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曆代風俗史料叢刊--西湖遊覽誌馀
齣版社定價:59.8元
作者:(明)田汝成 著,陳誌明 校
齣版社:東方齣版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6044110
字數:370000
頁碼:48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目錄
捲一 帝王都會
捲二 帝王都會
捲三 偏安佚豫
捲四 佞幸盤荒
捲五 佞幸盤荒
捲六 版蕩淒涼
捲七 賢達高風
捲八 賢達高風
捲九 賢達高風
捲十 纔情雅緻
捲十一 纔情雅緻
捲十二 纔情雅緻
捲十三 纔情雅緻
捲十四 方外玄蹤
捲十五 方外玄蹤
捲十六 香奩艷語
捲十七 藝文賞鑒
捲十八 藝文賞鑒
捲十九 術技名傢
捲二十 熙朝樂事
捲二十一 委巷叢談
捲二十二 委巷叢談
捲二十三 委巷叢談
捲二十四 委巷叢談
捲二十五 委巷叢談
捲二十六 幽怪傳疑
內容提要
《西湖遊覽誌馀》是田汝成在編輯《西湖遊覽誌》過程中搜集的一些*齣西湖範圍的材料,加以整理而成,其內容還以記述杭州之事居多。此書不同於《西湖遊覽誌》的另一點是,它從以記山川地理為主轉移到以記載掌故軼聞作中心。所以《誌馀》比《西湖遊覽誌》含有更多的文學資料。
宋、元以來,記載杭州地理名勝、社會風習的作品不少,如《或淳臨安誌》、《都城記勝》、《武林舊事》等,但都偏於記載史實,不像《誌馀》除開記錄一些詩詞外,並載有一些故事.其中有些故事後來還被人改編為白話小說。如周揖《西湖二集》和已失傳的《西湖一集》,就大半取材於《誌馀》。《誌馀》捲五中關於史彌遠的故事就是《西湖二集》中《覺黎一念錯投胎》的依據。而《西湖二集》捲一《昊越王再世索江山》也是采用《誌馀》捲一中關於錢鏐的記載敷衍成篇。
閱讀這部資料匯編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風俗”作為一種動態的文化載體的重要性。它不像建築或藝術品那樣具有固定的形態,而是隨著時代的潮水不斷變形、融閤與消解。書中對於西湖周邊一些特定節慶活動的描述,尤其引人入勝。比如,每年特定月份的“燈會”規模如何變化,哪些地方的戲班子更受歡迎,甚至連服裝的款式和顔色都有提及。這些信息,在主流的斷代史中幾乎是找不到的。對我而言,這相當於拿到瞭一份“古代的旅遊指南和娛樂消費報告”。通過對比不同朝代的記錄,我們可以看到,有些風尚僅僅流行瞭幾十年便銷聲匿跡,而有些根深蒂固的習俗,則穿越瞭數百年依然頑強存在。這種對文化生命力的觀察,遠比單純記錄曆史事件更有啓發性。它提醒我們,曆史的河流中,真正能沉澱下來的,往往是那些深入人心、融入生活的文化習慣。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提供瞭“反嚮閱讀”曆史的可能。當我們通常閱讀某位名士的作品時,我們看到的是他們精心修飾過的、麵嚮公眾的自我形象。但這些風俗史料,卻常常記錄瞭這些名士在非正式場閤的行為——他們在湖邊與人爭價、為瞭一席之地而托關係、甚至對某些“粗俗”的娛樂活動錶現齣的好奇或厭惡。這些側麵描寫,使得曆史人物不再是扁平化的雕塑,而是具有瞭復雜欲望和日常煩惱的“真人”。舉個例子,書中記載瞭某位高官對湖邊算命先生的“光顧”,以及他事後在日記中的自我檢討。這種對比,生動地揭示瞭那個時代士大夫階層內心深處的矛盾與掙紮。這種對“人性”而非“聖人”的捕捉,是任何官方史料都無法提供的寶貴視角,它讓曆史變得更加可信,也更具人情味。
評分對於那些習慣於閱讀經過高度提煉和現代解讀的曆史著作的讀者來說,初次接觸這部匯編可能會感到有些“晦澀”和“散亂”。它更像是一座未經整理的礦藏,裏麵充斥著各種文體的片段——有官員的批示、士人的筆記、地方誌的摘錄,甚至還有一些民間口頭流傳的歇後語和諺語。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纔適應這種史料原貌的呈現方式。然而,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原始狀態,纔最能體現齣曆史的厚重感和復雜性。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西湖遊覽規製”的變遷記錄。從最初的皇傢苑囿概念,到後來逐步嚮市民開放,每一次的限製放鬆或新增的娛樂項目,都摺射齣當時政治氣候和經濟水平的微妙變化。比如,某個時期禁止在特定湖域燃放煙花,另一個時期又鼓勵漁民組織水上錶演,這些點滴的製度變遷,為我們勾勒齣瞭一條清晰的社會管理史的脈絡。它不是講故事,而是提供磚塊,讓讀者自己去搭建曆史的結構,這種參與感是很多暢銷曆史書無法給予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地方文化保護深感興趣的關注者,這部叢刊的價值已經超齣瞭單純的學術研究範疇,它簡直就是一份“記憶的搶救工程”。西湖周邊的許多景緻和習俗,隨著現代化的進程已經消失或麵目全非。而這些史料,猶如琥珀一樣,將它們凝固在瞭紙上。書中對於特定季節的“湖光十色”的描摹,結閤瞭當時對光綫、水文的細緻觀察,讓我能想象齣那些已不復存在的自然景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記錄瞭人與環境之間那種微妙的互動關係。比如,過去人們如何利用湖水灌溉農田、如何與湖中漁民保持商業往來,這些都是現代人難以想象的生態圖景。所以,我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地方感”有執著追求的人,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對一座城市靈魂深處的緻敬與追溯,提供瞭我們重建和理解過往生活場景的豐富原材料。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癡迷於曆史細節的“老學究”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時代,光看宏大的敘事是不夠的,那些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的瑣碎,纔是構成那個時代鮮活麵貌的肌理。當我翻開這本關於西湖的史料選輯時,那種撲麵而來的真實感,讓我幾乎能聞到宋代茶館裏的香氣,聽到蘇堤上遊人熙攘的喧嘩。它沒有過多地去渲染文人雅士的纔情,而是將筆墨聚焦在瞭普通百姓的遊湖體驗上。比如,書中對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人們在湖邊會選擇哪些攤位、吃些什麼應季的小吃,記錄得詳實入微。再比如,對那些專門服務於遊船的腳夫、船娘的服務流程、收費標準,甚至還有他們之間偶爾發生的口角,都有零星的記載。這種“去精英化”的視角,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曆史場景的想象。它讓我明白,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往往深藏於這些日常的、看似不值一提的“風俗”之中,而非僅僅是高懸廟堂之上的禮樂製度。這種挖掘民間生活的努力,使得這部史料集具有瞭極高的田野調查價值,是研究杭州地方史、社會生活史不可多得的珍貴文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