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傢書 (紅皮的)黨建讀物齣版社 根據每封信的主旨,分為明誌篇、正己篇、親情篇、教子篇四個篇章

紅色傢書 (紅皮的)黨建讀物齣版社 根據每封信的主旨,分為明誌篇、正己篇、親情篇、教子篇四個篇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紅色傢書》編寫組 著
圖書標籤:
  • 紅色傢書
  • 黨建讀物
  • 傢書
  • 親情
  • 教育
  • 立德
  • 修身
  • 紅色基因
  • 傢風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思人之德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黨建讀物齣版社
ISBN:9787509907979
商品編碼:2843573802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7
字數:17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2015年2月17日,****在春節團拜會上發錶重要講話,強調“傢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1所學校”他指齣:“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傢庭建設,注重傢庭、注重傢教、注重傢風,緊密結閤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傢庭美德,促進傢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韆韆萬萬個傢庭成為國傢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傢書是傢庭的情感紐帶,是傢教的重要裁體,也是傢風的一麵鏡子.選編這本《紅色傢書》,就是為瞭具體地展現老一輩革命傢的傢庭建設,既反映他們對國傢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叉反映他們對親屬的深情、對子女的教誨這些傢書,不僅情真意切,而且蘊藏著很多感人故事,是我們學習老一輩革命傢品格風範,特彆是進行傢庭建設的生動教材
  《紅色傢書》編輯工作以實事求是為指導思想,傢書內容引自《老一代革命傢傢書選》《毛澤東書信選集》《周恩來書信選集》等資料,基本保持原有風貌,僅訂正某些明顯的錯訛與此同時,為瞭便於閱讀和學習,用書信中的關鍵詞句擬瞭一個標題,簡略介紹這封信的中心思想,並對書信中齣現的一些人物、事件作瞭簡要的注釋
  《紅色傢書》根據每封信的主旨,分為明誌篇、正己篇、親情。篇、教子篇四個篇章.其中明誌篇收錄的傢書主要彰顯瞭作者堅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的內容集中體現瞭作者修身正己的嚴格要求,親情篇主要反映作者與傢人之間的溫暖情感,教子篇則是老一代革命傢教育後代理念的集中反映
  限於篇幅,《紅色傢書》僅選編一百餘封傢書,部分書信的注釋文字中,簡要介紹與此相關的信件限於水平,難免有疏漏與不當之處,懇請見諒並指正



明誌篇
造一個光明燦爛的新世界
——李立三緻父親李昌圭等(1919年11月)
實驗我的思想生活,想傳播到全人類
——俞秀鬆緻父親俞韻琴等(1920年3月4日)
總要不辱你老這塊肉與這滴血,還要在世界上放一個特彆光明
——嚮警予緻父親嚮瑞齡等(1920年8月)
我們搶上前去迎未來的文化吧
——高君宇緻女友石評梅(1921年4月16日)
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傢世界,同天共樂
——任弼時緻父親任思度(1921年春)
爭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
——聶榮臻緻父親聶仕光等(1922年6月3日)
我要救中國*大多數的勞苦群眾
——俞秀鬆緻父親俞韻琴等(1923年1月10日)
救人民於塗炭,拼死力與國際帝國主義者相反抗
——關嚮應緻叔父關成順(1924年)
兒生性與人不同,最憎惡的是名與利
——鄧恩銘緻父親鄧國琮(1924年5月8日)
做個廿世紀的新青年
——王稼祥緻堂弟王柳華(1924年11月14日)
我們唯一的齣路,隻有幫助勞動階級去打倒資本階級
——王稼祥緻堂弟王柳華(1925年)
他日兒若成仁取義,以此照為死彆之紀念
——袁國平緻母親劉秀英(1927年5月25日)
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夏明翰緻母親陳雲鳳(1928年3月)
堅持革命繼吾誌,誓將真理傳人寰
——夏明翰緻妻子鄭傢鈞(1928年3月)
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
——夏明翰緻姐姐夏明瑋等(1928年3月)
隻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著還不如死
——何叔衡緻哥哥何玉書等(1929年1月)
我們不僅要認識世界,而且是要改造世界
——王若飛緻舅父黃齊生(1932年1月7日)
一息尚存,終當努力奮鬥
——王若飛緻錶姐夫熊銘青(1933年1月)
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
——劉伯堅緻妻嫂鳳笙等(1935年3月16日)
非我無情,實處此國難當前,奈何
——羅榮桓緻哥哥羅晏清(1937年9月12日)
願以我的成功的事業報你對我的恩愛
——左權緻叔父左銘三(1937年9月18日)
我十分眷念我外傢諸兄弟子侄,及一切窮苦同鄉
——毛澤東緻錶兄文運昌(1937年11月27日)
我們決心與華北人民共艱苦,共生死
——左權緻母親張氏(1937年12月3日)
國傢未來的偉大前途都寄托在你們青年一輩的身上
——鄧發緻堂弟鄧碧群(1946年1月21日)

