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成都市地图挂图,新版上市
|
| 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成都市地图 | ||||||||||||||||||
| 出版社: | 成都地图出版社 | ||||||||||||||||||
| 书号: | ISBN 9787555703716 | ||||||||||||||||||
| 审图号: | 川(2016)021号 | ||||||||||||||||||
| 版次: | 2018年1月 | ||||||||||||||||||
| 尺寸: | 149x109cm | ||||||||||||||||||
| 净重: | 约0.56kg | ||||||||||||||||||
| 定价: | 135元 | ||||||||||||||||||
我本以为,作为“2018全新版”,它至少在时效性上能给我带来一些惊喜,毕竟地图的更新速度直接关系到它的实用价值。然而,当我试图对照它来寻找那些近几年新建成的几条地铁线路和新开通的高架桥时,那种强烈的失落感瞬间击溃了我对“全新”二字的期待。很明显,这张图的测绘基点似乎停留在更早的时期。比如,我记得某几个新区的产业园区明明已经拔地而起,并且有明确的公交线路覆盖,但在图上那里还是一片模糊的待开发地带,或者只有一些零星的建筑标记。对于一个热衷于探索成都新面貌的城市漫步者来说,这简直是灾难。我需要的是能反映城市脉搏跳动的最新动态,而不是一本“定格在过去”的纪念品。当然,对于研究城市历史规划或者只需要了解老城区主干道的布局,它可能还算合格。但市场上的地图竞争如此激烈,如果不能紧跟城市建设的步伐,那么“全新版”的称号就显得有些言过其实,甚至有些误导消费者了。我更希望厂家能诚实地标注“至XX年数据”,而不是用一个模糊的年份来暗示其内容的与时俱进。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它的装帧和材质。1.5米乘1.1米的大小,意味着它在运输和存储上就成了一个难题。我收到包裹时,那种巨大的卷轴感就让我有些头疼。展开它需要一个非常开阔的空间,不是在客厅中央展开,就是在地面上铺陈,这对于居住空间有限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挑战。而且,这种超大尺寸的挂图,一旦展开固定好,除非你打算永久展示它,否则再想卷起来收纳,由于纸张本身的硬度和覆膜的塑性,很容易在反复卷曲处留下永久性的折痕或细微的裂痕,这会极大地影响它未来的观感和防水性能。我更倾向于选择那种可以被折叠成A4大小的城市路网图,那种在需要时可以被压在桌角,在需要时可以被快速铺开的灵活性,是这种巨型挂图完全无法比拟的。它更像是一件“装置艺术”,而不是一个工具。如果你没有一面足够大的墙壁来永久展示它,那么它大部分时间都会被卷在角落里吃灰,而当你想用它的时候,你还得先费力地平整它。
评分这本号称“全新版”的成都地图,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那宏大的尺寸给镇住了。1.5米乘1.1米,这哪里是普通的家用地图,简直可以当做一面小型的墙纸来装饰办公室了。我原本是想找一份可以随身携带、方便在窄小的车内操作的导航图,结果收到的却是这“巨无霸”。说实话,对于需要精准定位某个小巷弄的市民来说,这种尺寸带来的“一览无余”反而成了一种负担。想看清某个区域的细节,你得像看一幅壁画一样,拉开距离,才能勉强捕捉到全貌,一旦凑近想辨认那些小街小巷的名字,眼睛就要在不同的区块间来回游走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公司需要一个气派的展示品,用来介绍城市的整体骨架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布局,这尺寸绝对是唬人的利器。我注意到防水覆膜这个特性,这点倒是很实用,毕竟地图这东西总有不小心被咖啡溅到或者被雨淋到的风险,这层膜至少能保证它在几年内不会因为潮湿而散架,保持它的“体面”。只是,这种体面感,对于一个追求实用性的使用者来说,可能远不如一张折叠方便、标注清晰的口袋地图来得实在。我得重新评估一下我到底是用它来做装饰,还是真的需要它来指引方向了。
评分关于附带的那张“成都市区地图”,我抱持着一种复杂的态度。通常情况下,这种附赠品往往是用来弥补主图在细节标注上的不足,它应该像一个放大镜,让你能更清晰地看清那些小街小巷的脉络。可实际情况是,这张附图的比例尺似乎与主图的风格并不统一,而且印刷的精细度明显下降了一个档次。如果说主图是为了宏大叙事,那么附图就应该注重微观体验,但它给我的感觉是,它只是主图的一个粗略裁剪,很多路名在缩小后变得难以辨认,油墨的堆积让一些交叉路口显得糊成一团。我试着用它来定位我居住的小区附近的一些小餐馆和便民服务点,结果发现,很多新开的个体经营场所根本无从谈起,连一些老旧的小区名都标注得含糊不清。这让我怀疑,厂家在成本控制上是不是把精力都放在了那张巨大的防水膜上,而牺牲了附赠品的质量和实用价值。对于一个需要精确导航的用户来说,这种“看起来很全,用起来很费劲”的设计,无疑增加了使用的摩擦力。
评分最后,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对这张地图的定价和其提供的实际价值之间的平衡点感到疑惑。它显然是定位在高端办公环境或者需要气派展示的场所。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在成都生活、需要日常出行参考的居民,那么你将为那些你永远用不上的特性(比如超大尺寸、办公室挂图定位、高级防水覆膜)支付额外的溢价。我需要的地图是“信息密度高、易于检索、携带方便”的组合体,而不是“视觉冲击力强、需要专业安装”的展示品。坦白说,用同样的价格,我或许能买到一套覆盖整个四川省的立体交通图册,或者好几张覆盖更精确区域的迷你地图。这张图的价值似乎更多地体现在它的“体量感”和“展示性”上,而非它所承载的地理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它在功能性上显得头重脚轻,过度强调了“挂图”这一形式,而对“地图”作为工具的本质需求有所忽视,这使得它在实用性评估中大打折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