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传 沃尔特 艾萨克森 著 中信出版社 富兰克林自传 青少年版富兰克林自传 正版 人 图片色

富兰克林传 沃尔特 艾萨克森 著 中信出版社 富兰克林自传 青少年版富兰克林自传 正版 人 图片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富兰克林
  • 传记
  • 历史
  • 人物传记
  • 美国历史
  • 自传
  • 青少年读物
  • 中信出版社
  • 沃尔特·艾萨克森
  • 名人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艺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2956
商品编码:28486506491
丛书名: 富兰克林传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读者对象:企业家、管理者、公务员、职场人士、学生,所有对美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书名:富兰克林传 

定价:59.00元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07-01

页码:6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42956

 



 

《富兰克林传》的作者为美国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他撰写过《史蒂夫·乔布斯传》《基辛格传》《爱因斯坦:生活和》等多部畅销传记。

正如我们所知,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伟大的先驱者和美国民主之一。作为一个传奇人物,他参与了《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的起草,而且在科学、文学、外交等诸多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

艾萨克森以其纯熟的写作手法,清晰地刻画出这位美国伟人高尚的品格及坚毅的精神。可以说,这本《富兰克林传》极具可读性,它能够启发每一位读者,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17~1790.4.17),美国伟大的先驱者和美国民主之一,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实业家,他也是美国独立运动的。他一生参与了美国多项重要文件的起草,包括《独立宣言》及美国宪法。他曾说,“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的伴侣”,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本书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是美国的传记作家,曾撰写过《史蒂夫·乔布斯传》《富兰克林传》《基辛格传》《爱因斯坦:生活和》等多部畅销的传记作品。在本书中,艾萨克森凭借其精湛的写作功底,记录了富兰克林的过人胆识及其传奇般的成功人生。我们将看到,富兰克林——这位具有魅力的美国国父是如何出美国精神,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时代。

正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言:“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有三位:首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出生时比我们中穷的人还要穷,但他具有不以自己的穷困为耻的勇气,并凭借这勇气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中伟大和出色的人。”

 



 

章 本杰明·富兰克林与美国的诞生

第二章 天路历程(波士顿,1706~1723 年)

富兰克林家族:“自由人” / 11

奔向荒野:清教徒移民来到北美殖民地 / 14

勤勉和平等:富兰克林的父 / 16

谨慎而贤淑:富兰克林的母 / 19

勇敢和:富兰克林的童年 / 22

如果富兰克林去了哈佛 / 24

发明家的起点 / 27

天性:富兰克林与书 / 31

寂寞的行善者:富兰克林的作家之路 / 35

奔向繁华:富兰克林前往费城 / 41

第三章 帮工生涯(费城与伦敦,1723~1726 年)

凯默印刷店:富兰克林的个人魅力 / 47

不可靠的赞助人 / 51

初往伦敦 / 55

个人努力,还是的仁慈? / 57

理性动物:未来行为准则 / 59

第四章 来自费城的印刷工(费城,1726~1732 年)

初创事业 / 67

共读社:富兰克林的公共层面映像 / 70

“好事者”:媒体集团的发轫 / 75

宾夕法尼亚报:对世界着迷 / 80

实用的婚姻:富兰克林的理智与情感 / 87

谁是私生子的母 / 90

勤俭的另一半 / 93

被带走的小生命 / 98

定义自己的 / 99

道德完善计划 / 104

启蒙运动的信条:从实际出发观察万物 / 108

致富之路:《穷理查历书》 / 110

第五章 社会公民(费城,1731~1748 年)

建设人间之城:独立与公民参与 / 119

共济会:提升社会地位 / 123

大觉醒运动:与启蒙时代背道而驰 / 124

出版大战:被激发的权力欲望 / 131

萨莉·富兰克林:给女儿的实用教育 / 136

波莉·贝克:抨击对女性的不公正态度 / 138

创办北美殖民地哲学会:联系其他殖民地 / 140

创办宾夕法尼亚民团:联合而不是各自为政 / 141

财务自由: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领域 / 145

第六章 科学家和发明家(费城,1744~1751 年)

