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

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征宇 著
图书标签:
  • 终身学习
  • 个人成长
  • 自我提升
  • 哈佛
  • 教育
  • 思维方式
  • 学习方法
  • 知识管理
  • 职业发展
  • 人生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易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20202725
商品编码:284687901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4-3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缘起于作者自我规划的一门人生课程。他把自己认为的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的六个点(身体健康、情绪把控、思维突破、人际关系、事业工作、财富管理)串联起来,组成了一门真正属于自己、可以终身学习的人生课程。

作者走遍全球,不断寻找和拜访世界上在健康、情感、思维、关系、职业、财富这六个方面*好的老师和*权威的人物,并将学到的知识融于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体会到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全方面地成长和进步,体会到作者分享这段人生经历时希望大家在各自人生征途中都能走得更加顺利、更加成功的拳拳之意。 作者简介 金融科技服务及跨国投资专家、宇沃资本美国董事长、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美国白宫学者、亚洲协会21世纪青年领袖、考夫曼基金会学者、英特尔前董事总经理。1977年出生于上海,10岁移民美国,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哈佛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英特尔公司的7年中,曾主导英特尔公司与中国政府之间的项目合作。2009年,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授权下进入白宫,并在美国国务院担任国际开发署署长特别助理。完成白宫学者任期后,回到中国创办“宇沃资本”等多家企业,开启跨国创业之路,致力推动资本、商业、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融合。其个人著作包括《征途美国》、《终身学习》等。 目 录

