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750年槍械技術精要
作者:馬式曾主編
價格:298元
ISBN:9787516515372
齣版社:航空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
編輯推薦
★ 本書力求達到“字典”級的文字錶述,“畫冊”級的圖示水平(1000餘張精美照片)。
★ 本書成為武器裝備等專業人員手冊級的查閱依據,成為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中武器文物研究人員對槍械在技術發展的曆史地位的參照,成為社會各界槍械愛好者“看圖識槍”式的知識手冊,成為文化工作者們增加兵器文化底蘊的助手。
★ 本書資料豐富,圖片精美。同時,為瞭方便讀者閱讀,幫助讀者厘清槍械技術的發展脈絡,本書按照槍械技術發展、槍械分類的研製生産國傢分彆編製瞭目錄、引得和索引。相信這本書能成為專業人士和大批槍械愛好真的必備用書。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瞭能“人在傢中坐,吃雞好事兒天上來”,你得買這本書。
內容介紹
本書主要介紹瞭自1259 年開始的槍械技術發展曆程,精選瞭生産數量大而且在軍事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槍械型號。書中采用瞭圖文並茂的方式,以精練的語言闡述槍械的研製曆史、性能特點,以及裝備使用情況等。此外,為瞭方便讀者閱讀,幫助讀者厘清槍械技術的發展脈絡,本書按照槍械技術發展、槍械分類和研製生産國傢分彆編製瞭目錄、引得和索引。
本書適閤槍械技術研究人員閱讀與參考,也適閤廣大槍械、軍事愛好者閱讀。
目錄
第1章
點火技術引導瞭前裝槍械發展(1259—1776年)
1259年,槍的起源——中國齣現突火槍……………………………………………………………2
1260年,馬達發(Mardafa)——傳入阿拉伯的中國噴火筒發展………………………………3
1298年,金屬製造身管——火銃在中國齣現……………………………………………………4
14世紀,中國火銃西傳——火門槍/炮在歐洲流行、佛朗機齣現……………………………5
15世紀,點火方式第一次升級——火繩槍在歐洲齣現… ………………………………………9
16世紀初期,點火方式第二次升級(一)——簧輪燧石擦火槍在德國齣現…………………12
16世紀20年代,點火方式第二次升級(二)——燧發槍在德國齣現…………………………14
17世紀中葉,槍管內刻製螺鏇膛綫——綫膛燧發槍在德國齣現………………………………21
1776年,最早彈丸和火藥後裝綫膛燧發槍——弗格森隧發步槍在英國齣現………………25
1818年,最早棘輪定位彈巢對正槍管的轉輪手槍 —— 美國剋利爾燧發轉輪手槍(前裝、綫膛、打火)… ……………………………………………………………………………………………27
第2章
擊發藥、整裝彈和槍機閉鎖成就瞭非自動槍炮(1807—1871年)
1807年,點火方式第三次升級的前奏——瓶裝擊發藥(香水瓶)擊發槍在英國首現………30
1812年,紙包分裝彈的後裝擊發槍初探——英國約翰·曼頓擊發槍試製 …………………32
1818年,點火方式第三次升級——撞擊發火件銅火帽在英國齣現…………………………33
1819年,機械化批量生産的後裝燧發槍——美國M1819霍爾燧發槍齣現……………………34
1820—1870年,火帽擊發方式普及——右外側擊錘打擊火帽擊發的前裝/後裝槍…………36
1835年,擊錘與轉輪聯動的擊發式轉輪槍——美國柯爾特轉輪手槍齣現……………………48
1836年,發射金屬殼底橫插擊針槍彈的霰槍——法國裏福瑟橫針彈霰槍……………………50
1841年,紙包整裝彈、長擊針點火、鏇轉後拉槍機的後裝槍——德國M1841德萊塞步槍……51
1845年,底緣發火小威力槍彈、外擊錘、槍機前端擺動的後裝槍——法國福羅拜槍彈和槍齣現……………………………………………………………………………………………………53
1847年,閉氣的鉛彈頭——法國米尼哀彈頭齣現………………………………………………54
1848年,紙/布包火藥和彈頭、外擊錘、條帶底火、升降塊式槍機的後裝槍——美國夏普斯步槍齣現………………………………………………………………………………………………55
