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7519704544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 54元
| 9787519704537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 42元
9787519704551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 36元
9787519704544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
前言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民实现财产持续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造福,既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性质,又涉及我国数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中央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所肯认。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现实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需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面临困境。除了党和政府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外,根本的还是逐步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其中,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进而对提高农民应对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拓展农业集约、统一经营的空间,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资金回流农村、农业机制,落实城乡一体化规划则在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亟须大力弘扬在法治框架下推进改革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治路径,为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提供切实的法治保障。
为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9年设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陈小君教授任首席专家,高飞、耿卓、陆剑、韩松、高海、戴威、童列春、商艳冬、袁铖、郭继、雷兴虎、祝之舟、陈晓敏、陈晋、戴俊英、伦海波、资琳、肖新喜、汪军民、张光宏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学术团队,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为题成功中标。自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按照“模块化”、“体系化”、“逻辑化”的思路,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及成员权制度的基础上,以财产权利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利体系,以财产权利之市场化运行机理为农村集体经济之实现提供有效的运作方式和运行规则,并探索、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经营运作和配套法律制度,竭力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提供新的理论范式和制度规则。
具体而言,本课题组依次开展了以下调查、研究工作:
1.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在全国12省72村开展调研,形成15份具有较强现实性、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报告。全面、系统的调研报告,既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丰富、客观可信的素材和数据。
2.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在前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驻村调研,形成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同时,根据政策和实践的新进展,形成2份专题调研报告。此外,本书作者还就已掌握的信息,分赴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分别就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进行实地考察和理论研讨,形成4份域外研究报告。
3.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在前述社会调研和比较法考察的基础上就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从理论上依次就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内涵、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权制度和经营运作法律制度和配套法律制度作了深入、系统论述,进而从立法角度进行制度建构。本书以第三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法理研究。提炼并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的法律内涵;梳理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变迁和法律渊源;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社会基础;阐释了该法律制度的观念转变和功能定位。
(2)主体法律制度研究。阐述了主体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重要作用;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成员权分别进行了法律和社会实证考察,剖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缺陷及其根源;在主要论证法人化改造的基础上,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造和成员权制度的实施路径和民法构造。
(3)财产权研究。论证了财产权利实现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实质性意义;构建了集体土地财产权的权利体系,完善了企业财产权制度,对各类财产权进行法律和社会实证考察基础上归纳各类财产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立法对策。
(4)经营运作法律制度研究。阐述了集体农用地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的制度意义、适法困境和立法完善;对统一经营的重要主体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立法建议;论证了集体建设用地经营运作的意义、思路与制度构建;以集体独资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对象,论述了集体企业经营运作的意义、适法困境及立法建议。
(5)配套法律制度研究。从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农民社会保障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分析其对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促进作用,探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
(6)以立法草案建议稿的形式进行制度构建,就集体土地所有权(含农民集体成员权、农民集体所有权权能、集体土地的统一经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含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地租)、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权、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提出法律条文试拟稿。
9787519704537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
前言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民实现财产持续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造福,既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性质,又涉及我国数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中央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所肯认。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现实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需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面临困境。除了党和政府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外,根本的还是逐步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其中,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进而对提高农民应对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拓展农业集约、统一经营的空间,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资金回流农村、农业机制,落实城乡一体化规划则在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亟须大力弘扬在法治框架下推进改革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治路径,为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提供切实的法治保障。
为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9年设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陈小君教授任首席专家,高飞、耿卓、陆剑、韩松、高海、戴威、童列春、商艳冬、袁铖、郭继、雷兴虎、祝之舟、陈晓敏、陈晋、戴俊英、伦海波、资琳、肖新喜、汪军民、张光宏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学术团队,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为题成功中标。自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按照“模块化”、“体系化”、“逻辑化”的思路,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及成员权制度的基础上,以财产权利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利体系,以财产权利之市场化运行机理为农村集体经济之实现提供有效的运作方式和运行规则,并探索、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经营运作和配套法律制度,竭力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提供新的理论范式和制度规则。
具体而言,本课题组依次开展了以下调查、研究工作:
1.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在全国12省72村开展调研,形成15份具有较强现实性、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报告。全面、系统的调研报告,既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丰富、客观可信的素材和数据。
