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中醫臨床推薦閱讀叢書——醫學源流論 |
| 定價 | 10.00 |
| ISBN | 9787117088343 |
| 齣版社 | 人民衛生齣版社 |
| 作者 | 清·徐大椿 |
| 編號 | 10727588 |
| 齣版日期 | 2007-08-01 |
| 印刷日期 | 2007-08-01 |
| 版次 | 無 |
| 字數 | 64.00韆字 |
| 頁數 | 無 |
| 醫學源流論捲上 經絡髒腑 元氣存亡論 軀殼經絡髒腑論 錶裏上下論 陰陽升降論 治病必分經絡髒腑論 治病不必分經絡髒腑論 腎藏精論 一髒一腑先絕論 君火相火論 脈 診脈決死生論 脈癥輕重論 脈癥與病相反論 病 中風論 臌膈論 寒熱虛實真假論 內傷外感論 病情傳變論 病同人異論 病癥不同論 病同因彆論 亡陰亡陽論 病有不愈不死雖愈必死論 卒死論 病有鬼神論 腎虛非陰癥論 吐血不死咳嗽必死論 胎産論 病有不必服藥論 方藥 方藥離閤論 古方加減論 方劑古今論 單方論 禁方論 古今方劑大小論 藥誤不即死論 藥石性同用異論 劫劑論 製藥論 人參論 用藥如用兵論 執方治病論 …… 醫學源流論捲下 |
| 本書由清代有名醫學傢徐大椿編撰。徐氏針對當時醫界的現狀和某些弊端 結閤'內經'、 '傷寒論'等經典著作及其曆代中醫名傢賢言 從不同方麵予以闡述 目的是以正異說 明其淵源 故稱'醫學源流論'。書中所論內容廣泛 個人觀點鮮明 醫論多不過乾言 但闡述透徹 富含哲理 耐人尋味。充分體現瞭徐氏尊從辨證論治的學術思想 及其博學識廣與豐厚的臨證積纍。其中某些篇章 如“用藥如用兵論”論說格外精彩 廣為流傳 被後世視為論藥佳作。本書是一部流傳甚廣且頗有影響的醫論著作 對當今中醫臨床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二十二年丁醜-1757半鬆齋初刻本為底本 參照其他刻本以及經典醫籍相關內容重新整理 書前撰有導讀 便於讀者學習。 |
《醫學源流論》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書,不如說是一把鑰匙,它為我打開瞭通往更廣闊醫學天地的大門。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被徐大椿先生對於醫學本質的深刻洞察所摺服。他所追溯的醫學源流,並不僅僅是關於某個病癥的治療方法,或是某個藥物的功效,而是關於“醫”這個概念本身是如何産生的,又是如何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醫者仁心”的探討。在古代,醫生的角色並不僅僅是治病救人,更承載著一種社會責任和倫理道德。徐大椿如何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醫傢的醫德和醫風?他是否也闡述瞭醫者在麵對生死、疾病時的內心掙紮和思考?這些對於我理解中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至關重要。我想通過這本書,去體悟那些古老醫傢在懸壺濟世的同時,是如何處理與病患、與社會的關係的。這種人文關懷,是中醫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不僅僅從技術的層麵去理解中醫,更能從人文的、哲學的角度去感受中醫的博大與深邃,從而更好地踐行醫者的職責。
評分讀《醫學源流論》的過程,更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徐大椿的文字,雖然古樸,卻蘊含著一種超越時代的洞察力。他對於醫學理論的溯本求源,讓我對許多習以為常的醫學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治未病”思想的演變。這個理念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占據著核心地位,但不同時代、不同學派對此的理解和側重點卻有所不同。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希望能更清晰地勾勒齣“治未病”思想的發展軌跡,瞭解它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這對於我們當下如何理解和實踐“治未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而中醫的“治未病”思想恰恰能夠提供寶貴的智慧。我想從書中找到那些古人關於如何通過調整生活起居、飲食習慣,以及運用一些溫和的調理方法來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的目的的論述。這種從源頭上來解決問題的思路,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是一部醫學史著作,更在於它能為我們提供解決現實健康問題的深刻啓示。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醫學著作,應該能夠引發讀者對自身學習和實踐的反思。《醫學源流論》做到瞭這一點。徐大椿在書中對醫學理論的梳理,並非是對古人知識的簡單復述,而是帶著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和辨析。我特彆想瞭解他對於一些醫學分歧的看法,以及他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調和、去升華的。例如,對於一些曆代醫傢爭論不休的理論,徐大椿是如何提齣自己的見解的?他是否有根據某一種理論,或是某種經驗,來做齣判斷?這種對學術爭鳴的梳理和分析,對於我們現代學習中醫的人來說,非常有價值。它教會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一切,而是要學會辨證,學會去理解不同觀點背後的閤理性。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對中醫學的傳承方式産生瞭新的思考。古人是如何將自己的醫學思想、臨床經驗,一代代地傳承下去的?這本書是否為我們提供瞭一些關於教育、著述、以及學術交流的啓示?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好地理解中醫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統一,不僅僅是技巧的掌握,更是智慧的傳承。
評分這本書是《中醫臨床推薦閱讀叢書——醫學源流論》,作者是清代的徐大椿,ISBN是9787117088343,由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 “醫學源流論”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厚重感,翻開它,仿佛能觸摸到中國古代醫學最古老的脈絡。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中醫的精髓,單靠掌握方藥和針灸的技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理論是如何一步步演變、發展而來。徐大椿作為一位在醫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對醫學源流的梳理,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視角。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不同學派的論述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古代中醫並非鐵闆一塊,而是經曆瞭無數次的爭鳴、融閤與創新。瞭解這些學派的形成背景、核心思想以及他們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對於我們理解中醫理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至關重要。比如,一些學派強調寒溫之辨,另一些則側重髒腑功能的深層探討。這種百傢爭鳴的局麵,正是中醫生命力的體現。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希望能更清晰地認識到,今天的醫學理論和實踐,是如何建立在前人的智慧和經驗之上,也希望能從中汲取力量,去探索更深層次的醫學奧秘,讓學習中醫的過程更加有根有據,不再是零散的知識堆砌,而是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評分初次接觸《醫學源流論》,便被其宏大的格局所吸引。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醫學史上的事件,而是試圖從更宏觀的層麵,去揭示醫學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徐大椿的視角,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指引我們穿越醫學長河的迷霧,去探尋那些影響深遠的源頭活水。我一直對古代醫傢是如何形成自己獨到見解的感到好奇。他們是在怎樣的社會環境、文化背景下,通過怎樣的思考方式,最終構建齣自己醫學體係的?這本書在這一點上給瞭我很多啓發。它不僅僅講述瞭“是什麼”,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對於那些在臨床中遇到的疑難雜癥,或是對某些經典方劑的理解始終停留在錶麵,本書都可能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維度。它引導我們去追溯疾病的本質,去理解治療手段的演變,甚至去思考醫學倫理和哲學層麵的問題。這種探索過程,既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的升華。我期待通過本書的學習,能夠培養一種更加批判性、更加係統性的醫學思維,讓我在未來的臨床實踐中,能夠更加遊刃有餘,也更能體會到中醫博大精深的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