对知识的探索:火炉、风暴和导尿管 / 151

历史性的突破:电 / 155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 159

从暴君处夺取王权 / 166

第七章 政治家(费城,1749~1756 年)

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 / 171

强调实用的政治思想家 / 173

活跃的废奴主义者 / 176

潜在联盟:出任邮政总长 / 179

奥尔巴尼北美殖民地联盟计划:寻求和谐的解决方案 / 183

凯瑟琳·雷:富兰克林与红颜知己 / 188

领主的死敌:布拉多克引发的政治分歧 / 192

民团上校富兰克林:谦虚与被认可的矛盾 / 196

新使命:大英帝国危险的敌人 / 199

第八章 浑水湍流(伦敦,1757~1762 年)

史蒂文森太太的房客:出使伦敦 / 205

富兰克林的伦敦世界 / 211

与佩恩家族开战 / 214

天生的混蛋:富兰克林与儿子威廉 / 219

领主的反击 / 224

的幸福 / 227

加拿大与帝国:殖民地问题 / 233

苦乐参半的告别 / 235

第九章 再返英伦(费城,1763~1764 年)

四处游历的邮政总长:英国还是北美殖民地 / 241

“帕克斯顿之子”:富兰克林勃然大怒 / 245

再一次与领主抗争 / 250

第十章 密探(伦敦,1765~1770 年)

重返伦敦大家庭 / 257

1765 年印花税法案:富兰克林严重的政治误判 / 260

为辩护 / 265

富兰克林不愿回家 / 271

另一个家 / 280

希尔斯伯勒和汤森税法:富兰克林的立场 / 284

北美殖民地爱国者:难以维持的平衡 / 288

第十一章 背叛(伦敦,1771~1775 年)

1771 年之旅:排解压力 / 295

富兰克林自传:开创先河 / 297

爱尔兰和苏格兰:如何借鉴 / 302

与贝奇会面 / 304

继续科学探索 / 307

中产阶哲学:努力改变命运 / 310

击败希尔斯伯勒 / 314

哈钦森信札:与英国彻底决裂 / 316

斗鸡场:波士顿倾茶的影响 / 320

与威廉决裂:站在哪一边 / 325

豪–查塔姆秘密谈判:一触即发 / 328

第十二章 独立(费城,1775~1776 年)

立场:富兰克林何去何从 / 339

特莱沃斯会面:父子彻底决裂 / 342

反叛者富兰克林:选择北美殖民地 / 344

富兰克林的支持 / 348

坎布里奇之旅:自调查民兵队伍 / 351

加拿大之旅:一次为国尽忠? / 355

《独立宣言》之路 / 358

修改《独立宣言》:意义重大的微小改动 / 360

宪法应如何设想 / 365

徒劳无功的和谈:与豪勋爵会面 / 367

危险、复杂,也吸引人的任务 / 372

第十三章 朝臣(巴黎,1776~1778 年)

世界上有名的美国人 / 379

富兰克林的帕西“宫廷” / 383

谁是间谍 / 388

美国的力量: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 392

改变世界力量的平衡:美法联盟的缔结 / 400

第十四章 交际圣手 饕餮食家(巴黎,1778~1785 年)

轻蔑又嫉妒:富兰克林与亚当斯 / 409

戏剧性的知己:富兰克林与伏尔泰 / 413

巴黎的情人:富兰克林与布里永夫人 / 416

停止变老:富兰克林与爱尔维修夫人 / 423

打情骂俏的成果:通俗文学大师 / 429

下棋与放屁:富兰克林的爱好与科学恶搞 / 434

距离:富兰克林与家人 / 437

第十五章 和平(巴黎,1778~1785 年)

