗口 289
11.7.4 渲染区域 290
11.8 综合案例 290
11.8.1 案例一:渲染灯泡 290
11.8.2 案例二:渲染鸡蛋 293
11.9 课后习题 296
第12章 装配建模 297
12.1 装配模块概述 298
12.1.1 两种装配模式 298
12.1.2 两种装配约束形式 298
12.1.3 进入装配环境 298
12.1.4 装配工具 299
12.2 无连接接口的装配约束 300
12.2.1 【配对】约束 301
12.2.2 【对齐】约束 301
12.2.3 【插入】约束 301
12.2.4 【坐标系】约束 302
12.2.5 【相切】约束 302
12.2.6 【线上点】约束 302
12.2.7 【曲面上的点】约束 302
12.2.8 【曲面上的边】约束 302
12.2.9 其他约束 303
12.3 有连接接口的装配约束 303
12.4 重复元件装配 308
12.5 建立爆炸视图 310
12.6 综合案例 311
12.6.1 案例一:减速器装配
 设计 311
12.6.2 案例二:齿轮泵装配
 体设计 316
12.7 课后习题 321
第13章 机构运动与仿真 323
13.1 Pro/E运动仿真概述 324
13.1.1 机构的定义 324
13.1.2 Pro/E机构运动
 仿真术语 324
13.1.3 机构连接装配方式 325
13.2 Pro/E机构运动仿真环境 325
13.3 Pro/E Mechanism基本
 操作与设置 325
13.3.1 基本操作 326
13.3.2 组件设置 326
13.4 连杆机构仿真与分析 327
13.4.1 常见的平面连杆机构 327
13.4.2 空间连杆机构 329
13.5 凸轮机构仿真与分析 334
13.5.1 凸轮机构的组成 334
13.5.2 凸轮机构的分类 334
13.6 齿轮传动机构仿真与分析 339
13.6.1 齿轮机构 339
13.6.2 平面齿轮传动 339
13.6.3 空间齿轮传动 339
13.7 课后习题 343
第14章 工程图设计 345
14.1 工程图概述 346
14.1.1 进入工程图设计模式 346
14.1.2 设置绘图格式 346
14.1.3 工程图的相关配置 348
14.1.4 图形交换 353
14.2 工程图的组成 355
14.2.1 基本视图类型 355
14.2.2 其他视图类型 357
14.2.3 工程图上的其他
 组成部分 358
14.3 定义绘图视图 358
14.3.1 【绘图视图】对话框 358
14.3.2 定义视图状态 359
14.3.3 定义视图显示 360
14.3.4 定义视图的原点 361
14.3.5 定义视图对齐 361
14.4 工程图的标注与注释 361
14.4.1 自动标注尺寸 362
14.4.2 手动标注尺寸 363
14.4.3 尺寸的整理与操作 365
14.4.4 尺寸公差标注 367
14.4.5 几何公差标注 368
14.5 综合实训——支架零件
 工程图 368
14.6 课后习题 381
第15章和钣金设计 383
15.1 钣金成型基础 384
15.1.1 钣金加工概述 384
15.1.2 Pro/E中的钣金
 设计方法 384
15.1.3 钣金设计环境 385
15.2 分离的钣金基本壁 386
15.2.1 平整壁特征 386
15.2.2 拉伸壁特征 387
15.2.3 旋转壁特征 388
15.2.4 混合壁特征 389
15.2.5 偏移壁特征 391
15.3 钣金次要壁 392
15.3.1 创建次要平整壁 392
15.3.2 创建法兰壁 393
15.3.3 创建扭转壁 395
15.3.4 创建延伸壁 396
15.4 将实体转换成钣金 397
15.5 综合案例——计算机机箱
 侧板钣金设计 398
15.6 课后习题 405
第16章 Plastic Advisor
(塑料顾问)分析 407
16.1 Pro/E塑料顾问概述 408
16.1.1 Plastic Adviser
 的安装 408
16.1.2 塑料顾问分析流程 409
16.1.3 分析要求 409
16.1.4 Plastic Advisor功能 409
16.1.5 产品结构对Plastic Advisor
 分析的影响 410
16.2 塑料流动理论基础 411