目录

第一章

管理好自己的健康,人生才能长赢

引文 扔掉你的“坏唱片” / 003

第1部分 能量摄入 / 007

第1节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 007

第2节 我们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不容易改变 / 010

第3节 “吃”能量而非“吃”营养 / 015

第4节 一日五餐 / 019

第5节 如何长期坚持健康饮食 / 021

第2部分 终身运动 / 025

第1节 唯有耐力不会老去 / 025

第2节 更多的肌肉,更棒的身体 / 027

第3节 12周让人焕然一新 / 031

第4节 跟阿诺德·施瓦辛格学健身 / 035

第5节 没有时间的人如何高效运动 / 038

第3部分 掌控睡眠 / 042

第1节 斯坦福能解决失眠这个“不治之症”吗 / 042

第2节 杂乱的信息是让大脑焦虑的病毒 / 045

第3节 从“早晨程序”开始 / 048

第4节 人的*佳睡眠时间是多长 / 051

第4部分 激发潜能 / 053

第1节 受惊让人生病,抗寒使人更强 / 053

第2节 跟“冰人”深潜冰水,我不怕冷了 / 055

第3节 思维方式和心态决定健康 / 061

第二章

你不管理情绪,就被情绪操纵

引文 令人恐惧的周末电话铃 / 067

第1部分 读懂表情 / 070

第1节 同一个世界,同样的面部表情 / 070

第2节 爬虫脑决定微表情 / 073

第3节 既然事已发生,那就接受并拥抱 / 075

第2部分 你理解的情商可能是很狭隘的 / 080

第1节 不仅仅是人际交往能力 / 080

第2节 情绪有问题,首先要说出来 / 082

第3节 给自己换一个故事 / 085

第3部分 FBI神探教我破解肢体语言 /089

第1节 白宫学者后的又一次严格筛选 / 089

第2节 出真知的FBI实战 / 090

第4部分 去到情绪的深处 / 096

第1节 如何改写情绪诱因 / 096

第2节 有的人困在“情绪循环”里 / 098

第3节 直面内心深处的人生脚本 / 100

第4节 写下情绪日记 / 109

第5节 情绪改善,人生幸福 / 111

第5部分 动起来,情绪好 / 114

第1节 走近托尼·罗宾斯 / 114

第2节 行动即情绪 / 116

第3节 找到心锚,调节情绪 / 117

第三章

改变思维,让思维决定情绪

引文 饱受精神创伤困扰的美国退伍军人 / 125

第1部分 NLP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128

第1节 治疗师与退伍军人的疗愈对话 / 128

第2节 重画记忆图像 / 130

第3节 沟通要多感官进行 / 133

第2部分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 137

第1节 美国故事大王唐纳德·戴维斯 / 137

第2节 讲好自己和家族的故事 / 139

第3节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 141

第4节 做大事的人都会讲故事 / 145

第3部分 随机应变,我不是我 / 149

第1节 跳出自己的盒子 / 149

第2节 敢于担当任何角色 / 150

第4部分 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内观禅修 / 153

第1节 免费的课程 / 153

第2节 第*天就差点放弃 / 155

第3节 观察而非改变 / 158

第4节 不起分别心,生发平等心 / 161

第5节 万物皆有来去 / 163

第四章

谁在影响我们,谁在定义关系

引文 华尔街的世纪骗局 / 169

第1部分 直达人心的影响力 / 172

第1节 购买都是理性的吗 / 172

第2节 影响力六原则 / 174

第3节 我的影响力实践 / 182

第4节 破解麦道夫 / 184

第2部分 充满冲突的社群实验 / 188

第1节 重要而复杂的社群 / 188

第2节 因我而引发的社群规则激辩 / 190

第3节 聪明人也难以达成共识 / 193

第4节 社群为何容易失败 / 197

第5节 领袖和制度造就社群 / 201

第3部分 让男人成长的“男性计划” / 203

第1节 帮助男人找到新的位置 / 203

第2节 回到印第安人的成人礼 / 206

第3节 共患难,成朋友 / 213

第4节 赤条条共舞,坦荡荡分享 / 216

第5节 汗屋仪式 / 219

第6节 真的男人敢直面真的人生 / 221

第4部分 与命运有约 / 224

第1节 再遇托尼·罗宾斯 / 224

第2节 人生幸福感来自六个需求的满足 / 226

第3节 唤醒你内心的巨人 / 228

第4节 把对方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 / 232

第5节 下决心并付诸行动 / 236

第五章

未来正在颠覆,事业如何掌控

引文 来自80多年前《思考致富》的启发 / 241

第1部分 我们都应该拥有“大头脑” / 244

第1节 只谈经验的湾区CEO联盟 /244

第2节 YPO救了创业者一命 / 248

第3节 与*优秀的人坦诚相对 / 250

第4节 一人行快,众人行远 / 255

第2部分 用思维和心态掌控商业 / 262

第1节 横跨欧美的进阶学习 / 262

第2节 商业成功的七个要素 / 264

第3节 时刻迎接七种变化 / 269

第4节 到底对事不对人,还是由人及事 / 274

第5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276

第3部分 拥有事业,更要拥有个人品牌 / 278

第1节 常春藤名校和百年媒体的新研究 / 278

第2节 建立个人品牌的*好时代 / 279

第3节 运用新媒体打造个人品牌的四个要素 / 281

第4节 特朗普如何成功打造个人品牌 / 285

第5节 瞬息万变,但品牌不变 / 288

第4部分 在不确定的未来如何获得事业成功 / 292

第1节 如果计算机有了自我意识 / 292

第2节 比藤校还难进的奇点大学 / 294

第3节 什么是未来的好专业 / 295

第4节 职业规划还需要吗 / 299

第六章

塑造创富思维比创造财富更重要

引文 那些“财务自由”的人怎么过 / 303

第1部分 财富管理——重要的是你的财富观 / 307

第1节 了解理财师 / 307

第2节 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师 / 310

第3节 德州扑克——打牌如做人 / 313

第4节 分清事业执行与事业拥有 / 319

第2部分 风险投资——寻找独角兽之路 / 323

第1节 投资人的黄埔军校——考夫曼基金会 / 323

第2节 风投本质是大满贯生意 / 326

第3节 独角兽的魅力 / 328

第4节 用风投思维拥抱时代变化 / 332

第3部分 证券投资——质疑和自信的矛盾统一体 / 334

第1节 本·特拉克的基金跃升记 / 334

第2节 用质疑去了解,用坚信来获利 / 337

第3节 投资就是一场战役 / 340

第4部分 未完待续的“英雄征途” / 346

第1节 冬季冰人课程 / 346

第2节 走向未来的第*步是离开舒适区 / 349

后记 / 355

感谢 / 358
前 言

 

