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技术、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历程 | 作者 | 许涛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20122146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数 | 435000 | 页码 | 620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通过挖掘科技发展史和经济史中的相关史料提炼观点和路径,而不依靠深奥的数学模型和精深的计量分析得出结论。本书认为,就经济增长而言,仅仅有技术是不够的。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沿的国家并未因此而实现大发展。如古代中国、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荷兰,他们都曾在某些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由于这些技术并没有明显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仅仅被用于某些特殊的领域或特殊的群体,*终停止了发展的脚步。技术创新,尤其是突破型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观原动力,而市场容量则是经济增长的客观原动力。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本书主要是描述性的,意图通过梳理历史上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 作者简介 | |
| 许涛,经济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地经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增长、金融、区域经济。在《经济研究参考》《中国外汇》《国际金融》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曾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研究课题。 |
| 目录 | |
| 前 言/001 章 世界经济史上存在式增长吗/001 第二章 式经济增长因何而来/026 第三章 改变世界的突破型技术创新/058 第四章 市场容量:广阔天地大有可为/095 第五章 英国成为世界者/134 第六章 后进国家的崛起——德国的革命/179 第七章 头脑灵活的“年轻人”——美国崛起/215 第八章 美国的经济霸权/248 第九章 追随者的足迹/282 第十章 资本:技术创新的推手/319 第十一章 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以美国为例/358 第十二章 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以德国为例/380 第十三章 “新常态下”中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402 第十四章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443 第十五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路径/499 参考文献/531 后 记/585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到“技术、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历程”这个书名,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那些改变世界格局的伟大发明,以及它们如何被商业的逻辑所放大,最终推升了整体经济的高度。我常常在想,伟大的技术如果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那它对社会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只有当它找到了合适的市场,被大众接受、使用,并且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时,它的经济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释放。这本书的名字,似乎就概括了这样一个从“想法”到“产值”的完整链条。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深入分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技术与市场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是否存在某种“黄金法则”,使得技术能够顺利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湖北新华书店”这个落款,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论述,而是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也许它会讲述一些发生在湖北,或是由湖北人参与创造的,与技术、市场变革相关的故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比如,在某种关键技术的引入过程中,当地的市场环境是如何适应的?又或是,某个具有颠覆性的市场模式,是如何在湖北这片土地上孕育并发展壮大的?
评分“技术、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历程”,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让我感觉到一股厚重感和历史的纵深感。我一直对“历史的车轮”是如何碾过一个个经济时代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会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娓娓道来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的关键节点。它可能不会停留在某一两个技术概念上,而是会跨越几个世纪,描绘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经济增长引擎的。而市场,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染色盘,将这些技术染上不同的色彩,决定了它们的普及速度和影响力。我脑海中浮现的是蒸汽机的轰鸣,电力照亮黑夜,再到今天的芯片和大数据,每一个技术飞跃都伴随着市场的新形态的出现,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扩张。而“湖北新华书店”这个署名,又让我多了一层联想:这本书会不会是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是如何将引进的技术与本土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的?我想知道,那些曾经在湖北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与技术、市场相关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故事,它们是怎样一步步铺就今日经济格局的。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纸质版时,书脊上“技术、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历程”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对过去几十年的回忆。我记得小时候,很多东西都是稀罕物,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比如彩电、冰箱、汽车,一点点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整个经济体消费能力和生产能力提升的直观体现。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会详细描绘这样一种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过程,其中市场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引导着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最终如何分配。我尤其想知道,在那些关键的技术突破时期,市场是如何做出反应的?是早期就嗅到了商机,还是在技术成熟后,需求被激发出来?而“湖北新华书店”的标识,又让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会结合中国,特别是湖北省的一些具体案例来阐述。比如,一些曾经在我们身边兴起又衰落的产业,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而引进的技术和市场策略,它们最终的成败得失,或许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我渴望看到那些具体的、有温度的叙事,它们能让抽象的经济概念变得生动而可感。
评分“技术、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历程”,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给我一种“宏大叙事”的感觉。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探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从最早的农业革命,到后来的工业革命,再到如今的数字革命,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也重塑了市场和经济的形态。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剖析不同历史时期,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否存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技术和市场的结合,使得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湖北新华书店”的署名,让我觉得这本书或许有更接地气的视角。它是否会聚焦于中国,乃至湖北省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放来实现经济腾飞的经验?我期待能够读到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新兴技术的引入,如何改变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又或是,某个区域性的市场改革,如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一个连贯、清晰的经济发展图景,并从中获得一些深刻的启示,理解技术、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复杂而又紧密的联系。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长,初看之下,感觉像是某种学术研究或者经济学专著的缩影,又带着点地方出版的地域色彩——“湖北新华书店”,这让我对它究竟是探讨宏观理论,还是聚焦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程产生了好奇。我一直对技术进步如何驱动经济增长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技术与市场需求碰撞、相互塑造,最终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格局的演变时,这种动态过程更是引人入胜。这本书的题目似乎恰恰触及了这个核心。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些改变世界的关键技术,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它们是如何被市场接纳、推广,又反过来刺激经济体不断扩张的。同时,我也会联想到经济增长背后的深层原因,除了技术和市场,政策、制度、文化等因素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否会剖析中国经济,特别是湖北这个中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借助技术革新和市场开放,实现经济腾飞的?或者,它可能更侧重于梳理全球范围内,不同历史时期,技术、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我期待它能够提供清晰的脉络,让我能更系统地理解这些复杂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