16.2.1 塑料注射成型 411
16.2.2 浇口位置 412
16.2.3 结晶性 412
16.2.4 模具类型 413
16.2.5 流道系统设计 414
16.3 熟悉Plastic Advisor
 界面 415
16.4 Plastic Advisor
 基本操作 416
16.4.1 导入/导出的文件
 类型 416
16.4.2 模型视图操作 416
16.4.3 模型显示操作 417
16.4.4 首选项设置 418
16.5 顾问 418
16.5.1 拾取注射进胶位置 418
16.5.2 建模工具 419
16.5.3 分析前检查 420
16.5.4 分析向导 420
16.5.5 分析结果 421
16.6 综合案例——名片格产品
 分析 422
16.6.1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 422
16.6.2 塑料充填分析 423
16.6.3 冷却质量分析 426
16.6.4 缩痕分析 427
16.6.5 熔接痕与气穴位置 427
16.7 课后习题 428
第17章 注塑模具设计 429
17.1 Pro/E模具设计流程 430
17.2 Pro/E模具设计环境 431
17.3 准备模型的检测 432
17.3.1 拔模斜度 432
17.3.2 等高线 433
17.3.3 厚度 433
17.3.4 分型面 434
17.3.5 投影面积 435
17.4 装配参照模型 437
17.4.1 【装配】方式 437
17.4.2 创建方式 437
17.4.3 定位参照模型 438
17.5 设置收缩率 441
17.5.1 按尺寸收缩 441
17.5.2 按比例收缩 442
17.6 毛坯工件 442
17.6.1 自动工件 442
17.6.2 装配工件 443
17.6.3 手动工件 443
17.7 分型面设计 443
17.7.1 自动分型工具 444
17.7.2 裙边分型面 444
17.7.3 阴影分型面 445
17.8 模具体积块 448
17.8.1 以分型面分割体积块 449
17.8.2 编辑模具体积块 449
17.8.3 修剪到几何 451
17.9 抽取模具元件 451
17.10 制模 451
17.11 模具开模 452
17.12 综合案例——手把拆模设计 452
17.13 课后习题 457
第18章 数控加工 459
18.1 数控编程基础 460
18.1.1 数控加工原理 460
18.1.2 选择加工刀具 462
18.1.3 Pro/E数控加工
 界面认识 465
18.2 NC数控加工的
 准备内容 467
18.2.1 参考模型 467
18.2.2 自动工件 468
18.2.3 其他工件创建方法 470
18.2.4 NC操作的创建方法 471
18.3 体积块铣削 472
18.3.1 体积块铣削的铣削过程 472
18.3.2 确定加工范围 472
18.3.3 体积块铣削加工过程仿真 473
18.4 轮廓铣削 477
18.5 端面铣削加工 481
18.5.1 端面铣削的特点 481
18.5.2 工艺分析 481
18.6 曲面铣削加工 484
18.6.1 曲面铣削的功能和应用 484
18.6.2 工艺分析 484
18.7 钻削加工 488
18.7.1 工艺设计 489
18.7.2 参数设置 489
18.8 课后习题 492
第19章 Pro/E在零件设计中的应用 493
19.1 减速器上箱体设计 494
19.2 钳座设计 497
19.3 螺丝刀设计 502
第20章 Pro/E在装配设计中的应用 509
20.1 产品设计分析 510
20.2 设计过程 510
20.2.1 前罩设计 510
20.2.2 扇叶设计 512
20.2.3 底座设计 516
20.2.4 其他零件设计 525
20.3 电扇装配 525
第21章 Pro/E在钣金设计中的应用 527
21.1 分析钣金件 528
21.2 确定钣金冲压方案 528
21.3 钣金设计流程 531
21.3.1 创建第一壁及凸、凹模成型 532
21.3.2 创建拉伸切除特征 534
21.3.3 创建折弯 534
21.3.4 创建二次折弯钣金 536
第22章 Pro/E在产品设计
中的应用 539
22.1 皇冠造型设计 540
22.1.1 设计主体 540
