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传(历史传记小说丛书) 词奴儿; 97875034908

正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传(历史传记小说丛书) 词奴儿; 978750349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范仲淹
  • 历史传记
  • 传记小说
  • 宋代历史
  • 人物传记
  • 古代史
  • 词奴儿
  • 历史人物
  • 正版图书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90873
商品编码:2841528198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传(历史传记小说丛书)

定价:56.00元

作者:词奴儿;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34908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范仲淹可谓大宋士大夫的*典范,是大宋王朝的*象征,他泛通儒学经典,工于诗词散文,精通战略战术,为官清正廉明,敢言务实,却屡次遭贬。风雨江湖中,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历尽沧桑,病死仕途。

作者词奴儿呕尽心血,数年几易其稿,洋洋洒洒近五十万字,还原一个真实的范仲淹,写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的人格境界,也写出了他孝敬母亲、爱护兄长的平易的一面。文字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故事性强,可读性强,值得一读。

内容提要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本书以传记小说的形式,运用细腻委婉的笔触和曲折动人的情节,阐述了范仲淹“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的忧患人生,展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节操。

目录


第01章洞庭湖畔 少年朱说断奇案

第02章断齑划粥 僧房掘金又埋金

第03章游学关中 结识名士啸山川

第04章劝兄向善 遭羞辱惊闻身世

第05章别母自立 求学南都应天府

第06章矢志不渝 不为良相为良医

第07章金榜题名 携母赴任广德军

第08章聆母教诲 断案公正法如山

第09章兴办学堂 愚顽读书蔚成风

0章复姓归宗 要留声名清且白

1章河朔闲游 满目荒凉山河远

2章燕赵归来 三十从知壮士羞

3章喜结连理 琴瑟和鸣遇知己

4章西溪书事 敢议雄心万里途

5章修筑海堰 巍巍长存范公堤

6章为母守丧 晏殊荐管应天府

7章教学育人 勉励学子皆从道

8章上执政书 未敢忘怀天下忧

9章平台引对 一进朝廷任馆职

第20章越级言事 劝太后还政于帝

第21章一度遭贬 仲淹外放河中府

第22章为安民心 青峰寨中智降匪

第23章仁宗亲政 二进朝廷任司谏

第24章皇后直言 夷简被贬判澶州

第25章赈灾归来 朝堂进食乌昧草

第26章后宫争宠 宋仁宗恩眷别移

第27章为报前仇 夷简设计废郭后

第28章直言进谏 为保皇后又遭贬

第29章风雨江湖 心中犹存报君恩

第30章改任姑苏 疏通五河治水患

第31章破釜沉舟 以命相谏为郭后

第32章夷简用计 仲淹权知开封府

第33章三度遭贬 正直之臣同赴难

第34章秋风萧索 痛失贤妻断知己

第35章敬仰先贤 重撰狄仁杰碑文

第36章少年纯仁 仁者爱人如其父

第37章边关危急 仲淹携子赴延州

第38章整顿边防 左氏春秋赠狄青

第39章韩琦失误 任福兵败好水川

第40章纯佑领兵 大顺城外展雄风

第41章仁宗招来 欲振朝纲委重用

第42章开阁召对 仲淹呈变革十事

第43章风云变幻 改革之路多险阻

第44章芳草无情 明月楼高休独倚

第45章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46章范氏义庄 慈善创立八百年

第47章鞠躬尽瘁 留得夕阳无限时

作者介绍


词奴儿,女,原名高志文。居于长江之滨的一座古老小城。

性情淡泊,心念如菊;文字清丽雅致,情感细腻柔婉;自甘寂寞,不善逢迎。只于文字的芳草丛中,撷一缕绿色,编织春风春雨春云春水春花春柳的梦想;又于疏篱之畔,聆听秋阳秋菊秋霜秋月秋蝉秋雁的呢喃。

自幼酷爱古典诗词,钟情于写作,文字清新雅致,情感细腻柔婉。已出版历史人物传记《浅斟低唱醉流年——柳永传》《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柳如是传》《一生一世一双人,半梦半醒半浮生——陈圆圆传》;填词数百阕,散见于《中华诗词》《东坡赤壁诗词》等刊物。

