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9877 9787121338779 9787111305767
Pro/E Wildfire 5.0中文版完全自學一本通
Pro/E 是PTC 公司的標誌性軟件,該軟件已逐漸成為當今世界為流行的CAD/CAM/CAE 軟件之一,被廣泛用於電子、通信、機械、模具、汽車、自行車、航天、傢電、玩具等各製造行業的産品設計。本書基於Pro/Engineer Wildfire 5.0 軟件的全功能模塊,對其進行全麵細緻的講解。本書配閤大量的製作實例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介紹瞭Pro/E 的基本操作及命令的使用。本書共分為24 章,從Pro/E 的安裝和啓動開始,詳細介紹瞭Pro/E 的基本操作與設置、草圖功能、基本實體特徵設計、構造特徵設計、特徵編輯與操作、參數化設計、麯麵功能、麯麵編輯與操作、渲染設計、工程圖設計、裝配設計、鈑金設計、塑料顧問分析、注塑模具設計、數控加工等內容,並將6 個行業的應案例詳細講解給讀者。
第1章 Pro/E Wildfire 5.0 自學入門 1
1.1 淺談Pro/E Wildfire 5.0的
學習誤區 2
1.1.1 要針對性地學習Pro/E
軟件的功能 2
1.1.2 學習Pro/E的方法 3
1.1.3 Pro/E的基礎建模方式 3
1.2 安裝Pro/ENGINEER Wildfire 5.0 5
1.3 Pro/E 5.0工作界麵 7
1.3.1 啓動Pro/E 5.0 7
1.3.2 菜單欄 8
1.3.3 工具欄 14
1.3.4 特徵工具欄 16
1.3.5 命令提示欄 16
1.4 環境設置與選項配置 16
1.4.1 環境設置 16
1.4.2 配置設置 18
1.5 設置工作目錄的重要性 20
1.6 Pro/E文件管理 20
1.7 課後習題 22
第2章 對象操作與基準創建 23
2.1 視圖操控——鍵鼠設置 24
2.2 模型對象的選取 24
2.2.1 設置選取首選項 24
2.2.2 選取方式 25
2.2.3 對象的選取 25
2.3 創建Pro/E基準 26
2.3.1 創建基準點 26
2.3.2 創建基準軸 26
2.3.3 創建基準麯綫 27
2.3.4 創建基準坐標係 29
2.3.5 創建基準平麵 31
2.4 綜閤案例:羽毛球設計 34
2.5 課後習題 40
第3章 草圖繪製與編輯 41
3.1 草圖概述 42
3.1.1 Pro/E 草繪環境中的術語 42
3.1.2 草圖環境的進入 42
3.1.3 草繪環境中的工具欄圖標 42
3.1.4 草繪前的必要設置和
草圖區的調整 43
3.2 基本圖元的繪製 45
3.2.1 繪製點和坐標係 45
3.2.2 繪製直綫 45
3.2.3 繪製圓 46
3.2.4 圓弧的繪製 47
3.2.5 繪製矩形 47
3.2.6 繪製圓角 48
3.2.7 繪製樣條麯綫 48
3.2.8 創建文本 49
3.3 草圖圖形編輯 53
3.3.1 選取操作對象圖元 53
3.3.2 圖元的復製與鏡像 54
3.3.3 圖元的縮放與鏇轉 55
3.3.4 圖元的修剪 55
3.4 尺寸標注 61
3.4.1 標注長度尺寸 61
3.4.2 標注半徑和直徑尺寸 62
3.4.3 標注角度尺寸 62
3.4.4 其他尺寸的標注 63
3.4.5 修改標注 64
3.5 圖元的約束 66
3.5.1 建立竪直約束 66
3.5.2 建立水平約束 67
3.5.3 建立垂直約束 67
3.5.4 建立相切約束 67
3.5.5 對齊綫的中點 67
3.5.6 建立重閤約束 67
3.5.7 建立對稱約束 68
3.5.8 建立相等約束 68
3.5.9 建立平行約束 68
3.6 綜閤實例——草圖繪製 70
3.6.1 實例一:繪製變速箱
截麵草圖 71
3.6.2 實例二:繪製搖柄零
件草圖 74
3.7 課後習題 77
第4章 創建基礎特徵 79
4.1 特徵建模 80
4.1.1 三維建模的一般過程 80