22.1.2 创建折弯特征 548
22.2 皇冠渲染设计 550
22.2.1 添加与编辑材质 550
22.2.2 场景与光源设置 553
第23章 Pro/E应用于模具
拆模设计 557
23.1 手机面板拆模设计 558
23.1.1 设计任务 558
23.1.2 加载参照模型 558
23.1.3 拔模检测 559
23.1.4 设置收缩率和
 创建工件 560
23.1.5 模具元件的设计 560
23.1.6 创建侧滑块与子镶件 564
23.1.7 制模与开模 566
23.2 电控开关后壳拆模设计 567
23.2.1 设计任务 567
23.2.2 加载参照模型 567
23.2.3 拔模检测 568
23.2.4 Plastic Advisor分析 568
23.2.5 模具成型零件设计 569
23.3 数码相机外壳拆模
设计 574
23.3.1 模具设计任务 574
23.3.2 加载参照模型 574
23.3.3 拔模检测 575
23.3.4 Plastic Advisor最佳
 浇口位置分析 575
23.3.5 模具成型零件设计 576
第24章 Pro/E在数控加工
中的应用 585
24.1 模具零件加工常识 586
24.1.1 常见数控加工
 模具零件 586
24.1.2 模具数控加工
 的刀具选择 586
24.1.3 模具前后模编程
 注意事项 588
24.1.4 模具加工过程中
 的常见问题 589
24.2 模具凸模零件加工实例 591
24.2.1 加工准备 592
24.2.2 底座的粗加工 593
24.2.3 底座的半精加工 596
24.2.4 按键孔的粗加工 598
24.2.5 底座的清角加工 601
24.2.6 按键孔的精加工 602
24.2.7 后置处理加工仿真 605
附录A Pro/E 5.0自定义
 快捷命令 607
附录B Pro/E零件术语表 608
附录C 模具技术用语 610


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

Pro/ENGINEER是一款在业界享有声誉的产品设计软件。它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航空、电子、模具、玩具、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等行业。《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以Pro/ENGINEERWildfire5.0为应用蓝本,全面而系统地介绍其基础知识与应用,并力求通过范例来提高读者的综合设计能力。
  《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共分12章,内容包括:Pro/ENGINEER基础概述,草绘,基准特征,基础特征,编辑特征,工程特征,构造特征,及扭曲特征,用户定义特征、组与修改零件,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综合设计范例。《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侧重入门基础与实战提升,结合典型操作实例进行介绍,是一本很好的从入门到精通类的Pro/ENGINEER图书。
  《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适合应用Pro/ENGINEER进行相关设计的读者使用,也可作为Pro/ENGINEER培训班、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前言
第1章 Pro/ENGINEER基础概述
1.1 Pro/ENGINEER应用概述
1.1.1 基本设计概念
1.1.2 模型的基本结构属性
1.1.3 父子关系
1.2 Pro/ENGINEER启动与退出
1.3 Pro/ENGINEER用户界面
1.3.1 界面主要组成
1.3.2 使用系统颜色
1.3.3 定制屏幕
1.4 文件基本操作
1.4.1 新建文件
1.4.2 打开文件
1.4.3 保存文件
1.4.4 备份文件
1.4.5 拭除文件
1.4.6 设置工作目录
1.4.7 使用系统窗口
1.4.8 删除文件