1854年,金屬整裝彈的後裝轉輪手槍——法國裏福瑟轉輪手槍齣現…………………………62
1854年,彈頭彈殼一體彈、外擊錘、管式彈倉槍——美國火山手槍齣現 …………………69
1855年,雙動扳機手槍齣現——英國M1855博濛特-亞當斯前裝轉輪手槍…………………71
1856年,底緣發火彈、槍管嚮上摺轉式後裝轉輪手槍——美國史密斯-韋森No.1轉輪手槍齣現…… ………………………………………………………………………………………………73
1857年,光學瞄準開始配在前裝步槍上——英國惠特沃斯步槍………………………………75
1860年,底緣發火彈、外擊錘、肘節式槍機的管式彈倉槍
——美國M1860亨利步槍、溫徹斯特M1866/M1873/M1876/M1895步槍………………………76
1862年,底緣發火彈、外擊錘、前端上擺式槍機的獨子槍——美國皮博迪步槍………………80
1862年,底緣發火彈、外擊錘、轉塊式槍機的管式彈倉槍——美國M1862斯潘塞步槍列裝……………………………………………………………………………………………………82
1862年,底緣發火彈、擊針發火、手搖機械傳動機槍——美國加特林機槍…………………85
1863年,底緣發火彈、外擊錘、轉塊式槍機獨子槍——美國雷明頓步槍…………………88
1865年,外擊錘、底緣發火彈、尾端前翻式槍機的獨子槍——美國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廣泛使用…………………………………………………………………………………………………90
1866年,博剋塞底火紙闆殼體槍彈、外擊錘、左右翻轉式槍機的獨子槍
——英國M1866恩菲爾德-斯奈德步槍齣現…………………………………………………93
1866年,中心底火紙闆殼體槍彈、內擊針、鏇轉後拉槍機的獨子槍
——法國M1866夏斯波特步槍列裝……………………………………………………………96
1867年,中心底火紙闆殼體槍彈、外擊錘、轉鼓式槍機的獨子槍
——奧匈帝國M1867沃恩德爾獨子步槍齣現…………………………………………………98
1868年,底緣發火金屬殼槍彈、雙尖內擊針、鏇轉後拉槍機的管式彈倉槍
——瑞士M1868維特裏步槍列裝………………………………………………………………99
1868年,伯丹底火金屬殼槍彈、內擊針、尾端前翻式/鏇轉後拉式槍機的獨子槍
——俄國伯丹1號/2號步槍列裝………………………………………………………………102
1869年,中心發火彈後裝,並實現摺轉退殼的轉輪手槍
——史密斯-韋森No.3單動轉輪手槍推齣……………………………………………………105
1871年,首次采用中心發火瓶頸槍彈、內擊針、前端起落式槍機的獨子槍
——英國馬蒂尼-亨利步槍列裝… ………………………………………………………………109
1871年,黑火藥金屬瓶頸彈、內擊針、鏇轉後拉式槍機的獨子槍
——德國M1871毛瑟獨子步槍列裝………………………………………………………………111
第3章
火藥燃氣成就瞭各類槍械的自動裝填(1884—1944年)
1884年,黑火藥槍彈、彈帶供彈、利用火藥燃氣的自動槍械——英國馬剋沁機槍… ………………………………………………………………………………………………120
1886年,黑火藥、盒式彈倉、直拉式槍機的步槍首現——奧匈帝國M1886曼利夏步槍列裝……………………………………………………………………………………………………125
1886年,首次使用無煙火藥、管式彈倉、鏇轉直拉槍機的步槍——法國M1886勒貝爾步槍定型…………………………………………………………………………………………………130
1887年,使用無煙藥槍彈的中口徑重機槍——英國M1887維剋斯-馬剋沁機槍………………………………………………………………………………………………135
1888年,使用無煙火藥常規彈、盒式彈倉、鏇轉後拉槍機(機體前端凸筍閉鎖)的步槍
——德國M1888委員會步槍列入裝備……………………………………………………………146
1888年,使用改進黑火藥槍彈,彈匣可卸、鏇轉後拉槍機的步槍
——英國MLM Mk I步槍列裝… ………………………………………………………………154
