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小楷乐毅论五种 |
| 作者: | 王羲之 |
| 市场价: | 40元 |
| ISBN号: | 9787534055010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7年1月1日 | 版次:1 | 页数:68 |
| 印刷时间:2017年1月1日 | 印次:1 | 字数: |
| 编辑推荐 | |
1.《乐毅论》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本书选取了三种权威版本和两种临本,内容丰富。 2.所收五种版本以条陈方式呈现,便于读者领略不同版本的特色。 3.四色精印,布脊装帧,可180度平铺,便于临写。
|
| 内容简介 | |
《乐毅论》为传世书法经典,此次选择了越州石氏本、项元汴藏本、张廷济藏本三种著名刻本以及俞和、冯文蔚两种临本,予以排比条陈,便于读者直观了解此书书写用笔的特征。另外书后附录了《历代集评》《临习举要》以及《释文点校》等,以资参考。 |
| 作者简介 | |
①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②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芝生),晚号紫芝老人。桐江(今浙江桐庐)人,寓居钱塘(今杭州)。 ③冯文蔚(1814—1896),字联堂,号修庵。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曹鸿勋榜进士第三人(即探花)。 |
我之前收藏过不少碑帖,但说实话,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或者只是简单地把字帖原图扫描进去,缺乏深入的讲解和指导。这本《小楷乐毅论》则完全不同。我特别喜欢它对“五种《乐毅论》”的对比分析。通过并列展示不同名家的临本,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一篇文章在不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演绎,他们的用笔、结构、章法各有千秋。这种对比非常有启发性,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书法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更能体会到每个书法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取向。而且,书中的文字讲解也非常专业,并非空泛的赞美,而是深入到对笔画、结构、墨色、章法的具体分析。我尤其欣赏它对“历代书法碑帖”的引用和梳理,这让我了解到《乐毅论》在书法史上的传承和发展脉络,也更能理解王羲之的版本为何如此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临摹字帖,更是一部小型的书法史,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是我见过字帖中数一数二的。作为一名对书法有较高要求的爱好者,我非常看重字帖的细节。这本《小楷乐毅论》的每一个字都放大得恰到好处,线条清晰锐利,没有任何模糊不清的地方。即使是放大到一定程度,也能清楚地看到每一笔的起承转合,以及毛笔在纸上留下的微妙痕迹。纸张的选用也堪称一流,厚实而不易洇墨,即使是用水墨笔练习,也能保证字迹的清晰度和整洁度。书的整体设计也充满了艺术感,封面设计典雅大方,内页的留白处理得当,不会显得拥挤,反而让字帖本身更加突出。而且,装订方式也很人性化,可以完全摊平,方便我在书桌上临摹,不用担心书脊会合拢。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的用心和专业,也让我更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临摹。
评分拿到这本《小楷乐毅论五种<乐毅论>临习指南/王羲之行书楷书佛教遗经毛笔字帖乐毅论临摹字帖历代书法碑帖导临教程》的时候,我着实被它的名字吸引了。虽然我对书法研究不算精深,但出于对王羲之的仰慕,以及对《乐毅论》这篇经典文章的兴趣,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打开它,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有种温润的感觉,这对于临帖来说,是基础也是享受。我特别喜欢它将“五种《乐毅论》”集于一册的设计,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乐毅论》临本,尤其是王羲之的版本,那是多少人心中的书法圣经啊。每一页的字迹都清晰可见,线条的粗细、转折的力道,都仿佛凝固了时间的痕迹,让我不禁想要一遍遍地去体会那份神韵。书的装帧也很讲究,硬壳封面,内页装订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散页的问题。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精美,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敬意,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我的临习之路了。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初学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对书法都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但总觉得无从下手,尤其是面对各种碑帖,往往眼花缭乱,不知该选择哪一本。这本《小楷乐毅论》的“导临教程”部分,真的太友好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字帖罗列出来,而是非常有条理地进行讲解。从笔画的基本写法,到字的结构布局,再到整篇文章的章法,都循序渐进,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个字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如某个字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技巧,以及如何运用笔锋来表现出不同的韵味,这些都让我茅塞顿开。我试着跟着教程练习了几个字,感觉自己的笔画比以前流畅多了,也更懂得如何控制力度了。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临习方法和注意事项,这让我觉得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老师在旁指导一样。对于我这样零基础或者基础薄弱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了掌握书法的希望。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佛教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中的“佛教遗经”部分,尤其是结合了《乐毅论》的笔法,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我一直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思想和精神的载体。王羲之的《乐毅论》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而将其与佛教的清净、超然相融合,更是别有一番风味。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能看到古人在抄写佛经时的虔诚与专注,感受到那种静谧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这本字帖的选材非常考究,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喜欢它所选用的字体,既有楷书的严谨端庄,又不失行书的流畅洒脱,在学习书法技巧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这种将艺术与精神深度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字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更加理解了书法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如何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