1.4.9 关闭文件与退出系统
1.5 模型显示的基本操作
1.5.1 使用已保存的命名视角
1.5.2 重定向
1.5.3 使用鼠标调整视角
1.5.4 模型显示和基准显示
1.6 使用模型树
1.7 使用层树
1.8 配置选项应用基础
1.9 本章小结
1.10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草绘
2.1 草绘模式简介
2.2 草绘环境及相关设置
2.2.1 设置草绘器首选项
2.2.2 设置拾取过滤
2.2.3 使用“草绘器”工具栏进行显示切换
2.3 绘制草绘器图元
2.3.1 绘制线
2.3.2 绘制矩形
2.3.3 绘制圆
2.3.4 绘制圆弧与圆锥曲线
2.3.5 绘制椭圆
2.3.6 绘制点与坐标系
2.3.7 绘制样条曲线
2.3.8 绘制圆角与椭圆角
2.3.9 绘制二维倒角
2.3.10 创建文本
2.4 编辑图形对象
2.4.1 修剪图元
2.4.2 删除图元
2.4.3 镜像图元
2.4.4 缩放与旋转图元
2.4.5 剪切、复制和粘贴图元
2.4.6 切换构造
2.4.7 修改文本
2.5 标注
2.5.1 标注基础
2.5.2 创建线性尺寸
2.5.3 创建直径尺寸
2.5.4 创建半径尺寸
2.5.5 创建角度尺寸
2.5.6 创建弧长尺寸
2.5.7 创建椭圆或椭圆弧的半轴尺寸
2.5.8 标注样条
2.5.9 标注圆锥
2.5.10 创建其他尺寸类型
2.6 修改尺寸
2.7 几何约束
2.7.1 约束的图形显示
2.7.2 创建约束
2.7.3 删除约束
2.7.4 加强约束
2.7.5 几何约束范例
2.8 使用草绘器调色板
2.9 解决草绘冲突
2.10 草绘器诊断工具
2.10.1 着色的封闭环
2.10.2 加亮开放端点
2.10.3 重叠几何
2.11 草绘综合范例1
2.12 草绘综合范例2
2.13 本章小结
2.14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基准特征
3.1 基准平面
3.2 基准轴
3.3 基准点
3.3.1 一般基准点
3.3.2 从坐标系偏移的基准点
3.3.3 域基准点
3.4 基准曲线
3.4.1 草绘基准曲线
3.4.2 插入基准曲线
3.5 基准坐标系
3.6 基准参照
3.7 本章小结
3.8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基础特征
4.1 拉伸特征
4.2 旋转特征
4.3 可变剖面扫描特征
4.4 混合特征
4.4.1 平行混合特征
4.4.2 旋转混合特征
4.4.3 一般混合特征
4.5 本章小结
4.6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编辑特征
5.1 特征复制和粘贴
5.2 镜像
5.3 移动
5.3.1 使用“移动”工具操控板
5.3.2 使用“编辑”菜单中的“特征操作”命令
5.4 合并
5.5 修剪
5.5.1 修剪面组
5.5.2 修剪曲线
5.6 阵列
5.6.1 尺寸阵列
5.6.2 方向阵列
5.6.3 轴阵列
5.6.4 填充阵列
5.6.5 表阵列
5.6.6 曲线阵列
5.6.7 参照阵列
5.6.8 点阵列
5.6.9 阵列特征的一些典型处理
5.7 投影
5.7.1 投影草绘
5.7.2 投影链
5.8 延伸
5.9 相交
5.10 填充
5.11 偏移
5.11.1 偏移曲面
5.11.2 偏移曲线
5.11.3 偏移边界曲线
5.12 加厚
5.13 实体化
5.14 移除
5.15 包络
5.16 本章小结
5.17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工程特征
6.1 孔
6.1.1 孔的分类
6.1.2 孔的放置参照和放置类型
6.1.3 创建简单直孔
6.1.4 创建标准孔
6.2 壳
6.3 筋
6.3.1 轮廓筋
6.3.2 轨迹筋
6.4 拔模
6.4.1 创建基本拔模
6.4.2 创建可变拔模
6.4.3创建分割拔模
6.5 倒圆角
6.5.1 圆角创建方法和截面形状
6.5.2 倒圆角的放置参照
6.5.3 恒定圆角
6.5.4 可变圆角
6.5.5 由曲线驱动的倒圆角
6.5.6 完全倒圆角
6.5.7 修改倒圆角的过渡形式
6.6 自动倒圆角