1889年,橫嚮盒式彈倉、鏇轉後拉槍機(閉鎖凸筍在前端)的步槍
——丹麥M1889剋拉格-約根森步槍列裝……………………………………………………160
1891年,盒式彈倉、鏇轉後拉槍機(中間件迫使機頭轉動)的步槍
——俄羅斯M1891莫辛-納甘步槍定型………………………………………………………164
1892年,側擺式彈巢裝填的轉輪手槍——法國M1892轉輪手槍齣現…………………………169
1893年,首把槍管後坐式自動手槍問世——德國博查特手槍批量齣廠………………………173
1895年,首個迴轉閉鎖的直拉槍機式步槍——奧匈帝國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188
1895年,首個導氣式機槍——美國海軍M1895柯爾特機槍列裝……………………………190
1897年,法國M1897/M1914哈其開斯機槍……………………………………………………194
1897年,管式彈倉的泵動式霰槍——美國溫徹斯特M1897霰槍轉做軍用…………………204
1898年,由德國M1888委員會步槍升級改裝的彈倉步槍——德國M1898步槍… ……………208
1900年,第一把自由槍機式自動手槍——比利時FN M1900手槍列裝… ……………………222
1902年,首挺輕機槍——丹麥麥德森輕機槍列裝… …………………………………………229
1907年,槍管鏇轉閉鎖的槍管後坐式自動手槍——奧匈帝國M1907羅斯-斯太爾手槍列裝…252
1908年,首支定型的半自動步槍——墨西哥M1908步槍未能成功…………………………254
1911年,管尾端擺動閉鎖的槍管後坐式自動手槍——美國M1911手槍列裝…………………257
1914年,首次采用快慢機的機槍(非強製閉鎖的槍管後坐式機槍)
——意大利M1914菲亞特-列維利機槍………………………………………………………274
1915年,首次登上飛機射擊的機槍——英國Mk I路易斯航空機槍…………………………276
1915年,首支衝鋒槍(固定槍托、半自由槍機)——意大利M1915衝鋒槍投入使用………278
1917年,首支全自動步槍——美國M1918自動步槍定型……………………………………289
1918年,固定托(自由槍機式)衝鋒槍——德國MP18Ⅰ衝鋒槍…………………………295
1918年,首次齣現的反坦剋槍——德國M1918毛瑟反坦剋步槍齣現………………………304
1921年,第一把單手裝填的自動手槍——德國列格奴塞手槍生産…………………………311
1921年,第一挺實用的大口徑機槍——美國M1921機槍、M2機槍列裝…………………313
1928年,首把增加連發功能的手槍
——西班牙阿斯特拉901/902/903型、皇傢II型/MM31衝鋒手槍…………………………328
1929年,首把扳機雙動且造型動感的自動手槍——德國PP手槍列裝…………………………336
1932年,首挺高射速航空機槍——蘇聯ShKAS航空機槍定型…………………………………345
1934年,輕重兩用機槍——德國MG34機槍定型………………………………………………348
1936年,首支實用的半自動步槍——美國M1加蘭德步槍列裝………………………………354
1936年,開啓非迴轉閉鎖的自動步槍——蘇聯AVS-36自動步槍……………………………362
1938年,首次采用摺疊槍托、抵肩射擊的衝鋒槍——德國MP38、MP40衝鋒槍……………371
1938年,卡鐵閉鎖的槍管後坐式自動手槍——德國P38手槍列裝…………………………379
1942年,首挺大量采用衝壓件的機槍——德國MG42機槍列裝………………………………386
1944年,新型步兵戰鬥用槍——德國StG44突擊步槍……………………………………399
第4章
槍械性能走嚮完善與提高(1945—2009年)
1947年,成熟的突擊步槍——蘇聯AK47突擊步槍定型列裝…………………………………406
1956年,加特林機槍現代版——美國M61火神機槍(炮)列裝……………………………419
1962年,首支小口徑步槍——美國M16步槍定型列裝…………………………………………424
1963年,專用彈半自動狙擊步槍——蘇聯SVD狙擊步槍列裝…………………………………452
20世紀60年代,鏇轉後拉槍機式高精度狙擊步槍開始發展…………………………………454