4.1.2 特徵建模技術分享 81
4.2 拉伸特徵 84
4.2.1 拉伸操控闆 84
4.2.2 拉伸深度類型 85
4.2.3 創建減材料實體特徵 87
4.2.4 拉伸薄壁特徵 89
4.2.5 【暫停】與【特徵預覽】
功能 89
4.3 鏇轉特徵 92
4.3.1 鏇轉操控闆 92
4.3.2 鏇轉截麵的繪製 92
4.3.3 鏇轉類型 93
4.3.4 其他設置 94
4.4 掃描特徵 94
4.5 可變截麵掃描 97
4.5.1 可變截麵掃描特徵
操控闆 97
4.5.2 定義掃描軌跡 98
4.5.3 掃描截麵 98
4.6 螺鏇掃描 101
4.6.1 【螺鏇掃描】操控闆 101
4.6.2 截麵方嚮 101
4.6.3 螺鏇掃描軌跡 102
4.6.4 鏇轉軸 102
4.6.5 螺鏇掃描截麵 102
4.7 混閤特徵 103
4.7.1 混閤概述 104
4.7.2 創建混閤特徵需要
注意的事項 105
4.8 掃描混閤 107
4.8.1 【掃描混閤】操控闆 108
4.8.2 【參照】選項卡 108
4.8.3 【截麵】選項卡 109
4.8.4 【相切】選項卡 110
4.8.5 【選項】選項卡 110
4.9 綜閤實例——座椅設計 111
4.10 課後習題 113
第5章 創建工程特徵 115
5.1 工程特徵 116
5.1.1 孔特徵 116
5.1.2 殼特徵 118
5.1.3 筋特徵 119
5.1.4 拔模特徵 121
5.1.5 倒圓角 124
5.1.6 倒角 126
5.2 摺彎特徵 131
5.2.1 環形摺彎 131
5.2.2 骨架摺彎 134
5.3 綜閤案例——汽車輪胎設計 137
5.4 課後習題 139
第6章 特徵操作與編輯 141
6.1 常用編輯特徵 142
6.1.1 鏡像 142
6.1.2 陣列 142
6.1.3 填充 143
6.1.4 閤並 144
6.1.5 相交 144
6.1.6 反嚮法嚮 145
6.2 復雜編輯特徵 145
6.2.1 偏移 145
6.2.2 延伸 146
6.2.3 修剪 147
6.2.4 投影 147
6.2.5 加厚 147
6.2.6 實體化 148
6.2.7 移除 150
6.2.8 包絡 150
6.3 高級編輯特徵 151
6.3.1 扭麯 151
6.3.2 摺彎實體 152
6.3.3 實體自由形狀 153
6.4 綜閤案例 154
6.4.1 椅子設計 154
6.4.2 花鍵軸設計 157
6.4.3 支架零件設計 159
6.4.4 電話設計 162
6.5 習題訓練 165
第7章 模型參數化設計 167
7.1 關係 168
7.1.1 【關係】對話框 168
7.1.2 將參數與模型尺寸相關聯 168
7.1.3 利用關係進行建模訓練 170
7.2 參數 171
7.2.1 參數概述 171
7.2.2 參數的設置 171
7.2.3 編輯屬性參數項目 172
7.2.4 嚮特定對象中添加
參數 173
7.2.5 刪除參數 173
7.3 插入2D基準圖形關係 175
7.3.1 什麼是2D基準
圖形關係 175
7.3.2 2D基準圖形的應用 176
7.4 特徵再生失敗及其處理 178
7.4.1 特徵再生失敗的原因 178
7.4.2 【故障排除器】對話框 179
7.5 拓展訓練 180
7.5.1 圓柱直齒輪參數化設計 180
7.5.2 錐齒輪參數化設計 190
7.6 課後習題 199
第8章 基本麯麵設計 201
8.1 麯麵特徵綜述 202
8.1.1 麯麵建模的優勢 202
8.1.2 麯麵建模的步驟 202
8.2 創建基本麯麵特徵 203
8.2.1 創建拉伸麯麵特徵 203
8.2.2 創建鏇轉麯麵特徵 203
8.2.3 創建掃描麯麵特徵 204
8.2.4 創建混閤麯麵特徵 204
8.3 創建填充麯麵特徵 206
8.4 創建邊界混閤麯麵特徵 207
8.4.1 邊界混閤麯麵特徵概述 207
8.4.2 創建單一方嚮上的
邊界混閤麯麵特徵 208
8.4.3 創建雙方嚮上的邊
界混閤麯麵 209
