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唐宋名家文集:欧阳修集》
秋声赋
憎苍蝇赋
朋党论
三皇设言民不违论
贾谊不至公卿论
纵囚论
原弊
怪竹辩
论王举正范仲淹等札子
论乞令百官议事札子
论吕夷简札子
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
札子
论台官不当限资考札子
论逐路取人札子
荐司马光札子
言青苗钱札子
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
真州东园记
夷陵县至喜堂记
王彦章画像记
樊侯庙灾记
非非堂记
戕竹记
养鱼记
伐树记
偃虹堤记
大明水记
菱溪石记
浮槎山水记
有美堂记
岘山亭记
吉州学记
五代史伶官传序
苏氏文集序
送徐无党南归序
释秘演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书旧本韩文后
七贤画序
送陈经秀才序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送杨真序
送曾巩秀才序
章望之字序
郑荀改名序
《归田录》序
上范司谏书
与高司谏书
答李诩书
答祖择之书
答吴充秀才书
与荆南乐秀才书
答宋咸书
与黄校书论文章书
与刁景纯学士书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回丁判官书
六居士传
读李翱文
杂说
富贵贫贱说
夏日学书说
祭苏子美文
祭石曼卿文
泷冈阡表
尹师鲁墓志铭
张子野墓志铭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
神道碑铭
李汉超
卖油翁
《唐宋名家文集:苏洵集》
《唐宋名家文集:苏轼集》
《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
《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
《唐宋名家文集:曾犟集》
《唐宋名家文集:韩愈集》
《唐宋名家文集:柳宗元集》
精彩书摘
古时候按照家庭的人口来安排耕地,家家户户都能比较丰足。井田制度被破坏之后,兼并之风便骤然兴起。如今大概户的耕地达到百顷的,需要养活几十户人。他们当中使用主人家的牛而自己出力耕种的、用自己家的牛为主人家耕田然后分得利益的,不会超过十几户。其余的都是靠租用他人土地临时居住在某地称为“浮客”的人,他们仅仅占有少量新开垦的土地。这几十户人家,都不是有积蓄的富裕人家,如果在春、秋祭神活动中,或是遇上婚丧嫁娶等事,抑或是不幸遇到凶歉之年以及官府派下来的夫役等事,他们时间感到困乏时,便会向主人借债应对困难,等以后再偿还,债务的利息不是常息的两倍就是常息的三倍。等到庄稼收获后,减除购买种子的钱和应该缴纳的税钱之后再来安排偿还三倍之高的利息,就算把所有收成都拿出来,还有不够支付的呢。这些人早晨刚刚打完场收完粮食晚上就没吃的了,于是只能再次举债。所以冬、春借贷指望夏收时偿还,麦子还完了,夏、秋再借,指望秋收的粮食到冬天时偿还。像这样几十户人家,常年吃的是相当于三倍价钱的粮食,而个大户,往往就能全部占有百顷土地的利益。占有百顷之利而缴纳税赋的,却只有户;竭尽全力向户输送钱粮的,却是那几十户人家。就算国家制定放宽减免征收赋税的政令,那也只能使家受到实惠,其余数十户人家该怎么贫困还怎么贫困。所以上面说有富豪兼并土地的弊端,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是严重妨害农业生产的大弊端。百姓有幸不被别人盘剥奴役,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亲自耕种的,少至二顷甚至顷,都要按照土地的等级被官府登记在册。而官府摊派的夫役有很多都属于衙前重役,还有部分属于弓箭手之类的轻役,名目繁多,及至百姓无法承受,就只能把自己的田地低价卖掉,有的干脆逃离家园流落他乡。所以说还有频繁调集徭役的弊端,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是妨害农业生产的大弊端。
内容简介
《唐宋名家文集(全8册)》,本书收录唐宋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等文集,基本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本书约请省社科院有关专家进行点校、注译。这些散文家的文章,气势宏伟,文辞通畅,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
.....................