全权公使 / 447

进攻英国本土:暴躁的指挥官 / 451

宫廷之友 / 456

和平代表 / 462

谈判伊始:权力制衡的狡猾游戏 / 465

富兰克林的和平计划:独立战争结束 / 473

安抚法国:迈向和平 / 481

“富兰克林”姓氏的消失 / 484

热气球的痴迷者 / 487

无冕 / 489

的乐章 / 495

告别:返回美国 / 500

第十六章 圣人(费城,1785~1790 年)

于回家了:盖房子、当主席 / 507

不妥协:1787 年制宪会议 / 516

局 / 534

一项公共使命:废除奴隶制 / 538

安息 / 542

第十七章 尾声

结 语

历史的思考 / 555

有缺陷的伟人 / 566

附录 1 富兰克林时期人物表 / 575

附录 2 富兰克林时期年表 / 587

致 谢 / 591

 



 

沃尔特?艾萨克森 (Walter Isaacson)

美国的传记作家,曾获得哈佛大学历史与文学学士学位及牛津大学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首席执行官,历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董事长和《时代》杂志总编。其主要作品有《史蒂夫?乔布斯传》《基辛格传》《爱因斯坦:生活和》等多部畅销书,其中《爱因斯坦:生活和》曾荣获美国科学总院2008年度科学传播图书奖。

 

 


 

本书逻辑清晰、通俗易懂,准确地反应了富兰克林为人所共知的实用主义精神……本书将再次引发火爆的“富兰克林热”。

                                                                  ——《纽约时报》


本书实属之作……艾萨克森敏锐地把握住了富兰克林这位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天才的本质。

                                                               ?——《出版者周刊》


本书是目前为止可读性的有关富兰克林的传记。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充满活力、活泼有趣、贴近生活。

                                                                     ——《纽约客》


本书考据详实、笔法自然、通俗易懂,对富兰克林及其所处时代的把握极富洞见,同时又不乏惊人之语。若想了解美国精神是如何形成的,阅读此书则大有裨益。

                                                                     ——《福布斯》

 

 


 

富兰克林初到费城的时刻是其自传中为经典的场景之一:一个衣衫褴褛的 17 岁少年逃离了家乡,下了船,貌似谦逊实则狂傲不羁地在大街上游荡,然后买了 3 个面包圈充饥。等一下!实际上这一场景的背后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我们仿佛看到了 65 岁的富兰克林坐在英式乡间小屋里奋笔疾书。富兰克林的自传是以给自己儿子写信的口吻撰写的。他的儿子其实是私生子,时任大英帝国北美殖民地的总督之一,常以贵族自居,富兰克林则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卑微的出身。仔细阅读富兰克林的自传手稿,我们还会发现更多有趣之处。在关于富兰克林在费城大街上闲逛,然后遇到其未来妻子德博拉·里德的段落中,他在页面空白处加了这样一句话:“她站在门口看着我,心里肯定觉得我的样子十分狼狈可笑,事实也的确如此。”寥寥数笔,我们看到了富兰克林笔下具有多重特质的自己:首先是单纯的年轻人,其次是老年富兰克林对自己年轻时的印象,则是他妻子对其当初形象的回忆。在段落的结尾处,富兰克林还不忘自嘲地总结了一句:“事实也的确如此。”貌似谦逊的话语无法掩饰他对自己日后所取得的卓越功绩的自豪。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国父中不会令人感觉遥不可及的一位。当年,同僚们就对乔治·华盛顿敬畏有加,的我们更是如此;杰斐逊和亚当斯同样令人敬畏。富兰克林则不同,这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形象十分鲜活:他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先贤祠中冷冰冰的大理石雕像。他是如此真实,以至于人们感觉甚至可以给他取绰号、开玩笑。他从历史舞台上缓缓向我们走来,一边走一边还调皮地眨着眼睛。通过流传下来的信件、所做的恶作剧和自传,富兰克林仿佛一直在与我们交流。他从不用华丽的辞藻装点自己,反而语气轻松,甚至还带点小幽默和小调侃,虽然有时也会令人不安,但没有一丝矫揉造作。他很有现代气息,就像生活在当代一样。在其 84 年的人生旅途中,富兰克林坚持学习和自我提高,成为美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外交官、作家和商务策划师。虽然不是有名的,但他是讲求实际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富兰克林通过放风筝证明了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他还发明了双焦距眼镜、新式清洁火炉;绘制了张墨西哥湾洋流图;提出了流感会传染的理论。富兰克林发起了很多改善民生的运动,创办了美公共图书馆、创建大学、组建自愿消防队、建立保险互助会,并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美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朴素幽默的风格和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在外交政策上,富兰克林创造了综合理想主义和实力均衡现实主义的方法。就政治而言,他提出要将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联邦政府,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但富兰克林伟大的发明还是他自己,这也是其一生中不断追求和完善的目标。作为美国历史上位伟大的公共宣传家,他穷其一生通过各种作品,不断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美国人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富兰克林认真地塑造自己的角色,努力向公众展示,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某种意义来说,他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梦想和楷模。当他还是费城一个年轻的印刷工时,富兰克林就赶着马车在街上运送报纸,给公众留下了勤奋的印象。晚年担任驻法国外交官时,他头戴一皮帽,成功地诠释了来自北美殖民地先贤的角色。几十年间,富兰克林将自己打造成朴素而上进的商人形象 — 坚守勤奋、节俭、诚实的美德,热心于社区的公益事业。他塑造这些形象并非出于矫情伪装,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富兰克林在手工业者家庭中长大,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愿意与工匠和思想者在一起,而不是与所谓的传统精英打成一片。富兰克林十分不屑世袭贵族们的浮华生活与种种特权,他一直称自己是一个“印刷工”,正如其墓碑上所刻的一样。