8.4.4 使用約束創建邊界
混閤麯麵 210
8.5 創建螺鏇掃描麯麵特徵 212
8.6 創建掃描混閤麯麵特徵 213
8.7 創建可變截麵掃描麯麵特徵 215
8.7.1 可變截麵掃描的原理 215
8.7.2 可變截麵掃描設計過程 216
8.8 綜閤案例——香蕉造型 222
8.9 課後習題 225
第9章 麯麵編輯與操作 227
9.1 麯麵編輯 228
9.1.1 修剪麯麵特徵 228
9.1.2 延伸麯麵特徵 230
9.1.3 閤並麯麵特徵 234
9.2 麯麵操作 236
9.2.1 麯麵的實體化 237
9.2.2 麯麵的加厚操作 238
9.3 綜閤案例 238
9.3.1 案例一:U盤設計 238
9.3.2 案例二:飲料瓶設計 241
9.3.3 案例三:鼠標外殼
設計 245
9.3.4 案例四:電吹風模型
設計 249
9.4 課後習題 253
第10章 麯麵造型工具 255
10.1 麯麵造型工作颱 256
10.1.1 進入造型工作颱 256
10.1.2 造型環境設置 257
10.1.3 工具欄介紹 257
10.2 設置活動平麵和內部平麵 258
10.3 創建麯綫 259
10.3.1 創建自由麯綫 260
10.3.2 創建圓 261
10.3.3 創建圓弧 261
10.3.4 創建下落麯綫 262
10.3.5 創建COS麯綫 262
10.3.6 創建偏移麯綫 263
10.3.7 創建來自基準的麯綫 264
10.3.8 創建來自麯麵的麯綫 264
10.4 編輯造型麯綫 265
10.4.1 麯率圖 265
10.4.2 編輯麯綫點或控製點 265
10.4.3 復製與移動麯綫 266
10.5 創建造型麯麵 266
10.5.1 邊界麯麵 266
10.5.2 連接造型麯麵 267
10.5.3 修剪造型麯麵 268
10.5.4 編輯造型麯麵 268
10.6 綜閤案例 268
10.6.1 案例一:指模設計 268
10.6.2 案例二:瓦礫設計 270
10.7 課後習題 273
第11章 Pro/E 自學入門 275
11.1 渲染概述 276
11.1.1 認識渲染 276
11.1.2 Pro/E外觀設置
與渲染 276
11.1.3 Pro/E渲染術語 277
11.1.4 Pro/E渲染功能命令 278
11.2 關於實時渲染 278
11.3 創建外觀 279
11.3.1 外觀庫 279
11.3.2 外觀編輯器 281
11.3.3 模型外觀編輯器 282
11.3.4 外觀過濾器 283
11.3.5 應用紋理 283
11.4 添加光源 283
11.4.1 光源類型 283
11.4.2 【光源】選項卡 284
11.4.3 光源的修改、刪除、
打開和保存 285
11.5 房間 285
11.5.1 創建房間 285
11.5.2 修改房間 286
11.6 應用場景 287
11.7 渲染 288
11.7.1 設置透視圖 288
11.7.2 渲染設置 289
11.7.3 渲染窗口 289
11.7.4 渲染區域 290
11.8 綜閤案例 290
11.8.1 案例一:渲染燈泡 290
11.8.2 案例二:渲染雞蛋 293
11.9 課後習題 296
第12章 裝配建模 297
12.1 裝配模塊概述 298
12.1.1 兩種裝配模式 298
12.1.2 兩種裝配約束形式 298
12.1.3 進入裝配環境 298
12.1.4 裝配工具 299
12.2 無連接接口的裝配約束 300
12.2.1 【配對】約束 301
12.2.2 【對齊】約束 301
12.2.3 【插入】約束 301
12.2.4 【坐標係】約束 302
12.2.5 【相切】約束 302
12.2.6 【綫上點】約束 302
12.2.7 【麯麵上的點】約束 302
12.2.8 【麯麵上的邊】約束 302
12.2.9 其他約束 303
12.3 有連接接口的裝配約束 303
12.4 重復元件裝配 308
12.5 建立爆炸視圖 310
12.6 綜閤案例 311
12.6.1 案例一:減速器裝配
設計 311
