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杂记赵家
定价:46.00元
作者:杨步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495242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赵元任和杨步伟夫妇都以学术为重,以情义为重,谦虚忍让。在不同的环境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哪怕是在颠沛流离的年代里,也始终不失赤子之心。到五十年金婚之日,终于成就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学者家庭。
2、陈寅恪、刘半农、金岳霖、吴之椿、李济,众多学者,在作者眼中,都是一介凡人,有令人感佩或无法言喻的一面。
内容提要
赵元任是语言学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并先后在中央研究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任教。赵氏一家俊秀满门,妻子杨步伟是中国位医学博士,女儿、女婿多在大学任教,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胡适的鼓励之下,杨步伟撰写《一个女人的自传》和《杂记赵家》,记录两代知识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生动的记录。
赵元任和杨步伟二人结交众多学者,书中不乏关于这些人的趣闻轶事:陈寅恪和俞大维在留德期间专心治学,就像“宁国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干净”;刘半农经过六个小时的魔鬼考试,终于拿到博士学位;金岳霖因为母鸡“难产”,打电话急请杨步伟帮忙……种种掌故,让人想望前辈学者的性格与风采。
目录
作者介绍
杨步伟(1889—1981),出身南京望族,自幼性格果敢,勇于任事,是中国早的现代新女性之一。她先后在南京旅宁学堂、上海中西女塾读书。二十岁时,应安徽督军柏文蔚之邀,任崇实女子学校校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医学,回国后开办“森仁医院”。1920年,与赵元任相识,次年结婚。1938年,全家赴美,此后一直定居美国。著有《一个女人的自传》(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Woman)、《杂记赵家》(The Family of Chaos)、《中国食谱》(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其对“时间”的解构方式。它没有采用线性的、编年史式的叙述,而是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时间织锦上,随机抽取了几个关键的线头,然后将其放大、细描。这种碎片化的处理方式,反而更贴近我们真实记忆的运作模式——记忆往往是跳跃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锚点。作者似乎对“瞬间”的捕捉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度,他能将一个极短的场景,拉伸出极其丰富的层次感和多维度的解读空间。读的时候,我时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需要时间去消化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共鸣。它提醒了我,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其实是由无数个被遗忘或被强调的“日常瞬间”构成的。这种对时间本体的哲学反思,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纪实或回忆录的范畴,上升到了对存在意义的探讨层面。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珍贵。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能够跨越时空与读者进行深度对话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读物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它仿佛是一扇陈旧的木门,推开之后,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带着年代感的,却又异常清晰的历史气息。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不是在“讲述”故事,而更像是在“还原”生活。那些关于日常琐事的描摹,那些对人情世故的细腻捕捉,都显得无比真实和可信,没有丝毫故作高深的雕琢痕迹。读着读着,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气味——可能是老旧木料的清香,或者是雨后泥土的芬芳。这种沉浸感是极其难得的,它要求读者放下现代的滤镜,用心去体会彼时的喜怒哀乐。书中对细节的观察力令人赞叹,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场景,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洞察,让人在会心一笑之后,又陷入更深的沉思。这是一部需要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作品,每一口都回味无穷。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题材的期待值是比较保守的,总担心会陷入堆砌史料或故作高深的窠臼。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轻盈”的姿态,化解了这一切。它的笔触是极其灵动的,行文流畅自然,阅读节奏感把握得极好,让人欲罢不能。每当感觉要被拗口的古文或复杂的背景信息所困扰时,作者总能用一个精妙的比喻,或是一个幽默的转折,将读者的思绪重新拉回到主线上来。这种叙事上的“舞蹈感”,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晦涩的内容变得平易近人。书中展现的智慧,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教条,而是渗透在生活点滴中的生存哲学。读罢一篇,总会感觉自己像是和一位博学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次毫无保留的促膝长谈,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豁达通透的人生态度。这种“雅俗共赏”的平衡点,是很多作家穷尽一生也难以企及的境界。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会是“回甘”。初读时,或许会因为某些名词或典故感到一丝陌生,但随着情节的深入和作者的引导,那些晦涩的部分便如同陈年的老茶,慢慢释放出醇厚的底蕴。这种味道不是强加于人的,而是需要读者主动去品味、去感受的。尤其是一些对当时社会风貌的白描,极具画面感,仿佛能听到远处的喧嚣,嗅到街角的炊烟。它展现了一种“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但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自然流淌出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的心境是出奇的平静的,仿佛尘世的浮躁被过滤了一层,留下了清澈的底色。这本书就像是一剂精神的调味剂,让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沉淀心神、重拾传统韵味的安宁角落。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古典的气息。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纹理的米白色纸张,触感温润,配合着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初翻开时,内页的排版布局就让人眼前一亮,字号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订工艺也显得十分考究,书脊处连接得严丝合缝,让人有种捧着一件艺术品的错觉。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手绘插图,线条流畅,意境深远,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仿佛将读者直接拉入作者所描绘的那个时代背景之中。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精心准备的仪式,让人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和故事充满了敬畏之心。对于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实体版本无疑是收藏级别的享受,从外到内,都透露着出版方对作品的尊重与匠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远非电子阅读所能比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