6.7 倒角
6.7.1 边倒角
6.7.2 拐角倒角
6.8 本章小结
6.9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构造特征
7.1 轴、退刀槽和法兰
7.1.1 轴
7.1.2 退刀槽
7.1.3 法兰
7.2 草绘修饰特征
7.2.1 规则截面草绘的修饰特征
7.2.2 投影截面草绘修饰特征
7.3 修饰螺纹
7.4 凹槽
7.5 管道
7.6 本章小结
7.7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高级及扭曲特征
8.1 扫描
8.2 螺旋扫描
8.2.1 创建恒定螺距值的螺旋扫描特征
8.2.2 创建可变螺距值的螺旋扫描特征
8.3 边界混合
8.3.1 在一个方向上创建边界混合
8.3.2 在两个方向上创建边界混合
8.3.3 使用影响曲线
8.3.4 设置边界约束条件
8.4 扫描混合
8.4.1 创建基本扫描混合特征
8.4.2 使用区域控制修改扫描混合
8.4.3 控制扫描混合的周长
8.5 唇
8.6 耳
8.7 局部推拉
8.8 半径圆顶
8.9 剖面圆顶
8.9.1 创建扫描剖面圆顶
8.9.2 创建无轮廓混合剖面圆顶
8.9.3 创建有单个轮廓的混合剖面圆顶
8.10 环形折弯
8.11 骨架折弯
8.12 本章小结
8.13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用户定义特征、组与修改零件
9.1 用户定义特征
9.1.1 建立UDF
9.1.2 放置UDF
9.2 创建局部组
9.3 操作组
9.4 编辑基础与重定义特征
9.5 插入与重新排序特征
9.5.1 插入模式
9.5.2 重新排序特征
9.6 隐含、删除与恢复特征
9.7 重定特征参照
9.8 挠性零件
9.9 解决特征失败
9.10 本章小结
9.11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装配设计
10.1 组件模式概述
10.2 将元件添加到组件
10.2.1 关于元件放置操控板
10.2.2 约束放置
10.2.3 使用预定义约束集(机构连接)
10.2.4 封装元件
10.2.5 未放置元件
10.3 操作元件
10.3.1 以放置为目的移动元件
10.3.2 拖动已放置的元件
10.3.3 检测元件冲突
10.4 处理与修改组件元件
10.4.1 复制元件
10.4.2 镜像元件
10.4.3 替换元件
10.4.4 重复元件
10.5 管理组件视图
10.5.1 分解组件视图
10.5.2 显示组件剖面
10.5.3 设置组件区域
10.5.4 设置显示样式
10.6 本章小结
10.7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工程图设计
11.1 了解工程图模式
11.2 设置绘图环境
11.2.1 使用系统配置选项
11.2.2 使用绘图设置文件选项
11.3 插入绘图视图
11.3.1 插入一般视图
11.3.2 插入投影视图
11.3.3 插入详细视图
11.3.4 插入辅助视图
11.3.5 插入旋转视图
11.4 处理绘图视图
11.4.1 确定视图的可见区域
11.4.2 修改视图剖面线
11.4.3 定义视图原点
11.4.4 对齐视图
11.4.5 锁定视图与移动视图
11.4.6 删除视图
11.5 工程图标注
11.5.1 显示模型注释
11.5.2 手动插入尺寸
11.5.3 使用纵坐标尺寸
11.5.4 整理尺寸和细节显示
11.5.5 设置尺寸公差
11.5.6 插入几何公差
11.5.7 插入注释
11.5.8 创建表面粗糙度符号
11.6 使用层控制绘图详图
11.7 了解从绘图生成报告
11.8 工程图综合实例
11.8.1 设计三维模型
11.8.2 设计工程图
11.9 本章小结
11.10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综合设计范例
12.1 设计范例1——旋钮零件
12.2 设计范例2——小型塑料面板零件
12.3 设计范例3——桌面音箱外形
12.4 本章小结
12.5 思考与练习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