12.6.2 案例二:齒輪泵裝配
體設計 316
12.7 課後習題 321
第13章 機構運動與仿真 323
13.1 Pro/E運動仿真概述 324
13.1.1 機構的定義 324
13.1.2 Pro/E機構運動
仿真術語 324
13.1.3 機構連接裝配方式 325
13.2 Pro/E機構運動仿真環境 325
13.3 Pro/E Mechanism基本
操作與設置 325
13.3.1 基本操作 326
13.3.2 組件設置 326
13.4 連杆機構仿真與分析 327
13.4.1 常見的平麵連杆機構 327
13.4.2 空間連杆機構 329
13.5 凸輪機構仿真與分析 334
13.5.1 凸輪機構的組成 334
13.5.2 凸輪機構的分類 334
13.6 齒輪傳動機構仿真與分析 339
13.6.1 齒輪機構 339
13.6.2 平麵齒輪傳動 339
13.6.3 空間齒輪傳動 339
13.7 課後習題 343
第14章 工程圖設計 345
14.1 工程圖概述 346
14.1.1 進入工程圖設計模式 346
14.1.2 設置繪圖格式 346
14.1.3 工程圖的相關配置 348
14.1.4 圖形交換 353
14.2 工程圖的組成 355
14.2.1 基本視圖類型 355
14.2.2 其他視圖類型 357
14.2.3 工程圖上的其他
組成部分 358
14.3 定義繪圖視圖 358
14.3.1 【繪圖視圖】對話框 358
14.3.2 定義視圖狀態 359
14.3.3 定義視圖顯示 360
14.3.4 定義視圖的原點 361
14.3.5 定義視圖對齊 361
14.4 工程圖的標注與注釋 361
14.4.1 自動標注尺寸 362
14.4.2 手動標注尺寸 363
14.4.3 尺寸的整理與操作 365
14.4.4 尺寸公差標注 367
14.4.5 幾何公差標注 368
14.5 綜閤實訓——支架零件
工程圖 368
14.6 課後習題 381
第15章和鈑金設計 383
15.1 鈑金成型基礎 384
15.1.1 鈑金加工概述 384
15.1.2 Pro/E中的鈑金
設計方法 384
15.1.3 鈑金設計環境 385
15.2 分離的鈑金基本壁 386
15.2.1 平整壁特徵 386
15.2.2 拉伸壁特徵 387
15.2.3 鏇轉壁特徵 388
15.2.4 混閤壁特徵 389
15.2.5 偏移壁特徵 391
15.3 鈑金次要壁 392
15.3.1 創建次要平整壁 392
15.3.2 創建法蘭壁 393
15.3.3 創建扭轉壁 395
15.3.4 創建延伸壁 396
15.4 將實體轉換成鈑金 397
15.5 綜閤案例——計算機機箱
側闆鈑金設計 398
15.6 課後習題 405
第16章 Plastic Advisor
(塑料顧問)分析 407
16.1 Pro/E塑料顧問概述 408
16.1.1 Plastic Adviser
的安裝 408
16.1.2 塑料顧問分析流程 409
16.1.3 分析要求 409
16.1.4 Plastic Advisor功能 409
16.1.5 産品結構對Plastic Advisor
分析的影響 410
16.2 塑料流動理論基礎 411
16.2.1 塑料注射成型 411
16.2.2 澆口位置 412
16.2.3 結晶性 412
16.2.4 模具類型 413
16.2.5 流道係統設計 414
16.3 熟悉Plastic Advisor
界麵 415
16.4 Plastic Advisor
基本操作 416
16.4.1 導入/導齣的文件
類型 416
16.4.2 模型視圖操作 416
16.4.3 模型顯示操作 417
16.4.4 首選項設置 418
16.5 顧問 418
16.5.1 拾取注射進膠位置 418
16.5.2 建模工具 419
16.5.3 分析前檢查 420
16.5.4 分析嚮導 420
16.5.5 分析結果 421
16.6 綜閤案例——名片格産品
分析 422
16.6.1 最佳澆口位置分析 422
