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7511884329
条码:9787511884329
图书名称:被误解的民主
定价:40
作者: 包刚升 著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 2016-1-1
内容简介:
很多人信仰民主,却又容易误解民主。作为国内的一个热门公共议题,民主概念的所到之处总容易引发激烈的论战。在媒体与网络上,关于民主概念的本身甚至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如英国思想家伯特兰?罗素所言:“当讨论民主时,我们其实不知道自己在讨论什么。”为了更准确地解读民主,新锐政治学者包刚升博士以“民主”为主题撰写了一系列思想评论文字,试图阐明“民主为何常被误解以及民主何以成为可能”。《被误解的民主》正是这些新鲜、朴实而深邃的思想文字的合集。该书包括“民主转型与民主困境”“国家治理的政治逻辑”“政治转型的国家经验”以及“民主法治视角下的中国改革”等四大主题,共收集作者28篇思想与评论文字。正是借助这些文字,一种更有见地的“民主观”已经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包刚升,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4年),该书获评“《新京报》2014年年度社科书”和“《纽约时报》2014年19本中文好书”;以及《政治学通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该书获评“《南 方都市报》编辑部评选之2015年十大好书”。
目录
序言改变世界的力量1
第一篇民主转型与民主困境被误解的民主
再谈“被误解的民主”
三谈“被误解的民主”
民主的问题与机会
岛屿的寓言:谁之统治?何种秩序?
为何有的民主政体会崩溃?
从民主失败的经验中学习
第二篇国家治理的政治逻辑民主政治是幼稚园的政治?
政治精英与国家转型
回归政治中立的语言
激励结构与国家治理
三权分立的迷思
贫富冲突与现代政治
蛋糕政治定律
需要政府提供廉价面包吗?
环境治理背后的政治逻辑
第三篇政治转型的国家经验美国制宪时刻的政治思考
日本政治转型的四条经验
韩国政治转型的关头
驯服统治者:《大宪章》的政治遗产
魏玛民主何以覆灭?
第四篇民主法治视角下的中国改革又一个财政“丰收年”的隐忧
中国改革的关头:进还是退?
道德溃败:市场逻辑还是政治逻辑?
中国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国家治理“新思路”?
权利优先:法治国家的起点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四位“先生” 后记
这次阅读《被误解的民主》,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包刚升先生的论述,严谨而富有洞察力。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民主的合法性危机”的探讨所触动。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些看似民主的社会中,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却在不断下降,对政治过程的参与感也日渐减弱。他指出,当民主制度无法有效地回应民众的诉求,无法解决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或者当政治精英的行为与民众的期望产生巨大落差时,民主的合法性就会受到挑战。 书中对“民主的局限性”的坦诚分析,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很多时候,我们被灌输的是民主的优越性,但作者却毫不避讳地揭示了民主在决策效率、国家治理以及应对突发危机等方面的潜在弱点。他并不是要否定民主,而是要我们以一种更成熟、更现实的态度来认识民主,理解其优点,也正视其不足。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明白了,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不是完美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去最大化其优势,最小化其弊端,从而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活力的社会。
评分《被误解的民主》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反思和全新的认知。包刚升先生的写作,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民主的腹地。我被书中关于“民主的实现路径”的多元化探讨所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理论框架,而是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追求民主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遭遇的挑战。他展示了,民主的形态并非固定不变,它可以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也可以是自上而下的渐进改革;它可以是激烈的社会运动,也可以是温和的政治协商。 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民主与发展的关系”这一复杂议题的 nuanced discussion(细致讨论)。他并没有简单地将民主等同于发展,或者将发展视为实现民主的先决条件,而是强调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书中,我看到了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尝试构建和巩固民主制度,以及在民主化进程中,又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压力。这种实事求是的分析,让我对如何在不同发展阶段,探索符合国情的民主治理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民主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摸索的过程。
评分读罢《被误解的民主》,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思考冲动,仿佛被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理解世界的大门。包刚升先生的笔触,时而如涓涓细流,缓缓讲述历史故事,时而又似惊涛骇浪,猛烈冲击着我既有的观念。我特别被打动的是作者对民主制度中“多数人的暴政”这一古老议题的重塑。在许多关于民主的讨论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多数的权利,而忽视了少数群体的声音和利益可能因此被忽视甚至压制。本书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剖析,揭示了民主的真正挑战并非在于如何实现多数统治,而在于如何在保障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有效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确保社会整体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我反复品味书中关于“民主陷阱”的论述。作者以冷静而犀利的笔触,勾勒出几种常见的民主失灵的路径。比如,当民粹主义的狂潮席卷而来,煽动性的言论取代了理性的讨论,民众的非理性情绪被放大,最终将民主推向危险的边缘;又或者,当政治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信息不对称导致公众决策失误, democratic institutions(民主制度)本身也可能成为少数人操控的工具。这些警示,并非是作者对民主的悲观预言,而是一种冷静的提醒,促使我们警惕那些可能腐蚀民主肌体的因素,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让民主真正地服务于人民,而不是被少数人所劫持。
评分这本《被误解的民主》一书,在我的书架上已经静静地躺了一段时间,每次翻阅,总能勾起我对社会运转机制的无限遐想。包刚升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既宏大又细腻的民主图景。初读时,我被书中对于民主起源和演进的梳理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各个时期民主思潮的涌现、碰撞与融合,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智者,他们的思想火花如何在不同文明中点燃,又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民主形态,这一切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被误解”这一主题的探讨。 democracy(民主)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常常被赋予截然不同的含义,甚至被用来掩盖非民主的实质。作者通过层层剥茧,揭示了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民主外衣下,可能隐藏的权力运作、利益博弈以及普通民众被边缘化的现实。这种解构性的分析,让我对许多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对民主的认知是否流于表面。书中的案例分析,不论是古代城邦的直接民主,还是现代代议制的复杂变迁,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照,让我们得以更清醒地认识到,民主并非一成不变的理想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协商、修正、充满张力的过程。
评分《被误解的民主》这本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着我穿越迷雾,审视民主的真实面貌。包刚升先生以一种极其负责任的态度,去探究民主的本质和运作。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并没有将民主视为一个纯粹的政治制度,而是将其与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强调,一个健康的民主,离不开与之匹配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土壤。例如,作者深入分析了教育水平、信息流通、公民参与等因素对民主质量的影响。一个缺乏公民意识、信息闭塞的社会,即便拥有形式上的民主制度,也可能难以产生真正有效的民主治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主实践的比较分析。作者并没有采取简单的好坏评判,而是更加关注各种制度设计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局限性。这种细致入微的比较,让我认识到,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模式。每个国家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国情,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这种多元视角,打破了我以往对民主的刻板印象,也让我对如何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推动民主发展,有了更具操作性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