以上的林林总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富兰克林为重要的愿景:建立中产阶品德和价值观之上的美国认同。相较于诸多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对民主有天生的好感,并没有太多后世批评家所指责的世故之心。他一直信任民众的智慧,认为中产阶是新(美国)的力量源泉。通过不断培育个人品德、推动社会公益,他帮助美国建立了一个由普通民众构成的全新的统治阶,并为之大唱赞歌。我们可以在富兰克林身上发现很多品质:他的创造力和随心之智,不拘泥于陈规的新教徒品德,所坚守的和愿意为之妥协的各种原则。富兰克林身上可以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美国价值观。无论是浪漫主义时期对他的中伤还是商业时代对他的膜拜,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重新评价富兰克林,借此来彰显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在 21 世纪的,富兰克林及其品质尤其能激发我们的共鸣。作为一个极富好奇心、乐于创造的成功出版商和社交高手,即使身处当前的信息时代,富兰克林也能游刃有余,就像社会评论家戴维·布鲁克斯所谓的“雅皮士始祖”。我们不难想象可以和他在下班后喝上一杯,教他使用的电子设备,与其讨论商业方案的可行性,抑或谈谈的政治丑闻或外交政策。他会因为近流行的新笑话而大笑不已。我们将会由衷钦佩他的真诚和幽默的自嘲艺术。我们还会谈谈那些有时会让我们心烦的问题,比如如何平衡对名誉、财富的追求和对世俗道德、价值信仰的坚持。现在,一些人批评富兰克林的思想中有一种灵魂和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它略显肤浅,有鼓吹功利主义之嫌。他们认为富兰克林鼓励人们踏实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崇高的理想。另一些人对此则大加赞赏,认为富兰克林的中产阶价值观和民主情结正是现代那些所谓精英、激进分子、保守势力和对中产阶的鞭挞者大肆攻击的,必须予以弘扬。他们将其视为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楷模,这也正是当下美国为缺失的。

