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版次:第1版
书号:7511888679
条码:9787511888679
图书名称:新编消费者保护法小全书(2016年版)
定价:50
作者: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6-2-1
内容
“新编法律小全书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与好评,本次修订,我们对丛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增补了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公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部门规章,同时删除了所有失效、废止法规。
总 目 录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1
二、产品质量监管35
三、消费价格监管78
四、常见商品买卖维修119
买卖、维修合同与纠纷119
食品买卖与安全144
生活用品买卖维修214
机动车买卖维修255
商品房买卖284
网络商品交易298
产品计量328
五、常见服务358
餐饮服务358
旅游服务387
装饰装修448
法律服务456
中介服务471
电信服务480
互联网信息服务500
广播电视服务527
其他548
六、消费损害鉴定与赔偿578
我购买《新编消费者保护法小全书(2016年版)》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些关于消费者维权过程中,在证据收集、投诉流程以及法律诉讼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指南。我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涉及很多程序性的内容,而我对于这些流程一直比较模糊。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操作手册一样,清晰地列出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然而,在阅读了关于“如何维权”的相关章节后,我发现书中的介绍过于笼统,并没有提供足够详细和可操作的指导。例如,在关于“收集证据”的部分,书中只是泛泛地提及了保留合同、发票等,但对于如何收集电子证据,如何固定网络服务过程中的证据,以及在不同类型的消费纠纷中,需要侧重收集哪些关键证据,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样,在投诉和仲裁的流程介绍中,也缺乏对具体部门的联系方式、投诉表格的填写要点以及参与仲裁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的深入分析。这本书更像是法律条文的普及,而未能真正做到为消费者在实践维权过程中提供一份详尽的“行动指南”,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在实际遇到问题时,该如何有效地启动和推进维权程序。
评分拿到这本《新编消费者保护法小全书(2016年版)》时,我本来期待的是一本能够迅速帮我厘清日常消费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的实用工具书。然而,在翻阅了前几页之后,我的心情可谓跌宕起伏,甚至可以说有些失望。从书的封面上看,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的编纂,无疑赋予了它权威性,而“小全书”的字样也暗示着内容的精炼与全面。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试图寻找关于网络购物退换货的最新规定,因为我最近遇到了一些棘手的网购纠纷,希望能从书中找到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然而,翻来覆去,内容似乎停留在了一些比较基础和笼统的条款解释上,对于互联网时代特有的、更加复杂和细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例如关于大数据侵权、个人信息泄露的赔偿标准,亦或是平台责任的界定,都显得语焉不详,缺乏具体案例的支撑和深入的分析。这种浅尝辄止的讲解,让我感觉像是读了一篇概述性的文章,而非一本真正能够解决我实际问题的“小全书”。它并没有提供我迫切需要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操作步骤,也没有对一些新兴消费模式下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解释,实在未能达到我预期中的“解惑”效果,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评分拿到《新编消费者保护法小全书(2016年版)》后,我首先被它简洁的标题和“小全书”的定位所吸引,心想这应该是一本能够快速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知识的入门读物。我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商品质量、服务合同、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疑问,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来提升自己的维权意识和能力。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结构对于我这样的非法律专业人士来说,显得有些枯燥和晦涩。虽然它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但其内容更多的是对法律条文的罗列和解释,缺乏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和生活化的语言。我尝试去理解关于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部分,但很多概念对我来说非常抽象,很难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例如,书中提到了“格式条款”的审查,但对于如何在实际消费中识别和应对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方法。我更希望书中能多一些图文并茂的说明,或者将复杂的法律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大量的真实案例,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这本书虽然内容“全”,但对于如何“用”却显得不够接地气,未能真正服务好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
评分我购买这本《新编消费者保护法小全书(2016年版)》的初衷,主要是想了解一下近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有哪些重大的修订和变化,尤其是在一些备受关注的领域,比如食品安全、旅游消费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我原以为,作为一本由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标有“2016年版”的书籍,应该能够及时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并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入解读。然而,在我仔细阅读了关于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章节后,我发现书中的内容更新似乎滞后了。对于一些在2016年之后才出现的新型消费纠纷,或者针对之前法律规定的细化和补充,书中都没有进行充分的披露和论述。例如,关于“七日无理由退货”这一重要的消费者权利,书中虽然提到了,但对于其适用的具体范围、例外情况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行使这项权利,并没有给出足够清晰的指引。而且,对于一些具体的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书中的引用也显得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基础的法条汇编,而非对消费者保护法在实践中的动态发展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这让我对它作为一本“新编”书籍的价值产生了疑问,未能满足我期待的“与时俱进”的更新水平。
评分我的职业是一名自由职业者,经常需要与各种服务提供商打交道,因此我一直比较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看到《新编消费者保护法小全书(2016年版)》这本书,我本以为它能提供一些在复杂合同、知识产权以及数字内容消费等新兴领域中,消费者如何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的深度见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出版社的权威性让我对其内容抱有很高的期待。然而,在深入阅读之后,我发现其内容在很多方面显得比较陈旧,并且缺乏对一些前沿性法律问题的探讨。例如,在关于信息安全和个人数据保护的章节,其论述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未能充分反映当时(2016年)已经出现的一些关于网络欺诈、个人信息滥用等问题的新动向。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多为过往的经典案例,对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型消费纠纷,缺乏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作为一个在数字经济时代工作的人,我迫切需要了解最新的法律解释和实践动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未能提供我所期望的、能够应对现代社会复杂消费环境的专业知识和前瞻性分析,对于我在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护自身权益的帮助非常有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