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書院圖錄
全國書院zui多的省份是江西,江西書院zui多的地方是吉安。《吉安書院圖錄》係統揭示瞭吉安書院的曆史畫捲,是傳承吉安書院文化的精心之作。
“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裏三狀元,十裏九布政,九子十知洲”形象地描繪瞭吉安人文薈萃的曆史景觀,如此盛況當與吉安曆史上十分發達的書院教育分不開。白鷺洲書院、陽明書院、龍江書院、瀧江書院……為廬陵文化的崛起,理學在江右的昌興,做齣瞭重要的貢獻。本書將圖錄和文記相結閤,豐富、立體地展現瞭吉安市書院的古今風貌。
序一
前幾天李希朗來電話,說他主編瞭一本《吉安書院圖錄》由江西人民齣版社齣版,想請我寫一篇序,我立馬答應瞭。這是我第1次這麼爽快地答應給彆人的書寫序。原因有兩點:一是我和希朗是20 年的老朋友,見證瞭他從吉水縣博物館館長升任吉安市博物館館長,後又兼任吉安市文廣新局黨委成員分管文物工作(期間曾一度轉崗吉水縣旅遊局局長7 年),也目睹瞭他的專業職稱從文博館員到副研究館員,再晉升研究館員並定級正高三級崗。希朗一路走來,雖曆經風雨但步履堅實,一步一個腳印。二是我對書院有著與日俱增的情感,我曾經主事廬山白鹿洞書院8 年,並牽頭籌備成立瞭江西省書院研究會。在省文物局工作期間,我審核和關注過吉安市白鷺洲書院的保護維修和陳展開放工作。所以,無論是於公於私,還是於情於理,我都應該答應希朗的要求。
中國古代書院是教育的場所和學術思想交流的中心,在其發展過程中,基本上是以長江流域為中心嚮四周輻射。江西地處長江流域的中心地帶,一直是全國書院發展的中心地區,成為中國的一個文化重地,擁有獨特的曆史地位,湧現齣許多名聞天下的書院,周敦頤、硃熹、陸九淵、王陽明、呂祖謙等眾多著名學者均在書院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據史料記載,江西是全國書院zui多的省份,而吉安市又是全省書院zui多的設區市。2013 年,白鷺洲書院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希朗及其同仁經過幾年辛苦努力,一是對書院進行復原陳列,按清代規製,真實還原清代書院場景,二是利用中山院場館展示白鷺洲書院及吉安書院文化,並通過多種手段講述白鷺洲書院故事,2016 年推齣後,已經吸引瞭廣大市民和遊客走進書院。現在,希朗又將全市目前現存及有可考遺址的63 座書院資料,以圖錄的形式編著成書,對於吉安市書院的搶救性保護和利用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圖錄又稱圖譜,是用繪畫、攝影等方式反映事物或人物形象的工具書,主要有曆史圖錄、人物圖錄、藝術圖錄、文物圖錄、科技圖錄、地圖等類型,具有圖文結閤、形象直觀等特點。希朗主編的《吉安書院圖錄》較全麵地收錄瞭吉安史存書院,著重展示瞭吉安現存書院的麵貌,用攝影圖片和文字簡介相結閤的方式,介紹吉安書院的曆史與現狀。全書圖文並茂,有彆於一般圖錄的體例,資料翔實,通俗易懂,兼具知識性、普及性、可讀性。此書既是一部介紹吉安現存書院的工具書,又是一部研究廬陵文化的資料集,更是一部發展吉安文化旅遊的導覽冊。故此,我要為希朗的保護意識、利用思維、擔當精神、水平眼界點個贊!
白鷺洲書院既是全省四大書院之一,又是吉安書院之首。白鷺洲書院與白鹿洞書院頗有淵源,江萬裏為白鹿洞書院的學生,後又創立瞭白鷺洲書院。江萬裏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為立院之本,用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培養瞭一批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賢纔。我曾受邀為白鷺洲書院大門撰寫瞭一副對聯:“訪白鹿建白鷺大道傳薪江萬裏為民族完節,有賢士齣賢徒精英接棒文天祥給國傢盡忠”。可以說,培育和弘揚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是吉安書院教育的主要特色之一。衷心期望希朗及其同仁繼續加強書院文化研究,充分發揮書院文物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麵的獨特作用,努力讓江西書院的文脈與血脈融進子孫後代。
是為序!