对富兰克林的赞誉与批评都有不少中肯之处,但富兰克林的一生远比他的崇拜者和反对者所描述的要复杂得多。他们常常无法将富兰克林本人与其在自传中刻画的那个努力的美国移民区别开来,错将富兰克林的格言当成了激励其行动的基本信条。富兰克林的品德建立在对高尚生活的忠实信仰上,建立在为这个他所深爱的做出贡献上,建立在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救赎的追求上。正因如此,富兰克林将个人品德与社会道德融合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奉行了的旨意,实现了尘世品德和天国道德的结合。正如富兰克林在其所建图书馆的门口刻下的箴言:“服务公众为神圣。”而同时代的乔纳森·爱德华兹等人则认为,人类只不过是愤怒的手中的玩物,救赎通过的怜悯才能实现。与他们相比,富兰克林的观点的确有自我满足的意味,但无疑是为真诚的。无论你持何种观点,对富兰克林重新进行审视和解读都是十分必要的,唯此才可以抓住关键所在:人们要怎样才能活得有益于社会、正直、受人尊敬、坚守道德且有意义呢?这些品质中哪一个是重要的?无论是在尊崇自我价值的时代还是激昂的岁月,这些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


《万历十五年》:一部透视明代历史的微观史诗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帝王将相传记,它以一种极其独特的视角——聚焦于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1573年—1616年)看似平凡的某一年——切入,如同用一把手术刀,剖开了大明王朝这座庞大帝制机器内部的运作机制、深层矛盾以及最终走向衰亡的历史必然性。 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其“大历史观”的叙事方法。黄仁宇先生摒弃了对单一英雄人物的简单赞颂或批判,而是将焦点置于一系列在历史洪流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及其所处的制度困境。他认为,理解历史,不能只看宏大的政治口号和军事胜利,而必须深入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以及人治与法制之间的张力之中。万历十五年,在表面上是平静无奇的一年,但正是这一年的平静,掩盖了体制运行的全面僵化和深层危机。 制度的桎梏与个体的悲剧 书中选取了六位关键人物作为叙事的支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一幅明代晚期社会生态图景: 一、万历皇帝:缺席的君主与制度的囚徒 万历皇帝,这位本应是帝国中枢的人物,却选择了长期的怠政。黄仁宇先生并未将他简单标签化为“懒惰的暴君”,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行为背后的制度根源。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中,皇帝的权威是绝对的,但与此同时,皇帝也必须遵守祖制,他的权力受到繁复的礼仪、宗法制度以及文官集团的集体力量的制约。万历皇帝的“罢朝”,与其说是个人意志的体现,不如说是他作为一个“人”与一个作为“神”的君主身份之间的永恒冲突。他深知自己的决策可能引发的政治风暴,最终选择了最消极的抵抗方式——不参与。这种“不作为”本身,对庞大帝国的运转产生了致命的蝴蝶效应。 二、申时行:内阁首辅的“平衡术” 申时行作为内阁首辅,是帝国机器运转的实际操作者。他的政治哲学建立在“中庸”与“平衡”之上。他小心翼翼地周旋于皇帝、宦官与清流官员之间,试图以细腻的手腕维持朝廷的表层稳定。然而,这种平衡术的代价是缺乏突破性的改革和坚决的政策推行。黄仁宇揭示了明代内阁的本质——它是一个“秘书处”,而非现代意义上的行政部门。申时行的成功在于他懂得如何避免触怒任何一方,其失败也在于此,因为在积重难返的危机面前,仅仅维持表面的平衡,无异于饮鸩止渴。 三、海瑞:理想主义的殉道者与“好官”的困境 海瑞是书中极具戏剧性的一个角色。他以清廉和固执著称,是儒家传统中“直谏忠臣”的典范。然而,在黄仁宇的笔下,海瑞的悲剧在于他的“不合时宜”。他的道德洁癖和对法律的绝对遵循,与明代官僚系统重人情、讲关系的运作模式格格不入。海瑞的正直,在那个时代被视为一种“破坏性力量”,因为他揭露了体制的弊端,却又无法提供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他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好官”在僵化体制内如何寸步难行。 四、张居正:改革的先驱与“强人政治”的遗产 尽管张居正在万历十五年已经去世多年,但他遗留下的影响却深刻贯穿其中。张居正曾试图通过“考成法”等手段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他的改革具有惊人的效率,但其根本缺陷在于,这是一种“强人政治”而非制度化建设。一旦强人离去,其强行推行的政策便失去了维护的动力,甚至遭到反噬。张居正的遗产告诉我们,没有自下而上的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的改革,终将是昙花一现。 五、戚继光与李贽:体制边缘的挣扎与思想的突围 书中还描绘了军事将领戚继光和思想家李贽。戚继光一生致力于抗击倭寇,其军事才能卓越,但在晚年却深陷于冗杂的文书和人际倾轧之中,最后潦倒而逝,揭示了军事力量在文官政治压制下,如何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而思想家李贽,则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一股试图突破传统儒家思想束缚的暗流。他所倡导的“童心说”,是对僵化伦理秩序的反叛,虽然在当时影响力有限,却预示着思想的松动。 深刻的总结:一个“缺乏新技术”的王朝 《万历十五年》的精髓在于其对“技术层面”的历史分析。黄仁宇认为,明朝的危机并非是道德的沦丧,而是社会结构的技术性滞后。明代是一个依靠“人人自律”和“传统伦理”来运转的精细化社会,但它缺乏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能适应人口爆炸和经济复杂化的“数字化的、可量化的管理技术”。 当国家治理的复杂性超越了依靠官员个人品德和经验积累所能处理的范畴时,这个体系必然崩溃。皇帝无法有效监督数以万计的官员;税收制度无法适应商业经济的增长;庞大的官僚体系因为缺乏统一的、数字化的考核标准,效率低下且人浮于事。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一个被宏大叙事掩盖的王朝,还原为一堆复杂的、互相牵制的齿轮。它探讨的不是“谁的错”,而是“为什么会这样”。它以万历十五年这一静止的时间点为切面,揭示了历史的惯性、制度的沉重,以及个体在面对巨大历史结构时的无力与挣扎。阅读此书,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运行缓慢却不可逆转的钟表内部,体会历史的冷峻与深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上的“白手起家”式的人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命运,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富兰克林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展现人物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不断学习、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这本书的描述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富兰克林,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勤奋、智慧、创新和坚持的故事。我希望能够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学习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一本好的传记,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并从中找到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评分