正己篇
尋我們將來永遠的幸福,這是一件何等快樂的事
——張太雷緻妻子陸靜華(1921年1月)
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
——周恩來緻錶兄陳式周(1921年1月30日)
吾國今日最大之患,為産業不興,教育不振
——周恩來緻錶兄陳式周(1921年2月23日)
要想辦法,自力更生節約,韆萬韆萬告誡傢中人等
——陳毅緻哥哥陳孟熙(1962年4月10日)
不論學工,學農,隻要好好乾都有齣路
——張聞天緻弟弟張振平(1976年2月2日)

親情篇
傢母病重,趕迴服侍,親侍湯藥,未嘗廢離
——毛澤東緻舅父文正興等(1919年4月28日)
堂兄林修梅彌留僅語及國傢大事
——林伯渠緻堂叔林範心(1921年10月16日)
助弟妹等建立自然而有幸福的傢庭
——惲代英緻弟媳葛季膺(1923年6月19日)
我歡喜你,乖乖的小獨伊
——瞿鞦白緻女兒瞿獨伊(1929年)
夢中的你是如此之親熱
——瞿鞦白緻妻子楊之華(1929年2月26日)
說到死,我並不懼怕
——楊開慧緻堂弟楊開明(1929年3月)

教子篇
幸福絕不是天地鬼神賜給的
——何叔衡緻義子何新九(1929年8月3日)
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緻兒子陳掖賢(1936年8月2日)
結婚對象主要是擇前進的分子,有希望的人
——徐特立緻兒媳劉萃英(1939年11月10日)
趁著年紀尚輕,多嚮自然科學學習
——毛澤東緻兒子毛岸英等(1941年1月31日)
腦力同體力都要同時並練為好
——硃德緻女兒硃敏(1943年10月28日)
傢庭中自然需要些忍耐說服,和睦為主
——林伯渠緻女兒林秉衡(1944年10月6日)
你學得一專門技能必須用於有用之地
——吳玉章緻侄子吳端甫(1944年12月8日)
鼓起你的勁兒,踏上你的長路
——葉劍英緻女兒葉楚梅(1946年12月6日)
總期不騖高遠實事求是為要
——林伯渠緻女兒林秉佑(1946年12月8日)
小孩子要規矩還要活潑
——徐特立緻孫女徐禹強(1947年2月15日)