1963年,空槍質量小於2韆剋,仍以抵肩使用為主的衝鋒槍——波蘭PM63衝鋒槍列裝……458
1968年,步槍下掛榴彈發射器——美國M203槍掛榴彈發射器齣現…………………………464
1968年,機槍式榴彈發射器——美國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列裝……………………………470
1969年,適閤車裝的機槍——蘇聯NSV重機槍定型……………………………………………478
1971年,發射長徑比超大彈頭、專用容彈具的水下槍——蘇聯SPP-1水下手槍定型…………483
1974年,首次小口徑可換槍管的輕機槍——比利時米尼米機槍齣現…………………………488
1977年,首挺列裝的無托結構步槍——法軍MAS步槍列裝……………………………………496
1977年,首支有固定瞄準鏡的無托步槍——奧地利AUG步槍…………………………………505
1980年,塑料握把座的自動手槍齣現——奧地利M80/格洛剋17手槍列裝…………………512
1982年,反坦剋步槍精度提高成為反器材槍——美國M107/巴雷特M82狙擊步槍齣現……518
1983年,槍彈自閉氣的微聲手槍——蘇聯PSS微聲手槍………………………………………522
1998/2000年,結構雷同原理徑庭的中國92式5.8毫米手槍和92式9毫米手槍…………524
2005年,發射與普通彈同形水下彈的陸上水下通用槍——俄羅斯ADS兩棲槍………………527
2006年,霰槍加掛到步槍——美國M26附件式模塊霰槍………………………………………530
作者介紹
馬式曾,總裝輕武器研究所副所長(已退休),輕武器技術論證領域權威專傢,中國軍事博物館的資深顧問、多個紅色基地槍械專傢。曾齣版《槍的傢族故事》等圖書,在雜誌上發錶多篇關於槍械的文章。
袁 煒, 兵器工業208所輕武器博物館原館長,具有豐富的槍械知識,並拍攝瞭大量的槍械精美圖片。在多個軍事欄目中講解過槍械的相關科普知識。曾齣版《火力真相 中國現代槍械(手槍篇)》《火力真相 中國現代槍械(衝鋒槍篇)》等圖書。
李 峰,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槍械專傢,研究員。具有豐富的槍械知識。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廣博的知識麵和深厚的曆史沉澱感。它不僅僅關注那些改變曆史走嚮的標誌性武器,還花瞭不少篇幅去介紹那些“曇花一現”但技術上具有前瞻性的原型槍。這種不遺餘力的挖掘精神,讓這本書的價值大大提升,因為它填補瞭許多主流軍事史著作中被忽略的空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技術移植與本土化”過程的分析,比如某個國傢如何引進外來技術,並根據自身工業基礎和戰場環境進行改進,這個過程充滿瞭博弈與智慧的較量。書中對相關曆史事件的引用也十分精準到位,每當討論到某項技術革新,作者總能立刻聯係到它在具體戰役中起到的實際作用,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讓人讀來信服力倍增。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座精心搭建的知識迷宮,引人入勝,每一次深入探索都能發現新的寶藏,絕對值得反復品讀和收藏。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上瞭一堂生動有趣的大學選修課,講師是位功力深厚的曆史學傢,對“熱兵器”這個主題有著非同一般的熱情和洞察力。我特彆喜歡它那種打破常規的敘事方式,它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槍械,而是通過對比不同國傢在特定曆史時期麵臨的戰術需求,來反推槍械設計思路的差異。比如,書中對比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在班組支援火力上的技術側重,分析瞭機槍從笨重的通用武器嚮更輕便化和自動化演進的內在驅動力。那些關於人機工程學的討論也十分精闢,比如槍托的角度、扳機的阻力如何影響射手的實戰錶現,這些細節以前我都沒太注意過,讀完後感覺自己對“好槍”的標準都有瞭新的理解。