16.6.2 塑料充填分析 423
16.6.3 冷卻質量分析 426
16.6.4 縮痕分析 427
16.6.5 熔接痕與氣穴位置 427
16.7 課後習題 428
第17章 注塑模具設計 429
17.1 Pro/E模具設計流程 430
17.2 Pro/E模具設計環境 431
17.3 準備模型的檢測 432
17.3.1 拔模斜度 432
17.3.2 等高綫 433
17.3.3 厚度 433
17.3.4 分型麵 434
17.3.5 投影麵積 435
17.4 裝配參照模型 437
17.4.1 【裝配】方式 437
17.4.2 創建方式 437
17.4.3 定位參照模型 438
17.5 設置收縮率 441
17.5.1 按尺寸收縮 441
17.5.2 按比例收縮 442
17.6 毛坯工件 442
17.6.1 自動工件 442
17.6.2 裝配工件 443
17.6.3 手動工件 443
17.7 分型麵設計 443
17.7.1 自動分型工具 444
17.7.2 裙邊分型麵 444
17.7.3 陰影分型麵 445
17.8 模具體積塊 448
17.8.1 以分型麵分割體積塊 449
17.8.2 編輯模具體積塊 449
17.8.3 修剪到幾何 451
17.9 抽取模具元件 451
17.10 製模 451
17.11 模具開模 452
17.12 綜閤案例——手把拆模設計 452
17.13 課後習題 457
第18章 數控加工 459
18.1 數控編程基礎 460
18.1.1 數控加工原理 460
18.1.2 選擇加工刀具 462
18.1.3 Pro/E數控加工
界麵認識 465
18.2 NC數控加工的
準備內容 467
18.2.1 參考模型 467
18.2.2 自動工件 468
18.2.3 其他工件創建方法 470
18.2.4 NC操作的創建方法 471
18.3 體積塊銑削 472
18.3.1 體積塊銑削的銑削過程 472
18.3.2 確定加工範圍 472
18.3.3 體積塊銑削加工過程仿真 473
18.4 輪廓銑削 477
18.5 端麵銑削加工 481
18.5.1 端麵銑削的特點 481
18.5.2 工藝分析 481
18.6 麯麵銑削加工 484
18.6.1 麯麵銑削的功能和應用 484
18.6.2 工藝分析 484
18.7 鑽削加工 488
18.7.1 工藝設計 489
18.7.2 參數設置 489
18.8 課後習題 492
第19章 Pro/E在零件設計中的應用 493
19.1 減速器上箱體設計 494
19.2 鉗座設計 497
19.3 螺絲刀設計 502
第20章 Pro/E在裝配設計中的應用 509
20.1 産品設計分析 510
20.2 設計過程 510
20.2.1 前罩設計 510
20.2.2 扇葉設計 512
20.2.3 底座設計 516
20.2.4 其他零件設計 525
20.3 電扇裝配 525
第21章 Pro/E在鈑金設計中的應用 527
21.1 分析鈑金件 528
21.2 確定鈑金衝壓方案 528
21.3 鈑金設計流程 531
21.3.1 創建第一壁及凸、凹模成型 532
21.3.2 創建拉伸切除特徵 534
21.3.3 創建摺彎 534
21.3.4 創建二次摺彎鈑金 536
第22章 Pro/E在産品設計
中的應用 539
22.1 皇冠造型設計 540
22.1.1 設計主體 540
22.1.2 創建摺彎特徵 548
22.2 皇冠渲染設計 550
22.2.1 添加與編輯材質 550
22.2.2 場景與光源設置 553
第23章 Pro/E應用於模具
拆模設計 557
23.1 手機麵闆拆模設計 558
23.1.1 設計任務 558
23.1.2 加載參照模型 558
23.1.3 拔模檢測 559
23.1.4 設置收縮率和
創建工件 560
23.1.5 模具元件的設計 560
23.1.6 創建側滑塊與子鑲件 564
23.1.7 製模與開模 566
23.2 電控開關後殼拆模設計 567
23.2.1 設計任務 567
