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纵览心理学150年发展脉络 知识体系 趣味科学同类书籍薛

正版 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纵览心理学150年发展脉络 知识体系 趣味科学同类书籍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 巴甫洛夫
  • 行为主义
  • 科学普及
  • 认知科学
  • 经典实验
  • 心理学史
  • 趣味科学
  • 知识体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诚翔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06259
商品编码:28177872920
丛书名: 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版 次:1

页 数:176

字 数:150000

印刷时间:2017年10月01日

开 本:32开

纸 张:轻型纸

包 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9606259

所属分类:

图书>心理学>心理百科

 

编辑推荐

★精选心理学史上绕不过去的50个实验,清晰地解析每一个实验的背景、过程、结论和含义。如:巴甫洛夫垂涎的狗、小艾伯特实验、米尔格拉姆服从研究、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等等。

★回溯心理学的发展历程,50个实验按时间顺序排列,像50个里程碑,帮助读者搭建起基本的心理学史体系。同时涵盖面广泛,生理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均有涉及。

★这本书让你知道心理学是如何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的。如果你对记忆、抑郁、脸盲、自闭症、自由意志、分离焦虑、偏见、从众心理、服从quan威等相关问题感兴趣,那么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心理学家对这些议题所做的各种假设和验证。你将对自己与他人所做的决定和行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没有术语,全部用通俗语言和故事将实验精髓呈现出来,非常适合学生、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阅读。

★趣味性强。新颖的版式和带有后现代主义、夸张、不拘一格的配图,结合活泼的文字,让心理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见内页展示)

内容简介

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依照时间序介绍了过去一 多年来突破性、改写了心理学进程的50个重大心理学实验,回答了长久以来人类亟欲了解的许多问题,例如:收看暴力节目会不会让人变得暴力?偏见是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思想是否真的能控制我们的行为?这些实验本身和它们引发的讨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影响着无数人。不论你感兴趣的是行为学、神经心理学、脑科学、认知还是意识,这本书都能让你找到许多有趣且深具启发性的解答。

作者简介

亚当·哈特-戴维斯,1943年生,英国科学家、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1990年代主持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地方英雄」和「罗马人对我们有什么贡献?」等系列节目,成为知名的科普传播人士。毕业于牛津大学莫尔顿学院化学系,于约克大学取得有机金属化学博士学位,之后曾在牛津大学出版社担任科学图书编辑。目前仍为英国的广播与电视节目协助幕前与幕后工作。2007年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授予荣誉会员资格。著作超过30本,包括《历史:从文明之初到今天》《时间之书》《薛定谔的猫:改变物理学的50个实验》等。