此外,它還觸及瞭一些相對冷門的領域,比如早期彈藥的可靠性問題以及不同口徑標準化的麯摺曆史。這本書的厚度就說明瞭作者的投入程度,信息密度極高,每翻一頁都有新的知識點冒齣來,需要細細品味,絕對不是那種囫圇吞棗就能讀完的書。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軍事模型愛好者,我最看重一本書在細節還原度上的準確性。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相當齣色,簡直可以當做工具書來查閱。對於某些經典槍械的分解圖和部件特寫,描繪得極其精細,連螺釘的規格和凹槽的深度似乎都能感受到。它不僅描述瞭槍械的外觀和功能,還深入挖掘瞭材料科學在槍械製造中的應用。例如,書中探討瞭不同鋼材在承受高壓和高溫時的性能差異,以及早期閤金材料的局限性是如何製約瞭武器性能的提升。讀到這裏,我不禁驚嘆於早期工匠們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所展現齣的非凡創造力。更難得的是,作者在描述技術演進時,總能適時地插入一些當時的技術手冊片段或者工程師的私人信件摘錄,這讓冰冷的機械知識瞬間有瞭“人情味”,仿佛能聽到那個時代工程師們爭論不休的聲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你理解一把槍不僅僅是一個射擊工具,更是時代技術、戰爭需求和人類智慧的結晶。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類題材的書籍會充斥著大量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讀起來會非常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他擅長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去解釋復雜的物理原理和機械結構。舉個例子,他在解釋後坐力緩衝和自動循環係統工作原理時,運用瞭一些非常巧妙的比喻,即使是沒有機械背景的讀者,也能大緻領會其核心機製。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頗具巧思,它不是機械地劃分“步槍”、“手槍”等類彆,而是按照“擊發原理的突破”、“人機交互的優化”等功能性模塊來組織內容,這種組織方式極大地增強瞭知識點的內在聯係性。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槍械設計哲學有瞭一個宏觀的把握,明白瞭為什麼某些設計被曆史淘汰,而另一些經典卻能流傳百年。它成功地將科普的易讀性與研究的嚴謹性結閤起來,是非常難得的佳作。
評分哇,最近淘到一本讓人眼前一亮的軍事曆史書,內容涵蓋瞭從早期火器發展到現代槍械演進的諸多細節,簡直是軍迷的福音!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技術脈絡上的清晰邏輯,他沒有僅僅停留在羅列數據和型號上,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時代背景下,技術革新如何驅動瞭武器設計的變革。比如,關於火藥配方的改進如何影響瞭射程和精度,以及膛綫技術從何而來,這些內容都寫得非常透徹。書中配有大量的圖文資料,有些老式槍械的設計圖紙清晰可見,讓我這個對手工製造流程很感興趣的人大呼過癮。而且,作者對那些關鍵性發明傢和工程師的介紹也很有匠心,將他們的個人經曆與技術突破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聽一位資深老兵娓娓道來那些塵封的往事。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相當棒,紙張厚實,文字排版疏密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兼具學術深度和閱讀樂趣的佳作,強烈推薦給所有對硬核軍事曆史感興趣的朋友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