文摘


序言



好的,为您呈现一本关于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小说的简介,内容不涉及您提供的书目: --- 《砥柱中流:宋庠传》 一 北宋中叶,士人阶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怀揣着经世济民的抱负,渴望在风云变幻的庙堂之上施展抱负。然而,这并非一个坦途。权谋倾轧、党争暗涌,如同无形的礁石,随时可能将一艘满载理想的航船撞得粉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遇见了宋庠——一个以坚韧和智慧在乱世中屹立不倒的文臣、政治家。 《砥柱中流:宋庠传》并非一部简单的生平流水账,它是一幅浸透了北宋政治生态的恢弘画卷,更是对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坚守自我、实现价值的深刻探讨。宋庠,字景文,与他的弟弟宋祁并称“双宋”,共同构筑了北宋文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与弟弟的诗酒风流不同,宋庠的人生轨迹更倾向于庙堂的沉稳与实用。 本书从宋庠的少年求学时代写起。彼时的北宋,仁宗朝的繁盛之下暗藏着结构性的危机。他如何在家学中汲取先秦两汉的治国之术?他如何在科举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带着一身的经世之学踏入官场?小说细致地描摹了宋庠早年仕途的起伏,他初入翰林,便经历了范仲淹等“老成名士”的教诲与熏陶,这些早期的经历,为他日后正直持重的品格奠定了基石。 二 宋庠的政治生涯,几乎贯穿了仁宗至神宗近五十年的朝政变迁。他的核心价值,在于他对国家财政和军事改革的深刻洞察与实践。当澶渊之盟带来的和平日益腐蚀着北宋的边防和国库时,宋庠敏锐地意识到了“积贫积弱”的危险。 小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宋庠在主持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大权)期间的改革举措。他深知,空谈治国无益,唯有切实地增加国家收入、整饬吏治的腐败,才是富国强兵之本。读者将看到他如何顶住士大夫集团对于“增加赋税”的巨大压力,力排众议,推行如“均输法”的微调和“清查隐匿田亩”的激进政策。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博弈,更是对既得利益集团的正面挑战。书中详尽刻画了每一次廷议的唇枪舌剑,宋庠如何引经据典,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和对国计民生的切身体会,说服那些只顾眼前清誉的同僚。 然而,宋庠并非只会铁腕治吏。他深谙“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在处理地方水利工程和灾荒赈济时,他展现出极为细腻和人情味的一面。他主张“轻徭薄赋,以养农本”,强调救灾的效率和公平,反对虚报浮夸。通过这些具体事件,读者得以窥见一位成熟政治家如何在“原则”与“变通”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 三 宋庠的宦海沉浮,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派系斗争纠缠不清。他与范仲淹等新进派的关系,始终是历史研究中的焦点。本书没有将宋庠简单地标签化为“保守派”或“改革派”,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中间力量的复杂性。 当“庆历新政”爆发时,宋庠既是受益者,也深知其激进之处的隐患。他支持改革的目的,却不认同过快的变革节奏带来的社会震荡。小说细腻描绘了他如何在朝堂之上,既维护改革的核心精神,又私下劝谏过于激进的同僚“缓步前行”,以求长治久安。这种“忠而不阿,谏而不激”的处世哲学,使他在多次政治风暴中得以全身而退,保全了政治生命,更重要的是,保住了继续推行务实政策的空间。 后期,随着王安石变法浪潮的兴起,宋庠作为资历深厚、声望极高的大臣,其立场至关重要。他既欣赏王安石的改革魄力,又担忧其推行速度过快,尤其对“青苗法”等涉及民生且容易被地方胥吏滥用的政策持保留态度。小说通过描绘宋庠与王安石在书房中的多次长谈,展现了两位伟岸的政治家之间,基于国家安危而产生的深刻理解与分歧。 四 除了庙堂的波澜,本书也展现了宋庠作为文人深厚的底蕴。他并非只会处理卷宗文牍的“书呆子”。他精通兵法,曾亲临边防考察军情,提出的军事建议极具操作性。他与苏轼、欧阳修等人的交往,也展示了他豁达雅正的文人风骨。晚年,他退居乡里,潜心著作《宋史稿》等史学整理工作,其对史学的尊重与严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砥柱中流:宋庠传》试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形象:他有着超乎常人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焦虑感。他或许不像某些名臣那样光芒四射,但他更像是支撑大厦的沉重基石,默默承受着岁月的压力,确保船只不至于在风浪中倾覆。 五 本书基于大量的史料考证,结合合理的艺术虚构,力图还原那个时代独特的氛围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它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感受一个正直的灵魂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以自身的“砥柱”之姿,支撑起了半壁江山。宋庠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担当,往往不在于一时的激昂,而在于长久的坚守与务实的行动。 关键词: 北宋政治、财政改革、士大夫群体、王安石变法、文臣风骨、中流砥柱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引人入胜,采用了古朴典雅的风格,色彩搭配沉稳大气,一眼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书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传》更是点睛之笔,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主人公豁达的人生哲学和高尚的品格。对于我这样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封面和书名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范仲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感受他的人生起伏,学习他面对荣辱宠辱时的心态。我尤其对书名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深有感触,这是一种多么超然的境界啊!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不因外物的得失而大喜大悲,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修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了解范仲淹的生平事迹,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这种超然的态度。书的装帧质量看起来也很不错,纸张的手感温润,排版清晰,阅读起来应该会是一种享受。