即使是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晚上,与我一起创业的三位合伙人郑重地告知我说——“黄征宇,我们三个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不能再跟你一起共事了。”

那是在2013年12月23日,距离圣诞节只有两天,我们四人在公司附近的一间咖啡厅会面时发生的事情。我点了杯咖啡刚坐下来,一位合伙人就告知了我这一决定,表情严肃,语气郑重,其他两位也是紧盯着我的双眼,点头称是。

听到这句话,我的第*反应是无比惊讶,因为我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要知道,这三位合伙人都是我的同学——两位是哈佛商学院的同学,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的同学,也是*要好的朋友。

先说这位斯坦福大学的同学,我们认识近20年了,是非常铁的哥们,我在他的婚礼上是主伴郎(Best Man)——美国式婚礼中新郎*好的朋友才会担任的角色。两位哈佛商学院的同学也与我非常要好。其中有一位因为买房缺钱周转,周六早晨6点多打电话给我,我当时还没睡醒,但是接到电话便毫不犹豫地爬起床,转了10万美元给他。另外一位曾跟我说过:“你在家里是独子,没有兄弟,你就把我当作你的兄弟。”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等我结婚的时候,我的伴郎一定是他们!

究竟是理念不合还是其他原因而导致我们分道扬镳,已经不重要了,而是从那一刻,我开始了我的心路历程。

二 

惊愕过后,我的脑海中瞬间闪现出这三年来公司从创办到发展到兴盛的一幕幕场景。但在我内心*深处,突然有了一种陡然放松的感觉。

2010年,在结束白宫学者工作之后不久,我便正式开始了回国创业之路。BCC是我们四个人在国内创建的第*家公司,主要从事跨国金融科技服务。公司一开始发展得非常顺利,并且很快获得了世界排名前十的硅谷顶尖投资人迈克·梅普尔斯(Mike Maples)的第*笔天使投资。不到两年后,我们又获得了北极光创投基金1800万美元的B轮投资。短短三年后,公司的估值就接近一亿美元。对一个创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作为创始人兼董事长,那时我一直有一个宏大的规划——把公司做成一个顶级的跨国金融数据公司。因此,我一手策划,在美国、印度和智利等国家陆续收购了当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每件事情都参与了联络和决策,也一直在倾尽全力地工作,不断推动我自己和团队的快速前进。

随着公司快速扩张,我也清楚地看到,我的行程变得异常忙碌。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会议和应酬,经常回到家后兴奋的大脑久久不能平静,入睡时间也越拖越晚,但第二天早晨又会很早醒来,开始处理海外公司的邮件……可以说,那时我的状态是:只要醒着就在工作着,没有一刻能真正休息,日复一日。公司经历了快速扩张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虽然仍有50%以上的成长率,但规模和盈利已不像以前那样可以每年成倍增长,这一形势又让我逐渐开始焦虑起来。

与此同时,在生活上我也感觉进入了瓶颈期。健康方面,虽然每年体检都能过关,平时也定期健身,但某些健康指标仍然在持续下降。另外,由于常年出差和应酬,饮食没有规律,睡眠不足,我自己都发现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而在人际交往方面,创业期的埋头苦干让我疏忽了和朋友、亲人的联络——那时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尽快把公司做大,然后可以脱身出来好好休息,再去好好跟朋友们聚聚。但事实上,公司的事情是解决不完的,我反倒是越做越忙。 

三 

在工作*繁忙的日子里,我时常这样想:“如果我休息一年,什么工作都不做,该怎么规划这一年?”于是这个问题也成了我的“散心丸”,我时常尝试着规划,如果拿出一年来给自己规划人生的MBA课程,我会选择上哪些课呢?

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小时候的生活是父母来规划,进了学校以后课程都由老师来规划,现在不能靠别人而只能靠自己时,又该如何规划呢?我在持续思考:除了事业,我还能做什么?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人生真正的意义又是什么?

