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纲著的《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通过对江南金泽镇民间信仰现象和风俗的考察和描述,以**化、现代性为背景,以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为参照,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发生、发展作了系统梳理,深入研究。 本书结构犹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从一个乡镇为出发点,展示中国民间信仰的全貌;本书风格犹如英国人类社会学家弗雷泽的《金枝》,既有学术深度,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又行文流畅,娓娓道来,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加有独特的见解和评论,读来引人入胜。
《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采取文化人类学研 究方法,选取上海青浦金泽镇作为*主要的研究个案 ,作者李天纲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并查阅了大量相 关的府、州、县、乡、镇等地方志,探究了江南地区 官方儒学经典、祭典和民间地方祭祀系统之间的密切 关联。《金泽》主要观察、关注和研究江南地区以祠 祀为特征“民间宗教”的历史、发展和演化,作者经 过细致的历时性考察,从中提炼出江南地区祭祀及民 间信仰的共性,由此提出,“从儒教祠祀系统演变出 来的民间宗教,才是中国现代宗教的信仰之源”。书 中还着重考察了中国民间祭祀和信仰系统的当代转型 和改造进程,并探讨了这一转型和改造与现代化、现 代性的关系等问题。另外,在全书结尾处,作者简要 探讨了研究民间祭祀、神祗和信仰的新方法与新路径 等问题。
李天纲,195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长期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宗教历史和上海地方文化研究。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系主任、利徐学社主任,兼任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代表作有:《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与意义》《跨文化的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明末天主教三柱石论教文笺注》《历史活着》。译作包括:《中国民间崇拜》《清廷十三年)(2012)。主编《徐光启全集》《增订徐光启年谱》《万国公报文选》《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马相伯卷》等。
绪论 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民间宗教:渊源与反省
**一地方化时代的信仰
世俗化与都市宗教
金泽古镇:现代的边缘,信仰的中心
江南、上海和世界
上篇 金泽的祭祀生活
第一章 市镇祭祀:地方性知识
江南宗教
金泽的祠庙
市镇信仰:空间的发现
回归,抑或内部转换?
第二章 众教之渊:金泽镇诸神祠
东岳大帝:从朝廷到地方
杨震庙:江南草根信仰
刘王庙:蝗神,水神和文神
二王庙:礼失求诸野
五路神:秩祀,淫祀?
城隍神:城市型地方认同
关帝庙:官民共奉的信仰
第三章 祀典:民间宗教与儒教
周孔之教与孔孟之道
祀典与淫祀
洪武改制:汉人信仰的重建
官民合作模式
方志中的祠祀改革
第四章 私祀:民间宗教的秩序化
中国宗教体系
县、镇、乡宗教生活的秩序
中国神祗的分类学
下篇 江南祭祀之源
第五章 佛道兼容:合一的基层信仰
颐浩寺模式:现代性问题
三种佛教:士绅的力量
民众佛教:基层的活力
佛教复兴:都市化革命
第六章 三教通体:士大夫的态度
三教通体
“鬼神之为德”
三教一源
合于民间宗教
第七章 社、会:民间祭祀的结构
市场圈:“施坚雅模式”的修正
祭祀圈:市镇祭祀共同体
庙会与方域认同
香汛:庙会、性别与组织
第八章 汉人宗教的基本形式
汉人宗教的基本形式
魂魄:儒学本体论
鬼祟:民间祭祀之源
这本《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洁而富有质感,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悠远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那些扎根于特定地域的文化传统有着强烈的探求欲,尤其是那些流传已久、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民间祭祀活动,它们往往是理解一个地方独特精神气质的钥匙。江南,这个在中国文化版图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区域,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总是让人着迷。“金泽”作为书名的一部分,瞬间勾起了我对这个具体地点的想象,而“民间祭祀探源”则清晰地指明了本书的研究方向。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金泽地区的民间祭祀习俗,探究其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社会、经济、伦理和宗教意义。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渊源,造就了这些独特的祭祀方式?它们在当地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对这些问题的深刻理解,也希望能借此窥见江南地区更广阔的民间文化图景。
评分这套书的包装倒是挺有意思的,古朴的牛皮纸封面,烫金的书名,很有收藏价值。我一直对江南地区一些奇特的风俗习惯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世代流传的祭祀活动,总觉得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故事。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名《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来看,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悬念。金泽这个地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水乡的温婉和历史的厚重感,再联想到“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似乎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烛气息,想象着古老的村落,人们在特定的日子里,用特有的方式祭拜神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宗教仪式,更可能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凝聚社区认同、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揭示这些祭祀活动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的。同时,作为一本“探源”的书,我希望它能够提供扎实的考证,引用古籍、碑文、口述历史等多种证据,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江南祭祀图景。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性民俗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一本以“探源”为主题的书,总是能轻易地吸引我的目光。《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这个书名,就已经传递出一种深入肌理、追溯本源的学术追求。江南,这个承载了无数历史文化符号的区域,其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不言而喻。“金泽”这一具体地点的定位,使得本书的研究更具针对性,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迫切地想要了解,在金泽这个地方,究竟存在着哪些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祭祀活动?这些活动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得以传承,又在不同时代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为我们揭示这些祭祀活动的起源、仪式过程、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维系当地社区认同、传承文化价值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对地方祭祀习俗的了解,更可能是一次对江南地区深层文化基因的探索。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那些隐藏在市井巷陌、乡村田野里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与节日、岁时相关的民间信仰和祭祀习俗,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那根最柔软的弦。书名《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江南,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总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白墙黑瓦,而“民间祭祀探源”则预示着一场深入挖掘历史根脉、揭示文化奥秘的旅程。我很好奇,在金泽这个具体的地方,有哪些独特而古老的祭祀方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承载着怎样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是关于祈求丰收的祭祀,还是纪念先祖的仪式,亦或是对某种自然力量的崇拜?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生动、立体、充满烟火气的江南民间祭祀画卷。想象一下,在某个特定的季节,古老的村落里,人们遵循着祖辈传下来的规矩,用特有的语言和动作,向神灵表达敬畏与祈愿,这种场景本身就足够令人神往。
评分我对社会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内容一直颇感兴趣,尤其是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总能让我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看到《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这个书名时,我眼前一亮,觉得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类书籍。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昌盛之地,其丰富的民间信仰和祭祀习俗,无疑是解读其社会文化肌理的重要窗口。《金泽》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地域的鲜明性,而“民间祭祀探源”则明确了其研究的核心。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金泽这个特定的地域,人们是如何进行祭祀活动的?这些活动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它们是受到哪些宗教、哲学思想的影响?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入解答,看到作者如何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将这些零散的、口传的民间习俗进行梳理、归纳,并挖掘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