目录

引言 6

1. 开端:1848—1919 8

1881 蚯蚓有智力吗?——达尔文 10

1896 人能在上下颠倒的世界里生活吗?——斯特拉顿 13

1898 你家的猫有多聪明?——桑代克 16

1901 巴甫洛夫按铃了吗?——巴甫洛夫 19

1910 你能想象出派基番茄吗?——玛丽·切夫斯·维斯特·派基 22

2. 行为主义的挑战:1920—1940 26

1920 小艾伯特怎么了?——华生与雷纳 28

1927 你担心未完成的工作吗?——布尔玛·蔡格尼克 31

1932 你擅长讲故事吗?——巴特莱特 34

1938 动物是怎样学习的?——斯金纳 37

1939 心理学能提高生产效率吗?——罗斯利斯伯格与迪克森 40

1939 如何民主管理?——勒温等人 43

3. 研究领域的扩展:1941—1961 46

1948 老鼠可以绘制认知地图吗?——托尔曼 48

1952 孩子,你在想什么?——皮亚杰 51

1953 那是什么声音?——海勒与柏格曼 54

1956 末日已近?——费斯廷格等人 57

1956 你会向同辈压力屈服吗?——阿希 60

1959 婴儿如何发展出依恋?——哈洛与齐默尔曼 64

1960 视觉短时记忆有多短?——斯珀林 67

1961 攻击行为是习得的吗?——班杜拉等人 70

1961 要加入我们“帮派”吗?——谢里夫等人 73

4. 思维、大脑与他人:1962—1970 76

1963 你何时会停手?——米尔格拉姆 78

1963 盲人可以重见光明吗?——格里高利和华莱士 81

1965 眼睛真的是心灵的窗户吗?——赫斯 84

1966 医生,你确定吗?——霍夫林等人 87

1966 你是空间侵略者吗?——费利佩和索默 90

1967 如果大脑被切掉一半会怎样?——加扎尼加与斯佩里 93

1968 旁观者为什么旁观?——达利与拉塔内 96

1968 心想就会事成吗?——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 98

1970 婴儿在“陌生情境”下会怎么做?——爱因斯沃斯与贝尔 101

5. 认知革命:1971—1980 104

1971 好人会变坏吗?——津巴多 106

1971 你能选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吗?——沃森与夏皮罗 110

1973 专业医生能分辨出“真假精神病”吗?——罗森汉恩 113

1973 奖励真的有效吗?——列波尔等人 116

1974 你的记忆有多准确?——洛夫特斯 119

1974 怎么做出艰难的决定?——特沃斯基与卡内曼 122

1974 你会因为恐惧而爱上一个人吗?——达顿与阿伦 125

1975 狗会抑郁吗?——米勒与塞利格曼 128

1976 你能用眼睛听吗?——麦格克与麦克唐纳 131

1978 失去一半世界是怎样的感觉?——爱德华多·比夏克 134

6.意识之内:1981— 136

1983 自由意志真的自由吗?——李贝特等人 138

1984 “熟”真的能生“巧”吗?——贝里与布罗德本特 142

1985 自闭儿童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巴伦- 科恩等人 145

1988 祈祷可以 病痛吗?——伯德 148

1993 你脸盲吗?——麦克尼尔与沃灵顿 151

1994 超感知觉真的存在吗?——本姆与汉诺顿 154

1995 为什么你总是找不出不同之处?——西蒙斯与莱文 157

1998 这只假手是你的吗?——科斯坦蒂尼与哈格德 160

2000 为什么我们无法挠自己的痒痒?——布莱克莫尔 163

2001 你能品尝出数字7 吗?——拉马钱德兰与哈伯德 166

2007 如何能神游太虚之境?——伦根哈格等人 169

 

精彩书摘

 

你何时会停手?——米尔格拉姆实验

耶鲁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想要探究被试对的服从性有多高。他的灵感来自于查尔斯·珀西·斯诺在1961 年发表的言论:“可怕的罪行更常因为‘服从’而犯下,而非‘反抗’。” “二战”期间,数 无辜的人在命令之下死于屠杀和集中营的毒气——这是一个让人痛苦的事实。


“老师”和“学生”

-

米尔格拉姆邀请了40 位被试参加一项学习实验,实验在表面上是为了测试惩罚对记忆的效果。每名被试都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中见到了另一个人,一名穿着灰色实验外套的冷漠、严肃的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向他们解释了实验流程,一开始他们需要从一顶帽子中抽签,以确定哪些人做“老师”,哪些人做“学生”。实际上,抽签是事先操作好的,所有的纸条上都是“老师”,因此被试抽到的永远是“老师”。随后,“老师”会看到被绑在椅子上的“学生”和贴在学生手腕上的电极片。如果“老师”质疑这一点,研究人员便解释说:“虽然电击会造成痛苦,但它不会对人体造成性的损害。”

“老师”接着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并且只能通过麦克风和耳机与“学生”进行交流。记忆测试的过程是,“老师”朗读一系列配好对的单词,接着说出某个单词以及四个选项,“学生”必须选择出正确配对的选项。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就接着念列表中的下一个单词。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便按下开关,对“学生”施加电击。有30 个排成一列的开关,“老师”从个开始按,“学生”每错一次,便向上移动一个开关。


他们何时会停手?

-

次电击只有15 伏特(“轻微电击”),但接下来的电压越来越高——30 伏特、45 伏特、60 伏特,一直到420 伏特(“危险的重度电击”)和高的450 伏特(简单地标记为“XXX”)。在实验开始之前,为了令“老师”相信发电机的真实性,研究人员给“老师”施加了一个45 伏特的样品电击。

事实上,“学生”是米尔格拉姆的同事——一名训练有素的47 岁的会计师——“电击发生器”是假的,他没有受到任何真正的电击。“学生”不停地回答问题,基本都是错误的,电压一直加到300 伏特。这时,“老师”通常会向研究人员寻求指示,研究人员会让他们给出十秒钟的等待时间,然后施加下一次更高的电击。

没过多久,“老师”会再次询问是否应该继续实验。

研究人员礼貌但坚定地给予一系列的劝告:


1. 请继续。

2. 实验要求你继续。

3. 你必须要继续。

4. 你没有其他选择,你必须继续。


你认为会有多少“老师”拒绝继续施加虐待?你或许以为大多数人会很快立即拒绝,一组心理学家预测,糟糕的情况下,将实验进行到底的被试占总体的3%。但事实上,在300 伏电压以下,没有一个“老师”停手,并且坚持到高450 伏电压的人数超过了26 个。随着每次实验的进行,所有的“老师”大量地出汗、颤抖、发抖、呻吟,指甲抠进手掌中,其中14 个人因过于紧张而突然笑出声。


责任?