孫傢驊
2018 年3 月16 日
(作者為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江西省博物館館長、
江西省文物局局長、江西省文化廳副巡視員)
李希朗,吉安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吉安市博物館館長。點校《榖村仰承集》,齣版《名人之鄉——吉水》。
拿到《吉安書院圖錄》,我第一反應是它所包含的厚重感。這並非一本輕鬆消遣的書,而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史書。它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古代書院的演變軌跡,也摺射齣那些在書院發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大傢們的思想光輝。周敦頤的理學之濫觴,硃熹的集大成,陸九淵的“心即理”,王陽明的“知行閤一”……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在書院的土壤裏生根發芽,最終枝繁葉茂,影響瞭整個中華文化的走嚮。圖錄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幅圖,都仿佛承載著那個時代的溫度和氣息。我仿佛能看到,先賢們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以文字為舟,以思想為槳,在知識的海洋中遠航,為後人開闢齣一條條探索真理的道路。閱讀這部圖錄,是一種知識的拓展,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教育體係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對那些為思想傳承默默奉獻的先賢們充滿瞭敬意。
評分《吉安書院圖錄》的到來,如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翻開書頁,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學術氛圍中。書院,這個承載著教書育人使命的場所,在曆史的長河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這部圖錄給瞭我最直觀的答案。從周敦頤的啓濛,到硃熹的集大成,再到陸九淵、王陽明、呂祖謙等人的繼承與發展,他們的身影在這片土地上交織,共同描繪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書院發展史畫捲。我被那些關於書院規製、教學內容、學術爭鳴的記載所吸引,它們不僅僅是冰冷的史料,更是鮮活的生命印記。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聆聽先賢們的教誨,感受他們對知識的敬畏,對真理的追求。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書院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精神傳承的書,它讓我深刻體會到,何為“學以緻用”,何為“傳承不息”。
評分初見《吉安書院圖錄》,內心便湧起一股被曆史長河溫柔擁抱的暖意。它不僅僅是一本冊子,更像是一扇沉甸甸的門,推開它,便能窺見那個風起雲湧、思想碰撞的時代。那些名字,周敦頤、硃熹、陸九淵、王陽明、呂祖謙……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在書院的浩瀚星河中閃耀,他們的智慧之光穿透時空,依然能點亮我們當下的迷茫。我反復翻閱著那些泛黃的頁麵,想象著他們當年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或揮斥方遒,或沉潛思索,他們的學問,他們的精神,如何在這書院的磚石之間迴蕩,又如何被一代代學子傳承。這不僅僅是對過往輝煌的追溯,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讓我對“學問”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而是靈魂的修煉,是人格的塑造。每一次翻閱,都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先賢們的氣息,他們的嚴謹、他們的深邃、他們的赤誠,都化作無形的力量,激勵著我在這知識的海洋中不斷前行。這本圖錄,是通往那個偉大時代的鑰匙,是連接古今的橋梁,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的體現。
評分這部《吉安書院圖錄》在我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承載瞭韆年的風骨。我並非書院的親曆者,卻能在字裏行間,在那些凝固瞭曆史的墨痕中,觸摸到書院發展的脈絡。它講述的,是那些曾在這片土地上留下足跡的先賢們,他們的思想火花如何在書院 này 碰撞、激蕩,最終匯聚成一股股思想的洪流,滋養瞭一代又一代的學子。我尤其著迷於那些關於書院日常的細節描述,仿佛能聽到講堂中抑揚頓挫的講義聲,看到學子們在燈下苦讀的身影,感受到他們對真理的執著追求。那些名字,周敦頤的靜穆,硃熹的宏大,陸九淵的直覺,王陽明的“緻良知”,呂祖謙的務實……他們共同譜寫瞭吉安書院輝煌的篇章,也為中國古代書院的發展史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閱讀這部圖錄,我不僅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與那些偉大的靈魂對話,在他們的智慧中汲取養分,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這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知識的傳承,絕非易事,它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深厚積澱。
評分捧著《吉安書院圖錄》,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息。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一次與偉大靈魂的深度對話。那些在書院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學者們,周敦頤、硃熹、陸九淵、王陽明、呂祖謙……他們的名字,在此刻仿佛有瞭鮮活的生命,他們的思想,在此刻仿佛有瞭具象的載體。我仿佛能看到,他們在書院中如何探討宇宙人生的奧秘,如何將抽象的哲學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書院,不僅僅是授課的場所,更是思想的熔爐,是精神的搖籃。這部圖錄,以其詳實的內容和獨特的視角,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學術殿堂的大門。我從中不僅學到瞭知識,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瞭一種超越時代的精神力量,一種對學問的虔誠,一種對真理的執著。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智慧的火種,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