评分

评价二: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它的分量十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像是一种知识和历史的重量。精装的封面,泛着柔和的光泽,书名上的字体设计也颇有讲究,古朴有力,与“范仲淹传”这个主题相得益彰。我一直对宋代那段璀璨的历史和涌现出的众多杰出人物充满兴趣,而范仲淹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政治抱负、文学成就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一直是我所敬仰的。这本书既然是“历史传记小说丛书”中的一员,我期待它在严谨的历史考证基础上,能够融入生动的叙事手法,让范仲淹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我能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他的时代,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对于“词奴儿”这个作者名字,我尚不熟悉,但相信能够写出这样厚重题材作品的作者,必有过人的才华和深厚的积累。

评分

评价三: 看到这本书的ISBN号,我便知道这绝对是一本经过精心策划和出版的读物。97875034908这个数字串,代表着它在出版界的正规身份,也预示着其内容的可靠性。我对这类以历史人物为载体的传记小说情有独钟,它们能够将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有趣,让读者在故事中学习知识,感悟人生。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不仅在政治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文学领域也是大家,他的词作豪放而不失细腻,意境深远。我很好奇作者“词奴儿”将如何以小说化的笔触,描绘范仲淹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士子成长为一代名臣,又如何在朝堂与江湖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又一次深入了解这位历史巨匠的绝佳机会。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范仲淹有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评价四: 初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它在向我诉说着一段久远而动人的故事。书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将这样的主题贯穿于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之中,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一直认为,了解历史人物最重要的一点,不是记住他们做了什么丰功伟绩,而是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尤其是他们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诱惑的。范仲淹的人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他的清廉、他的智慧、他的担当,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者“词奴儿”的署名,我虽然不甚了解,但我相信,能够以“词”为名,定是对文字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感悟。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传记小说中,看到他如何用优美的笔触,描绘出范仲淹不凡的一生,让历史的尘埃在笔尖下重新焕发生机。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尤其是ISBN号,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意味着它是一本正规出版的、经过严格审核的读物。作为“历史传记小说丛书”的一员,它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普及历史知识的使命。范仲淹,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遗产至今仍被传颂。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是因为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生平介绍,更能够深入挖掘范仲淹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展现他在复杂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斗争和人格塑造。书名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点亮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这种超脱世俗、心怀天下的境界,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寻的目标。作者“词奴儿”,或许是一位专注于挖掘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者,我期待他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将范仲淹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让我们在品读故事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人生的启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