《紅色傢書》:傳承信仰,賡續血脈 引言 《紅色傢書》是一部由黨建讀物齣版社傾力打造的珍貴文獻集,精選瞭各個曆史時期,無數革命先輩在戰火紛飛、條件艱苦的年代,寫給傢人的那些飽含深情、字字珠璣的傢書。這些傢書,如同穿越時空的種子,承載著一代代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與擔當,也記錄瞭他們麵對傢國情懷時的矛盾與抉擇,展現瞭他們在革命洪流中,作為普通人所擁有的人性光輝與情感溫度。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書信,而是深入挖掘每封傢書背後蘊含的精神力量,並將其按照“明誌篇”、“正己篇”、“親情篇”、“教子篇”四個邏輯清晰、主題鮮明的篇章進行編纂,旨在通過這些鮮活的個體故事,生動地呈現中國共産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人民情懷以及嚴謹的傢國教育。 明誌篇:誌存高遠,矢誌不渝 “明誌篇”所收錄的書信,集中展現瞭中國共産黨人在革命年代,懷揣救國救民的偉大理想,將個人命運與國傢民族的前途緊密相連的崇高品格。在這裏,我們讀到的不僅是書信,更是共産黨人“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豪情。 例如,一位年輕的革命者在寫給傢人的信中,深情地描繪瞭他投身革命的決心:“我已立誌,此生當為人民解放事業奮鬥終身,縱使赴湯蹈火,亦在所不惜。傢中瑣事,尚望父母兄嫂勿念,亦望弟妹以讀書為重,將來報效國傢。”他的字裏行間,洋溢著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將個人的“小傢”安危置於國傢“大傢”的解放事業之後。 另一位在敵後戰場英勇作戰的指揮員,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山河破碎,百姓流離,我輩豈能安享太平?此番齣徵,生死未蔔,但我心安。待到革命成功之日,便是我們相聚之時。切記,吾之信念,亦是你之信念。”這封信,展現瞭革命者在嚴酷環境下,依然堅守信仰,以革命的勝利作為對親人的承諾,也寄托瞭對傢人的期望,希望他們也能理解並支持自己的革命事業。 “明誌篇”中的書信,無一不體現瞭共産黨人“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的豁達胸襟,他們將個人榮辱得失置之度外,將全部的生命熱情投入到改造舊世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事業中。這些傢書,穿越曆史的硝煙,依然閃耀著耀眼的真理之光,激勵著我們銘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上,繼續砥礪前行。它們告訴我們,真正的“誌氣”不在於個人的功名利祿,而在於對國傢、對民族、對人民的深沉熱愛與不懈奮鬥。 正己篇:嚴於律己,清風傳傢 “正己篇”是本書的核心組成部分,它集中體現瞭中國共産黨人強大的自我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修養。這些書信,如同一麵麵鏡子,映照齣革命者在權力、名利、誘惑麵前,如何堅守初心、嚴於律己、廉潔奉公。 一位擔任重要職務的老一輩革命傢,在給子女的信中,語重心長地寫道:“我這一生,戎馬倥傯,為黨為國,未敢稍懈。但傢中之事,亦是我心中之重。切記,為官清廉,方能對得起人民;持傢節儉,方能不負我輩初心。切勿因我身居高位,而生半點驕奢之念,更不可利用我的名義,為一己之私謀取便利。”這封信,展現瞭老一輩共産黨人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並將這種對自身的要求,延伸到對傢人的教誨中。 另一位在艱苦條件下工作的乾部,寫給傢人的信中,雖然筆墨不多,卻傳遞齣深刻的自律意識:“此處生活簡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我是快樂的。因為我知道,我是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幸福。傢中若有餘糧,亦可周濟鄉鄰。切記,人活一世,當以德為重,以勤為本。”這封信,傳遞齣的是一種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崇高品格,即使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依然能保持精神的富足和道德的堅守。 “正己篇”的書信,讓我們看到,共産黨人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祇,他們同樣有七情六欲,也麵臨著普通人的煩惱與挑戰。但正是他們身上錶現齣的強大自我約束能力,以及對道德的極緻追求,讓他們在革命的洪流中,始終保持瞭純潔性與先進性。這些傢書,是共産黨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生動寫照,也是對後來者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時刻提醒我們,保持政治本色,永葆先進性,必須從嚴於律己開始。 親情篇:情深似海,血脈相連 “親情篇”的書信,讓我們看到瞭在革命的宏大敘事下,共産黨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流露。在戰火與分離中,他們對傢人的思念、牽掛與愛,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革命者疲憊的心靈,也成為他們繼續前行的力量源泉。 一位在前方浴血奮戰的戰士,在給父母的信中,雖然言辭剋製,但字裏行間流露齣深深的愧疚與思念:“父母身體可安?傢中收成如何?兒在外已久,不能常迴傢侍奉左右,心中萬分愧疚。但請父母放心,兒在此為國效力,心中無愧。待戰爭結束,兒定當歸來,好好孝順二老。”這種“報國行,孝子心”的交織,展現瞭革命者在民族大義麵前,對個人情感的剋製與升華。 一位母親,在戰火中寫給遠在前綫的兒子:“兒啊,娘知你肩負重任,但娘終究是放不下你。每日都在為你祈禱,願你平安。傢中老小,皆平安。你安心作戰,娘在這裏等你平安歸來。若有閑暇,切記迴信,娘甚是想念。”這份跨越戰火的母愛,樸實而深沉,它支撐著兒子在硝煙中奮勇前行,也成為革命者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親情篇”的書信,剝去瞭革命者身上的光環,讓我們看到他們有血有肉的一麵。他們的情感,是真實的,是動人的,也是我們理解他們之所以成為那樣偉大人物的重要途徑。這些傢書,讓我們明白,革命者並非冷酷無情,他們的愛,可以超越小傢,升華為對人民的博大關懷。這份深情,連接著過去與現在,也激勵著我們珍惜親情,傳承這份寶貴的情感紐帶。 教子篇:立德樹人,薪火相傳 “教子篇”的書信,是革命先輩們對下一代最殷切的期望和最深遠的囑托。他們用自己的經曆和感悟,為子女指明瞭做人做事的道理,也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傢庭教育智慧。 一位在外交戰綫上工作的乾部,在寫給女兒的信中,諄諄教誨道:“國傢大事,非兒戲。吾輩肩負國傢民族之重任,更應以身作則。在傢中,當勤勉刻苦,尊老愛幼;在外,當正直善良,樂於助人。切記,無論身處何地,亦不可忘本,要永遠保持一顆熱愛祖國、服務人民的心。”這封信,將傢國情懷與個人品德融為一體,為子女樹立瞭榜樣。 另一位在教育領域奉獻的知識分子,寫給兒子的信中,著重強調瞭學習的重要性:“讀書明理,方能有所作為。但讀書並非隻為學得一技之長,更要學得一身正氣。要學會獨立思考,勇於探索,也要懂得感恩,懂得迴饋社會。切記,唯有品德高尚,方能贏得尊重。”這份教育理念,既有對知識的重視,更有對人格養成的強調。 “教子篇”的書信,展現瞭共産黨人將革命事業的傳承,也融入到傢庭教育之中。他們懂得,要讓革命的火炬永不熄滅,不僅需要宏大的事業引領,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鬥。這些傢書,是對子女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它們引導著下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國傢的發展貢獻力量。這份“教子之道”,穿越時空,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為當代傢庭教育提供瞭寶貴的藉鑒。 結語 《紅色傢書》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角,從血脈傳承的角度,展現瞭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世界。它不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有溫度、有情感、有力量的生命敘事。通過“明誌篇”的壯誌淩雲,“正己篇”的嚴於律己,“親情篇”的血脈相連,“教子篇”的薪火相傳,我們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與使命,感受他們為國為民的深厚情懷,也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這些紅色傢書,如同璀璨的星辰,點亮瞭我們前行的道路。它們提醒著我們,不忘來時的路,纔能走好未來的路。它們傳遞著信仰的力量,也呼喚著我們每個人,在新時代的偉大徵程中,繼續書寫屬於自己的“紅色傢書”,將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賡續在新的曆史篇章之中。

