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浮生六记
作 者:沈复 著 , 张佳玮 译
I S B N :9787201094014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第1版
印刷时间:2015-8-1 第1次
字 数: 145000字
页 数: 216页
开 本: 32开
包 装: 平装
定 价: 32.00元
媒体评论
《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
——俞平伯
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林语堂
目录
译记(代序) / 张佳玮
【译文】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沈复三十年游历图】
【*文】
光绪三年初版序
潘麐生题记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光绪三年初版跋
【附录:沈复的一生(年表)】
内容简介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作的自传散文。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婚后夫妻俩举案齐眉、相爱甚笃,然命途多舛,常常事与愿违;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乐,耳鬓厮磨二十三年,至芸积病身故,仍情深如旧。后,沈复离家漫游,著《浮生六记》六卷。成书后并未刊行出版,而在民间多有传抄,引以为珍。道光年间,由江南士人杨引传于街市书摊购得,转妹婿王韬于申报馆付梓出版。因其中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其中《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两记,杨引传购得版本已佚。民国时期有称找到足本,并付梓出版,收录佚失两记,然实为时人拼凑杜撰。后常有传言佚记真本现身,或有相关、或片段,但至今仍无被证实可靠完整的,故本版只收底本所录《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记。
作者简介
沈复
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婚后夫妻俩举案齐眉、相爱甚笃,然命途多舛,常常事与愿违;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乐,耳鬓厮磨二十三年,至芸积病身故,仍情深如旧。后,沈复离家漫游,著《浮生六记》六卷,记录过往生活中点滴趣味及漫游经历,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张佳玮
1983年生于江苏无锡。以一手古今皆通的文笔独树一帜。因其性情不拘、摒弃俗流,备受读者推崇。现在法国巴黎研习艺术鉴赏。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它的“名家推荐”吸引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回来,没想到收获了一个巨大的惊喜。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传记那样按部就班,而是像一串散落的珍珠,由不同的生活片段串联而成,每个片段都有其独立的魅力,但组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生命图景。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简直是出神入化,他能捕捉到那种转瞬即逝的“意境”,比如月光洒在窗棂上的光影变化,或者雨后初霁时空气中弥漫的湿润气息,都通过简洁的文字跃然纸上。读到某些情节时,我甚至能想象出当时的声响和气味,沉浸感极强。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将人生的哲理融入到最琐碎的日常对话和行动中,让你在不知不觉间被其深度所折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充满敬畏、懂得珍惜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读到后面我几乎忘了自己是在阅读一本古籍,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那些遭遇的坎坷与欢愉,都如同昨日发生在我身边一般清晰可感。作者的坦诚令人动容,他毫不避讳地展现了生活中的窘迫与无奈,也毫不吝啬地赞美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这种坦荡的姿态,在现代浮躁的文坛中实属罕见。尤其是对于人与人之间复杂情感的描摹,细腻入微,既有亲情的温暖,也有世情的冷漠,非常写实。它没有给我提供任何逃避现实的幻想,反而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提醒我直面生活的本质——那便是苦乐参半,缺憾常在,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生命的完整性。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慰藉,每次翻开都能找到新的感悟。它没有那种刻意雕琢的华丽辞藻,一切都写得那么自然、真挚,仿佛就是从邻家老友口中娓娓道来的那些光阴的故事。那些关于四季更迭,关于柴米油盐,甚至是对那些微小事物的细致描摹,都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进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温度和气息。我尤其喜欢作者记录生活点滴的笔法,不带一丝矫饰,却把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写得淋漓尽致。读完之后,心中会留下一股淡淡的、温暖的余韵,让你重新审视自己手边正在经历的寻常日子,明白平凡之中也蕴藏着不朽的美好。这本书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觉得平淡,细品之后,那醇厚的味道才会在舌尖缓缓散开,久久不忘。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为自己保留一方清净之地,用一颗柔软的心去接纳生活的所有馈赠与缺憾。
评分我向来对手帖和游记类的书籍不太感冒,总觉得太过写意,缺乏实质内容。但这次的阅读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却又看不出丝毫雕琢的痕迹,这才是真正的大师手笔。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需要反复阅读某些段落,才能完全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微妙情感和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人的生平,更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士大夫精致生活的窗户。从他们的起居饮食,到社交往来,再到对待艺术和自然的态度,无不体现出一种对“美”的执着追求。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极致关注,让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时间的审美价值。它不是一本快餐读物,更像是一本需要你沉下心来,带着敬意去品读的文化遗产,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深感其博大精深。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独树一帜,它有一种老上海月份牌上那种精致的、略带哀愁的美感,却又比那多了一份烟火气和人间的烟火味。初读可能需要适应一下它的古典韵味,但一旦进入状态,就会被那种独特的节奏感所吸引。它不是那种强行灌输知识的书,而是以一种近乎诗歌散文的形态,将历史的厚重感、岁月的沧桑感,以及个体的命运沉浮,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转折时的那种淡然处理,仿佛一切的发生都是自然而然,是命运的必然。这种不动声色的叙述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张力,让读者在平静中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叹息。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珍藏的书籍,不仅因为它记录了历史的片段,更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穿越世事变迁,仍能保持内心宁静的力量源泉。
评分好书喜欢天天看,纸张也很好,朋友推荐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包装完整 书是正品 喜欢?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不错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这书的质量 比正版的差点 翻开里面的纸还有些像灰尘一样的纸末
评分包装完整 书是正品 喜欢?
评分这书的质量 比正版的差点 翻开里面的纸还有些像灰尘一样的纸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