因此,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不断寻找那些成功的案例——有的人身体特别健康,心情很开朗;有的人家庭非常和睦,子女也很出色;有的人事业非常成功,人际关系又很好。每个领域每个方面都有非常优秀的人存在,而我深信,成功必定留下痕迹。从他们的身上,我开始思考以下几点:

1.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 有没有办法向他们学习,以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己现在的极限?

3. 有没有办法在每个方面都能获得提升和增长?而不是非得放弃或牺牲某些方面?

于是,我时常在办公的短暂间歇或脑海中灵光一现的时候,在纸头上罗列出想要提升之处、我觉得有疑问的方面,还有所找到的相关领域里世界上*顶级的老师信息等,不断填入表格中,设计成行动规划表。而每当有新的具体想法闪现,我就会填入这张表,不断充实、修改。这样过了一年左右,我突然发现规划表已经填得差不多了,如果上面罗列的各项都能得到严格执行的话,这将是意义重大的人生成长。

可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实现表格上的目标。因为当时我总觉得要先努力把事业做好,公司要发展得再快一些。我的三位合伙人朋友也曾劝告过我,不要老是走得这么快。但那时我觉得有这么好的市场机会摆在眼前,一定要加快步伐抓住商机,快速地把公司做大,然后卖掉也好,上市也好,这样我就能真正空出时间来做我的人生MBA,获取全方面的提升和成长。 

四 

当时,三位合伙人在圣诞节前向我提出“不再共事”后,除了惊愕和陡然放松,我的情绪非常复杂,有说不出的五味杂陈的感觉,想哭,也想苦笑。

在此之前,我的人生之路可以说走得一帆风顺:10岁随父母移民美国;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拿到了三个学位;进入英特尔工作了七年,成为了当时*年轻的董事总经理,期间还去哈佛商学院进修了两年,拿了MBA;2010年我被推举进入白宫,成为奥巴马亲自授权的第*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白宫学者,完成任期后便和朋友回国创业,将公司越做越大。到被“不再共事”这一年,我才36岁。

可以说,这是我个人生涯中遭遇到的*大挫折。当咖啡店会谈结束,我回到家,一夜无眠。看到太阳慢慢升起时,突然认识到这未尝不是上天给我的一次好机会、一枚改变我一生的“原子弹”。

虽然曾经的友谊覆水难收,至今仍令人深怀遗憾,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既然我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也列好了行动规划表,那么为什么不趁此机会,立刻着手实现呢?挫折让我*终下定了决心,坚定地踏上了这条我自己规划好的,彻彻底底改变我一生的成长之路。

从开始规划到现在,我的人生MBA课程已经延续了四年,它给我带来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可以说,我的整个人都因此而变得完全不同。 

五 

美国著名的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1904~1987)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研究了数百个国家的神话和文化,构建了独树一帜的神话学体系,启发并深刻影响了全世界的几代学人。他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雄历险相关的故事,发现所有的神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将其称为“英雄的征途”。这个征途大致分四个阶段:第*阶段,遇到问题,比如恶龙侵犯英雄所在的家园;第二阶段,寻找恶龙,英雄得单枪匹马踏上征途,独自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第三阶段,经过种种考验,英雄终于击败恶龙;第四个阶段,英雄成功归来,并且把这个经历告诉大家。

约瑟夫·坎贝尔还发现,无论在原始部落还是现代国家,几乎所有流传下来的神话大致都是这样一个模板。为什么呢?这其实就是每个人内心的成长,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都必须走的“英雄征途”。

细想一下,我们现实中的英雄征途是什么?那就是我们遇到问题,寻找问题的缘由,然后独自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终获得了解决。解决之后,我们还能和别人一起分享经验。

而整个人生征途也是由这么一个个小的征途所组成的,或者说是存在着很多个这样的循环。比如我今天碰到这个问题,我需要解决,我走上了这个征途,但解决之后不代表新的问题不会再次发生,于是我们又要开始新的征途。