23.2.2 加載參照模型 567
23.2.3 拔模檢測 568
23.2.4 Plastic Advisor分析 568
23.2.5 模具成型零件設計 569
23.3 數碼相機外殼拆模
設計 574
23.3.1 模具設計任務 574
23.3.2 加載參照模型 574
23.3.3 拔模檢測 575
23.3.4 Plastic Advisor最佳
澆口位置分析 575
23.3.5 模具成型零件設計 576
第24章 Pro/E在數控加工
中的應用 585
24.1 模具零件加工常識 586
24.1.1 常見數控加工
模具零件 586
24.1.2 模具數控加工
的刀具選擇 586
24.1.3 模具前後模編程
注意事項 588
24.1.4 模具加工過程中
的常見問題 589
24.2 模具凸模零件加工實例 591
24.2.1 加工準備 592
24.2.2 底座的粗加工 593
24.2.3 底座的半精加工 596
24.2.4 按鍵孔的粗加工 598
24.2.5 底座的清角加工 601
24.2.6 按鍵孔的精加工 602
24.2.7 後置處理加工仿真 605
附錄A Pro/E 5.0自定義
快捷命令 607
附錄B Pro/E零件術語錶 608
附錄C 模具技術用語 610
Pro/ENGINEER Wildfire5.0從入門到精通
Pro/ENGINEER是一款在業界享有聲譽的産品設計軟件。它廣泛應用於汽車、航天航空、電子、模具、玩具、工業設計和機械製造等行業。《Pro/ENGINEER Wildfire5.0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以Pro/ENGINEERWildfire5.0為應用藍本,全麵而係統地介紹其基礎知識與應用,並力求通過範例來提高讀者的綜閤設計能力。
《Pro/ENGINEER Wildfire5.0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共分12章,內容包括:Pro/ENGINEER基礎概述,草繪,基準特徵,基礎特徵,編輯特徵,工程特徵,構造特徵,及扭麯特徵,用戶定義特徵、組與修改零件,裝配設計,工程圖設計,綜閤設計範例。《Pro/ENGINEER Wildfire5.0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側重入門基礎與實戰提升,結閤典型操作實例進行介紹,是一本很好的從入門到精通類的Pro/ENGINEER圖書。
《Pro/ENGINEER Wildfire5.0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適閤應用Pro/ENGINEER進行相關設計的讀者使用,也可作為Pro/ENGINEER培訓班、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
前言
第1章 Pro/ENGINEER基礎概述
1.1 Pro/ENGINEER應用概述
1.1.1 基本設計概念
1.1.2 模型的基本結構屬性
1.1.3 父子關係
1.2 Pro/ENGINEER啓動與退齣
1.3 Pro/ENGINEER用戶界麵
1.3.1 界麵主要組成
1.3.2 使用係統顔色
1.3.3 定製屏幕
1.4 文件基本操作
1.4.1 新建文件
1.4.2 打開文件
1.4.3 保存文件
1.4.4 備份文件
1.4.5 拭除文件
1.4.6 設置工作目錄
1.4.7 使用係統窗口
1.4.8 刪除文件
1.4.9 關閉文件與退齣係統
1.5 模型顯示的基本操作
1.5.1 使用已保存的命名視角
1.5.2 重定嚮
1.5.3 使用鼠標調整視角
1.5.4 模型顯示和基準顯示
1.6 使用模型樹
1.7 使用層樹
1.8 配置選項應用基礎
1.9 本章小結
1.10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草繪
2.1 草繪模式簡介
2.2 草繪環境及相關設置