2.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在前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驻村调研,形成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同时,根据政策和实践的新进展,形成2份专题调研报告。此外,本书作者还就已掌握的信息,分赴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分别就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进行实地考察和理论研讨,形成4份域外研究报告。
3.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在前述社会调研和比较法考察的基础上就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从理论上依次就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内涵、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权制度和经营运作法律制度和配套法律制度作了深入、系统论述,进而从立法角度进行制度建构。
本书以第1项工作为主要内容,针对黑龙江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贵州省、四川省、广东省全国12省的72村调查,形成15份调查研究报告。其中,有3份总调研报告(中国12个省总调研报告、中国12个省名村调研报告、中国12个省普通村调研报告)和12份分省调研报告。分省调研报告以我国典型区域的农村集体为例,结合集体经济发展与实现状况,对影响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主体、财产权、经营运作、配套保障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反映法律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实现中的实际功效,充分了解基层政府、农村集体、农民个体对相关法律制度的现实需求,从而为完善此类法律制度、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真正实现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另外的调研报告有的是典型的类案分析,有的则是更宽视野的剖析与探索。
9787519704551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
前言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民实现财产持续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造福,既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性质,又涉及我国数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中央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所肯认。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现实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需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面临困境。除了党和政府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外,根本的还是逐步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其中,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进而对提高农民应对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拓展农业集约、统一经营的空间,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资金回流农村、农业机制,落实城乡一体化规划则在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亟须大力弘扬在法治框架下推进改革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治路径,为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提供切实的法治保障。
为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9年设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陈小君教授任首席专家,高飞、耿卓、陆剑、韩松、高海、戴威、童列春、商艳冬、袁铖、郭继、雷兴虎、祝之舟、陈晓敏、陈晋、戴俊英、伦海波、资琳、肖新喜、汪军民、张光宏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学术团队,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为题成功中标。自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按照“模块化”、“体系化”、“逻辑化”的思路,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及成员权制度的基础上,以财产权利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利体系,以财产权利之市场化运行机理为农村集体经济之实现提供有效的运作方式和运行规则,并探索、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经营运作和配套法律制度,竭力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提供新的理论范式和制度规则。
具体而言,本课题组依次开展了以下调查、研究工作:
1.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在全国12省72村开展调研,形成15份具有较强现实性、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报告。全面、系统的调研报告,既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丰富、客观可信的素材和数据。
2.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在前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驻村调研,形成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同时,根据政策和实践的新进展,形成2份专题调研报告。此外,本书作者还就已掌握的信息,分赴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分别就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进行实地考察和理论研讨,形成4份域外研究报告。
3.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在前述社会调研和比较法考察的基础上就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从理论上依次就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内涵、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权制度和经营运作法律制度和配套法律制度作了深入、系统论述,进而从立法角度进行制度建构。
本书以第2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形成针对黑龙江省新兴村、山东省孝直村、河北省北内漳村、湖北省七里村、河南省南街村、四川省战旗村的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同时,就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运作现状与规制路径、集体“统”层的法律制度完善作专题调研,形成2份专题调研报告。此外,就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形成4份域外研究报告,掌握其基本制度脉络和大量新资讯,展示若干理论研究成果,作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9787519704544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成果之一,为三卷本之第三册。在前两卷社会调研和比较法考察的基础上,就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从理论上依次对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内涵、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权制度和经营运作法律制度和配套法律制度作了深入、系统论述,进而从立法角度进行制度建构。
9787519704537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成果之一,为三卷本之第一册。包括有3份总调研报告和12份分省调研报告。以我国典型区域的农村集体为例,结合集体经济发展与实现状况,对影响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主体、财产权、经营运作、配套保障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反映法律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实现中的实际功效,充分了解基层政府、农村集体、农民个体对相关法律制度的现实需求,从而为完善此类法律制度、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真正实现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9787519704551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成果之一,为三卷本之第二册。包括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就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运作现状与规制路径、集体“统”层的法律制度完善作专题调研而形成的2份专题调研报告,就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而形成的4份域外研究报告。
9787519704544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
目录
导论
第一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考察
第一节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律渊源
第四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两个社会基础分析
第五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法律制度构建的观念转变与功能定位
第二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主体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主体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作用
第二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利的实证考察
第三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缺陷及其根源
第四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造的路径选择
第五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造之民法制度构建
第六节结语
第三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研究
第一节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实质在于财产权利的实现
