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贞观政要(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历史地理必读本) |
ISBN: | 9787550243767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定 价: | 12 元 |
作 者: | (唐)吴兢,编著,马丛,译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07-01 | 版次:1 | 页数:160 |
印刷时间:2015-07-01 | 印次:1 | 字数:130千 |
目 录 | |
【贞观政要 目录】 君道………………………………007 政体第二………………………………011 任贤第三………………………………015 求谏第四………………………………019 纳谏第五………………………………023 君臣鉴戒第六…………………………027 择官第七………………………………031 封建第八………………………………035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038 尊敬师傅第十…………………………042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045 规谏太子第十二………………………050 仁义第十三……………………………053 忠义第十四……………………………056 孝友第十五……………………………060 公平第十六……………………………063 诚信第十七……………………………067 俭约第十八……………………………071 谦让第十九……………………………074 仁恻第二十……………………………077 慎所好第二十一………………………081 慎言语第二十二………………………084 杜谗邪第二十三………………………089 悔过第二十四…………………………093 奢纵第二十五…………………………097 贪鄙第二十六…………………………099 崇儒学第二十七………………………105 文史第二十八…………………………109 礼乐第二十九…………………………113 务农第三十……………………………118 刑法第三十一…………………………122 赦令第三十二…………………………128 贡赋第三十三…………………………131 辨兴亡第三十四………………………134 征伐第三十五…………………………139 安边第三十六…………………………141 行幸第三十七…………………………145 畋猎第三十八…………………………149 灾祥第三十九…………………………153 慎终第四十……………………………156 |
作者介绍 | |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吴兢居史馆任职30余年,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曾认为粱、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乃别撰《粱史》、《齐史》、《陈史》各10卷、《隋史》20卷。卒后。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余卷,世称“良史”。吴兢的编著有《乐府古体要解》、《唐春秋》、《唐书备阙记》、《太宗勋史》、《睿宗实录》、《中宗实录》、《贞观政要》、《则天实录》、《唐高宗实录》(与刘知己合撰)等,仅《贞观政要》传于今。 |
精彩书摘 | |
君道 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①以啖②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 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③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④,问其理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释】 ①股:大腿。 ②啖(dàn):吃或给人吃。 ③怨(dú):亦作“怨黩”,因怨恨而出的诽谤言论。 ④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术士。继承杨朱的“为 我”思想,认为“重生”必然“轻利”,反对纵欲自恣的行为。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以百姓的存活为先。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虽然填饱了,但人也就死了。如果想要安定天下,必须首先端正自身,世上没有身子端正而影子弯曲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上面治理好了而下面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损伤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因为自身的贪欲才酿成灾祸。如果一味贪恋美味,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会弄得人心涣散,怨声载道,zui终众叛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自己贪图安逸。” 谏议大夫魏徵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其他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用什么方法,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得很好而国家发生动乱的事。’陛下所明白的道理,实在符合古代圣贤的意思。” 二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①。’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②。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③,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太宗甚善其言。 【注释】 ①刍荛:指割草打柴的人,泛指草野鄙陋之人或普通百姓的浅陋言辞。 ②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意为大开四方之门,广四方之视听,防止耳目闭塞,以便招贤纳俊。 ③靖言庸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却捣鬼。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徵:“什么叫作圣明的君主?什么叫作昏暗的君主?”魏徵回答道:“君主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君主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君主要向割草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时,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圣明的君主能够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就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的奸佞小人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不是这样,他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叛离时,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时,他竟浑然不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也不知道。由此可见,君主如果能广泛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忠诚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蒙上蔽下,百姓的情况也就能顺利传递给君主了。”唐太宗很赞赏魏徵讲的这番话。 三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①,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徵对曰:“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 贞观政要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历史地理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贞观政要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历史地理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贞观政要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历史地理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贞观政要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历史地理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贞观政要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历史地理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相关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