2.2.1 設置草繪器首選項
2.2.2 設置拾取過濾
2.2.3 使用“草繪器”工具欄進行顯示切換
2.3 繪製草繪器圖元
2.3.1 繪製綫
2.3.2 繪製矩形
2.3.3 繪製圓
2.3.4 繪製圓弧與圓錐麯綫
2.3.5 繪製橢圓
2.3.6 繪製點與坐標係
2.3.7 繪製樣條麯綫
2.3.8 繪製圓角與橢圓角
2.3.9 繪製二維倒角
2.3.10 創建文本
2.4 編輯圖形對象
2.4.1 修剪圖元
2.4.2 刪除圖元
2.4.3 鏡像圖元
2.4.4 縮放與鏇轉圖元
2.4.5 剪切、復製和粘貼圖元
2.4.6 切換構造
2.4.7 修改文本
2.5 標注
2.5.1 標注基礎
2.5.2 創建綫性尺寸
2.5.3 創建直徑尺寸
2.5.4 創建半徑尺寸
2.5.5 創建角度尺寸
2.5.6 創建弧長尺寸
2.5.7 創建橢圓或橢圓弧的半軸尺寸
2.5.8 標注樣條
2.5.9 標注圓錐
2.5.10 創建其他尺寸類型
2.6 修改尺寸
2.7 幾何約束
2.7.1 約束的圖形顯示
2.7.2 創建約束
2.7.3 刪除約束
2.7.4 加強約束
2.7.5 幾何約束範例
2.8 使用草繪器調色闆
2.9 解決草繪衝突
2.10 草繪器診斷工具
2.10.1 著色的封閉環
2.10.2 加亮開放端點
2.10.3 重疊幾何
2.11 草繪綜閤範例1
2.12 草繪綜閤範例2
2.13 本章小結
2.14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基準特徵
3.1 基準平麵
3.2 基準軸
3.3 基準點
3.3.1 一般基準點
3.3.2 從坐標係偏移的基準點
3.3.3 域基準點
3.4 基準麯綫
3.4.1 草繪基準麯綫
3.4.2 插入基準麯綫
3.5 基準坐標係
3.6 基準參照
3.7 本章小結
3.8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基礎特徵
4.1 拉伸特徵
4.2 鏇轉特徵
4.3 可變剖麵掃描特徵
4.4 混閤特徵
4.4.1 平行混閤特徵
4.4.2 鏇轉混閤特徵
4.4.3 一般混閤特徵
4.5 本章小結
4.6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編輯特徵
5.1 特徵復製和粘貼
5.2 鏡像
5.3 移動
5.3.1 使用“移動”工具操控闆
5.3.2 使用“編輯”菜單中的“特徵操作”命令
5.4 閤並
5.5 修剪
5.5.1 修剪麵組
5.5.2 修剪麯綫
5.6 陣列
5.6.1 尺寸陣列
5.6.2 方嚮陣列
5.6.3 軸陣列
5.6.4 填充陣列
5.6.5 錶陣列
5.6.6 麯綫陣列
5.6.7 參照陣列
5.6.8 點陣列
5.6.9 陣列特徵的一些典型處理
5.7 投影
5.7.1 投影草繪
5.7.2 投影鏈
5.8 延伸
5.9 相交
5.10 填充
5.11 偏移
5.11.1 偏移麯麵
5.11.2 偏移麯綫
5.11.3 偏移邊界麯綫
5.12 加厚
5.13 實體化
5.14 移除
5.15 包絡
5.16 本章小結
5.17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工程特徵
6.1 孔
6.1.1 孔的分類
6.1.2 孔的放置參照和放置類型
6.1.3 創建簡單直孔
6.1.4 創建標準孔
6.2 殼
6.3 筋
6.3.1 輪廓筋
6.3.2 軌跡筋
6.4 拔模
6.4.1 創建基本拔模
6.4.2 創建可變拔模
6.4.3創建分割拔模
6.5 倒圓角
6.5.1 圓角創建方法和截麵形狀
6.5.2 倒圓角的放置參照
6.5.3 恒定圓角
6.5.4 可變圓角
6.5.5 由麯綫驅動的倒圓角
6.5.6 完全倒圓角
6.5.7 修改倒圓角的過渡形式
6.6 自動倒圓角
6.7 倒角
6.7.1 邊倒角
6.7.2 拐角倒角
6.8 本章小結
6.9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構造特徵