-

上述系列实验的惊人结果发人深省。在21 世纪,当年纳粹集中营的许多监狱看守仍旧因战争罪被逮捕和受审,但他们当时是否只是服从命令而已?各国的众多士兵因可怕的暴行被起诉——包括强奸和杀害无辜的平民——他们是否只是服从了来自上级的指令?如果是,这是否可以减轻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的责任?这个问题至今仍具有高度的争议性。


前言/序言

人类的思想有可能了解其自身吗?也许可以,但却面临着重重困难,这也解释了为何心理学姗姗来迟。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也被称为“自然哲学家”)已经出现了几 年,然而个自称“心理学家”的人出现的时间距今还不到150 年。

当然,人们很早之前就思考过思想和行为这两个概念,古希腊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写下过“心灵”(psyche)一词,这也成为了“心理学”(psychology)的由来。这个词初的意思指生命或呼吸,后指精神或灵魂(Psyche是希腊和罗马神话中代表灵魂的女神)。如今,我们用“心理”来指代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

那么,思维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工作的?我们有可能理解它吗?在16 世纪,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儿认为身体和大脑只是机器,我们需要思维来思考、感受和做出决定。这个理论被称为笛卡儿二元论,它几乎渗透到心理学的所有方面。即使是非常幼小的孩子,我们也能感觉得到他们在思考,感觉到有一个“自我”存在于他们身体内部。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发现二元论的不合理之处,心理学从初就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个自称为心理学家的人是威廉·冯特,1879 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创立了个心理学研究实验室,因此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之父(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实验来收集经验数据,而不依赖于理论)。伟大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这个学科的本教科书,由威廉·詹姆斯所著,出版于1890 年。著名的自然学家达尔文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学家,但他对“智力”着迷,并对小小的蚯蚓做了为期40 年的研究。而在世纪之交,爱德华·桑代克研究出了动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学习和推理。

20 世纪初,“行为主义”崭露头角,它力求使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只探索可观察到的事件,并且抵制主观或不可观测的猜想。事后看来,这段时期中出现了许多违背伦理的情况,并且当年的一些实验至今仍存在极大争议。尽管如此,行为主义仍然做出了诸多贡献,也大大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如伊 ·巴甫洛夫和他发现的经典条件反射。

“ 二战”后,让·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的概念。20世纪60 年代,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20 世纪70 年代,唐纳德·G. 达顿和阿瑟·阿伦提出了性吸引力和恐惧之间具有联系的假设。心理科学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述及其他更多的经典实验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一一展示,我们将一同走进心理学的历史,并踏上深入了解自己的旅程。

 

