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2.現代文學版本研究集大成之作,具有四大價值。
◆文獻價值。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的新文學名著,是新文學的重要收獲。它們的初版本,是現代文學研究珍貴的原始資料。
◆作傢作品研究價值。新文學的初版本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不少又反映齣作傢本人的喜好,如毛邊本、聚珍綫裝本、木刻綫裝本等。本書很好地保存瞭書籍的本來麵目,是治論、治史的手資料,為研究工作提供瞭可靠的論據。
◆曆史保存價值。初版本印數少,印製質量差,曆經戰爭、動亂等劫難,保存下來的更少。大多數初版本可以歸入珍稀版本之列。
◆填補瞭現代文學版本學研究空白。
◆作者簡介◆
黃開發,安徽六安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著作有:《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體》、《文學之用——從啓濛到》、《周作人精神肖像》、《周作人研究曆史與現狀》,主編《中國散文通史?現代捲》(上)等,另有散文集《邊走邊看》、《走齣習慣的空間》、《從消逝的村莊走來》。
李今,山東萊州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個人主義與五四新文學》、《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三四十年代蘇俄漢譯文學論》、《意義的生成——現代中國文學作品細讀集》、《二十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三四十年代·俄蘇捲),譯有利裏安·弗斯特著《浪漫主義》、R.L.布魯特著《論幻想和想象》,與嚴傢炎閤編《穆時英全集》,與吳俊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新編》等。
◆內容簡介◆
本書為書影式版本目錄,是以書影的形式呈現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年錶。收錄1920年至1950年三十年間較為重要的近七百種書籍的封麵及版權頁,圖片兩韆餘幅。每書包括封麵、版權頁、版本簡介、目錄等內容,還適當選錄插圖、扉頁、環襯、題辭、作傢簽名等。選錄的標準主要依據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同時兼顧版本某一方麵的特殊價值。按照中國現代文學史發展的脈絡,采用編年的方式,每一年又按文體編排,其中包括理論與批評、閤集、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翻譯等。
◆目錄◆
◆正文賞讀◆
對於一個文字工作者來說,工具書的價值在於其可靠性和詳盡性。這套圖鑒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我並非僅僅滿足於看到封麵,而是更深入地去研究那些版本學上的關鍵特徵——比如字體更迭、印次標記的細微變化,甚至是早期印刷中的套色誤差。圖鑒對於這些專業術語的呈現方式,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通過精美的圖片輔佐理解,大大降低瞭普通愛好者進入專業領域的門檻。過去,要核對一個版本的真僞和特徵,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在圖書館查閱實物或模糊的文字描述上,但現在,關鍵證據一目瞭然地呈現在眼前。這極大地提高瞭研究效率,讓研究者能夠更專注於文學文本本身的研究,而非文獻考證的泥潭。
評分從收藏的角度來看,這套圖鑒無疑是“定海神針”般的存在。它提供瞭一個權威的參照係,幫助我們辨識市場上那些魚目混珠的再版或仿製本。過去,許多關於初版特徵的描述往往停留在二手資料的轉述,真僞難辨,但這本書直接給齣瞭高精度的實物樣本。特彆是對於那些存世量稀少的版本,其圖錄的價值更是不言而喻。它不僅是收藏者必備的“驗明正身”手冊,更像是一部生動的中國現代齣版史的視覺檔案。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避坑”知識,讓我對自己的藏品更有信心。這種兼具學術深度和實用廣度的工具書,在市場上是極為罕見的精品。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沉浸在這圖鑒所構建的視覺盛宴中。那些首次印刷的封麵、扉頁,甚至是那些略顯粗糙但充滿時代氣息的插圖,都被極其細緻地記錄瞭下來。我尤其關注瞭那些早期版本在裝幀上展現齣的地域特色和齣版社風格的差異。比如,某些早期版本中那種略顯稚拙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手繪風格,與後來的標準化設計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更是文學思潮變遷的縮影。每一頁的掃描圖都仿佛帶著曆史的塵埃,讓人忍不住想去追溯每一個細微的筆觸背後的故事。閱讀體驗是極其沉浸的,仿佛能聽到油墨滴落在紙上的聲音,感受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那種探索和掙紮。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我想起小時候翻看祖父舊書時的那種虔誠感。
評分這本書的編纂,流露齣一種對“物”的尊重,以及對“曆史”的敬畏。它不僅僅是列舉書目,更是在用圖像構建一個時代的文化景觀。我注意到,作者在選取樣本時,兼顧瞭文學史上的重要性與版本上的稀有性,這使得圖鑒的覆蓋麵既廣闊又深入。它打破瞭傳統文獻學工具書的刻闆印象,用一種近乎“影像誌”的方式來呈現文學史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敢說,任何一個對中國近現代文化轉型期有興趣的學者或愛好者,都無法繞開這樣一套詳實、精美的圖鑒。它提供的視覺信息密度極高,讓人在感嘆“原來如此”的同時,也對那個年代的匠人精神油然而生敬意。
評分這本《中國現代文學初版本圖鑒(上中下)精裝 黃開發 李今》著實讓我驚艷瞭一把。裝幀設計上的用心程度,從初見便能感受到。厚重的精裝本,紙張的質感,以及整體的排版風格,都透著一股沉穩和典雅。這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它讓我這個常年與老舊書打交道的收藏者,在翻閱時體驗到瞭極大的愉悅。尤其那些關於早期版本細節的描繪,光影捕捉得非常到位,甚至能感受到紙張的縴維和油墨的厚度。對於那些執著於“原貌”的讀者來說,這種視覺上的還原度是無價之寶。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從紙張到文字的橋梁,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印刷工藝的巔峰狀態。可以說,光是作為書本本身的物理形態,它就已經超越瞭普通工具書的範疇,上升到瞭鑒賞的高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