我知道现在社会里的人都普遍过得很焦虑,有人为找一份好工作而焦虑,有人为职位晋升而焦虑,有人为男女感情和家庭关系而焦虑,有人为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而焦虑,有人为养儿育女和赡养父母而焦虑,有人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比较而焦虑,有人为了健康、安全和生命而焦虑。大家可能无时无刻都活在焦虑之中。

但在焦虑的同时,如果大家能够像约瑟夫·坎贝尔归纳的那样,把问题看成是神话里的英雄所必须解决也终能解决的“恶龙”,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一次次很有意义的征途,我们的人生故事就会完全不一样。

在这本书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自己这四年里走遍全球,花费超过50万美元,向世界上*顶尖的权威学习并自我实践的英雄征途。我完全相信人生是可以在学习和应用中不断进步和完满,是可以在征途中不断有收获的,我很希望这样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在各自的英雄征途中都能走得更加顺利,更加成功。
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 书籍简介 人生并非一道终点,而是一场持续的旅程。我们常以为,毕业即是学习的结束,从此便可以在已知的领域里安稳前行。然而,飞速发展的世界、不断迭代的知识、日新月异的技术,都在无声地宣告: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并非一本记录名校光环或传授速成技巧的指南。它深入探讨的,是当我们卸下学业的标签,踏入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后,如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动力,激活内在的学习潜能,构建一个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从而在变幻莫测的时代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锚点,并持续成长。 本书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基于深刻的观察与洞见。作者跳脱出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将目光聚焦于“学习的能力”本身。它旨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于未知的好奇,培养一种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的学习习惯。这六堂“课程”,并非刻板的教条,而是六个截然不同的思维切入点,引导我们重新认识学习的本质,理解学习的价值,并掌握实现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第一堂课:重塑“未知”的边界——打破认知壁垒,拥抱不确定性 我们的大脑天生倾向于舒适区,对未知常怀警惕甚至恐惧。然而,正是那些尚未触及的领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本堂课将引导读者审视自己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识别那些限制我们视野的“边界”。我们将探讨如何主动拥抱不确定性,将其视为学习的催化剂而非阻碍。通过一系列反思性的练习,读者将学会如何将“不知道”转化为“我想知道”,如何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抽离,转而将其转化为探索新知的驱动力。这不仅是对知识边界的拓展,更是对自我认知边界的重塑,为后续的学习之旅奠定坚实的心态基础。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那些敢于挑战未知,最终突破自我极限的杰出人物的故事,激发读者心中那份潜在的勇气。 第二堂课: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深度探究的艺术,探寻事物本质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于浅尝辄止,满足于“知道是什么”。然而,真正的学习,在于深入理解“为什么”。本堂课将聚焦于“深度探究”的艺术,教授读者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剥离表面的信息,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原理和关联。我们将学习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如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认知体系。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升级。我们还将探讨如何识别信息源的可靠性,如何避免被碎片化信息所裹挟,从而培养一种更加独立、审慎的学习态度。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经典案例的剖析,读者将领略到深度探究所带来的非凡洞察力。 第三堂课:构建“知识图谱”——连接、整合与创新,让知识活起来 孤立的知识点如同散落的珍珠,难以形成璀璨的项链。本堂课的核心在于“知识图谱”的构建,即如何有效地连接、整合和迁移所学知识,让它们不再是静态的条目,而是能够相互呼应、融会贯通的动态网络。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将看似无关的领域进行跨界思考,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整合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将学习内化、转化为创造力的过程。本书将提供多种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的应用,以及案例研究的拓展思考,帮助读者将零散的信息编织成一张庞大而有序的知识网络,从而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地调动相关的知识资源。 第四堂课:在“实践”中打磨——学以致用,知识的最终检验场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本堂课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将学习的舞台从书本延伸到真实世界。我们将探讨如何找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契机,如何通过实践来检验、修正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将理论转化为价值的创造过程。读者将了解到,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可能成为宝贵的学习经验;每一次成功的应用,都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习的成果。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刻意练习”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项目制学习、模拟演练等方式,加速知识的落地与升华,让学习真正成为改变现实的力量。 第五堂课:拥抱“变化”的常态——学习新技能,适应新环境,永不停止迭代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技能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本堂课将引导读者认识到,学习新技能、适应新环境,并非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生命状态。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未来可能需要的关键技能,如何高效地学习新的技术和工具,以及如何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主动进行学习的“迭代”。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学习。本书将提供关于“学习曲线”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微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策略,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持续学习的空间,保持与时俱进的竞争力。 第六堂课:点燃“内在驱动力”——学习的持久动力,源于自我认知与价值实现 什么才是驱动我们持续学习的真正引擎?本堂课将深入探索“内在驱动力”的奥秘。它并非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或压力,而是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源于对世界的好奇,源于对成长的渴望。我们将学习如何发现并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如何在高压和挫折面前保持学习的热情,以及如何将学习与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相结合,让学习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和追求。本书将提供一些关于“心流”体验的引导,以及如何通过设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学习的“使命感”,从而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一次自我超越的旅程。 《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是一份邀请,邀请每一位渴望成长、不满足于现状的读者,踏上这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学习之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一种人生态度的转变,一次自我赋能的契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是掌握了应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让学习,成为你最闪耀的勋章,陪伴你走向更加丰富、精彩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学习”这个概念,我一直抱有非常敬畏的态度。总觉得,它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听讲和考试,更是一种对世界的好奇,一种不断探索未知的动力。这本书的题目,将“哈佛毕业”和“终身学习”结合在一起,让我充满了好奇。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在顶尖学府深造过的人,他们的学习经历和感悟,是否能为我们这些普通人提供一些宝贵的借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讲述一些关于如何在压力和挑战中保持学习热情的故事,如何将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甚至是如何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也能挖掘出学习的价值。我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如何进行深度思考、以及如何与他人协作学习的实用方法。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指引,让我明白,真正的学习,从来不设终点,它是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成长,是在完成学业之后才真正开始的。大学毕业,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而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贯穿一生的。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被誉为精英的哈佛毕业生,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学习的,他们的学习方式与我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有什么不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学习秘诀,或者是一些颠覆传统认知的学习理念。例如,书中是否会讨论如何培养一种“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知和调控能力?或者,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思考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心法”,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生活态度的养成。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力量,去拥抱变化,去迎接未知,并且始终保持一颗对世界好奇的心,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评分

