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晨曦集
定价:59.00元
作者:杨振宁、翁帆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100156769
字数:150
页码:31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晨曦集》收录了杨振宁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兼及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社会议题,充分表露了一代科学大师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书中也收录了亲人、同事、友人、媒体人和学生所撰回忆文章,对杨振宁先生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书中收录了30多幅杨振宁先生生活与工作近照及一些历史珍贵照片,是了解杨先生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
目录
目录
前言………………………………………………………………杨振宁1
02i 20 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三个主旋律:量子化、对称性、相位因子……1
11a 菩萨、量子数与陈氏级…………………………………………18
14b 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22
15a “物理学的未来”——追忆麻省理工学院百年校庆时对物理学的未来的讨论…41
附录A 物理学的未来………………………理查德·费曼44
附录B 物理学的未来……………………………杨振宁50
16e 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56
17b 伯恩斯坦的独白…………………………………………………60
A72a 关于大加速器的座谈…………………………………………64
A00g “盛宴已经结束!”——高能物理的未来…………………80
A11q 杨振宁:我是保守的革命者………………钱炜安然85
A17l 越来越觉得个人的生命在整个宇宙之间是一个非常渺小的事情——《人物》对话杨振宁………………刘磊94
A17c 关于放弃美国国籍…………………………………………109
A17g 杨振宁先生的“精”与“傻”……………………翁帆110
A92c 杨振宁小传………………………………李炳安邓越凡112
A97k 父亲与大哥…………………………………………杨振平137
A97l 家·家教·教育………………………………………杨振汉146
A97m 父亲、大哥和我们…………………………………杨振玉163
A15d 杨振宁的“有血有肉的物理学”…………………杨振玉172
A86k 杨振宁谈我国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朱志明178
A15p 我所认识的杨振宁先生……………………………李昕196
A17l 杨振宁盛名之下…………………………………刘磊216
A17n 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朱邦芬237
A17o 杨振宁先生怎样影响了我的研究兴趣和工作方向………余理华256
A17q 跟从杨振宁先生学习45 年…………………………赵午266
A80f CEEC 学者名单……………………………………………271
后记……………………………………………………………翁帆27764
作者介绍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公认的二十世纪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办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创办人。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并被多家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翁帆,杨振宁夫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生。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很少读到能如此深入探讨“选择与代价”这一主题的作品。书中的角色们,面临的困境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抉择,而是两难甚至多难的境地,每一步向前走,都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失落或牺牲。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对任何一个角色进行道德上的审判,而是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视角,记录下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必然性”。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开始反思现实生活中自己所做的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选择,其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未曾被正视的代价。我合上书本后,那种怅然若失却又豁然开朗的感觉久久不散,它迫使你走出舒适区,去审视那些被时间冲淡的、真正影响人生成败的关键节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简直是一场文字的盛宴。它不像那种白描式的直白叙述,而是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精致的结构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的那种“画面感”,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立体、有质感的场景,仿佛我真的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光线的温度。虽然部分词汇略显生僻,需要借助工具书,但这反而增添了一种阅读的仪式感,让人感觉自己正在参与一场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对于追求文字美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享受。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更富有层次感和想象力的方式去感知世界。
评分这本《晨曦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它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仿佛能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氛围之中。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摹,简直是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境界。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日常琐事,经过他的梳理和放大,竟能折射出宏大叙事下的个体挣扎与坚守。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一个用词的妙处,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不是读过的人很难体会到。它不像某些流行的畅销书那样追求快速的感官刺激,而是更像一坛老酒,需要慢慢品咂,才能体会出其中醇厚的味道。那种文字的密度和信息的丰富性,也促使我不得不放慢速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妙的过渡或深刻的见解。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能有新感悟的佳作。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叙事节奏的掌控力。它时而如涓涓细流般温婉细腻,娓娓道来一段段过去的故事,让人沉浸其中,心绪也随之起伏;时而又如同山洪暴发般,在关键的冲突点上,猛烈地冲击读者的认知,让人猝不及防。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技巧,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或震撼。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叙事中融入了大量的个人思考和哲学层面的探讨,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更具有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很多段落,我需要结合背景知识反复查阅,才能真正领悟其深意,这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门槛,但也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最终的理解和收获显得格外珍贵。
评分这份装帧和设计也令人赞叹,商务印书馆的出品果然值得信赖。开本适中,纸张的触感非常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内页的排版布局,疏密有致,留白恰到好处,给予了文字足够的呼吸空间,这在如今很多追求“信息量”的书籍中是很难得的。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本身就是对内容价值的肯定。我把它放在床头柜上,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让阅读从一种获取知识的行为,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休憩与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