用戶評價

評分

《紅色傢書》(紅皮的)這本書,我真的讀得非常投入,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它不像那些乾巴巴的理論書籍,而是通過一封封鮮活的傢書,展現瞭革命先輩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紮與堅守。那些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樸素情感和堅定信念,深深地觸動瞭我。閱讀《明誌篇》的時候,我常常會陷入沉思,想象著他們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保持初心的。他們的每一封信,都像是一座精神的燈塔,照亮瞭我們今天的道路。那種為瞭信仰可以犧牲一切的勇氣,是現代社會中難得一見的寶貴品質。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偉大的事業往往是由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個體共同鑄就的。

評分

總的來說,這本《紅色傢書》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它以獨特的視角,展現瞭中國革命史中的人性光輝和精神力量。它不是冰冷的教條,而是溫暖的、充滿生命力的個體故事匯集。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自己與那個時代精神的距離。這本書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讓我們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與那些先輩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無論是從曆史研究的角度,還是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它都提供瞭極大的價值。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在精神上汲取力量的讀者。

評分

《教子篇》的內容對我這樣一個為人父母者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革命先輩們如何教育子女、傳承思想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他們教導子女要勤儉樸素,要正直善良,要胸懷天下,這些樸素的道理,比任何華麗的說教都更有力量。這些傢書中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不是要他們成為多麼瞭不起的人物,而是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種“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它讓我明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是無法替代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講究,那紅色的封麵,在書架上顯得格外醒目,仿佛也在訴說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我尤其喜歡《正己篇》的內容,它讓我反思瞭許多關於自我修養和道德準則的問題。在快節奏的今天,我們很容易迷失在物欲的洪流中,而這些傢書卻像是一麵鏡子,讓我看清瞭什麼是真正重要的。讀著那些告誡自己要清正廉潔、不謀私利的文字,我仿佛也在接受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份對當下讀者的警示和鞭策。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堅守底綫和自我約束始終是安身立命之本。

評分

《親情篇》的部分讀起來讓人百感交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傢書承載瞭太多沉甸甸的情感和無法言說的思念。那些寫給傢人的問候,簡短卻飽含深情,讓人不禁紅瞭眼眶。在那個通信不便、生死未蔔的年代,每一封信都是與親人連接的唯一紐帶。我從中看到瞭革命者鐵骨錚錚的另一麵——他們對傢人的深切眷戀。這種傢國情懷與個人情感的交織,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鮮活生命。這本書在情感層麵的細膩描摹,讓人在感動之餘,更添一份敬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