........
《思想的解剖:揭示人类心智的50个里程碑式探索》 简介 你是否曾好奇,是什么驱动着我们的行为?我们是如何学习、记忆、感知世界,又为何会产生种种情感?人类的心灵,这片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一直吸引着最智慧的头脑去探索。从古希腊哲学家对灵魂的思辨,到现代神经科学对大脑活动的精准描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革命。 《思想的解剖:揭示人类心智的50个里程碑式探索》并非一本介绍某一特定学派或理论的工具书,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盛大巡礼。它将带你深入探究那些塑造了我们对自身理解的、最具影响力的50项心理学研究。这些研究,有些如同闪电般划破黑暗,揭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运作机制;有些则如同一块块基石,构建了我们认识人类行为的宏伟大厦。 本书的精髓在于,它不仅仅罗列事实,更在于讲述“故事”。每一个被收录的实验,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挑战、质疑、突破乃至争议的故事。你将跟随那些伟大的探索者,一同经历他们观察、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的严谨过程。你将看到,一个看似简单的提问,如何能引发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一个微小的观察,又如何能打开一扇通往全新认知的大门。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条件反射和联想记忆讲起,理解行为主义如何以其严谨的科学方法,将心理学从哲学思辨推向实证研究的轨道。你将看到,条件反射不仅仅是动物行为的研究,它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学习、习惯养成乃至社会行为的理解。 接着,我们会进入认知革命的浪潮。你将了解记忆是如何被编码、存储和提取的,以及那些影响我们记忆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我们会探讨思维的过程,从问题解决到决策制定,你会惊讶于我们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所展现出的惊人能力,以及那些潜藏的认知偏差。 情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深入剖析情感的本质。你将了解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不同情绪背后的生理机制是什么,以及情感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我们会探讨从快乐到愤怒,从恐惧到爱,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如何在我们的内心上演。 社会心理学的篇章将带你审视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你会看到,即使是最普通的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也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从从众效应到服从权威,从偏见与歧视到助人行为,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力量的强大,也为我们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发展心理学的部分,则会引导你关注生命的轨迹。你将跟随婴儿一同成长,理解他们是如何感知世界,学习语言,发展出自我意识。我们会探讨童年经历如何塑造个体的性格和未来,青少年时期的挑战与探索,以及成年后身心发展的规律。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以某个特定学派的视野来衡量这些研究的价值,而是以一种兼容并包、全面客观的态度,呈现心理学领域内那些具有普适性、突破性和深远影响力的50个探索。我们力求做到: 故事性与科学性的融合: 每一项研究的背后,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不仅会介绍实验的设计和结论,更会展现研究者们的思考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创新之处。同时,我们也会清晰地阐述实验的科学依据、方法论以及其对后续研究的影响。 跨越时空的视野: 从早期对意识的探索,到行为主义的客观测量,再到认知革命对内部心智过程的关注,以及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思想的解剖》将为你勾勒出一幅心理学150余年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你将看到,思想的火花如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点燃,并最终汇聚成指引我们认识自我的璀璨星河。 趣味性与深刻性的平衡: 心理学并非高高在上的学术禁区。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化繁为简,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轻松领略其魅力。同时,我们也不会回避那些深刻的哲学问题和伦理考量,鼓励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体系化的知识构建: 尽管以“50个实验”为载体,本书并非零散的知识堆砌。我们会精心设计篇章结构,让每个实验的介绍都服务于更宏大的主题。例如,在介绍记忆的形成时,我们会将相关的经典实验串联起来,展现记忆研究的演进脉络。通过这样的方式,读者将能够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和体系化的心理学知识框架。 启发性与应用性: 了解这些经典的心理学探索,不仅能够满足你的好奇心,更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这些研究的发现,在教育、临床治疗、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乃至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应用价值。你将学会如何更理性地看待问题,如何更有效地与人沟通,如何成为一个更深刻的自我认知者。 《思想的解剖:揭示人类心智的50个里程碑式探索》将带你踏上一段充满智慧和惊喜的旅程。你将认识那些塑造了现代心理学的伟大战士,你将理解那些关于我们自身最核心的秘密,你将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你所生活的世界。这是一场关于思想的盛宴,一次关于心智的深度解剖,一次让你重新认识“人”的非凡体验。 这本书不是关于“一个”理论,而是关于“所有”关于人类心灵的伟大猜想和验证。它如同一个精密的心理学博物馆,陈列着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改变我们认知世界的珍贵展品。在这里,你不会找到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能够触摸到思想的温度,感受到科学的力量,以及领略到人类探索自身智慧的无限可能。 准备好踏入这场思想的冒险了吗?让我们一同翻开《思想的解剖》,开启一场通往人类心智深处的最深刻的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和“趣味科学”这两个标签,让我对它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科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在心理学这样一个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的领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解读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心理学实验。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心理学的世界,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到重要的实验,还能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复杂的理论和实验设计,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接受?它是否会包含一些有趣的案例分析,或者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心理学研究的趣味性,让我不再觉得心理学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我渴望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启迪,同时也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评分

作为一名对心理学有着初步了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心理学发展历程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中“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以及“纵览心理学150年发展脉络”这两个点,让我产生了极大的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不仅仅是结果的呈现,更重要的是理解实验的设计初衷、研究方法、以及这些实验是如何推动了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实验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让我们能够看到心理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突破。这本书是否有能力帮助我构建一个关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让我理解不同心理学分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和发展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空白,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我之所以会注意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纵览心理学150年发展脉络”这个表述。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几个实验,而是试图将这些实验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我非常好奇,这150年的发展,究竟经历了哪些关键的转折点?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等,是如何在这些实验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书中是否会分析,早期的一些实验是如何奠定某个流派的基础,又有哪些后期的实验颠覆了之前的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梳理清楚心理学发展的逻辑脉络,理解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我也关注“知识体系”这个词,它意味着这本书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心理学知识框架。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心理学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了解它是如何从最初的哲学思辨,发展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简约的配色加上“巴甫洛夫的狗”这几个醒目的大字,立刻勾起了我对心理学经典实验的好奇心。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影响深远的开创性研究。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个实验的原理、设计过程以及它对我们理解行为和学习的深远影响。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巴甫洛夫是如何通过精确的观察和严谨的实验,一步步揭示生物体学习机制的。除此以外,书名中提到的“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更是让我激动不已,这简直是一本心理学史上的宝藏!我非常好奇,除了巴甫洛夫,还有哪些实验能够位列其中?它们是如何挑战当时的认知,又如何为后来的研究铺平道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实验,每一个都代表着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本书能否让我了解到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推翻理论?这对我学习和理解心理学非常有帮助。

评分

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是冲着“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这个副标题来的。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心理学概念,比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等等,一直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这些实验进行详尽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实验的设计思路、伦理考量、研究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带来的广泛影响。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实验在当时是如何进行的,是否面临着技术或者观念上的限制?它们的研究结论是如何被后世的心理学家所解读、发展甚至修正的?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实验背后的故事,比如研究者们的动机、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些实验对参与者们产生的真实感受?我渴望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更直观地理解心理学理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此外,“纵览心理学150年发展脉络”的表述也让我非常期待,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将这些实验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从而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心理学发展图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