最近在关注一些关于领导力培养的书籍,偶然看到了关于富兰克林的一些介绍,发现他的很多经历和思想都与现代领导力息息相关。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仅仅要有远大的抱负,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和与人为善的品质。富兰克林在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策略和妥协精神,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本书的标题和介绍,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伟人的生平,更是在提炼他身上那些能够塑造优秀品格和领导才能的特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特质是如何形成和运用的,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启示。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内容介绍吸引住了。虽然我之前对富兰克林这个人有一些零星的了解,知道他是美国国父之一,发明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这本书的介绍似乎更深入地挖掘了他作为普通人的生活,他的挣扎,他的成长,以及他如何一步步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文字描述中透露出的那种励志感和教育意义,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可以陪伴年轻人成长的读物。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成功学,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有贡献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热情和人生思考的书籍,而这本书的介绍似乎正好击中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引导,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难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采用了一种比较沉稳的色调,搭配上富兰克林经典的画像,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书本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舒服,不是那种劣质的印刷品。虽然我还没开始仔细阅读,但光是翻阅一下,就能感受到编辑的用心,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我尤其喜欢书页边缘的那种做了小处理的工艺,增添了一丝复古的韵味。包装也很牢固,没有一点破损,这一点对于网购书籍来说非常重要。我之前也买过其他版本的传记,但这一次的封面和整体质感,确实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封面上的图片色彩也很饱满,没有出现偏色或者模糊的情况,这一点在图文并茂的书籍中尤为关键。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传记情有独钟,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的作品。富兰克林作为一位跨越多个领域的天才,他的故事总是充满着传奇色彩。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他的人生哲学,他的处世之道,以及他那些富有远见的思想。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他如何平衡不同身份的角色,如何在政治、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非凡成就。我想知道他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及他的人生经验中,有哪些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一本好的传记,不应该仅仅罗列生平事迹,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甚至对读者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