当我把这套《唐宋八大家唐宋名家文集》摆在书架上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我并非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只是一个对历史和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这套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韩愈的文章,那种刚健的文风,以及他倡导的古文运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王安石的诗文,则透着一股严谨和深刻,仿佛能感受到他作为改革家的一腔抱负。我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他的文字总是那么灵动而充满生活气息,即使是描绘山水,也能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就在眼前。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字体大小适中,间距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注释非常到位,对于一些我不太熟悉的词语和典故,都能得到及时的解释,这让我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障碍。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无论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都让我受益匪浅。这套书不仅仅是收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回馈,让我得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放慢脚步,沉浸在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长河中。
评分这套《唐宋八大家唐宋名家文集》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套书,不如说是一位位才华横溢的古人,在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并非学究出身,当初购买这套书,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学的向往,想要触摸那些曾经辉煌的时代。然而,翻阅的体验远超预期。苏辙的文章,给我一种沉静而深刻的力量,他的一些政论,即使穿越千年,依然能引发我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而曾巩的记叙文,则以一种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仿佛让我亲身经历了一般。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阅读王安石的文章时,我能感受到他那股改革家特有的锐气和理想主义情怀,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也带着一丝丝理想与现实碰撞的张力。这套书的编排也很是贴心,按照作者和年代进行区分,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把握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风格特点,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当然,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文言文的阅读始终是一个挑战,但书中提供的详尽注释,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能够逐步领略到古文的精妙之处。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一次与智慧的邂逅,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并没有完全读懂每一句,但那种被文字的力量所打动、所启迪的感觉,却是真切而深刻的。
评分这套《唐宋八大家唐宋名家文集》带给我的,是一种温和而持久的影响。我是一个喜欢深度阅读的人,而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对经典作品的需求。苏洵的文章,我总能从中读出一种深邃的政治远见和对民生的关怀。而苏轼的文字,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赞美,读他的作品,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轻松和愉悦。欧阳修的散文,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纸质优良,印刷精美,每一页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读者来说,文言文的阅读一直是我的一大挑战,但这本书的注释做得非常到位,能够帮助我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让我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阅读。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感觉像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从他们的文字中汲取智慧,感受他们的情感,理解他们的思想。这套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滋养了我的心灵,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我一直觉得,《唐宋八大家唐宋名家文集》是一份来自过去的珍贵礼物,它不光是文字的集合,更是思想的载体。我平时阅读涉猎比较广,但对于古文的深入研究并不算多,所以刚接触这套书时,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书中韩愈的古文,那种“文以载道”的坚定,以及他对文章革新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而欧阳修的散文,无论是叙事还是说理,都带着一种温婉而从容的韵味,读起来赏心悦目。最令我惊喜的是,在阅读苏轼的诗词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那豁达的人生观,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极具古韵,从封面到内页,都透着一股典雅的气息,拿在手中,仿佛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对于那些我不太理解的词句,书中的注释也非常详尽,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文本的世界,理解作者的本意。每次阅读,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那个繁华而充满智慧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着跨越时空的交流。这本书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意。
评分读完这套《唐宋八大家唐宋名家文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套书就像一个时空胶囊,把千年前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以一种温润而厚重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并非是那种能够一眼看穿文言文的学者,所以一开始拿到这套书,内心是有些许忐忑的。然而,当翻开第一页,韩愈那雄浑磅礴的笔触,欧阳修温润如玉的散文,苏轼那豁达洒脱的诗词,便瞬间将我拉入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书中收录的篇章,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学作品,更像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思想文化的一扇扇窗口。例如,读到苏洵的文章,我能感受到他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忧虑,以及他作为一名士大夫的责任感;而看到苏轼的《前赤壁赋》,那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怀,至今仍让我心生共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精美,纸张触感细腻,印刷清晰,无论是在书桌上静静摆放,还是在手中细细品读,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庄重。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注释,虽然我并非专业的古文爱好者,但这些注释恰到好处,既不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能帮助我理解文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乐在其中,享受到古人文字的魅力。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让我得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可以沉静下来、与古人对话的天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