第二节实证考察:财产权制度的运行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制度构建与完善(上):集体土地所有权
第四节制度构建与完善(中):集体土地用益物权
第五节制度构建与完善(下):集体企业财产权
第四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经营运作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经营运作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第二节集体农用地分散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第三节集体农用地统一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第四节社区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实证分析与制度构建
第五节集体建设用地经营运作的法律问题研究
第六节集体企业经营运作法律制度研究
第五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配套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土地管理制度研究——以《土地管理法》修订为契机
第二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政支持制度研究
第三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第四节我国村庄内置金融制度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法律出路
第五节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第六节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的制度研究
第六章试拟条文
第一节集体土地所有权法条增补、修订
第二节土地承包经营权法条增补、修订
第三节宅基地使用权法条增补、修订
第四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法条增补
第五节地役权法条增补、修订
第六节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权法条增补
第七节土地征收法条增补、修订
第八节农村社会保障法条增补
9787519704537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
目录
中国12个省总调研报告
中国12个省名村调研报告
中国12个省普通村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调研报告
河北省调研报告
山西省调研报告
陕西省调研报告
山东省调研报告
河南省调研报告
湖北省调研报告
江苏省调研报告
安徽省调研报告
贵州省调研报告
四川省调研报告
广东省调研报告
9787519704551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
目录
上篇村庄经验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体制度研究——以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为例
主体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运作机制研究——以山东省平阴县孝直镇孝直村为例
农村集体企业改制中集体成员权益与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研究——以河北省冀州市漳淮乡北内漳村为例
家庭分散经营下的集体经济实现路径——以湖北省通城县麦市镇七里村为例
集体企业经营制度研究——以河南省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为例
集体企业经营运作研究——以四川省郫县唐昌镇战旗村为例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运作现状与规制路径——基于湖北省9市18县的实证研究
走出“只能分无力统”的困境:集体“统”层的法律制度完善——基于湖北省1镇和3村的实证研究
下篇域外视野
我国台湾地区农会之发展经验与启示
日本农业生产法人制度研究
大陆法系中的集体所有权制度——以欧洲近代私法学说为中心的考察
英国土地双重所有权的形成——从土地用益到信托
葡萄牙征收法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
意大利农地租赁合同研究
附录:调查问卷
我是一名基层农村干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与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事务。这套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及时雨”和“工作宝典”。过去,在处理一些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收益分配、产权纠纷等问题时,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法律依据和理论指导。这套书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我的这一困境。它不仅详细解读了与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误区。书中提出的很多关于如何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如何保障集体成员合法权益、如何化解农村产权纠纷的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能够直接应用于我的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关于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财务审计以及成员的民主参与等方面的论述,对我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还会时常翻阅书中的内容,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参考,它让我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迁有着浓厚兴趣的学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基层经济实践中具体体现的著作。这套《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并没有停留在泛泛的理论探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法律制度”这一核心要素,通过严谨的法学研究方法,系统性地梳理和评价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建立和完善的各项法律框架。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集体经济法律制度的演变、其内在逻辑和外部影响的分析,都做得非常到位。作者对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面临的挑战以及法律制度的创新性应对,都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尤其是在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激发集体经济活力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于我这类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和扎实的实践支撑,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的深层结构和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视角。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宝藏!作为一名对中国农村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农村集体经济”这个概念背后的具体运作机制。市面上关于农村改革的书籍不少,但大多侧重于宏观的政策解读或者农民个体故事,很少有能够系统性地、从法律制度层面去剖析集体经济“有效实现”路径的。这套书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认知空白。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条文解读,清晰地展示了从土地承包经营权到产权制度改革,再到股份合作制等一系列法律制度是如何构建起来,并一步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书中的很多细节,比如村集体资产的界定、收益分配的法律依据、以及集体成员权益的保障等,都写得非常具体,让我对“集体经济”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切实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法律条文的同时,并没有忽略这些制度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可行性建议。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无数个中国的村庄,看到了集体经济在法律框架下蓬勃生长的真实图景。
评分作为一个在城市长大,对农村生活了解甚少的人,我抱着一种“开眼界”的心态来阅读这套书。老实说,起初我对“法律制度研究”这种偏学术的题材有些担心,怕会过于枯燥晦涩,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概念解释得深入浅出,即使没有深厚的法学背景也能轻松理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脉络梳理,揭示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是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并在法律层面做出相应的创新。例如,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规定,以及近年来在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方面的进展,都让我看到了法律制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强大生命力。书中的逻辑性非常强,层层递进,从基础的法律框架到具体的实施细则,再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展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这套书不仅让我了解了法律,更让我对中国农村的集体经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名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研究的城市居民,总觉得对农村经济的了解不够深入。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律制度真的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关系到亿万农民利益的农村集体经济方面。书里并没有回避现实问题,比如集体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分配不均、管理不规范、甚至腐败现象,但它着重于分析这些问题在法律制度层面是如何被规避、纠正或者惩处的。它让我明白,一个“有效实现”的集体经济,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更是建立在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规则之上。从土地流转的法律保障,到集体成员股权设置的合理性,再到集体经济组织的透明度要求,这些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应该只局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它所展现的法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对很多其他领域都具有启示意义。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硬支撑”,也让我对国家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心和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