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孔子研究院、中国孟子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与山东省济宁市两级法院的法官通力合作完成。本书围绕儒家思想与中国法治、儒家思想与定分止争、儒家思想与当代司法以及儒家思想经典判例、判词展开,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司法的深远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法系的核心思想精髓。儒家文化的司法价值体现于:奠定了“大一统”的司法观念、树立了“和为贵”的诉讼理念、开启了“礼法结合”的制度设计、创制了超职权主义的审理模式、塑造了“多元纠纷”的古典样式、提供了“司法治理”的中国样板。
儒家推崇“名分”与“礼制”结合,其正名思想、礼治思想、仁政思想闪耀着定分止争的思想光芒,是中国古典正义思想的源泉。儒家思想之于当代司法的影响,体现在公正裁判、司法调解、法官形象、裁判文书等诸多方面。古代经典判例、经典判词是儒家和谐、体恤、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司法领域的体现和应用,亦可为当代司法提供有益借鉴。
目录
第一编儒家思想与中国法治
第一章儒家文化与中国法治
一、儒家文化概述
二、儒家文化与中华法系
三、儒家文化与中国司法
第二章孟子仁政思想与现代法治
一、孟子仁政思想与现代立法
二、孟子仁政思想与司法判决
三、孟子仁政思想与现代司法调解
第三章曾子思想对现代法治社会的影响
一、曾子人本思想与现代宪政
二、曾子四德思想与司法实践
三、曾子修身思想与法官道德
第二编儒家思想与定分止争
第一章定分止争与儒家的正名思想
一、什么是定分止争
二、儒家的正名思想与社会秩序
三、定分止争的法律与社会意义
第二章儒家礼治思想与定分止争
一、儒家的礼与法
二、孔子的礼与正名思想
三、孟子“以仁统礼”的礼学思想
四、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第三章儒家仁政思想与定分止争
一、儒家“德治”思想与社会规范
二、孔子的“仁爱”思想
三、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四章定分止争与文明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的司法考量
二、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核心价值观
三、定分止争的道德价值与文明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三编儒家思想与当代司法
第一章儒家思想与法官的公正裁判
一、问题的提出
二、影响法官公正裁判的因素
三、儒家思想对法官公正裁决的启示
第二章儒家思想与裁判文书说理
一、以理服人:裁判文书说理的应有之义
二、引儒入理:儒家思想融入裁判文书说理的可行性
三、以儒助理:以儒家思想强化文书说理
第三章儒家思想与法官形象
一、当前中国法官形象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民众期待法官应具有的品格
三、“青天”法官是怎么炼成的
四、社会发展变化对当代法官角色担当的挑战
五、古代法官形象对当今法官的启示
六、古今社会的传承和法官衔接
第四章儒家思想与法院调解
一、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调解
二、传统调解的历史价值
三、儒家思想融入法院调解的实现路径
四、多元联动调解——法院调解对传统调解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编儒家思想经典判例、判词
第一章儒家思想经典判例
一、孔子赦父子讼——教化为本
二、卫太子返宫案——经义决疑
三、何武断剑——原情断案
四、春秋决狱——原心定罪
五、徐元庆复仇案——法律与礼义之争
六、袁枚断遗产案——重在孝行
第二章儒家思想经典判词
一、儒家思想与“古代判词”的渊源
二、儒家思想经典判词
后记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作者在行文中,非常注重营造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仿佛每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他善于运用富有韵味的语言,将抽象的儒家概念,转化为生动而具有画面感的描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礼”的解读,作者将其不仅仅视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更是内在品德的体现,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背诵,而是能够体会到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智慧。当我合上书本,脑海中依然会回荡着那些充满哲理的句子,它们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灵,也激发了我对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这本书所带来的,远不止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哲学深度令我着迷,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法律和思想的书,更是一次关于人生智慧的探索。作者在阐述儒家思想的“定分止争”理念时,常常会上升到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社会结构的反思。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权衡”与“取舍”的论述,这部分内容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面对利益冲突时的思维模式。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对不同情境下儒家思想运用的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体悟。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方式,赋予了这本书极大的解读空间,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内心的迷茫,也指引我前行的方向,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止争”并非一味地妥协,而是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化的和谐与共赢。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初读之下,我被其严谨的学术性所吸引。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娓娓道来。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情。作者在引用大量古籍经典的同时,不乏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对传统智慧的深深敬意,以及希望这些古老思想能够为现代社会带来启示的殷切期盼。尤其在探讨“定分止争”这一主题时,作者并未流于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当下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和矛盾联系起来,从儒家的仁爱、礼仪、中庸等核心理念出发,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考。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而富有现实意义,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也引发了我对自身言行的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深沉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儒家思想在定分止争中的应用”几个大字,给人一种厚重而又不失庄重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纸张,触感温润,翻页时沙沙作响,很有阅读的仪式感。书页的排版也很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注意到了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每一章节的起始页都设计了精美的插画,这些插画并非随意拼贴,而是与章节内容紧密相关,通过水墨晕染和写意的笔触,将抽象的儒家思想具象化,让我在阅读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这本书的重量也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过于轻飘,也不会重得难以携带,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像一件艺术品,散发着宁静致远的古典韵味,让人忍不住想要拿起它,沉浸其中。
评分阅读此书的过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空隧道。书中的案例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则都选取得恰到好处,直击要害。作者并非简单地复述历史故事,而是深入挖掘这些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儒家智慧,并将其与现代法律精神进行巧妙的对照和融合。例如,书中对某个古代邻里纠纷的解读,就生动地展现了儒家“和为贵”的思想是如何通过调解、劝谏等方式,最终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和谐的。这种处理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儒家思想并非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实践指南。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我不仅学习到了如何“定分”,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如何“止争”,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一份平和与理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