拿到这本书之前,我正处于一个有点迷茫的时期。感觉毕业多年,虽然工作稳定,但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像是原地踏步,学到的东西也好像止步于大学校园。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终身学习”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而“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又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和精英感,让我非常好奇,那些世界顶尖学府毕业的人,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继续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我能借鉴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打破现有的瓶颈,让我的生活重新充满活力和可能性?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保持好奇心、如何持续更新知识体系、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法。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停止学习就意味着落后,而我不想被时代甩下。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启迪”,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学习的无限可能,并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终身学习之路。

评分

市面上关于学习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触及灵魂、带来深刻改变的却不多。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没有浮夸的承诺,而是聚焦于“毕业后的学习”,这恰恰是我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我总是感觉,学校里传授的知识,很多都与现实脱节,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又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技能和认知。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而不仅仅是零散的技巧。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持续保持学习动力的方法?或者,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将所学融会贯通的实践经验?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解读“哈佛”这个标签,它是否仅仅是一个光环,还是背后蕴含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哲学?我期待书中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的清晰路线图,让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充满信心地踏上这条持续成长的道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简约的风格,却透着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美感。书脊上烫金的字体,低调却不失质感,仿佛预示着内容的高价值。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有种扎实的感觉,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探讨“学习”本质的书,而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学习技巧。我更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才能支撑一个人在离开象牙塔后,依然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且持续地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和对学习的独到见解。书中是否会提及如何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下,还能挤出时间来充电?又或者,书中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的策略?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清晰的指引,让我不再盲目地学习,而是更有方向、更有效率地前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