7.1 軸、退刀槽和法蘭
7.1.1 軸
7.1.2 退刀槽
7.1.3 法蘭
7.2 草繪修飾特徵
7.2.1 規則截麵草繪的修飾特徵
7.2.2 投影截麵草繪修飾特徵
7.3 修飾螺紋
7.4 凹槽
7.5 管道
7.6 本章小結
7.7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高級及扭麯特徵
8.1 掃描
8.2 螺鏇掃描
8.2.1 創建恒定螺距值的螺鏇掃描特徵
8.2.2 創建可變螺距值的螺鏇掃描特徵
8.3 邊界混閤
8.3.1 在一個方嚮上創建邊界混閤
8.3.2 在兩個方嚮上創建邊界混閤
8.3.3 使用影響麯綫
8.3.4 設置邊界約束條件
8.4 掃描混閤
8.4.1 創建基本掃描混閤特徵
8.4.2 使用區域控製修改掃描混閤
8.4.3 控製掃描混閤的周長
8.5 唇
8.6 耳
8.7 局部推拉
8.8 半徑圓頂
8.9 剖麵圓頂
8.9.1 創建掃描剖麵圓頂
8.9.2 創建無輪廓混閤剖麵圓頂
8.9.3 創建有單個輪廓的混閤剖麵圓頂
8.10 環形摺彎
8.11 骨架摺彎
8.12 本章小結
8.13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用戶定義特徵、組與修改零件
9.1 用戶定義特徵
9.1.1 建立UDF
9.1.2 放置UDF
9.2 創建局部組
9.3 操作組
9.4 編輯基礎與重定義特徵
9.5 插入與重新排序特徵
9.5.1 插入模式
9.5.2 重新排序特徵
9.6 隱含、刪除與恢復特徵
9.7 重定特徵參照
9.8 撓性零件
9.9 解決特徵失敗
9.10 本章小結
9.11 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裝配設計
10.1 組件模式概述
10.2 將元件添加到組件
10.2.1 關於元件放置操控闆
10.2.2 約束放置
10.2.3 使用預定義約束集(機構連接)
10.2.4 封裝元件
10.2.5 未放置元件
10.3 操作元件
10.3.1 以放置為目的移動元件
10.3.2 拖動已放置的元件
10.3.3 檢測元件衝突
10.4 處理與修改組件元件
10.4.1 復製元件
10.4.2 鏡像元件
10.4.3 替換元件
10.4.4 重復元件
10.5 管理組件視圖
10.5.1 分解組件視圖
10.5.2 顯示組件剖麵
10.5.3 設置組件區域
10.5.4 設置顯示樣式
10.6 本章小結
10.7 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工程圖設計
11.1 瞭解工程圖模式
11.2 設置繪圖環境
11.2.1 使用係統配置選項
11.2.2 使用繪圖設置文件選項
11.3 插入繪圖視圖
11.3.1 插入一般視圖
11.3.2 插入投影視圖
11.3.3 插入詳細視圖
11.3.4 插入輔助視圖
11.3.5 插入鏇轉視圖
11.4 處理繪圖視圖
11.4.1 確定視圖的可見區域
11.4.2 修改視圖剖麵綫
11.4.3 定義視圖原點
11.4.4 對齊視圖
11.4.5 鎖定視圖與移動視圖
11.4.6 刪除視圖
11.5 工程圖標注
11.5.1 顯示模型注釋
11.5.2 手動插入尺寸
11.5.3 使用縱坐標尺寸
11.5.4 整理尺寸和細節顯示
11.5.5 設置尺寸公差
11.5.6 插入幾何公差
11.5.7 插入注釋
11.5.8 創建錶麵粗糙度符號
11.6 使用層控製繪圖詳圖
11.7 瞭解從繪圖生成報告
11.8 工程圖綜閤實例
11.8.1 設計三維模型
11.8.2 設計工程圖
11.9 本章小結
11.10 思考與練習
第12章 綜閤設計範例
12.1 設計範例1——鏇鈕零件
12.2 設計範例2——小型塑料麵闆零件
12.3 設計範例3——桌麵音箱外形
12.4 本章小結
12.5 思考與練習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