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褚时健看好的项目,做起来比褚橙更难,比橄榄油还要好的食用油,产量却太低,茶油树结果要8年,老祖宗也没有告诉种植方法……湖南一个46岁的中年人选择了创业项目做茶油。农民的管理、自然灾害、劳动力不足、激烈竞争的食用油市场,大三湘面临的不止这些挑战。作者的目标是编写100个像海底捞、褚橙、茶油这样水平的案例,用来记录中国这个千载难逢的商业变革时代的一部分事实。希望后人在研究这段历史时,看到的不仅是投机取巧和贪污腐败。
黄铁鹰:1955年出生于吉林,2001年前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专门教授和研究商业案例,2008年始历年被评为zui受MBA欢迎的老师。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zui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zuijia中国商业案例研究奖”。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也学不会》等著作。2009年创立管理实战交流平台——“找同行网”,并开始出版实战案例系列丛书《找我》。
袁隆平推荐的山茶油 稻盛和夫点赞的企业家
在现在的环境中,并非只要付出即可取得相应回报,周新平当时在困难的局面下,从山区考察回来后因看到当地贫乏的情景而想要施以援手,拥有这样想法的人,才是伟大的人。这样的人在工作中不仅是为自身,同时拥有长远的眼光,连同员工的生活也会考虑在内。长久来看,这样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稻盛和夫
发展三湘茶油,造福人民健康。
——袁隆平
茶油是好项目,我也研究过,不过油茶树要八年才能结果,我年龄太大,做不来了。不过,(周新平)你不要怕,你那三千万,不是亏损,是投资。
——褚时健
铁鹰老师发来书稿,嘱我写序,但是我没有敢接受邀请,因为几次通读书稿,知道其中的意义和用心,知道自己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推荐都无法比作者写的更到位。我只能建议大家仔细去阅读这本书、仔细去理解并真切去感受,这份感受会引发你得到自己的答案。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管理研究领域中国缺的还是工匠精神。黄铁鹰老师和他的团队是中国zuju工匠精神的研究者,他们致力于解剖和总结当今中国zuiju工匠精神的企业。从《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也学不会》,到新的《茶油的背后》,这些震撼人心的案例给处在升级转型迷茫期的中国企业家提供了真正值得学习的榜样。
——宋新宇 博士,老板学堂创始人,易中公司董事长,原罗兰贝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自序
/ / 1 引子
/ / 6 什么是茶油
/ / 10 茶油真的比橄榄油还好吗
/ / 15 产量太低
/ / 20 难,太难
/ / 25 “骗子”也不容易
/ / 31 老祖宗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种油茶树
/ / 38 食用油的“水”太深
/ / 45 油,不是越土越好
/ / 51 压榨油和浸出油孰好孰坏
/ / 59 苯并芘——致癌物
/ / 64 还有比他更难的
/ / 71 “人的发心是好的,连老天都会帮你”
/ / 75 士为知己者死
/ / 79 劣油逐良油
/ / 83 中国人迷信香味
/ / 87 大三湘的冷提技术
/ / 93 人都被骗怕了,只有看见才相信
/ / 98 周新平“疯”了
/ / 104 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强的娘子军
/ / 109 做农业必须有一颗坚强的心
/ / 115 令人苦恼的小偷小摸
/ / 121 什么是当代农民
/ / 126 贫穷从哪里来
/ / 130 扶贫先扶志
/ / 136 周新平的社会试验
/ / 140 学校的“老板餐”
/ / 143 70岁的小学老师
/ / 149 抽一包好烟,还是吃一月好油
/ / 154 胆小,当不了企业家
/ / 162 后记
/ / 165 附录1 2010年全国食用油主要品类排序
/ / 167 附录2 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拿到《现货 茶油的背后》这本书,尽管我还没有深入翻阅,但光是书名和作者信息,就足以激发我极大的兴趣。茶油,这个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食用油,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是关于那片片生长在山间的油茶林,还是关于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采摘和榨油技艺?抑或是关于现代商业运作下,无数茶农的辛勤汗水与市场博弈?黄铁鹰这个名字,我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位对中国经济有着深刻洞察的观察者,他笔下的文字,总是能够挖掘出事物最核心的价值和最真实的面貌。中国发展出版社,这家出版社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关注和研究,我相信他们出品的书籍,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会有所保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视野,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生活中看似平凡的食物,去了解它们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旅程,去感受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脉络中的点点滴滴。
评分在浏览书店时,这本书的名字《现货 茶油的背后》瞬间就吸引了我。“现货”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交易、市场、供需,而“茶油”则是熟悉的食材,“背后”则是一个充满故事感的词汇。这本书的作者是黄铁鹰,我对他的一些财经评论有所了解,觉得他的分析往往很犀利,而且不落俗套。中国发展出版社,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立意会比较宏大,不只是简单的产品介绍,可能会涉及一些产业政策、市场规律,甚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侧面。我虽然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已经开始构思这本书可能会写些什么。也许会从茶油的起源讲起,到种植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再到农民的耕作方式、产量变化。然后进入到加工环节,不同的压榨工艺对油品品质的影响,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最后,会涉及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以及茶油在中国国内外的销售情况,可能还会探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和合作。总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勾勒出了一个非常立体的画面,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最近在书架上发现了《现货 茶油的背后》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名和作者、出版社的信息来看,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茶油,作为一种健康的食用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而“背后”这个词,则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茶油本身,更可能涉及到茶油产业的方方面面。黄铁鹰,这个名字在财经界颇具影响力,我对他的作品一向抱有好感,相信他能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茶油产业不为人知的运作模式和发展轨迹。中国发展出版社,这一出版社的定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有分量,可能会涉及到茶油产业的发展政策、市场前景、技术创新,甚至是它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地位。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这本书可能呈现的画面:从茶油的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市场竞争,再到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与机遇。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用油的书,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评分我最近正在寻找一些能够拓宽我视野的书籍,而《现货 茶油的背后》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虽然还躺着,但它散发出的那种吸引力,已经让我按捺不住想要分享的冲动。我通常喜欢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探究深层原因的书籍,而“背后”这个词,恰恰点燃了我探究的欲望。茶油,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常消费品,它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是关于生产的源头,从茶树的种植、采摘,到压榨出那一滴滴金黄的油?还是关于市场的流通,从产地到餐桌,中间经历了怎样的环节,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博弈?黄铁鹰的名字,我虽然不是他的铁杆粉丝,但对他的一些商业评论和洞察力还是有所耳闻的。我相信,由他来讲述茶油的故事,一定会有独到的见解。中国发展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权威感和深度感,让人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扎实,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
评分这本书我真是太喜欢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通读,但仅仅是翻阅和初步了解,就让我对这个作者和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和敬意。我一直对中国农业发展和乡村经济特别感兴趣,这本书的名字《现货 茶油的背后》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茶油,这个在中国传统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油品,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是关于辛勤耕耘的茶农?是关于产业链的条条框框?还是关于品牌营销的种种策略?黄铁鹰这个名字,在财经界也算是个响亮的人物,他的视角和笔触,我非常期待。这本书的出版方是中国发展出版社,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又增添了几分信心。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用油的书,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脉络,感受到中国传统产业的生命力,以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索茶油背后那不为人知的精彩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