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課徒畫稿筆記 |
作者: | 潘天壽 等 著作 |
市場價: | 128元 |
ISBN號: | 9787534059841 |
齣版社: |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簡體 |
齣版時間:2017-7-01 | 版次:1 | 頁數:290 |
印刷時間:2017-7-01 | 印次:1 | 字數: |
編輯推薦 | |
本書作者硃穎人先生在求學時期整理瞭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三位大師的有關花鳥畫的筆法、墨法、構圖及畫麵分析、書法與繪畫的關係等有關教學筆記,並加上自己的一些看法,匯集成冊。 親曆者的口吻,更貼近大師,通過筆記也更能直觀體會大師的教學方式。 |
作者簡介 | |
硃穎人先生,江蘇常熟人。195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名中國美術學院)留校任教直到退休。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潘天壽基金會常務理事、吳佛之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硃穎人西北師大名譽教授。 |
序言 | |
緣起 我在20世紀50年代初就讀於杭州國立藝專,後改名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浙江美術學院,現名中國美術學院。當時國畫大師如黃賓虹、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先生,均在校執教。他們既是傑齣的藝術傢,又是傑齣的教育傢。我有幸親承指導,無論在藝德藝技諸方麵均濛熏陶,雖然深愧未能得大師們於萬一,而門牆桃李之恩,未能或忘。 現在老先生們均已逝去,而且大都去得不是該去的時候。這種曆史悲劇,更增添我的徊徨思念。或當風晨雨夕,更有一種空廓失落之感。 今我亦垂垂老矣,唯恐往昔得之於大師們的教言,亦隨流光而俱杳。為此深感有將他們的指授整理齣來的必要,以便弘揚他們的精神,供有誌於中國畫的同道們參考研究。這是我的一點心願,也就是這個冊子的緣起。有必要說明的是,這裏所依據整理的大都是當年學習時的筆記,記的是平時老師們對某一主題的隨題論述。有的是片言隻語,有的是事後追憶,加上記述者的水平有限,肯定在諸多地方不能全部傳達老師們的原話。而且當時隻考慮自己的備忘,沒有想到今天的需要,好多地方也沒有標齣當時講課的老師和時間地點,時日已久,現在更難標定。好在這幾位大師,他們在畫風上雖各卓犖不群、形神獨具,而對中國繪畫的大要則所持略同,或對具體某點稍有偏重,實亦非關宏旨,想讀者自能辨之。
其次,筆記所寫並非都按當時老師的口語錄齣,而是記述瞭他們所講的主要精神,有時還夾雜進自己的一些感觸與隨想,所以不能按語錄體來整理,仍以筆記稱之。由於作為筆記,在時過境遷的今日,在整理中又加上我的一些看法,以便更好地給同道們參考研究。這樣,其中若有差錯,責任完全在我,祈讀者鑒之。 為瞭更能體現老先生當年所講的技法含義,本書在可能範圍內選瞭一些古、近代畫傢的影印件,大多以局部的形式插錄在筆記中,以作直觀參考。
最後須重提一下:本書是根據當年隨錄的筆記整理而成的,它不是有計劃的述,所以沒有整個清晰的體係和嚴密的邏輯,隻是為瞭給閱讀者方便,按內容歸瞭幾個類。但很多論述是老先生們隨機發揮,一番話中常常觸及幾個方麵,凡此情況,隻好視其所講主要之點而歸屬之。有不能歸類,而所談涉及繪畫終不可廢者,就全入於雜論中。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