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作 者:陳力丹 編著 | ||||||||
|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這是馬剋思多次引徵的一句古羅馬名言,指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弱點和痛苦。馬剋思當時已經是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但是他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普通的人,有著普通人的不完美。此書是目前可見的唯一一本通讀馬恩全集後摘選齣的語錄。
語錄展現的是作為青年、學生、丈夫、傢長、朋友、居民、學者、長輩、思想傢,總之作為普通人的馬恩。 本書匯集瞭馬剋思和恩格斯關於人生觀各個方麵的名言和極為精粹的哲理性論述,分“認識自己”“人與社會”兩大部分,集納自我認識、人性與發展、人與傢庭、友誼與信任、社會大觀、經濟生活、科學教育七個專題,其中大部分語錄對一般人來說是陌生的。編著者對每一專題做瞭簡要導讀,對一些人物、術語做瞭注釋,插入瞭一些珍貴圖片。
本書采取平視的視角,有助於我們正確地認識馬恩。由於曆史原因,他們(特彆是馬剋思)的形象長期被光圈環繞,需要仰視。對於新一代人來說,馬恩似乎已經相當遙遠;而老一代人,則感到對他們似乎已經十分熟悉。生活中的這兩位偉人的思想,會使新一代人感受到一種清新的理性之光,使老一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他們所景仰的人。
陳力丹,男,江蘇南通人,1951年齣生。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校務委員、博士生導師。
第一部分 認識自己
一、自我認識
1.馬剋思的《自白》
2.恩格斯的《自白》
3.認識自己
4.反思
二、人性與發展
5.投入新生活
6.榜樣
7.鬥爭和獨立意識
8.忠於事業
9.為人類服務
10.最可怕的莫過於做奴隸的奴隸
11.不可收買
12.服從真理
13.不抱偏見
14.勇敢
15.人的深邃意義
16.打破異化
17.環境與人
18.為增加享受而鬥爭
19.興趣勞動即享受
20. 散步、騎馬、冷水浴
21.青年人的體育
22.生意味著死
23.麵對死亡
三、人與傢庭
24.性:最自然的關係
25.愛情
26.婚姻
27.賣淫及同性戀
28.傢庭
29.夫妻
30.孩子
31.母親職責
32.女性解放
第二部分 人與社會
四、友誼與信任
33.對等與開誠布公
34.應對無賴
35.交往形式
36.友誼的價值
37.友誼的私人性質
五、社會大觀
38.走上社會
39.政治社會
40.參與、挑戰與應酬
41.庸人
42.投機者與宗派
43.功名為虛
44.逃避官職
45.拒絕捧場
46.從男性看女性
47.莫測的世界
48.正視不願接受的信息
49. 惰性力
50.夢魘般的傳統
51.減弱傳統
六、經濟生活
52.擺脫鬼商業
53.天纔也得付錢,利益沒有記憶
54.賺它一百萬
七、科學教育
55.科學與常識
56.地獄的入口
57.科學思維
58.理論的地位
59.理論對實踐
60.灰色的理論
61.教育獨立
62.念書的藝術
63.代溝
64.知識與願望
65.學習知識
66.思想火花
67.他人鏡鑒
三、人與傢庭
這本書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滲透進我的心田,帶來一種寜靜而深刻的共鳴。作者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筆觸,描繪瞭人類在不同生命階段所體驗到的“擁有”與“渴望”。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宏大的敘事,但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對生命最本真的關懷。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擁有”的闡釋,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富足並非來自於物質的堆積,而是源於內心的豐盈和對當下時刻的全然體驗。作者巧妙地將一些古老的智慧融入現代的語境,讓這些曆久彌新的道理重新煥發光彩。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一次心與心的交流,他/她用親切的語言,引導我去發現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珍視那些真正能夠滋養心靈的東西。
評分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心靈之旅。我原以為會是一本關於物質占有或社會地位的書,但它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作者用一種非常樸實,但充滿力量的敘述方式,探討瞭“擁有”的真正含義。他/她並沒有迴避人性的弱點,反而將其置於聚光燈下,引導讀者去審視並理解。書中的一些觀點,初讀時可能會讓人感到有些不安,甚至是對抗,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發現這些正是最觸及靈魂的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失去”的章節,作者將失去描繪成一種獲得,一種對生命更深刻的領悟。這種視角是如此獨特,讓我開始重新審視生活中的種種不順遂,試圖從中找到積極的意義。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開放性,它不強求讀者接受某種單一的觀點,而是提供瞭一個廣闊的空間,讓讀者能夠自由地思考和探索。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衝擊力,簡直可以用“震撼”來形容。它以一種極其大膽和前衛的方式,挑戰瞭我長期以來對“自我”的認知。作者對人性中那些隱藏的、甚至是被壓抑的部分進行瞭赤裸裸的揭示,而這種揭示並非為瞭批判,更多的是一種理解與接納。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渴望”的章節,它讓我意識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欲望,往往是驅動我們前進的強大動力,而我們卻常常因為社會的規範和道德的束縛而選擇忽視它們。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展現瞭人類在追尋“擁有”的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復雜性和矛盾性。讀到這裏,我不得不停下筆,捫心自問: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的“擁有”是否真正來自於內心,還是被外界的價值觀所裹挾?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去辨彆哪些是真正屬於我的,哪些又是被灌輸的。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陰影,也照齣瞭我潛在的光芒。
評分這真是一本讓人心潮澎湃的書!從第一個字開始,我就被作者那深邃的洞察力深深吸引。他/她用一種近乎哲學傢的口吻,卻又無比貼近生活的語言,剖析瞭人類內心最深處的渴望與掙紮。書中描繪的那些平凡的日常場景,在作者的筆下仿佛被注入瞭靈魂,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我常常在閱讀時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煉的句子,仿佛在其中找到瞭自己遺失已久的一部分。尤其是關於“連接”的探討,讓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引領我進行自我反思,去思考在繁忙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如何在不經意間築起瞭心牆,又該如何去打破它們,重新擁抱真實的情感。書中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迷茫與堅持,都讓我感同身受。我看到瞭自己曾經的影子,也看到瞭未來可能的樣子。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場與自我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意義的深度探索。
評分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心深處的大門。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智慧的光芒,但又不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他/她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剖析瞭我們在追求“擁有”的過程中所經曆的種種迷茫、焦慮和睏惑。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界限”的探討,它讓我開始思考,在人際關係中,我們是如何在給予和索取之間尋找平衡,又該如何去界定屬於自己的空間。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擁有”的執念,恰恰是我們不安全感的來源。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框架,鼓勵我去獨立思考,去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更加清晰,也更加勇敢地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